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冰心的资料大全.docx
4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冰心的资料大全 (冰心),现代出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诗人、翻译家,她歌颂母爱,童真,自然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1919年8月的《晨报》上,冰心发表了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 1923年出国留学前后,开头不断发表总名为《寄小读者》的通讯散文,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1946年在日本被东京大学聘为第一位外籍女教授,讲授“中国新文学”课程,于1951年返回中国1999年2月28日21时12分冰心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9岁,被称为世纪老人 人物生平 1900年10月5日冰心出世于福州三坊七巷谢家大宅(今鼓楼区杨桥东路17号),该宅院也是林觉民故居,是冰心祖父谢銮恩从林觉民家属购得 次年5月,全家迁至上海 1903年,由于父亲谢葆璋受命海军训练营营长,同时负责筹办海军学校,随父迁至烟台,在此居住的8年里度过了她幸福而多彩的童年生活。
在烟台,她开头读书,家塾启蒙学习期间,已接触中国古典文学名著,7岁即读过《三国演义》、《水浒》等与此同时,还读了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说部丛书”,包括英国出名作家迭更斯的《块肉余生述》等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品 1911年(一说为1912[2] ),进入福州女子师范学校开头了预科学习 世纪老人冰心1913年随父迁居北京,住在铁狮子胡同中剪子巷,其父谢葆璋前来北京出任民国政府海军部军学司长 1914年就读于北京教会学校贝满女中 1918年入读协和女子大学理科,开头敬仰成为医生,后受“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转文学系学习,曾被选为学生会文书,投身学生运动,并因此加入北京女学界联合会宣传股的工作此期间著有小说《斯人独憔悴》、诗集《繁星·春水》,短篇小说《超人》 1919年8月的《晨报》上,冰心发表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2] 后者第一次使用了“冰心”这个笔名由于作品直接涉及到重大的社会问题,很快发生影响之后所写的《斯人独憔悴》《去国》《秋风秋雨愁煞人》等“问题小说”,突出反映了封建家庭对人性的摧残、面对新世界两代人的强烈冲突以及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苦痛。
1923年8月乘船前往美国留学 1921年加入茅盾、郑振铎等人发起的文学研究会,努力实践“为人生”的艺术宗旨,出版了小说集《超人》,诗集《繁星》等 1923年进入燕京大学,燕大期间,冰心在一个牧师家里受洗归主毕业后,到美国波士顿的威尔斯利学院攻读英国文学,专事文学研究出国留学前后,曾把旅途和异邦的见闻写成散文寄回国内发表,结集为《寄小读者》,是中国早期的儿童(文学作品) 同年,以优异的劳绩取得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的奖学金 1926年,获得文学硕士学位回国,先后在燕京大学、北平女子文理学院和清华大学国文系任教 冰心夫妇在日本寓所前的草坪上1929年与吴文藻结婚,婚后随丈夫到欧美游学,先后在日本、美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德国、苏联等地举行了广泛的访问例如,在英国,冰心就与意识流小说创作的先锋作家伍尔就文学和中国的问题举行了长谈 1929年至1933年写有《分》、《南归》、《冬儿姑娘》等还翻译了叙利亚作家凯罗·纪伯伦的《先知》1933年末写就《我们太太的客厅》,内容被疑影射林徽因,成为文坛公案 抗战期间,在重庆用“男士”笔名写了《关于女人》,又曾在昆明、重庆等地积极从事创作和文化救亡活动。
抗战告成后,1949年至1951年间曾在东京大学新中国文学系执教,讲授中国新文学史,并曾在当地的报刊上发表一些短文 冰心夫妇和他们的三个儿女1951年从日本回到中国,在xx时期被抄家,并进了“牛棚”,烈日下采纳批斗1970年初冰心被下放到湖北咸宁的五七干校采纳劳动改造,直到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前,冰心与丈夫吴文藻才回到北京,采纳有关翻译任务这时她与吴文藻、费孝通等合作翻译《世界史纲》《世界史》等著作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祖国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冰心迎来了生平其次次创作高潮1980年6月,冰心先患脑血栓,后骨折,但她仍坚持创作,在此期间发表的短篇小说《空巢》,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接着又创作了《万般皆上品……》《远来的和尚》等佳作散文方面,除《三寄小读者》外,连续创作了四组系列文章,即《想到就写》《我的自传》《关于男人》《伏枥杂记》作品数量多、内容之丰富、创作风格独特,使得她的文学成就达成了一个新的境界,展现了一个宏大的晚年景观年近九旬时发表了《我苦求》、《我感谢》、《给一个读者的信》等作品 —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