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原文及译文赏析.docx
5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大学原文及译文赏析 暮归山中 蓝仁 暮归山已昏,濯足月在涧 衡门栖鹊定,暗树流萤乱 妻孥候我至,明灯共蔬饭 伫立松桂凉,疏星隔河汉 【译文】 黄昏时回家,山里已经昏暗,涧水里冼洗脚,月影在水中出现 简陋的横木门上,喜鹊归巢入眠,黑暗的树林中,萤火虫乱画弧线 老婆孩子都等候我归来,挑亮油灯一同饱尝粗茶淡饭 我伫立在松树、桂花间纳凉,遥望疏朗的星星远隔着河汉 【解释】 1、归:返回 2、已:已经 3、昏:天黑,入夜 4、濯(zhuó)足:洗脚濯,洗涤《楚辞·渔父》:“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5、月在涧(jiàn):(月亮)倒映在涧水中 6、衡门:横木架成的门,指简陋的房屋衡,同“横〞《诗经·陈风·衡门》衡门之下,可以栖迟〞 7、栖(q)鹊定:鹊鸟停在树上泛指居住或停留定,静下来了,此指鹊鸟入眠 8、暗树:一作“暗径〞 9、流萤(yíng):飞行的萤火虫庾信《哀江南赋》:“饥随蛰燕,暗逐流萤〞谢朓《玉阶怨》诗:“夕殿下珠帘,流萤飞复息。
〞杜牧《秋夕》:“红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10、妻孥(nú):妻子和儿女孥,儿女杜甫《羌村三首》;“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 11、候:等候 12、蔬饭:粗菜淡饭 13、伫(zhù)立:长时间站着 14、隔:分隔 15、河汉:银河《古诗十九首》:“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元稹《秋夕远怀》诗:“星繁河汉白 【创作背景】 蓝仁根本上是一位布衣,出仕的时间很短,亦没有任过高职,一向隐居家乡崇安山中此诗即写山居(生活)片断,具有浓重的田园风味从诗中景物看,诗作描写的是一个秋初的入夜,诗人刚好外出归来的情景 【赏析】 这首古体诗写诗人的一个平常的生活片断诗人依照行动的踪迹,安排了连续的四个场面全诗没有奇思妙语,没有汹涌的生活波澜诗人只是拣取身边日常琐事,平淡的生活场景,略加点染,流露出恬淡的生活旨趣,给人以情真语切的感觉 先写归家途中的情景暮归山已昏,濯足月在涧〞暮色苍茫,乱山昏暗险峻的山道上,诗人信步归家在诗人的感觉中,溪涧潺谖,淙淙作响;明月初升,清辉撒冷;涧水清澈,月影流布空山是这样的清幽,这样的寂寥。
身在其中,濯足清流,别有一番情趣濯足〞暗用了《楚辞·渔父》的故实,含蓄地表达出诗人的身份、生活态度和高尚节操起句擒题,所写之景,所叙之事,无不是“暮归〞,无不是“山中〞 随着诗人的脚步,眼前出现了一座山间陋室衡木栖鹊定,暗径流萤乱〞其屋横木为门,简陋如此;鹊栖其上,冷落可知再以小径幽暗,流萤乱飞加以渲染,景象的荒芜,气氛的凄清,家境的贫寒很好地表现了出来诗人的感情通过“衡门〞作了隐隐的透露和奇妙的示意衡门虽然简陋,但假如自己不以为陋,也可以游息其间贤者乐道忘忧,虽身处陋室,而不以为苦,反能自满其乐 这是一种乐观的人生态度,尽管这种态度的背后也有悲哀和痛楚诗人就是以这样的贤者自居,甘处衡门,自满其乐从“栖鹊〞、“流萤〞等景物看,较一、二句所写事物已有一段时间间隔,这时夜幕来临已很久了栖鹊定〞与“流萤乱〞,这一“定〞一“乱〞,一静一动,相映成趣,下字特别确切,是句中字眼 接下来便是叙写家人团聚的情景妻孥候我至,明灯共蔬饭〞天色已晚,灯火已明,粗菜淡饭已具,妻子儿女坐等诗人归家和乐融融的山乡田家生活显得诚恳而自然结果以诗人伫立松桂之下,仰望浩渺星空作结,意蕴幽远,含蓄沉重。
伫立松桂凉,疏星隔河汉〞夜已很深,万籁俱寂;晚风习习,凉意袭人诗人久久伫立,徘徊松桂之下仰望天空,只见疏星点点,明月高悬,勾起了诗人无限的遐想诗人貌似有所失落,有所追寻,而失落追寻的到底为何物,又显得倘恍迷离,这就给读者留下了可供(想象)的无限空间 全诗采用移步换景之法,层层推移,步步腾挪,使诗歌跳脱而有变化诗人用疏淡的笔触,通过平凡生活事件的表达和特定环境的描绘,反映出诗人繁杂的内心世界有对山问恬淡生活的热(爱),也有人生失意后的淡淡哀愁诗中的溪涧幽泉,青松佳桂等意象,透露出山野闲人那种清高隐逸的旨趣而暗径幽深,流萤乱舞,又衬托出诗人烦乱茫然的情绪 诗的基调是较为明快自然的,但也多少掩盖了一层轻柔的迷惘和淡远的惆怅诗人运笔古拙,洗脱铅华,纯用白描,以平实直朴取胜,而不以夸饰渲染为工初读起来似觉有些乏味,但细加玩赏,便又能感觉到语虽淡而味终不薄这可能就是此诗的成功之处 【简介】 蓝仁(1315—1386),字静之崇安(今属福建)人元末,清江人杜本隐居武夷,崇尚古学,蓝仁与其弟蓝智同往师之杜本授以任士林诗法,蓝仁遂谢科举,一心为诗后辟为武夷书院山长,迁邵武尉,不赴。
明初内附,例徙临濠,居琅琊数月,放归,以老寿终其诗骨格老苍,常能造成一种浑成的境界,颇见工功朱彝尊《静志居诗话》认为:“闽中诗派,实其昆友倡之〞著有《蓝山先生诗集》六卷其生平见于《明史》卷二八五《陶宗仪传》及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 — 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