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岭市城区防洪应急预案1016.doc
47页温岭市城区防洪应急预案二〇〇六年十二月温岭市城区防洪应急预案目 录1 总 则 31.1 编制目的 31.2 编制依据 31.3 适用范围 31.4 工作原则 32 城市概况 42.1 自然地理 42.2 社会经济 52.3 洪涝风险分析 52.4 洪涝防御体系 82.5 重点防护对象 113 组织体系与职责 123.1 组织机构 123.2 工作职责 124 预防与预警 134.1 预防预警信息 134.2 预警级别划分 134.3预防预警行动 154.4主要防御方案 175 应急响应 225.1 应急响应的总体要求 225.2 应急响应分级与行动 235.3 应急响应的组织工作 245.4 应急响应结束 276 应急保障 276.1 通信与信息保障 276.2 抢险与救援保障 276.3 供电与运输保障 286.4 治安与医疗保障 296.5 物资与资金保障 296.6 社会动员保障 296.7 宣传、培训和演习 307 后期处置 307.1 灾后救助 307.2 抢险物资补充 317.3 水毁工程修复 317.4 灾后重建 317.5 保险与补偿 317.6 调查与总结 328 附则 328.1 名词术语定义 328.2 预案管理与更新 338.3 奖励与责任追究 338.4 预案解释部门 338.5 预案实施时间 33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 1 总 则1.1 编制目的为了做好温岭市城区洪涝、山洪等灾害事件的防范与处置工作,保证抗洪抢险救灾工作高效有序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灾害损失,保障城市经济社会安全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并结合我市防洪抗灾形势,特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本预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全国防御台风预案编制导则》(征求意见稿)、《浙江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防总办公室制定的《防洪预案编制要点(试行)》(办河[1996]26号)、温岭市城市防洪规划、温岭市城市总体规划、温岭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浙江省以及温岭市有关的法律法规、已批准的有关防洪调度方案及浙江省或温岭市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和预案进行编制1.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温岭市城区范围内(太平街道、城东街道、城西街道、城北街道、横峰街道)洪水灾害的预防和应急处置洪涝灾害包括城市内涝、山洪灾害以及由洪水、地震等引发的水库垮坝等事件1.4 工作原则(1)防洪抢险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坚持“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方针;(2)全面部署,统一指挥,统一调度,部门配合,团结协作,服从大局;(3)实行工程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原则;(4)坚持全民参与、军民联防2 城市概况2.1 自然地理2.1.1 地理概况温岭市位于浙江省东南沿海,东濒东海,南连玉环县,西邻乐清市,北接台州市路桥区、黄岩区。
市域地理位置介于东径121°09′~121°44′,北纬28°12′~28°32′之间境内东西长55.5km,南北宽35.9km,陆地面积925.47km2,其中内陆陆地面积910.7km2,内陆海岸线长120.3km,海涂面积79.08km2境内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倾斜,素有“四山一水五分田”之称温岭市城区位于温黄平原南部,三面环丘陵山区,地势呈西高东低,南高北低,最高峰梅岭尖海拔451.0m,位于城区西南中部、北部为平原,地形平坦,除了泻湖积平原外,四周分布有侵蚀剥蚀丘陵和山麓沟谷坡洪积斜地老城区太平街道地面高程3.6~20m(85国家高程,以下同),其他街道地面高程约1.7~3.5m,横峰街道最低地面高程低于1.7m2.1.2 水文气象本地区地处东南沿海,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年季节变化明显,流域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且年内分配相当不均匀冬季受北方冷空气控制,低温少雨春季大陆冷高压衰退,冷暖气团交绥,形成绵绵春雨春末夏初,夏季风的暖气流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相遇,本地有持续时间较长的锋面雨,俗称梅雨7至10月间,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天气炎热,台风活动频繁,常出现狂风暴雨。
形成本地区洪涝灾害的主要暴雨为台风雨,其来势猛、总量大、强度高,所造成的洪涝灾害特别严重2.1.3 河流水系温岭城区河流主要属于金清水系老城区太平街道地势较高,溪流主要有白箬溪、前溪、肖泉溪、岙儿坑和山下金溪白箬溪发源于岙底扬村,东流至小岭脚称为前溪,由西南向东北穿过城区,于前溪桥处与肖泉溪汇合后泄入东月河山下金溪发源于山下金,向北流穿过南屏小区注入东月河东月河东北流经横湖桥处,分出一支称为双桥河,继续北行由金清大港入海,双桥河折向西流由江厦隧洞入乐清湾金清大港发源于温黄交界的太湖山东南麓,东行至大溪,进入平原,下游流至台州市路桥区剑门港(金清新闸)入海,全长50.8km,流域面积为1172.58km2,境内为693.05km2,占全流域面积的59.1%城区范围内河网纵横交错,主要有:江厦大港、金清大港、东月河、西月河、双桥河、横峰河、横石河、北山河、上洋河、下洋河、后洋河等金清水系目前主要有两个出海排涝口:一为金清新闸(一期工程),将平原涝水东排入海;二为江厦排涝隧洞(乌沙门闸),将平原涝水西排入乐清湾2.2 社会经济据温岭市2004年统计年鉴,全市2004年国民生产总值291.78亿元,财政总收入20.32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0.4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062元。
温岭市城区辖5个街道,共127个村18个居,人口约22万,城区面积121.3km2,年末实有耕地面积约40900亩,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7456万元城区规模上工业企业总数约287个,工业总产值62.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4.4亿元,外贸自营出口额2.3亿美元2.3 洪涝风险分析2.3.1 历年受灾情况温岭市地处浙江东南沿海,历年水灾从成因上主要可分为洪灾和涝灾两大类洪灾主要指河流水位猛涨导致漫堤而造成的灾害,涝灾则主要是由于排水不畅而使地面径流滞留而造成的灾害若次暴雨中心位于城郊,造成易发区山洪或水库大流量泄洪,河网水位上涨,则主要形成洪灾;若次暴雨中心位于城区,由于城市排水功能的不完善,排水管道雨污合用且排水标准低,则往往形成涝灾由于温岭城区内河沿岸基本无堤防,且暴雨中心常位于城区,故威胁城区防洪安全的主要为城区内涝,同时也会伴随一定的洪灾城区的洪涝灾害常由台风暴雨造成,洪水往往历时较短,降雨历时一般不超过3天,洪水过程呈矮胖型特别是台汛期洪水与风暴潮相遭遇,排水受潮汐顶托影响,西部山洪与中西部平原涝水无法及时排出,极易形成洪涝灾害据建国以来有关资料统计,温岭市较大洪水损失情况见表2-1。
表2-1 建国后温岭市较大洪水损失情况发生年份(年)发生日期(月/日)损 失 情 况19527/19淹死24人,受涝农田43万亩19609/22次洪降雨量达358.6mm,受淹农田28万亩19629/6次洪降雨量达310mm,最高洪水位3.42m,受淹农田17.7万亩19758/12降雨量达279mm,死13人,受涝农田21万亩19819/22降雨量达384mm,死3人,受淹农田30万亩19827/30死2人,受淹农田20万亩19857/30降雨量408mm,死100人,受淹农田34万亩19879/10降雨量342mm,死3人,受淹农田35万亩19978/18海塘冲毁,平原受涝,直接经济损失达9.7亿元20029/13降雨量284mm,死1人,受淹农田15万亩,直接经济损失达1.8亿元20048/12降雨量299mm,死27人,全市直接经济损失16亿元20057/31、9/11共死3人,直接经济损失达12.9亿元2.3.2 洪涝风险分析依据《温岭市城市总体规划》,至2010年,温岭市城区人口为32万人由《防洪标准》(GB50201-94),按人口、规模、城市地位,温岭城市防洪的等级为Ⅲ等,相应的防洪标准为100~50年一遇,结合温岭市具体情况,温岭市城市防洪标准定为50年一遇。
温岭城市防洪主要为太平街道局部低洼处及前溪桥以下平原地区根据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于2002年编制的《温岭市城市防洪规划》,其计算沿程各频率最高洪水位与两岸高程对比如表2-2由表可知,在现状条件下,三面山区附近地面高程较高,防洪标准相应较高,防洪能力能够达到50年一遇;太平街道前溪桥附近地区能够抵御10年一遇洪水,但无法抵御20年一遇洪水;东辉路以东、北山河以南、三星大道以北、三星新村以西区域地势高程较低,防洪标准不足5年一遇;泽太公路以西内陆平原,内河流速缓慢,阻水桥梁较多,河道疏竣滞后,河道淤积及人为设障严重,也是市区内涝频发的重灾区表2-2 温岭城市内河各断面各频率洪水水位成果洪水位断面最高洪水位(m)现状地面高程(m)5年10年20年50年左岸右岸石粘3.123.233.293.442.504.0横峰3.213.283.363.582.802.80王家圩3.343.453.613.782.90横湖桥3.413.563.733.893.80温岭水文站3.473.673.823.953.70前溪桥4.104.494.764.914.30装潢厂8.648.869.009.969.96表2-3 温岭市城区各预警等级淹没情况调查表预警等级淹没面积(km2)受灾人口(人)粮食耕地面积(亩)农业年产值(万元)规模上工业年产值(万元)Ⅳ6.9312953 4822 1212 54366 Ⅲ15.5729522 10684 2750 122866 Ⅱ27.4656567 18504 4779 212127 Ⅰ35.8177076 23636 6195 272099 鉴于温岭市城区防洪标准普遍偏低,根据城市现状防洪能力,拟定10年一遇洪水为市区防洪标准,20年一遇和50年一遇洪水为超标准洪水。
根据对历年洪水淹没影响范围的实地调查,并结合水灾造成的损失,对不同量级洪水影响范围作全面分析,绘制洪水风险图(附件3)本次洪水风险图在10年一遇及以下洪水划分4个预警水位(内河水位控制点以麻车桥为依据,分别为2.13m,2.5m,2.8m,3.1m)分别对应4个预警等级各量级洪水淹没范围参见风险图中不同颜色所示淹没区内社会经济调查,采用2004年温岭统计年鉴来统计淹没区面积从万分之一地形图上直接量算得到,淹没区人口情况按城区总面积减去山区面积后单位面积人口乘以相关面积得到;工业产值先扣除几个较大企业的产值,然后按面积权重进行分配,再回加各相应高程较大企业的产值;粮食耕地面积按各街道耕地面积占行政面积的比值分配到淹没区各预警等级淹没区经济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