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构建循环型社会指标的分析与比较 .doc
13页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 / 14中日构建循环型社会指标的分析与比较 摘 要:日本实施物质循环型社会(SMC)基本计划在实现从循环型经济到循环型社会的转变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该计划致力于构建物质循环型社会、低碳社会,实现与自然和谐相处当前,正处于快速城镇化和经济高速增长期,伴随着利用效率不高,城市空气质量恶化、垃圾围城和生态环境退化问题,二氧化碳排放已居世界首位2010 年政府在“十二五”发展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要深入贯彻节约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日本的这一富有特色的物质流量指标与努力指数对我国具有借鉴意义关键词:循环型社会;低碳经济;物质流动指标;努力指数构建循环型社会的理念已经深深的根植于日本个人、企业和社团的思想理念和行为方式之中在上个世纪 60 年代,日本也曾面临经济高速增长,生态快速恶化的问题基于规模生产和大量消费的日本传统社会,每年产生 4.7亿吨废弃物,碳生产排放和消费排放居高不下,城市为大量的废弃物所包围,最终使得环境保护成为空谈,生态退化和气候变化为日本社会发展敲响警钟。
日本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来应对环境和气候变化,从 1967 年的《公害对策基本法》 、1972 年的《自然环境保全法》 、1993 年的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2 / 14《环境基本法》到 2000 年的《循环型社会推进基本法》 ,实现了从公害对策管理向环境负荷管理的转变 《循环型社会推进基本法》在日本构建循环型社会法律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除基本法之外还有两部综合性的法律《废弃物处理法》 、 《再生促进法》以及《容器包装品的分类回收及再商品化促进法》 、 《特定家用电器的再商品化促进法》 、 《建筑废材再化法》等单项法在基本法基础上,日本政府先后提出构建循环型社会第一和第二基本计划,明确发展循环型社会操作目标和政策措施,在较短时间内凝聚了社会共识,并取得一定效果为了推动循环型社会建立,第一基本计划中提出了物质流动指标(MaterialFlow Indicators)和努力指数(Effort Indices) ,并基于指标、指数的监测结果确定了具体实施目标。
第二基本计划考虑了减少、全球变暖等环境问题以及社会经济形势的新变化,吸取了国际组织、产业界的意见,以 2015 年为目标期,增加了部分反映环境和气候变化新要求的指标,致力于构建物质循环型社会(Sound MaterialCycle Society) 、低碳社会(Low Carbon Society) ,实现与自然和谐相处(Societyin Harmony with Nature) 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增长期,城镇化速度保持了较高水平 “十一五”期间年均 GDP 增长率达到10.5%,19782000 年城镇化率年均增长约 1.1857%,即每年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3 / 14城镇约增加 1574.6 万人2008 年底,城镇化率水平已达到45.7%按照 2000 年以来的速度,采用线性趋势外推法,2029 年城镇化率会达到 70%,在这一过程中,城镇人口将增加 3.3 亿人由于城乡能源消耗存在差异,仅城镇化一项,给带来巨大的能源和环境方面的压力。
按照 2008 年数据计算,每年 1574.6 万人进入城市,全社会生活能耗会增加 247.8 万 tce,全社会生活用水量增加约 6.49 亿立方米在 CO2 排放量方面,按照世界能源署(IEA)测算,1990到 2007 年,CO2 排放量增加了 170.6%,2007 年 CO2 排放量60.7 亿吨,约占全球 CO2 排放量的 21%,位居世界第一2008 年我国城镇生活垃圾高达 1.47 亿吨,由于人多地少,全国范围很多地方出现了垃圾围城现象,各种社会矛盾也相伴而生一些地方对循环经济实施方法的理解有偏差,焚烧没有经过正确分类的垃圾,对环境造成损害,引发社会公共事件在此背景下,本文简述日本构建循环型社会的特色指标和实施目标,并与相关指标、目标进行对比对于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各地制定“十二五”发展规划,实现从循环经济向循环型社会的整体跨越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一、日本构建循环型社会的指标分析日本《循环型社会推进基本法》将循环型社会定义为: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4 / 14通过减少自然的消费、防止或减少废物产生,促进产品适当的循环利用,妥善处理不可循环利用的,最大程度减少环境负荷的社会。
最大限度减少废弃物的产生,一方面要防止原材料成为废弃物,即要提高的生产率,另一方面要减少产品向废弃物的转化,主要通过尽可能延长产品使用寿命来实现循环利用包括再使用(reuse) ,再生利用(reclamation)和热回收(heat recovery) 该基本法明确要求从技术和经济性综合权衡决定可循环的循环利用和处置,并要求政府制定《循环型社会推进基本计划》 ,采取整体和系统性的政策、措施推动循环型社会的形成在日本《循环型社会推进第二基本计划》中,为了推动循环型社会形成,依据基本法中关于循环型社会的基本原则,分别设计了物质流动指标和努力指数,并明确了具体的实施目标一)物质流动指标及目标与第一基本计划相同,第二基本计划采用生产率、循环利用率、最终处理量三个指标分别反映社会实物流动的三个方面,根据日本经济结构变化和环境变化,补充了金属矿物生产率、和 CO2 减排两个指标,规定了 2015 年这五个指标的目标值,这些指标值均可以通过构建全社会物流图计算获得1、的生产率=GDP/自然输入近年来,整体来说,日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5 / 14本生产率得到了提高。
但也存在新的问题,随着高技术产品为代表的新应用的需求增长,岩土输入显著下降了,原油和金属的输入量有所增加,由于这部分的开发利用缺乏约束,导致工业废弃物数量上升在第二计划中,设定2015 目标值达到 42 万日元/吨,达到 1990 年的两倍2、循环利用率=循环利用量/(循环利用量+输入量) 日本 2015 年目标为 14%15%,比 1990 年的 8%提高约 80%3、废弃物最终处理量2004 年就日本全国而言,最终处理场工业废弃物的剩余处理容量仅能维持 7.7 年,在大城市区仅剩下 3.4 年因而,废弃物处理量成为一项关键指标,第二计划设定 2015 年目标为 0.23 亿吨,比 1990 年的 1.1 亿吨下降了 80%4、金属矿物的生产率即在自然输入中除去非金属矿物计算出的生产率设定的目标为 77 万日元/吨,比 2000 年的 59 万日元增加了 30%5、CO2 减排目标用以测度循环型社会和低碳社会整合发展的实现情况废弃物和化石燃料的温室气体减排,可以通过废弃物转换为原料燃料,废弃物发电实现2010年在废弃物方面,预计实现二氧化碳减排 780 万吨除上述指标以外,第二基本计划其他指标未设定实施目标,仅用于监测变化,识别所需要采取的行动。
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6 / 14(二)努力指数及目标构建循环型社会不仅仅需要科技、制度和策略的更新,更重要的是生产、消费观念的转型,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努力指数同样分为两大类,一是用于设定实施目标的部分,二是用于监测变化情况的指数前者测度包括减少废弃物数量、思想和行动改变、促进循环企业发展、实施个人循环利用法案四个方面1、减少废弃物数量减少市政固体废弃物数量城市家庭和商业活动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是不同的因而,该计划有针对性的设定了三个努力指数首先是,全社会(包括公众和商业机构)每人每天垃圾排放数量,2015 年比 2000 年下降 10%;其次,为了评价公众减少垃圾数量和参与分类收集的努力水平,设定 2015 年家庭每人每天垃圾排放数量(不含回收利用量)比 2000 年下降 20%的目标;第三,对于商业活动排放的废弃物总量,则要比 2000 年下降 20%减少工业废弃物数量,2015 年工业废弃物最终处理量,比 2000 年的 8900 万吨减少 60%,比 1990 年减少 80%。
2、思想和行动的改变通过调查问卷来测度构建 SMC 社会的思想和行为改变该计划的目标设定为:90%的回答者会选择倾向于减少垃圾排放,重复利用现有产品和购买绿色产品,而且有 50%会采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7 / 14取切实的行动调查问卷的问项充分考虑到生活方式转变,例如增加了互联使用、自行携带购物袋等方面的内容,在问卷调研中也利用络等媒介使得整个过程更为便利和有效3、促进循环企业发展促进绿色采购设定目标为:50%的地方政府、上市企业(东京、大阪、名古屋证交所一板或二板市场上市企业) ,30%的非上市企业(非上市,而且雇员数 500 以上)在组织范围内实施了绿色采购提升企业环境管理水平,鼓励开展 ISO14001 认证拓展循环企业的市场规模2015 年循环型企业市场规模达到 2000 年的两倍,循环企业雇员数也在考虑范围内4、持续实施针对个别项目或企业类型的循环利用法案和计划其他指数则用来获取变动情况的量化信息,找到未来可能采取的政策方法二、中日构建循环型社会的指标与实施目标比较。
一)指标设定的法律依据没有构建循环型社会的明确提法,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实现与环境和谐发展的主要指标和实现目标,散布于政府各部门发布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性文件中为了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提高利用效率,保护和改善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8 / 14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2008 年 8 月,政府发布了《循环经济促进法》 ,自 2009 年 1 月 1 日起开始施行关于循环经济的立法还体现在《可再生能源法》 、 《节约能源法》 、《清洁生产促进法》 、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环境影响评价法》等法律,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 、 《再生回收管理办法》 、 《商品零售场所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管理办法》等行政法规、规章以及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 、 《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管理办法》等政策性文件中如前所述,日本推动循环型社会的法律体系,由一部基本法、两部综合法和六部单项法组成,除此之外由政府定期制定推动循环型社会的基本计划。
二)物质流动指标2007 年 6 月,由国家发改委、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了《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该体系利用现有的数据信息基础,针对宏观层面和工业园区分别编制宏观评价指标由产出指标、消耗指标、综合利用指标、再生回收利用指标和废物处置降低指标五大部分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