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新目标英语教材的评价.doc
4页对初中新目标英语教材的评价通过对初中现任教的英语教材认真研究,再结合教学中的实际情况,我认为,现在初中使用的人教版新目标教材在以下方面展示了其独特之处和不足之处:一:独特之处:1.新教材注重引导学习方式的变革新教材根据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在课程和内容设计上注重改革学生呆板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践、收集资料、合作交流以及体验、感悟和反思活动,从而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拓展学习的时间和空间2.新教材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新教材一方面关注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也注意及时恰当地反映科学技术新成果,增强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努力克服学科中心主义的倾向3.新教材体现学生的身心特点教材的编写体例和呈现方式尽量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特长和认知水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4.新教材为创造性教学留有余地新教材更多地是为教师进行教学提供资源,需要创造性地使用,绝不能简单地当作教材来教 5.新教材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反映在主题和内容的编排中新教材试图把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体验与形成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综合考虑,反映在课题和内容的设计上,从而全面贯彻新课程的总体目标。
二:不足之处:1、对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功能重视不够, 课本的编排基本上只考虑英语词汇、课文,给人一种假象,只要记得英语单词,会读课文,就能学好英语,所以大多数学生学习时间就是背单词,读课文但是对于语言的交际功能和交际中需要理解和表述的意念重视不够,对学生的需要,也就是学生想运用英语达到什么目的:想听什么、说什么、读什么、写什么,研究得不够,尽管课本里出现了不少日常用语,但没有设定有针对性的语境来使学生反复操练,从而达到在实际的交际活动中运用的能力课本中脱离现实的句型练习较多,有的在实际语景中并不存在,例如,手里举着一本书问:Is this a pen? 生活中是不会说这种傻瓜话的,只是为了让学生练No, it isn't, it's a book.这个句型课本中训练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练习较少,造成学生会读课文却不能用日常用语交流的窘境另外,虽然重视了语言的结构形式,却对语言的内容和意义有所忽视这一点是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带给以它为基础的教学法的通病,过于机械的句型操练,形式上活跃,但并不能有效的培养在生活实际中运用语言的能力,例如,提供很多动词短语套进Can you…?的句型中,可以说很多句子,然而对can这个词在不同句子中的真正含义仍然不甚了了,运用的能力自然也就不高。
就是理解了句子的意思,如不了解应在什么时候、什么场合、对什么人、用什么方式说这个句子,那就可能说得不合乎习惯,或者不得体,也就是缺乏社交上语言的不适应性现行中学课本在这些方面是考虑得很不够的尽管课本也强调培养运用语言的能力,其实确切地说,这种所谓能力主要是指转换句型等那一类的能力,与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还是有一段距离2,与课文相匹配的练习太少,学生学后不易巩固,新教材删除了原来老课本上编排的语法知识后,导致学生无法分析一个句子的成分和构成规律,老师要让学生弄明白句子中有哪些成分要费很大的劲,太多的时间有些知识点是以前的高中内容,在知识层次上过高,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太难,加之课本的阅读总量不大,各种重要的语法现象不能得到多次复现的机会,这对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语言规律来说自然比较困难加上教学中往往要求过高,或者是为了考试的要求过高,即现行教材的内容与现行考试制度相隔甚远,所以要想靠学好课本达到能考好试这一现实要求,基本不可能另外,现行教材的插图过于粗糙,既什么都像,又什么都不像,有点混乱,给学生的看图说话带来不必要的困难 3,机械的句型练习较多,缺少生动活泼的、有交际意义的、有助于发展能力的练习,加之所设计的语境实用面不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经常感受到“学了英语就能用上”的乐趣。
特别是我们这些山区的学生,读完中学见不到一个外国人,更谈不上有讲英语的语言环境了,所以此教材所要求的语言环境与山区学生所生活的环境相去盛远比如,山区学生由于区域局限性,他们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三明治,汉堡包,此等内容适合大城市的学生使用,对于山区的学生并不适用很多教师都有一个体会,一个单元的单词量太多,内容太多,所设计的阅读课文的篇幅太长,练习太少,一节课上下来,要找练习给学生做一下,在教材中几乎没有,或者是很少,如果按此教材去教,在考试中学生就无法拿到高分以上是我们在教学中的一点心得,实为管中窥豹,在此抛砖引玉,愿与广大同行交流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