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经典诵读教材五年级上().doc

21页
  • 卖家[上传人]:101****457
  • 文档编号:101335972
  • 上传时间:2019-09-2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41MB
  • / 2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目 录1、夜直 曲江二首2、从军行 碛中作3、采桑子 蝶恋花4、国殇 无题5、学弈 痀偻者承蜩6、欹器 薛谭学讴7、丁公凿井 郢书燕说(寓言)8、黔之驴 狼9、《大学》第十篇 10、《大学》第十一篇 (上)11、《大学》第十一篇(下)12、《大学》第十二篇第一课(一)国殇 于右任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 大陆不见兮,只有痛哭!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 故乡不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有国殇!【注释】①殇:此指英魂领会】于右任(1874-1964),民国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诗人爱国诗作《国殇》,又名《望大陆》,是作者1962年写下的骚体自挽遗嘱诗作者曾在在日记中写道:“我百年之后,愿葬玉山或阿里山树木多的高处,山要高者,树要大者,可以时时望大陆我之故乡是中国大陆” 诗的前两节采用重章复踏的手法,反复咏唱,抒发对大陆、对故乡深切向往、眷恋的情怀诗的最后一节开头两句借用了北朝民歌《敕乐歌》里的两句话,采用叠字,状物形象而生动!最后两句“山之上,有国殇!”语意双关而寓意丰富。

      诗人巧借“国殇”,抒写自己死后不能魂归故里的遗憾,寄寓着诗人盼望海峡两岸统一,魂归故乡的爱国心愿二)无 题 鲁迅万家墨面没蒿莱,敢有歌吟动地哀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注释】①墨:黑色墨面:此处形容旧中国劳动人民过着奴隶般的生活②没:隐藏③蒿莱(hāo lá i):丛生的野草④敢:敢于⑤浩茫:⑥辽阔广宇:广阔的宇宙⑦于:在⑧看着万家凋零破败,隐没在蒿莱等野草丛中,就敢于唱出惊天动地的哀歌心事茫茫,想得非常遥远即便是万籁无声,仿佛也能听到人们心中悲愤的怒吼领会】鲁迅的这首《无题》,用飞扬驰骋的想像和绵密深刻的忧思,在动地的哀吟之中,表达了他对惊雷的期待鲁迅耗尽一生的精力,心事浩茫,不为国君,只为万家墨面的人民心事浩茫连广宇”,表达了他爱祖国,爱人民,和对民族前途的忧患,并期待人民从麻木沉默中觉醒毛泽东十分欣赏此诗,1961年10月7日,亲笔书抄此诗赠送来访的日本朋友第二课(一)从军行 (唐)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注释】①缭乱:之心绪烦乱。

      领会】“琵琶起舞换新声”随舞蹈的变换,琵琶又翻出新的曲调,诗境就在一片乐声中展开边地音乐的主要内容,可以一言以蔽之,“旧别情”而已因为艺术反映实际生活,征戍者谁不是离乡背井乃至别妇抛雏?“别情”实在是最普遍、最深厚的感情和创作素材,所以,琵琶尽可换新曲调,却换不了歌词包含的情感内容此句的“旧”对应上句的“新”,成为诗意的一次波折,造成抗坠扬抑的音情,诗前三句均就乐声抒情,说到“边愁”用了“听不尽”三字,那么结句如何以有限的七字尽此“不尽”就最见功力诗人这里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的场面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二)碛中作(唐)岑参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圓今夜未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注释】①碛:沙漠②走马:跑马③绝:没有④平沙:广阔的沙漠⑤万里:无边无际的样子⑥辞:告别,离开⑦两回圆:表示两个月领会】在唐代诗坛上,岑参的边塞诗以奇情异趣独树一帜他两次出塞,对边塞生活有深刻的体会,对边疆风物怀深厚的感情这首《碛中作》,就写下了诗人在万里沙漠中勃发的诗情走马西来欲到天”,从空间落笔,气象壮阔走马疾行,显示旅途紧张。

      西来”,点明了行进方向欲到天”,既写出了边塞离家之远,又展现了西北高原野旷天低的气势辞家见月两回圆”交代了时间正当十五月圆,他不由得思想起辞别两个月的“家”来,“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前句故设疑问,并不作正面回答,转而融情入景,给读者留下充分想象的余地后句写出了明月照耀下,荒凉大漠无际无涯的朦胧景象在诗人笔下,戎马生涯的艰苦,边疆地域的荒凉,正显示诗人从军边塞的壮志豪情第三课(一)夜直 ( 宋)王安石金炉香尽漏声残,翦翦轻风阵阵寒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干注释】①夜直:犹今语所谓值夜班②金炉:铜制香炉③漏声:铜壶滴漏之声④翦翦:形容微风轻拂⑤恼人:使人烦恼,撩拨人领会】这是春夜怀人之作诗人没有正面写对人的怀念,而是通过香尽漏残、月移风寒,写出时光的推移,从而表明诗人徘徊之久和怀想之深表面上是这庭院夜色搅乱了诗人的清梦,实际上是由于对远方的人强烈的思忆,使诗人感到眼前的春色倍加恼人,感情表达得含蓄、曲折而深沉这首诗的好处是处处紧扣着深夜,却又没有一句直接说到夜已如何,而只写夜深时的种种景象夜已经深了,香炉里的香早已经燃尽,漏壶里的水也快漏完了。

      后半夜的春风给人带来阵阵的寒意然而春天的景色却使人心烦意乱,只看见随着月亮的移动,花木的影子悄悄地爬上了栏杆二)曲江二首 (唐)杜甫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注释】 ①典:典当②蛱蝶:蝴蝶③款款:徐缓的样子④流转:轮流⑤诗意:每天退朝归来,都要典衣沽酒常常到曲江边举杯畅饮,尽醉而归因赊酒太多,处处留有酒债人生活到七十岁,自古以来就不多蝴蝶在花丛中穿行,时隐时现蜻蜓缓缓飞动,时而点着水面我要对春光说,请与蝴蝶、蜻蜓一同流转须得片刻欣赏,莫误时机领会】诗人以酒消愁,日日江头尽醉归,因此落得酒债满身,不得不典当春衣虽然如此,他还是赏花玩景,高唱及时行乐然而仔细探索,就发现言外有意、弦外有音,景外有景、情外有情,「测之而意深,究之而意来」,真正表现了「神馀像外」的艺术特点第四课 (一)采桑子(北宋) 欧阳修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注释】①西湖:指颍州西湖。

      在今安徽省太和县东南,是颍水和其他河流汇合处宋时属颍州晏殊、欧阳修、苏轼都在颍州做过太守欧阳修晚年退休后住在颍州,写了一组《采桑子》首) ②笙歌:指歌唱时有笙管伴奏 ③涟漪:水的波纹领会】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北宋文学家、史学家这首词是作者晚年《采桑子》组词中的一首它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颖州(今安徽阜阳)西湖时所见的美丽景色全词色调清丽,充满诗情画意词的上片,轻舟短棹,就给人以悠然自在的愉快感觉 下片着重描写湖上行舟、波平如镜的景色前三句以静写动,写风平浪静时水面晶莹澄澈,如同琉璃,平滑似镜,游人不觉船移,只是看到船浆轻划,水上形成细小的波纹时,方感船身滑动结句以动衬静,写涟漪微动难免惊动沙滩上的水鸟,使之掠过湖岸飞去,而西湖却愈显其幽静此句与王维的 “空山不见人,但闻鸟鸣声”意境相似,有异曲同工之妙二)蝶恋花(北宋) 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注释】①堆烟:形容杨柳浓密 ②玉勒:玉制的马衔③雕鞍:精雕的马鞍④游冶处:指歌楼妓院⑤章台:汉长安街名。

      ⑥乱红:落花 【领会】此词写暮春闺怨,一起一结颇受推赏庭院”深深,“帘幕”重重,叠用三个“深”字,写出其形同囚居之苦,不但暗示了女主人公的孤身独处,而且有心事深沉、怨恨莫诉之感玉勒雕鞍”以下诸句,逐层深入地展示了现实的凄风苦雨对其芳心的无情蹂躏:情人薄幸,冶游不归;春光将逝,年华如水篇末“泪眼问花”,实即含泪自问花不语,也非回避答案,“乱花飞过秋千去”,不是比语言更清楚地昭示了她面临的命运吗?在泪光莹莹之中,花如人,人如花,最后花、人莫辨,同样难以避免被抛掷遗弃而沦落的命运这种完全用环境来暗示和烘托人物思绪的笔法,深婉不迫,曲折有致,真切地表现了生活在幽闭状态下的贵族少归难以明言的内心隐痛 第 六 课(一)学 弈 《孟子.告子上》弈(yì)秋①,通国②之善弈也使弈秋诲(huì)③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④ (hú)将至,思援弓缴⑤ (zhuó)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⑥与?吾曰:非然也注释】①弈(yì)秋:名字叫秋的棋手。

      奕,下棋②通国:全国③诲:教导④鸿鹄:天鹅⑤缴:系有丝绳的箭,射出后可收回来⑥弗若:不如;【领会】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假如让弈秋教两个人学习下棋,其中一个人学下棋时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弈秋的教导,但心里总以为有天鹅将要飞来,想的是拉开弓箭去射它虽然他同前一个人在一起学习,却不如那人学得好能说这个人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回答说:当然不是这样的二)痀 偻 者 承 蜩① 《庄子.达生》 仲尼适②楚,出于③林中,见痀偻者(jū lǚ)承蜩(tiáo),犹掇(duō)之④也仲尼曰:“子巧乎!有道⑤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⑥,则失者锱铢⑦(zī zhū);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⑧;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⑨也,若厥(jué)株拘⑩;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11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 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佝偻丈人之谓乎!【注释】①佝偻,驼背.承:粘。

      蜩:蝉②适:往,到③出于:从……经过④犹掇之:犹如摘取一般⑤道:方法⑥累丸二而不坠:指练习手功,叠积两个弹子而不落地⑦锱铢:古代重量单位,六铢为一锱,四锱为一两这里指失手次数极少⑧十一:指十分之一⑨处身:摆放身子的姿势⑩若厥株拘:像直立的枯树桩11唯蜩翼之知:只留心蝉的翅膀 【译文】  孔子到楚国去,从一片树林中经过,看见一个驼背老人正用竿子粘知了,就好像采摘果子一样 孔子说:“先生真是有技巧啊!大概有什么好方法吧?”驼背老人说:“我是有好的办法五六月的时候,我练习手上功夫,在竹竿上叠累两个弹子而不会坠落,那么失手的情况已经很少了;叠起三个弹子而不坠落,那么失手的情况十次不会超过一次了;迭起五个丸子而不坠落,粘蝉就犹如采摘果子一样容易了除了练手腕,练臂力,还要练站功,我捉知了时,身体竖得像木桩一样,纹丝不动,我举竿的手臂,就像枯木的树枝除了基本功要过硬,思想也要专注虽然天地很大,万物品类很多,我一心只注意蝉的翅膀,从不思前想后。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