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蚕变了新模样2.docx
5页蚕变了新模样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变蛹前的蚕是蚕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幼虫,蛹是蚕生长发育过程的另一个形态蛹的外形和幼虫区别很大2、蚕蛹被茧包裹,茧能起到保护蛹的作用3、蚕茧是由一根丝组成的,蚕丝可以织成丝绸或被加工成各种丝织品过程与方法1、观察、猜测和描述蚕蛹和蚕茧2、估计蚕丝的长度和抽取蚕丝3、用画图、语言文字记录和交流观察结果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对动物研究的兴趣2、理解人类的生存依赖于自然环境,并可以通过技术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来改善自己的生活3、对我国古代劳动人们的创造发明及对世界作出的贡献表示敬佩和自豪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观察蚕蛹是本课的重点活动[教学难点]对蚕茧的形状、颜色、大小进行观察,测量茧的长度的方法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蚕茧,放大镜,小剪刀,手电筒教师演示器材:热水,小碗,竹签,丝绸制品教学过程】一、 教学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成语“作茧自缚”的意思吗?说的就是蚕蚕吐丝了,丝把蚕严严地包裹了起来蚕为什么要做个茧把自己包起来 ?茧里的蚕变成什么样子了?下来我们就来进行观察二、探究新知(一)观察蚕蛹蚕吐丝把自己裹了起来,结茧后就看不见蚕了蚕变成了什么样呢?茧里面的蚕还活着吗?(这是学生们非常好奇的问题。
希望学生们能作出猜测,同时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对蚕蛹的观察要按五个问题进行1)蛹的外形和蚕有什么不同?(2)还能找到眼睛和足吗?身上的环节还在吗?(3)蛹会动吗?它的身上长出了什么东西?(4)在剪开的茧里还发现了什么,它可能是什么?(5)其他发现指茧里还能发现蚕吐尽丝后化蛹之前蜕下的皮等情况整理材料,交流汇报1)说说你们的观察结果2)补充:蚕蛹的体形粗短,分头、胸、腹三个部分头部很小,长有复眼和触角;胸部长有胸足和翅;鼓鼓的腹部长有9个体节,从第2~7个腹节两侧都有发达的气门蚕蛹的身体与蚕比较,身体缩短,颜色由白色变成了深褐色,还能找到眼睛和胸足,身上的环节减少,腹部的足消失,但气门还在已有翅的雏形,长出了复眼,出现了触角蛹有生命,受到外界刺激时会动3)推测:蛹还会变化吗?它会变成什么模样?请根据刚才观察到的事实来推测一下设计意图】蚕在茧中有什么变化呢?本课设计中我们首先让学生进行猜测,从而引到观察蚕蛹活动第一步小心剪开、第二步轻轻取出、第三步观察记录、第四步放回茧中要求学生学习科学家那样一步步的做实验,让学生观察并如实描述蚕茧的特点本课实验器材较多,为帮助学生科学、规范的实验,教师在学生实验前进行示范,并提醒学生实验注意点,如剪茧,轻拿轻放等等,为学生观察活动及呵护生命的学习打好基础。
最后的推测是蛹还会变化吗?它会变成什么模样?同学们蚕吐丝了,丝把蚕严严地包裹了起来蚕为什么要做个茧把自己包起来?茧里的蚕变成什么样子了?下来我们就来进行观察二)观察蚕茧和蚕丝第一,对蚕茧的形状、颜色、大小进行观察,测量茧的长度,统计全班同学的蚕茧大小、颜色,挑出最大和最小的蚕茧,它们分别长多少,宽多少?(这个活动的日的意义在于对蚕茧有一定的认识蚕茧的大小和重量是衡量其质量的重要标准,蚕茧的大小和重量与蚕的生长发育有关第二,指导学生进行拉蚕丝的活动把蚕茧放在热水中泡一下吧”“用竹签把丝头挑出来,绕在纸板上”等这个活动使他们对我国劳动人民的发明有更多的认识第三,教师可通过多媒体介绍给学生教学中还可以出示一些丝绸制品给学生欣赏三)抽丝活动(1)指导抽取蚕丝的方法把蚕茧放在热水中泡一下,用竹签把丝头挑出来,绕在纸板上2)介绍:养蚕、抽取蚕丝织成丝绸,是我国的伟大发明之一欣赏利用蚕丝织成华丽的绸缎和各种丝织品设计意图】抽丝活动,学生的积极性高涨,学生通过做这个实验不仅亲眼看到了蚕丝的如何制成,增强了动手能力,而且能够理解人类通过技术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让学生切身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发明和贡献。
但是这一活动会造成部分蚕蛹的死亡,尽管给孩子们讲述了如“蚕是人工饲养的,只抽取少量的茧,科学实验的需要等但仍然会听到一些孩子“老师你真惨忍,蚕宝宝好可怜”等反对的声音,所以本课抽丝时如果能使用前一年未出蛾的茧更好课堂小结】1、今天我们学习了《蚕变了新模样》,你有什么新发现,新问题?2、继续认真保管好蚕茧,进一步观察蚕的变化回家搜索蚕蛹的资料,更好地了解蚕蛹板书设计】蚕变了新模样蚕茧的形状大小颜色测量茧的长度【教学反思】1.观察蚕蛹,发现蚕蛹的体形粗短,像一个纺锤,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让学生了解蚕蛹还有生命,要是受到外界的刺激时会动. 2.观察蚕茧个蚕丝,指导学生进行拉丝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蚕丝的长度和质地,了解抽取蚕丝织成丝绸的可能性.在课堂上,学生都不太了解蛾子,我让他们看书本的范图,再进行详细讲解,让他们了解蚕的这种形态叫做蛾.把它和蝴蝶蜻蜓做比较让他们找出不同处和相同处来,从而对蛾子有详细的了解,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我们进行了拉丝活动,学生的积极性高涨,课堂气氛非常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