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圣”老子(国学入门).docx
4页道圣”老子简介(国学入门)道圣老子一“道圣”老子生平/简历姓名:李耳,老氏李姓,又叫老聃,字伯阳,尊称:老子年代:生活于春秋末期,公元前571年生人,年长孔子约20岁,与孔子算同一时代人籍贯: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此地原属陈国的相邑),今河南省鹿邑市太清宫镇职业:东周守藏府太史,类似综合现在国家档案馆、博物馆及图书馆三机构的负责人,掌管和编撰当时国家的历史、文化、科技等典籍,属先秦的太史类官职,先秦的太史记史事,编史书,兼管典籍与天文历法,是当时知天文地理、通古今人事、学问渊博的一类人生平:老子主要在东周的中央一级,也就是东周都城洛阳当太史公元前520年,周景王死后,其庶长子姬朝为争夺君位,与新立国君周悼王、周敬王进行了三年多的内战,兵败后投奔楚国,带走周朝大量的文书典籍此时,老子五十多岁了,可能因战乱及国家典籍不在了,而辞官回母国,按史书记载,老子应该较长寿,据说晚年还西出函谷关,老死于秦国老子应该也有收徒讲学,尤其在辞官以后著作:《道德经》五千言冠称:中国哲学之父二、冠称圣人的理由(对中华文明的贡献)老子是中国哲学之父是世界上第一位有完整论著传世的哲学家,他的《道德经》是海外尤其在西方世界影响最大的中国思想著作。
什么是哲学?中国取得巨大成功的改革开放,是从哪儿开始的?从1978年的“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开始的,这就是个基本的哲学问题,即如何正确认识世界,如何判断认识的是非对错问题,当年大讨论的结果是一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不是基于个人崇拜的“两个凡是”如果没有这句话,就不可能有之后四十年改革开放的成功,做事儿的指导思想错了,做事如何能成功呢?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方法论等就属于哲学,指导人类正确的认识世界,正确做事做人所以说,哲学是科学之母因为,只有正确反映客观实际的哲学,才能指导同样要求的科学,才能让科学衍生和发展从人类尤其西方社会的发展来看,哲学是科学的预言,科学是哲学的实践,哲学为科学提供了思想,是科学的抽象和归纳,科学又完成对哲学的具象与演绎如现代物理的原子说最初是以哲学理念存在的,再如阴阳、八卦是哲学概念,虽然事实上不是它们演化出二进制,启发出计算机,但理论上不是没有可能的,现代科学发现、科技发明科学理论等都能从古代哲学中找到它们的影子或萌芽哲学是人类对世界(自然、宇宙及自身)认知的第一步,它的正确、成熟与否,决定着人类对世界认知的下一步,能否及如何迈入科学发展的世界,以西方来说,有了古希腊、古罗马文化遗产(含重要的哲学),才有文艺复兴,才有启蒙运动,再而有工业革命;先有了天赋人权的哲学思考,才有后来的法国《人权宣言》、美国《独立宣言》,才有现代人类的社会文明进步。
这就是所谓的“思想有多远,才能走多远”相反,错误的哲学思想观念,很难产生科学,也无法促进社会进步,像儒教社会的等级思想、天命观(宿命论)、权力哲学等,对社会文明发展进步是有阻碍作用的而老子哲学比西方还要早,还要系统和完备他生活的年代早于代表西方哲学的“古希腊三贤”(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时代他的《道德经》是世界上第一部完整留存下来的哲学著作和古代东、西方其它既谈宗教又谈哲学,或是东一句西一句的语录,或是分散于各种著作的哲学成果不同,《道德经》是一本真正纯粹、系统、完整的哲学名著《道德经》凝聚着华夏先秦时代中国人的思想智慧,它是中国的、东方的、也是世界的文化遗产,是本贯通古今中外的哲学著作老子《道德经》将“道”所推到的高度,将“德”所扩展的广度,是中国人真理信仰与道德崇拜的文化之源,它能弥补先秦以后中国人对真实、真理、规律、规则、公德、法治、契约精神等方面的认识不足和文化缺失,让中国人回归到自己祖先的理性境界,使中国人成为“认真”的人但请注意下,长期以来,在中国存在两个老子,两本半道德经,一个是先秦的哲学(科学)的老子与《道德经》,另一个是汉代才出现的道教的老子及教经《道德经》,后者是宗教,玄虚、虚无化,甚至迷信的成分还很大,还有一半,就是后来的儒家也解释《道德经》,可孔子儒家与老子是“道不同,不相为谋”,如何能解释得清楚呢?对于中国人的认识而言,后面一个半对前者的影响相当大,以至构成扭曲,甚至歪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