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品word)易安词女性视角的表达与超越.doc
5页精品word)易安词女性视角的表达与超越易安词女性视角的表达与超越刘朴芬 《 人民论坛 》(2010年第26期)【摘要】李清照突破了中国传统文学中的女性书写,以其独具魅力的女性创作心态及文人气质对女性进行了大胆而真实的表述,艺术地再现了女性对自然、人生、情感需求的真实感受延伸了传统婉约词的情感深度和思想内涵体现出词人独有的艺术审美追求和女性作者冲破男性强势话语的胸襟关键词】易安词 女性视角 文人化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女性是一个被男权文化挤压、遮蔽的弱势群体,男权社会的女性书写总是处于男性话语的侵扰之下,女性群体自身本应具备的种种内在主体意识和真实的性别特征已被历史文化语境有意忽略了中国古代对女性形象的描绘,虽然早在《诗经》时代就已开始,但几乎都是由男性作家刻画,难以“画"出真正的女性男性笔下的女性形象大都是妻子、母亲、弃妇等传统形象这种人物定型,逐渐发展成为中国古典诗词中人物形象塑造的固化形态.后代文人,包括多数女性作者,被以前男性作者的定型所限制,无法在自己的创作中超越.只有李清照,以其丰富的情感表达及对自然、社会的细腻体察与敏锐把握,再现了女性真实的生命状态和情感需求,充满着女性自我体验。
她既是女性对男性经验的一种积极有效的否定,也是女性的一种自我反思和自我批判体现出词人独有的艺术审美追求和女性作者冲破男性强势话语的胸襟以独特的女性视角对女性生命状态进行情感表达在宋代,李清照以前的婉约词,由于是男子代言闺情,常停留在女性闺房陈设、衣饰、容貌的描写上,即使是写其心态、动作,表现出女人的深情,但总是以男性的视角来审视女性,或者把闺情当作自己爱情的点缀和陪衬,并不能真正走进妇女的心灵世界,无法进一步写出心境,感受那些内心比较深层的东西纵观《李清照集》、《漱玉词》辑本中的47首词,易安词记录了一个女性一生的际遇和情感,从少女时期的天真无邪、娇憨无限,到新婚时的风流俊尚、傲倪自喜,从相思的酸楚羞涩到孤独的苦痛悲伤,既有时间塑造女性气质不同阶段的不同情感年龄,又有缙绅妇女在修养学识影响下的稳定心态她的词作,在自我生活、自我情感的展示中实现着对女性的观照前期作品中,其主题不出闺阁范围,却能超越风流,灵襟多姿、妩媚芬馨中呈现出女性特有的矜持惜春、伤春是李清照闺情词的一个重要内容《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是李清照早期的创作,它以问答形式结构,一个有情地问,一个淡淡地答,在粗心的侍女与细心的女主人的对比中,流露了时节更替给敏感的词人带来的人生易逝的感伤;《点绛唇·蹴罢秋千》描绘了少女微妙而又细致的心理。
刻画出一个天真活泼、充满活力,感情丰富又带几分矜持的初恋少女的娇美形象《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则刻画了一个自我欣赏的女性形象,表现出词人的自信和对生命的无比热爱这类形象在男性作家的作品中是难以寻觅的,即使勉力写来,也常带斧凿之迹,在这些词句中,李清照大胆倾诉、尽情宣泄,发自内心的歌唱,营造出一个深情的主观世界,为读者全方位地了解女性真实的精神生活提供了依据.后期词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感情更加深挚,以抚今追昔、身世悲凉的咏叹代替了前期的春思、闺怨和离情别绪的抒发如今憔悴,但余又泪,一似黄梅雨"(《青玉案》)“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不如向帘儿下,听人笑语”(《永遇乐》).《声声慢·寻寻觅觅》是李清照后期的巅峰之作,更是李清照南渡后抒写个人哀愁的名篇作者将个人遭遇与亡国之痛交织在一起,把锥心刺骨的国破家亡之痛,抒写得情真意切.全词萧瑟冷清凄苦之调,沉哀如骨,有泪彻泉,令人不胜唏嘘!傅庚生评《声声慢》:“此等心情,唯女儿能有之,此等笔墨,唯女儿能出之!"中国传统社会,词在男性文人笔下,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娱宾谴兴的工具,他们创作起词来,难免有一点玩赏的态度,另一方面,由于男子担负的社会责任和义务,促使他们更多地关注外界,他的情感不可能以“爱”为中心,对爱的体味较淡而浅。
因为男性视角观照下的女性形象寄托的是男性的理想和需要,女性形象都是作为男性的附属品来写的,是男性欲望和审美的客体李清照以女子的身份大胆地将自己的爱恋与相思直接化入词中,真诚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李清照词中相思情切的爱情女主角,不再是男子的附属物或男子爱恋的被动对象,她们同爱情故事中的男主角一样,拥有主动追求爱情的权利如《点绛唇·蹴罢秋千》、《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浣溪沙·绣面芙蓉一笑开》三首,有人以为“词意浅薄”,无非是指其情感的非伦理化,《点绛唇》写少女情态,窥门而视客,正是传统礼法所严禁的举动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作为女儿,李清照表现出的不是闭门不出男女有别的小家碧玉,反而是渴望自然、富有张力的女子形象李清照笔下的女性不再是一个情感的旁观者,而是自己情感的主宰者,她们追求爱情却没有迷失自己,未失去自己独立的人格.《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中极尽笔力写自己在重阳佳节对丈夫的思念及由此而生的孤独寂寞和凄伤憔悴,却无一丝人格依附的痕迹,作者以陶渊明自喻,有自怜自赏之意却无献媚求宠之心,这正是其独立人格和平等意识的展现。
同样《一剪梅》“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写出了这种甜蜜的折磨,也想象丈夫和自己一样在承受分离的痛苦.这里既写出了她对丈夫的思念之深,也表现了她与丈夫别离后的寂寞和对感情交流的渴望,而这种感情正是建立在平等交流的基础上的.在男权文化语境下,李清照这种绝对内心化、私人化的言说方式,突破了男权社会对女子的种种规范和束缚,体现了人性的觉醒以文人化书写实现对性别的突破中国传统社会,文人化的情感和追求带有理想化色彩,是对现实境况和世俗生活的突破与超越.但在男权社会里,女性被剥夺了包括追求理想在内的一切权利,文人化便成为男性的专利.李清照是旧时代为数不多的知识女性,是与男子一样受过良好家教和文学修养的特殊女性,是接受着当时最新思潮和流行时尚的贵族女性,是具备中性化气质的女文人,亦堪称“为天下计"的士大夫,所以李清照的大多数词不仅散发着细腻敏感的女性气息,同时也流露出倜傥超然的文人气质李清照词的“文人化”包含生活的丰富化、情趣的高雅化和思想的深邃化等各个方面比较同时期及以前那些描写女性的作品,李清照词描写的范围明显扩大李清照词的描写对象不再仅限于闺阁,而开始涉及高墙深院之外的生活。
做诗、饮酒、赏花、游玩是李清照词中常见的生活场景,这些已跳出女性文学伤春悲秋的题材窠臼李清照文化品位非常高,平凡女子很难望其项背她追求一种与男子相同的高雅的生活情趣,对传统的女性规范进行了冲击,展示了另类女性气质.如她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词人写的是少女时代的高雅生活溪亭日暮”、“沉醉”、“兴尽",寥寥八字勾勒出看景饮酒的士大夫形象,宋代文人追求“灵泉高致”的情怀,此中也清晰可见在李清照的词作中到处可以看到酒酒,为李清照笔下的女性增添了无限的魅力,不难想象那酒中的情态,饮酒的浪漫和品酒的雅兴传统的书写活动往往是文人自我生命的呈现与完成,我们能从中看出文人对生命和生存状态的思考与自省.从某种程度来说,宋代女性的词作还缺乏这一类的思考,只在少数女性的少数篇章中我们能看出些许自省.而李清照就是其中最突出的一位.李清照颇多咏花词,她往往把“花"同自身的青春和生命体验交织在一起,表现出一种强烈的对生命的依恋和珍惜,对个体生命的珍惜、留恋和尊重,就是一种人的生命意识的自觉这种生命意识的觉醒,自然引起女词人对于整个生命过程的留恋这便赋予了女性伤春词以全新的生命感悟以及深厚的生活内容,超越了男权中心社会对女性的特别限定,打通了闺阁与文人群体之间的壁垒。
最能体现李清照士大夫气质的是她的《渔家傲》词: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渴望鲲鹏展翅,直飞理想世界的热烈愿望,展示了词人有别于一般女性的宽阔襟怀和崇高境界词里有忧天下的责任、狂傲的忧愤,有“士为知己者死"的壮志雄心,有忠君报国的“男性情结",这正是传统士大夫的情怀,正是“士"意识在艺术创作上的体现全词仿佛是《离骚》的笔意,想象奇特,意境阔大,散发着理想的光芒像这样的作品,即使在男性话语中也极少存在,这使得我们在古代女子的日常生活之外,在离情别绪之外,看到了她们更深层次的精神世界这是作者精神追求的表达,是对男性话语的超越,也是对女性视角和女性话语自身的超越总之,李清照以女性文人特有的细腻与敏感,抒写女性的怀抱与情感.她的词作,通过大胆坦率地描画自我形象、袒露自我情感心理轨迹来完成对外部世界的观照与对生命价值的体验,获得了当世及后代读者广泛的精神共鸣与审美愉悦,在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上留下了历久弥新的馨香.(作者单位:新乡广播电视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