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七律长征》评课.doc
3页《 七律长征》评课记录时间:11月10日 地点:接待室 人员:全组成员主持人:翟云贞一、授课教师刘学联自评:《七律•长征》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但所写的内容距离学生的生活时代较远,要让学生真切地理解、感受内容,体会其中的意境和情感有一定难度基于此,在本课教学中,我把信息技术引入课堂,通过视频的播放再现课文情境,增强感观认识,实现从文本阅读到超文本阅读的发展,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增强课堂教学的感情色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感觉课文理解中视频的播放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效果较好但也有不足之处二、小组成员评课意见:孙桂霞:刘老师在开课之后,通过幻灯片出示长征路线示意图,紧紧抓住了学生的视觉形成了强烈的情感碰撞为学生很好的创设了一个学习《长征》的情境翟云贞:刘老师在指导难读难懂的句子时就做得非常好先让学生自由读,读通读顺,再指名读,检验自学效果,然后指导读好停顿,最后读出理解,读出体会,读出感悟如果能更多种形式的读,效果会更好付继烈:教师教态亲切自然,课堂语言温雅理性,与课文的语言风格很契合,同时也极好地拉近了学生与老师、与文本的距离,为学生理解文本,表达感悟创设了很好的情境。
徐秀丽:本课理解第三联中“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中的“暖”和“寒”所蕴含的情感是教学的难点在理解“暖”字时,刘老师通过先让学生听《巧渡金沙江》的故事,然后说说自己的感受,再进一步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到了红军不费一枪一炮,不伤一兵一卒巧渡金沙江后的那种喜悦和自豪这个环节中,感觉教师的“放”要是能更加大胆、充分,课堂就一定更加精彩了!丁维孝:对,在理解“寒”字时,刘老师通过让学生观看《飞夺泸定桥》的影像资料,让学生对这个“寒”字有了感性的认识,为学生理解“寒”字奠定了坚实的感情基础,然后用对“寒”的理解渐趋深入,最后在学生充分感悟、大胆表达之后,教师又引导学生进行了反复品读,此时,学生深刻体会到了红军抢渡大渡河时的惊险悲壮、惊心动魄,对“寒”字的理解水到渠成可以说通过如此解读,“暖”“寒”这两个字变得丰满而厚重,教学的难点也成功突破孙芳:刘老师始终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引导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理解、感悟,通过情感的相互引发,心灵的相互交融,语言在交流中凸现,情感在交流中升华尤其是最后饱含深情的配乐朗诵,让学生积蓄在胸中的情感得以宣泄,加以升华韩秀义:刘老师注重引导学生朗读感悟,每次理解之后及时进行有感情朗读,把情感迁移到文章的诵读中去,特别是配乐读,在音乐的渲染中,学生情感被进一步激发,朗读有了实质性飞跃,教学效果好。
戴金花: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景,通过视频的播放将课文还原到当时具体的社会情景,让学生了解长征途中的重要事件直观、形象的画面,益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与文本产生共鸣,齐文艳:在理解了诗的大意之后,抓住“千山万水”让学生进行想象写红军长征路上可能遇到的种种困难,“一举多得”:第一,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第二,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第三,成功实现学生情感的迁移,以读促写,以写再促读,教学目标的达成度高三、总结对于类似的课文教学时,我们要充分调充分利用学生学习的现有资源,发挥学生的各种感官作用,眼、耳、脑、嘴齐动,让学生在自主交流、质疑中互动、进步,找寻与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同时,充分重视读的作用,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听说读写”始终都是我们语文学习的能力训练点另外,当前学生的阅读面太窄,教师要充分意识到这点,注意拓展,让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比如说,本课就可以引用毛泽东一些著名的诗句,让学生进行抄写、背诵,激发学生课外阅读毛泽东诗词的兴趣,从而实现知识的有效拓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