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微课教案模板(多篇).docx
67页初中生物微课教案模板(精选多篇)第1篇:初中生物讲评课教案初中生物讲评课教案讲评内容初一生物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题讲评目标 1.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自我调整,自我完善的能力 2.查漏补缺,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完善认知结构 3.提高学生审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总结解题方法和规律 4.通过多种不同思路的展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训练应试技巧和答题策略 讲评重点 错误典型题、学生质疑的题讲评难点典型错误出错原因的剖析与纠错,典型题目解题思路探究,解题方法分析,解题规范化讲评方法 1.评(评错误原因,评优秀解法,评新题生题),议,练结合 2.问题教学 3.整理升华总结提高突破措施1.统计各题的解答情况,特别是试卷中的典型错误 2.在错因分析,错题纠错,规范表述,反思提高,方法总结等环节上让学生积极参与,相互讨论学习,以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讲评过程一、组织教学二、总结考试情况优点 选择题内容学生大部分掌握的比较好基本上能理解和掌握失分率较 低 缺点 部分学困生基础知识掌握较差识图能力很不好整体书写、卷面方面不好三、分析讲评试卷(一)1.试卷结构试卷情况试卷分Ⅰ、Ⅱ两卷Ⅰ卷为选择题共50分、Ⅱ卷为简答题共50分。
2.试题分布情况本次考试卷子里面每一章节的分值分布情况是第一单元第一章约占5分第二章约占34分第二单元第一章约35分第二章约占6分第三章约占8分第四章约占8分3.题型情况选择题填空题填图题实验题得分情况选择题最高分48分最低分15分简答题最高分49分最低分23分4.试卷中集中反映的问题①基础知识掌握得不牢固 ②语言表述不规范 ③实验设计能力差 ④对知识的迁移运用不灵活⑤对问题缺乏深层次,全面思考 ⑥错别字,书写不规范 ⑥审题不细 (二)试卷讲评1、学生小组讨论解决试卷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疑问学生纠正错误2、学生质疑集体解决生问生答、生问师答教师剖析讲解3、变式训练4、反思总结(三)教师讲评典型错题1、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和口腔上皮细胞相比相同的结构是洋葱鳞叶片表皮细胞特有的结构有2、观察植物细胞的叶绿体时发现叶绿体都在不停地向着一个方向流动你认为其原因是 A、叶绿体时活的自己会动B、细胞膜的运动促使叶绿体流动 C、细胞质的运动促使叶绿体流动D、细胞核促使叶绿体的不断流动3、要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最有效的办法是A、减少消费者和分解者的数量B、增加生产者和分解者的数量 C、增加其食物网中生物的种类D、调整系统中的非生物因素(四)、学生纠正、复习巩固。
1、完成满分卷2、巩固练习五、跟踪练习根据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鹰 草 →兔子 →狐狸鼠蛇1、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2、草原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最少的生物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进行着和流动3、若要构成一个生态系统图中缺少的是和课后札记推荐第2篇:初中生物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概述肺与外界气体交换的过程2.概述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培养动手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通过演示实验,提高观察能力;通过资料分析,培养提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分析同学之间胸围差的差异,认同体育锻炼的重要性2.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和经历科学探究活动,体验发现的乐趣,增强热爱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的本质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概述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过程;概述肺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难点】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过程;通过模拟实验,找出胸廓容积的变化与呼吸的关系三、教师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四、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展示一组新生儿出生哭泣的图片 展示新生儿出生哭泣多媒体图片,以此情境导入新课,启发学生思维:我们每个人一来到人世间就离不开空气,需要不断呼吸,外界的空气经过呼吸道的处理后是如何进入肺部的?在肺中发生怎样的变化?气体又是如何达到全身各处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部分内容。
教学中,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与学生的交流、问题的提出等都营造了一种轻松、愉快、活泼的课堂氛围,给学生更多的驰骋的空间,让孩子们体验到学习是享受,乐学亲师2.合作交流,讲授新课(1)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教师展示多媒体画面,让学生观看肺的位置结构图,说出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它位于胸腔内,肺在有节奏地呼气和吸气,一分钟大约呼吸16次学生用双手轻触自己胸侧的肋骨处,深深地吸气,感受自己在吸气和呼气时胸廓的变化及肋骨如何运动:深吸气肋骨在向上向外运动,胸廓扩大;深呼气肋骨在向下向内运动,胸廓缩小仅凭感官感觉到的现象得出的结论是不是准确呢?是否与科学事实相符呢?我们可以采用什么方法借助什么工具进行准确的测量呢?——在科学研究中,借助一定的工具进行准确的测量,是十分必要的学生实验:测量胸围差测量方法:3~4人一组(男女生分开)、设计表格,做好记录为了数据准确,应测定三次,取平均值,然后计算胸围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照课本上的方法步骤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实验完成后进行讨论:1.你的胸围差明显吗?同年龄、同性别的同学,胸围差有差别吗?如果有差别,请找出原因2.胸围差能完全代表胸腔容积的变化吗?除胸廓前后径、左右径的变化外,还可能有什么变化影响胸廓的容积?教师指导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讨论后得出结论。
1.同学间的胸围差有差异这同性别、年龄以及是否经常锻炼等有关系2.胸围差不能完全代表胸腔容积的变化膈顶部的下降和回升使胸腔的上下径发生变化,也可以影响胸廓的容积教师演示实验:模拟膈肌的运动实验学生讨论:小气球代表什么?橡皮膜代表什么?气球在什么情况下涨大?在什么情况下回缩?然后播放多媒体,演示肋间肌的收缩和舒张,膈肌的收缩和舒张让学生仔细观察它们的运动,并进行讨论:1.呼吸运动时,主要有哪些肌肉的收缩、舒张引起了胸廓容积的变化?在呼吸肌收缩和舒张时,胸廓容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随着胸廓容积的变化,肺的容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是肺容积的变化导致了气体的吸入和呼出吗? 4.请尝试完成下表:学生分析、归纳肺与外界气体交换的原理和过程: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使胸廓扩大和缩小,引起肺被动地扩张和回缩,形成肺内气压与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差,才使气体能够进出肺泡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吸气时,肋骨间的肌肉收缩,胸廓的前后径、左右径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胸廓的上下径也增大,胸腔容积变大,肺随着扩张,肺内气压缩小,气体入肺;呼气时正好相反教师进一步引导讨论:古代有些女子将胸部和腰部束得很紧,以保持苗条身材,但是呼吸受到影响,体质下降。
为什么?气体到达肺部以后发生什么变化?又是如何到达全身各处的呢?下面我们来研究这方面的内容2)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妈妈在厨房里炒菜,我们在外面就能闻到饭菜的香味,这是因为香味能由近及远地飘,即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氧气和二氧化碳也是这样,总是由多的地方向少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得出气体扩散原理:气体总是由气压高(浓度高)的地方,流向气压低(浓度低)的地方指导学生自学阅读“资料分析”,比较分析表格中的数据,然后讨论以下问题:1.甲、乙瓶中石灰水的浑浊程度不同说明了什么?2.在实验装置中,为什么要设置甲瓶?3.人体呼出的气体和环境中的气体有什么差别?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后得出答案:1.甲瓶中石灰水的浑浊程度小,说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较少;乙瓶中石灰水的浑浊程度大,说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2.在实验中,甲瓶是这个实验的对照组,起到对照的作用3.从数据表中看出:人体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较少,氧气的含量较多;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较多,氧气含量较少由此可以推测,在人体内也发生了类似植物呼吸作用一样的过程根据对呼吸道和肺的结构的分析,可以推断这一变化发生在肺部。
最后师生总结:呼出气体中的氧含量,少于吸入气体中的氧含量;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多于吸入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这与体内进行气体交换有关肺与什么结构与这一功能相适应呢?多媒体展示肺泡的结构,让学生仔细观察肺泡有哪些结构特点适合进行气体交换引导学生总结出:肺泡的数量很多,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都是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肺泡这样的特点很适合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教师播放多媒体,展示“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动画,学生讨论总结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二氧化碳由血液进入肺泡,氧由肺泡进入血液那么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的氧,怎样到达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里?学生思考后回答进入血液中的氧,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氧最后是在细胞中的什么部位被利用?学生联系呼吸作用的有关知识回答3.巩固小结学生交流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并用知识树或网络的形式进行总结 呼吸的全过程:4.课堂练习1.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 A.鼻B.咽C.气管D.肺 2.人体主要的呼吸肌是( )A.腹部肌肉B.肋骨间肌肉和膈肌C.胸部肌肉D.背部肌肉 3.人的肺泡外缠绕着毛细血管网,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这有利于( )。
A.气体在血液里运输B.血液与肺泡之间的气体交换 C.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D.增加肺内气体交换的面积4.某夫妇被怀疑害死了一女婴,法医在鉴定时将死婴的肺部剪下一块,投入水中,结果肺块下沉,法医判断婴儿为产前死亡,这对夫妇无罪法医判定的理由是( )A.肺泡内充满了痰液B.肺会吸水呈海面状 C.肺泡充满了血液D.肺未吸入空气呈实体状 5.人体生理活动中,呼出的二氧化碳产生的地方( ) A.肺泡B.血液C.细胞D.组织液6.平静呼吸时肺内气压升高的原因和结果()A.呼吸肌舒张,肺回缩呼气B.呼吸肌收缩,肺扩张吸气 C.呼吸肌收缩,肺回缩呼气D.呼吸肌舒张,肺扩张吸气 7.下列与吸气无关的活动是( ) A.肋间肌收缩B.肋骨上升、外移 C.膈肌舒张D.胸廓扩大8.进入血液的氧,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内的什么部位被利用?() A.细胞核B.细胞质C.叶绿体D.线粒体五、板书设计六、教学反思推荐第3篇:初中生物说课说课稿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济南版年级册第页第章第节的《》,现在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反思五个方面来说说本节课的教学一、教材分析教材分析包括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1、地位和作用本节是下册开篇中的第一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可以引导学生以兴趣和生活经验为基础,从人与生物圈的关系出发,去探讨人类的食物来源,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及其对人体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热情本节中安排的活动有交流、演示、讨论等,主要目的是进一步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加工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并体验合作交流的快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还可使学生从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本节的前一节已学过,后面将学习内容,本节的内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从创设情景中提出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积极获取知识,并从中获得情感体验,注重科学与社会、科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