
《经济学说史》讲义5.doc
34页第十四章 瑞典学派第一节 概述瑞典学派又称北欧学派,是当代西方经济学的重要流派之一它以斯德哥尔摩大学为主要阵地,故又称斯德哥尔摩学派这个学派形成于20世纪20~30年代,二战后又有很大发展它不仅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分析方法,而且对当代世界有重要影响当然,它的主要影响是在北欧,对其他西方国家的影响则基本上是学术性的,而不是政策性的一、瑞典学派形成的时代背景瑞典是北欧一个只有不足1千万人口、45万平方公里土地的小国,同时又是资本主义经济发达的对外高度开放型的国家瑞典学派萌芽于20世纪初,当时正值资本主义逐渐由自由阶段过渡到垄断阶段,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已日渐尖锐,以致爆发世界大战和严重经济危机由于频繁的经济危机的爆发,失业现象非常严重,即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所谓经济高涨时期,失业人数也大量存在与此同时,随着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一小撮金融寡头利用其所控制的国家机器,日益加强了对国家经济生活的干预,借以攫取最大限度的利润在此情况下,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所宣扬的自动充分就业均衡理论和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在现实面前已渐趋破产,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不得不在理论上另避蹊径,以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瑞典学派就是为适应这种新的形势需要而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二、瑞典学派的发展阶段及其主要代表人物1、 理论渊源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代表人物:维克塞尔、卡塞尔、达维逊其中对瑞典学派影响最大的是维克塞尔,不少西方经济学家把他看作是瑞典学派的先驱者或奠基人。
维克塞尔出身于斯德哥尔摩,17岁时入乌普萨拉大学学习教学,毕业后任专科学校教师,1876年获数学硕士学位1880年因发表关于饮酒原因分析的演说,被有些人斥为缺乏经济学知识从此,他便改学经济学,并于1895年获经济学博士学位曾留学于英、奥、德、法等国,深受李嘉图、庞巴维克、瓦尔拉的影响回国后长期任教于隆德大学他在1893年、1898年用德文先后出版了《价值、资本与地租》和《利息与价格》两部书1901年~1905年又将这两部书合并修订为两卷本,以《国民经济学讲义》为书名用瑞典文出版熊彼特在他的《经济分析史》一书中对该书曾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没有掌握维克塞尔的《国民经济学讲义》第一卷的全部理论的人,不能说已经完成了经济学学生应受的训练而其第二卷所阐述的货币经济理论,对当代西方经济学的影响更大熊彼特还将其与瓦尔拉、马歇尔并列为1870-1914年间三位最伟大的经济学家维克塞尔在哲学上信仰无神论;政治上反对帝制,主张言论自由,实行普选,实行妇女参政并鼓吹废止军备;在经济上主张平等分配财富,稳定货币价值,废除金本位制及节制人口等金本位制:有广狭两义广义指以黄金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制度,包括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狭义仅指金币本位制,在金币本位制下,金币可自由铸造,银行券可自由兑换金币,黄金可自由输出输入十九世纪末期,金币本位制为大部分资本主义国家所采用1908年,他以渎神罪被监禁2个月1916年退休后隐居斯德哥尔摩近郊,1926年去世由于维克塞尔的重要著作是用瑞典文或德文写成,所以,长期以来他的经济学说未被英美经济学家所了解,直到30年代他的一些著作才被译成英文此外,30年代初期瑞典经济学家中的缪尔达尔、奥林、林达尔等人在西方经济学界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于是作为他们的老师的维克塞尔及其著作也引起了英美经济学家的重视,并大力推荐和介绍,从而使维克塞尔的经济学说在西方经济学说史上占有重要地位2、 形成阶段(20世纪30年代)主要代表人物:缪尔达尔、林达尔、伦德贝格、奥林等他们对瑞典学派的理论和政策作了系统的阐述,对这一学派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其中缪尔达尔是这一时期瑞典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缪尔达尔生于1898年12月,1923年毕业于斯德哥尔摩大学法学院,毕业后任律师,同时继续学习,1927年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并担任斯德哥尔摩大学政治经济学讲师先后去法国、英国留学,后又去美国从事学术研究1933年任斯德哥尔摩大学政治经济学和财政学讲座教授,同时兼任瑞典政府经济顾问和瑞典银行理事。
1945年~1947年任瑞典商业部长1947年~1957年任联合国欧洲执行委员会秘书长1961年~1965年又回斯德哥尔摩大学任国际经济学教授1974年~1975年任纽约市立大学杰出客座教授1974年和哈耶克一起获诺贝尔经济学奖他的学术活动领域广泛,在其前期,即20世纪20~30年代主要研究瑞典学派纯理论问题,后期主要从事制度经济学的研究,是当代制度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主要著作:《货币均衡理论》(1939年)、《价格形成问题与变动因素》(1927年)、《经济学说史中的政治因素》(1929年)、《美国的困境:黑人问题与现代民主》(1944年)、《经济理论和不发达地区》(1957年)、《亚洲的戏剧:一些国家贫穷的研究》(1968年)3、 二战后直到现在的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对瑞典学派的发展起主要作用的,除了30年代的老经济学家外,还有一批著名的经济学家,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林德伯克林德伯克于1953年、1963年先后获得斯德哥尔摩大学理科硕士(社会学科)、哲学博士(经济学)学位1964年任斯德哥尔摩经济学院经济学教授,曾去美国先后担任哥伦比亚大学、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的客座教授。
曾担任瑞典中央银行顾问,联合国和世界银行专家顾问等职现任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诺贝尔奖金经济委员会主席1983年曾访问我国主要著作:《货币分析研究》(1963年)、《新左派政治经济学》(1971年)、《瑞典经济政策》(1974年)、《通货膨胀——全球性、国际性和全国性问题》(1980年)三、瑞典学派的特点与新古典学派(马歇尔)比较起来具有如下特点:1、首创了“一分法”的经济分析方法新古典学派信奉萨伊定律和传统货币数量论,把货币的变动与经济的变动视为互不相干的两回事,坚持货币中性论货币中性论把价值理论和货币理论看作是完全分离的:价值理论考察商品的价格如何由它们的边际效用和生产成本决定,而非货币因素决定;货币理论则探讨一般物价水平的变动,认为一般物价水平由货币数量决定,而与商品价值和价格的形成和变动无关这就是经济分析中的“二分法”瑞典学派则最先把货币的变动与经济的变动结合起来,创立了货币经济论即一分法)2、创立了宏观动态均衡分析方法,用以修补静态分析的缺陷他们的动态均衡分析,是与他们的货币经济理论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所以称为货币均衡论3、为了完善动态经济的分析,在分析方法和工具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经济术语和经济范畴。
倡导把一些经济变量如资本价值、所得、投资、储蓄、成本等区分为事前、事后两种数值主张用所谓期间分析或称过程分析、序列分析来阐释资本主义经济的运动变化过程4、把预期纳入经济分析之中,强调预期在经济运行中的“决定性”作用5、着重纯理论的研究,并从经济理论引伸出政策建议,主张国家干预经济6、注重国际经济理论和经济制度理论的研究,在国际贸易、国际收支和汇率理论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创造性见解这是从瑞典国情出发的:高度开放型、社会民主主义传统很深)社会民主主义——是颂扬资产阶级民主,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鼓吹资本主义“和平长入”社会主义,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它是西方各国右翼社会民主党的理论和政策基础社会民主党——也称社会党、工党,大多成立于巴黎公社失败后到20世纪初资本主义和平发展时期,1899年联合组成第二国际原先的性质是社会主义政党,早年曾对工人运动起过积极作用,后来除俄国社会民主党布尔什维克外,绝大多数都蜕变为资产阶级政党,成为资产阶级在工人中的代理人他们主张社会改良,维护资本主义体系1919年列宁在十月革命胜利后,在莫斯科主持成立了第三国际——各国工人政党的联合组织,以示与社会民主党划清界限。
第二节 维克塞尔的累积过程学说它是瑞典学派的理论基础,是在研究批判传统货币数量论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一种新的货币理论,被称为货币均衡论同时它也是维克塞尔的经济周期理论前面讲过,传统货币数量论坚持货币中性论,把货币的变动与经济的变动视为互不相干的两回事,即“二分法”按照这种观点,货币只是流通手段和交易媒介,商品实际上是和商品交换的,货币只是覆盖在实际经济活动上面的一块面纱即萨伊定律,也称“货币面纱论”)维克赛尔在凯恩斯之前首先进行了分析批判维克塞尔把利率分为自然利率和货币利率自然利率是指假定一切借贷都不使用货币,而是以实物资本形态来进行,由这种实物形态资本的供求关系决定的利率——实指资本边际生产力或资本预期收益率货币利率是指由金融市场上的信贷关系决定的利率,是银行借贷活动中用货币支付的利率,又称银行利率维克塞尔认为,当市场上货币利率和自然利率完全一致时,企业家能获得正常利润,所以他既不会扩大生产,也不会缩小生产,商品价格不变,市场处于一种均衡状态,此时货币是中性的(即不对经济产生影响)当两者不一致时,经济体系中的均衡就消失了,货币也不再以中性的姿态出现了,它将通过利率的作用对生产和价格产生影响,货币将成为决定产品的价格和产量的因素之一。
他认为,在现实经济中,自然利率与货币利率经常出现背离,导致价格和产量的变动当货币利率低于自然利率时,将引起信用膨胀、投资超过储蓄以及物价上涨的经济扩张过程具体说来,货币利率低于自然利率时,企业家将感到增加投资可以增大收益,就会扩大生产,引起对劳动和资本的需求增加,地租和工资相应提高,刺激了消费,使得商品价格上涨,企业家会进一步扩大投资,引起资本货物价格进一步上涨,经济处于扩张状态而同时,因为货币利率低,储蓄水平降低,低于投资,对于资本的需求大于它的供给,使货币利率上升,直到与自然利率相等,这个变化过程才告结束相反地,当货币利率高于自然利率时,则会出现相反的经济紧缩过程由于经济扩张或紧缩的过程具有累积的性质,所以称为“累积过程”从以上对累积过程的描述可以看出,它不是一个确定的理论模型,但它为西方经济学提供了一个新的分析方法,为从静态分析转向动态分析开创了先河维克塞尔的累积过程原理显然是一种新的、与传统货币数量论截然不同的货币理论——即货币均衡论所谓货币均衡,就是指货币利率和自然利率相一致的情况当两者不一致时,就是对货币均衡的偏离而这种偏离一且发生,这个过程就不会停止下来,会一直持续到两者达到新的均衡为止。
维克塞尔实际上提出了货币均衡的三个条件:① 自然利率与货币利率相等;② 资本的供给与需求相等;③ 商品价格稳定不变而且这三个均衡条件是互相依存的,其中第一条是关键,它制约着其他两条,即如果货币利率偏离了自然利率,资本的需求就不等于供给,从而价格水平就不可能稳定维克塞尔首创的上述货币理论发表后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直到1930年前后,才开始被米赛斯、凯恩斯、哈耶克、缪尔达尔、林达尔等人发现其价值而加以吸收,并各自发表了自己的货币理论因此,维克塞尔也就成了现代西方经济学著名的经济学家第三节 宏观动态经济理论的发展维克塞尔首创的累积过程原理是一种宏观的动态的均衡分析,在他的影响下,缪尔达尔、林达尔在他们的著作中,对维克塞尔的理论和方法做了详尽的分析和阐发,吸收了他的基本观点、方法,修正了他的缺陷,建立起了完整而系统的宏观动态的理论体系和过程分析方法,被称为“宏观动态经济理论”,从而使瑞典学派的理论和政策获得了进一步发展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时点和时期分析时点和时期分析,在一定的意义上,可以说是把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相结合的重要工具和方法缪尔达尔认为,在对经济均衡的分析中应把时点和时期分开,两者是不同的。
时点分析,是对供求在某一时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