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芜湖市师院附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汇总新人教版.pdf
13页1 第一章机械运动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 、长度单位:(1 )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2)其它常见的长度单位及符号:千 米 、分 米 、厘 米 、 毫 米 、微 米 、纳米km dm cm mm m nm 2、换算关系:1km1000m=103m 1dm 0.1m=10-1m 1cm0.01m=10-2m 1mm0.001m=10-3m 1m0.000001m=10-6m 1nm0.000000001m=10-9m 3、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1)会放:左边刻度线与物体边缘对齐刻度平行并紧贴被测物体, 不能歪斜2)会读:视线要与尺面垂直;测量值要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3)会记:记录测量结果时, 要写出数字和单位没有单位的记录是毫无疑义的注意:使用前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观察量程和分度值的大小 4、时间单位:国际单位:秒S其他单位:分min 小时 h 5、换算关系: 1min=60s 1h=60min=3600s 6、测量工具:秒表停表 7、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就叫误差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误差不是错误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度数时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能够避免的。
8、误差的来源:(1)估读值跟真实值之间有一定的差异(2)仪器本身不准确(3)环境温度、湿度变化 9、减小误差的办法:(1)多次测量取平均值(2)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3)改进测量方法10、长度测量的方法(1)累积法:某些量值太小,不便于用工具直接测量,从而采取把若干个小量累计在一起,使他们成为一个较大的量,再进行测量,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测量的值用这种方法能够测出细铁丝的直径或一张纸的厚度 2)平移法:当物体的长度不能直接测量时,就要想办法把他等值平移到物体的外部,再用刻度尺测量3)化曲为直法:将弯曲的轨迹变成直线来测量如测量地图上的铁路线长度,可用棉线与它重合,再拉直测量用这种方法,可以测量圆的周长等4)“滚轮”法:用一个已知周长的轮子沿曲线滚动,记下滚过的圈数,用圈数乘以轮 子 的 周 长 , 即 为 总 长 度 , 汽 车 里 程 表 , 就 是 根 据 这 一 道 理 制 成 的 运动的描述 1、 运 动 是 宇 宙 中 的 普 遍 现 象 物 体 的 运 动 和 静 止 是 相 对 的 2、 机 械 运 动 : 在 物 理 学 中 , 我 们 把 物 体 位 置 的 变 化 叫 机 械 运 动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 一看:选哪个物体作参照物;二看:被判断物体与参照物之间是否发生位置变化。
3、参照物定义: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做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参照物可以 是静止的,也可因是运动的 1)参照物是被假定不动的物体(2)研 究 对 象 不 能 做 参 照 物 , 运 动 和 静 止 的 物 体 都 可 以 作 为 参 照 物2 (3)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参照物(4) 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运动的快慢测量平均速度1、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的物理量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2、公式: v SVS- 路程 - 米 m千米 km t -时间 - 秒 s小时 hV- 速度 - 米每秒( m/s) 千米每小时km/h3、公式的变形:SVt tVS 4、单位换算:1m/s=3.6km/h 5、物理意义:汽车的速度是15m/s,它表示汽车每秒钟通过的路程是15m 6、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是一个定值,速度的大小与路程、时间的选择无关不能认为速度与路程成正比,速度与时间值成反比7、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8、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改变的运动。
常见的运动都是变速运动9、平均速度:变速运动比较复杂,如果只是做粗略研究,也可以用公式来计算它的速度这样算出来的速度叫平均速度我们说到某一物体的平均速度,一定要指明是在哪段路程内的平均速度 10、比较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1 )定义: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 2)特点: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变 速 直 线 运 动 ( 1 ) 定 义 : 速 度 大 小 经 常 变 化 的 直 线 运 动 2)特点: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并不相等3 10.4 飞出地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知道提出“地心说”的代表人物是托勒密, 了解“地心说”的基本观点2. 知道提出“日心说”的代表人物是哥白尼, 了解“日心说”的基本观点3. 通过实验感受物体绕中心旋转需要力, 了解万有引力是使行星绕太阳旋转、卫星绕地球旋转的力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人类探索太阳系的过程, 知道人们建立宇宙模型的基本方法是深入观察和数学演算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人类探索太阳系结构历程的艰辛和曲折, 激发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知道哥白尼的“日心说”在天文学乃至自然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开创性意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地心说”、“日心说”、万有引力。
教学难点】太阳系的图景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你知道天体物理学家霍金吗?其实 , 从古至今 , 人类对我们头顶上的星空一直具有浓厚的兴趣 , 一直在观察、思考、追寻宇宙的结构, 你知道在这一过程中获得了哪些成就吗? 4 二、教学步骤探究点 1古人富有想象的宇宙图景 阅读课本 P118“古人富有想象的宇宙图景” 思考 我国古代的宇宙图景是怎样的呢? 提示 浑天说最初认为: 地球不是孤零零地悬在空中的, 而是浮在水上; 后来又有发展 ,认为地球浮在气中,因此有可能回旋浮动, 这就是“地有四游”的朴素地动说的先河浑天说认为全天恒星都分布于一个“天球”上, 而日月五星则附于“天球”上运行, 这与现代天文学的天球概念十分接近 思考 古埃及人的宇宙图景是怎样的呢? 提示 古埃及人认为: 大地犹如天井 , 周围尽是耸峙的高山中间低洼平坦的地方是人类居住的地方日月星辰悬挂在天井的上方, 照耀大地探究点 2托勒密精心构建地心说 阅读课本 P119“托勒密精心构建地心说” 思考 托勒密的“地心说”内容是什么? 小结 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认为地球位于宇宙的中心, 月球、水星、金星、太阳及其他行星都绕着地球旋转; 恒星都镶嵌在最外边的天球上。
思考 托勒密的“地心说”成就有哪些? 提示 “地心说”能够解释日食、月食等许多天文现象 思考 托勒密的“地心说”对科学发展有着什么影响? 提示 后来被宗教利用, 成为禁锢人们思想的枷锁, 严重地阻碍了科学前进的脚步探究点 3哥白尼吹响了科学革命的号角 阅读课本 P119120“哥白尼吹响了科学革命的号角” 思考 哥白尼的“日心说”内容是什么? 5 小结 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地球和其他行星都绕着太阳旋转,月球是地球的一颗卫星, 它绕着地球旋转 思考 哥白尼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提示 这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宇宙认识的局限性 思考 哥白尼的“日心说”有什么意义呢? 提示 “日心说”能较好地解释当时的许多天文现象, 根据“日心说”算出了各颗行星到太阳的距离 , 首次推算了宇宙大小的尺度在思想上, 它挣脱了当时教会的束缚, 使自然科学的研究从欧洲中世纪的神学桎梏下解脱出来, 从而使人类迎来了科学的春天 思考 研究天体运动最基本的方法有哪些? 提示 意大利诗人卡里马赫曾说, 天文学家只有两样法宝: 数学和观察根据对天体位置及运动的观察记录, 天文学家就可以运用数学工具构筑一个宇宙模型, “地心说”和“日心说”就是两种典型的模型。
探究点 4飞出地球去 阅读课本 P120122“飞出地球去” 思考 观察图 1036(b), 小物体为什么能够绕物体中心旋转? 提示 用绳子系住小物体, 绳子的拉力使小物体绕着中心旋转 思考 小物体如何才能飞出去? 提示 当小物体的速度很大时, 小物体旋转需要的力大于绳子能够提供的最大拉力时,绳子就会断裂 , 小物体就能飞出去了 思考 这个实验对你有什么启发? 提示 我们之所以不能飞出地球是因为受到了引力的作用, 要想飞出地球必须获得很大的速度 , 摆脱地球的引力 小结 1687 年,伟大的英国科学家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任何两个物体间都存在着一种相互吸引的力,太阳依靠它对地球和其他行星之间的巨大吸引力, 使地球和各个行星乖乖地绕着它旋转这跟我们用一根绳子系着小物体绕中心旋转相似, 是绳子的拉力使小物体绕中心旋转 思考 你知道飞出地球需要多大的速度吗? 归纳提升 如果物体的速度达到7.9 km/s,就可以围绕地球运行而不落下来, 这个速度就是第一宇宙速度如果物体的速度达到11.2 km/s,我们就称它为第二宇宙速度, 这时物6 体可以摆脱地球引力的束缚在太阳系内飞行, 但不能摆脱太阳的引力控制。
如果物体的速度大于 16.7 km/s,就可以飞出太阳系, 这就是第三宇宙速度 思考 你知道我国在航天领域取得了哪些举世瞩目的成就吗? 归纳提升 1975 年, 发射了一颗返回式人造卫星;1980 年远程运载火箭发射成功;1982年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获得成功;1984 年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东方红2号”发射成功 ;1986 年发射了一颗实用通信广播卫星;1988 年发射了一颗试验气象卫星“风云 1 号”;1990 年“长征三号”火箭把美国制造的“亚洲一号”通信卫星送入预定轨道;1999 年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运载火箭发射了“神舟一号”试验飞船;2005 年“神舟六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为我国的载人航天事业掀开了新的一页三、板书设计10.4 飞出地球1. 地心说2. 日心说3. 万有引力4. 飞出地球教学反思“地心说”和“日心说”是两种最具有代表性的太阳系结构模型, “日心说”的确立,拉开了自然科学的序幕 , “日心说”体现了自然是简洁、和谐的, 而这种理念一直影响和引导着后续的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对自然的探索让学生简要了解这些内容, 不仅有助于学生在高中阶段进一步学习万有引力理论, 而且有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太阳系图景, 更好地理解我们周围的世界。
第 3 节重力导入一 :教师播放课件 ( 苹果下落 ; 水往低处流 ; 抛出的球落地 ; 羽毛飘落).引导提问 : 你看到的这些物理现象有什么共同特点? 物体下落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交流讨论.结论 :它们都受到地球的吸引力重力.导入二 :我们站在地面上, 脚朝下 ,站得很稳 ,但地球是球形的, 在我们“脚下”的阿根廷人, 好像是脚朝上的 , 同学们是否替他们担心过: 若不小心 , 他们是不是极有可能会“掉”到太空里!通常我们说的“下”指的是什么呢? 我国古书列子中有一篇“杞人忧天”的寓言, 讲的是大约公元前四百多年的一个故事.书中说 , 一个人看到所有东西都向地面降落, 担心天塌下来被砸死, 急得茶饭不思, 夜不能寐.列子的作者指出了地球上一切物体都要下落的事实, 不过没进一步思考为什么所有的东西都要落向地面.聪明的你知道地球附近的物体为什么要落向地面吗? 设计意图 设悬疑 , 引起学生无限遐想, 激发学生探知欲望.一、重力的大小: 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1.提出问题、进行猜想教师 :大家说从树上掉下的苹果受到什么力的作用? 学生 :重力.教师 :大家分析一下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分别是什么? 学生 :施力物体是地球, 受力物体是苹果.教师 :对的.苹果受到重力的作用, 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受力物体是苹果.重力也是一种力.我们学过力有三要素, 同学们还记得力的三要素是什么吗? 学生 :大小、方向、作用点.教师 :正确.重力是一种力 , 所以重力也应该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8 教师 :日常生活经验告诉我们, 重力是有大有小的.根据你的生活经验, 比较这两本书 , 哪本书的重力大呢?比较这两个钩码( 或砝码 ), 哪个更重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