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初二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pdf
15页2022021 1-202-2022 2 学年第一学期初二期末语文学年第一学期初二期末语文试题试题一、基础一、基础运用(共运用(共 1717 分)分)学校组织初二的同学们参观了在故宫文华殿举办的苏轼主题书画展观展之后,他们打算制作一本电子纪念册你作为编辑,需要帮助他们完成定稿任务请你根据要求,完成小题1. “卷首语”的用词同学们不太确定,请你来帮他选择正确的一项()如果要选出一位能够代表中国古代文人的历史人物,很多人会说苏轼提到苏轼,你会想到什么?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还是“竹杖芒鞋轻胜马”的,亦或是“不践古人,自出心意”的?让我们走进六百年历史的紫禁城,来一场与苏轼的精彩相遇吧!A. 洒脱人生豪迈诗词书法佳作B. 豪迈诗词书法佳作洒脱人生C. 洒脱人生书法佳作豪迈诗词D. 豪迈诗词洒脱人生书法佳作2. “苏轼简介”的表格有 3 处空项,请你补充完整朝代北宋字子瞻号代表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念奴娇赤壁怀古名句(本试卷中出现的诗句除外)主要成就“”之一3. “观展剪影”栏目有一篇介绍文字,请你进行文字校对请根据要求,完成小题2020 年金秋时节,故宫举办了千古风流人物故宫博物院藏苏轼主题书画特展。
此次展览以苏轼传世真迹为核心,集结了苏洵、苏辙、王安石、司马光、欧阳修等北宋文坛大家苏轼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艺术家,他不但因其高雅的生活品味与豁达的人生态度,同时在诗文、书画等方面具有深厚的造诣,散发出独特的人格魅力苏轼的艺术与思想乃至生活情趣都对后世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他本人也成为 bi shu 景仰的文人典范故宫博物院此次展出的藏品的时代跨度从北宋至近现代,类别 hn gi 书画、碑帖、器物、古籍善本等举办以文物为载体,展现苏轼艺术造诣及其人格风范的展览,这在故宫尚属首次1)给第段画线句添加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A.故宫举办了千古风流人物故宫博物院藏苏轼主题书画特展B.故宫举办了“千古风流人物:故宫博物院藏苏轼主题书画特展”C.故宫举办了“千古风流人物故宫博物院藏苏轼主题书画特展”D.故宫举办了千古风流人物:故宫博物院藏苏轼主题书画特展(2)第段画线句中有一处表达欠妥,请你找出来并加以修改修改:_(3)第三段中用拼音标注的词语,书写都正确的一项是()A.倍受涵盖B.备受涵盖C.倍受含盖D.备受含盖(4)第段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碑帖(ti)造诣(y)B.碑帖(ti)造诣(y)C.碑帖(ti)造诣(zh)D.碑帖(ti)造诣(zh)4. “书法欣赏”栏目征集了同学们对苏轼书法代表作寒食帖的感受,其中最恰当的一项是()(其一)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
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其二)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濛濛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说明】 寒食帖是苏轼在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时,感叹自己人生际遇的两首诗A. 这幅楷书字帖横平竖直,端庄秀丽,神充气足,笔法和线条都随着苏轼苍凉心情的变化而变化B. 这幅行书字帖起伏跌宕,飞扬飘洒,表达了作者时运不济谪居黄州时灰暗烦闷、惆怅孤独的心境C. 这幅楷书字帖字形扁方,一波三折,笔画丰富和精妙,体现了苏轼学古创新、独树一帜的书法风格D. 这幅行书字帖均匀齐整,圆转流畅,随着奔腾充沛的情感,作品给人一气呵成、痛快淋漓的感觉5. 纪念册选用同学们的观展感受作结束语,对其中的对联补充恰当的一项是()看完这个书画特展,苏轼在我心中的形象更具体了,总觉得看到一个憨厚的四川胖子在冲着我笑他虽然被贬黄州五年,但相比于后来广东惠州的野菜麦饭、海南儋耳的蛮地之花,仍觉山水清幽正如清代张之洞在对联中所写“五年间谪官栖迟,;三苏中天才独绝,”这种心态让我感到,即便今年的疫情让我们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也要慢慢学着豁达,每天都要笑对生活,有所收获。
A. 较量惠州麦饭儋耳蛮花哪得此清幽山水若论东坡八诗赤壁两赋还是公游戏文章B. 若论东坡八诗赤壁两赋哪得此清幽山水较量惠州麦饭儋耳蛮花还是公游戏文章C. 还是公游戏文章较量惠州麦饭儋耳蛮花哪得此清幽山水若论东坡八诗赤壁两赋D. 哪得此清幽山水较量惠州麦饭儋耳蛮花若论东坡八诗赤壁两赋还是公游戏文章二、古诗文阅读(共二、古诗文阅读(共 1818 分)分)(一)诗词积累(共(一)诗词积累(共 4 4 分)分)6. 总有一些地方与经典诗文相伴相生,相得益彰,相互辉映这些地点为这些诗文提供了灵感与背景,这些诗文为这些地点增添光彩并在文字里永生不同作家在同一地方写出过各有千秋的文字,例如:灵秀的西湖有苏轼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也有白居易的“几处早莺争暖树,_”;高峻的赤壁有苏轼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也有杜牧的“_,自将磨洗认前朝”;醉人的扬州有苏轼的“试问江南诸伴侣,谁似我,醉扬州”,也有_的“_”二)(二)阅读饮酒 (其五) ,完成小题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7. 在“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中,诗人写到了_之景,抒发了_之情。
8. 关于陶渊明饮酒 (其五) ,苏轼这样评述:“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你同意苏轼的说法吗?说说你的看法三)(三)阅读记承天寺夜游 ,完成小题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9.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相与步于中庭/未复有能与其奇者B. 欣然起行/杂然相许C. 念无与为乐者/天子为动D.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寡助之至10. 苏轼与好友张怀民夜游承天寺,请问他们不可能看到的一种景象是()A. 皎洁的月光照在门窗上B. 像清水一样澄澈透明的月光C. 水中纵横交错的水藻和荇菜11.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写的是苏轼初贬黄州时的月下徘徊, 记承天寺夜游写的是苏轼被贬黄州第四年的月下漫步,从中能够看到苏轼怎样的变化?请结合作品内容作简要分析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疏桐:枝叶稀疏的桐树漏断:指深夜幽人:幽居之人省 xng:知晓沙洲:江河中泥沙淤积而成的小块陆地三、现代文阅读(共三、现代文阅读(共 2020 分)分)(一)(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材料一】故宫博物院此次特展的第一单元选取苏轼及其师友的作品,展现他的交友圈以及所处的时代氛围,呈现以苏轼为核心的北宋文人群像苏轼生活的时代,是一个文化巨匠辈出的时代与他有着深入交往的前辈如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等人,都是名垂千古的文史大家;他的门生与友人如黄庭坚、秦观、米芾等人,也都是宋代文坛璀璨的明星材料二】作为一代文豪,苏轼开豪放词派先河,其文章诗词俱佳,不仅因文辞精妙而为人传颂,许多作品还因为具有很强的画面感,而成为了后世书画家喜爱的创作素材热爱书画艺术的苏轼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题画和论画诗文,还提出了“士人画”的概念,为后世的文人画奠定了理论基础,对此后的中国绘画史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展览的第二单元通过选取苏轼本人的诗歌墨迹,及后人根据其诗文创作的书画作品,展现其文学造诣和影响,为大家展现作为文学家的苏轼形象苏轼在中年被贬谪黄州后,曾两次到游黄州附近的赤壁游玩,并创作了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 ,均成千古绝唱。
苏轼游赤壁的故事也成为后世书画和工艺品中常用的题材材料三】苏轼的书法博采众家,在受到王羲之、颜真卿等人的影响下,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他引领的宋代“尚意”书风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展览的第三单元通过苏轼师法的前人作品、苏轼本人的书法创作以及后世临仿苏轼书法的作品,展现苏轼的书法艺术及其影响其中, 春中帖是苏轼写给范德孺的信札范德孺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的第四子此帖笔法自然流畅,寓巧于拙,仪态淳古,有浑厚凝重之韵致虽有缺字、残损,仍不失为苏轼中年时期的上乘作品材料四】展览的第四单元选取以苏轼逸事为题材的作品,以及自抒情怀的小品文,展现他的生活情趣和人生态度他虽然一生命运多舛,却始终能够洒脱地面对各种困境,并以积极的态度不断发现生活中的乐趣他独特的人格魅力深受历代文人雅士的崇敬与仰慕其中明代仇英的竹院品古描绘了苏轼等文士赏古物的场景,图中文人举止高雅潇洒, 被后世视为文人典范12. 如果用苏轼的诗句给这次特展的四个单元分别拟一个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A. 胜事传说夸友朋苏子作诗如见画我书意造本无法人间有味是清欢B. 胜事传说夸友朋我书意造本无法苏子作诗如见画人间有味是清欢C. 人间有味是清欢苏子作诗如见画我书意造本无法胜事传说夸友朋D. 人间有味是清欢我书意造本无法苏子作诗如见画胜事传说夸友朋13. 下面是本次展览中欧阳修的灼艾帖和蒋之奇的北客帖 ,结合【材料一】和链接的【知识卡片】 ,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灼艾帖是苏轼的学生欧阳修写给长辈的。
B. 灼艾帖是苏轼的老师欧阳修写给朋友的C. 北客帖是苏轼的长辈蒋之奇写给晚辈的D. 北客帖是苏轼的晚辈蒋之奇写给友人的14.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风流”一词有两种解释:一种是“有功绩而又有文采的”,另一种是“有才学而不拘礼法的”本次展览主题中“风流”一词是哪一种含义?请结合四则材料,谈谈你的看法二)(二)阅读少年苏东坡 ,完成小题少年苏东坡林语堂苏东坡八岁到十岁之间,他父亲进京赶考,落第之后,到江淮一带游历,母亲在家管教孩子母亲那时正教孩子后汉书 书上记载后汉时朝政不修,政权落入阉宦之手,忠贞廉正之士和太学生不惜冒生命之险,上书弹劾奸党,结果或遭皮肉之苦,或遭迫害折磨,或遭谋杀丧命在这群正人学者之中,有一个勇敢无畏的青年,名叫范滂,而苏洵的妻子正教儿子读的就是范滂传 范滂为人正直、清高,有气节,抑制豪强,并与太学生结交,反对宦官汉灵帝诏令紧急逮捕范滂等人范滂为了避免连累他人,且不让老母亲流离失所,自往投案,死于狱中,年仅三十三岁小东坡抬头望了望母亲,问道:“我长大之后若做范滂这样的人,您愿不愿意?”母亲回答道:“你若能做范滂,难道我不能做范滂的母亲吗?”东坡六岁入学,在读书之外,富有多方面的兴趣。
下学之后,他就回家往鸟巢里窥探他母亲已经严格告诫东坡与家中的使女,不得捕捉鸟雀因此之故,数年之后,鸟雀知道在庭园里不会受害,有的就在庭园的树枝上做巢,低得孩子们都可以望得见有一只羽毛极其美丽鲜艳的小鸟,一连数日到他家的庭园去,苏东坡对这只小鸟记得特别清楚有时,有官员经过眉山镇,到苏家拜访,因为东坡的叔叔已经做了官家里于是忙乱一阵,使女就光着脚各处跑,到菜园去摘菜、宰鸡,好治筵席待客这种情形在孩子心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东坡和堂兄妹等常在母亲身边玩耍他和弟弟辙也常到村中去赶集,或是在菜园中掘土一天,孩子们掘出来一块美丽的石板,既晶莹光泽,又有精美的绿色条纹在他们的敲击之下,发出清脆金属之声他们想用来当砚台,非常合用据文字记载,苏东坡十岁时,他的老师正在读一篇长诗,诗里描写了当时朝廷上一群著名的学者苏东坡这个幼小的学童在老师肩膀后面往前窥探了一下,就开始问到与他们有关的问题正是在这个时候,幼童苏东坡首次听到欧阳修、范仲淹等人的大名,当下深受鼓舞从这件事里,我们能看到他将来崭露头角的端倪苏东坡十一岁时,进入中等学校,认真准备科举考试为应付考试,学生必须读经史诗文,经典古籍必须熟读至能背诵在班上背诵时,学生必须背向老师而立,以免偷看敞开在老师桌子上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