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纪的俄德意日英美法.doc
3页19-20世纪的俄德意日英美法复习要求分析德、俄、意、日本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历史背景、过程从特点影响等方面概括其相同点和特点 根据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原理,分析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德国、日本两国经济发展的状况、特点和影响 分析德国、意大利、日本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原因工业革命时期俄、日的资产阶级改革和德、意统一的完成 历史背景:①随着工业革命的扩展和资本主义的发展,世界上出现了资本主义革命浪潮.开始了逐步建立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进程,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成为当时的历史主流顺应这一历史潮流,四国封建统治阶级采取了自上而下的措施,通过民族统一或改革,开始了向资本主义的过渡1859年至70年代初的意大利统一,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1864年—1871年的德意志统一,1868年开始的日本明治维新,分别标志四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得以确立,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特点:德、意的统一是通过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完成的建立了君主立宪的资产阶级统治俄、日是由封建统治阶级进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四国虽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但原先的君主等最高统治者仍保持统治,还保留着浓厚的封建主义残余和军国主义倾向,特别富有侵略性和强烈的对外扩张要求。
英、美、法的革命18世纪60年代开始到19世纪上半期,英国基本完成工业革命,19世纪中期法美也相继完成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巩固和发展了英法美的资本主义英国通过议会改革,确立了工业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法国经历了1848年二月革命,九月四日革命等一系列革命,到19世纪后期建立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美国则爆发了南北战争,彻底扫除了资本主义道路上的障碍——种植园奴隶制垄断资本主义形成中的俄、德、意、日、英、美、法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扩展和垄断组织的形成,四国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也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此时经济不平衡性加强,德、日经济发展迅速,德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强国,因四国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家和国内政治传统的影响,封建性和扩张性特别强烈,俄国被称为军事封建帝国主义,德国被称为容克资产阶级帝国主义,日本被称为带军事封建性的帝国主义在帝国主义加紧争夺世界霸权和重新瓜分世界的角逐中,四国对外扩张野心格外强烈英德矛盾一度成为主要矛盾,德俄也产生冲突,法德矛盾尖锐德国、意、奥组成了三国同盟,俄国参加了协约国在一战中,俄、意、日参加了协约国对德作战,德国遭到惨败,俄、意、日成为战胜国成员。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英法美的资本主义经济发生重大变化1894年美国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位;英法经济发展相对缓慢,英国丧失了“世界工厂”的垄断地位,法国由原来的世界第二降至第四虽然经济发展速度不同,但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这一特点,使三国都产生了垄断组织,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法美都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它们的帝国主义特征有着明显不同,但都走上了政治民主化的道路,通过扩大资产阶级民主来维护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对外,三国则参加到了瓜分世界的狂潮中去在争夺殖民地的过程中,产生了许多矛盾,英法协调了冲突.组成协约国对付同盟国,世界大战一触即发而美国则通过自19世纪早期以来的一系列侵略扩张,成为了西半球的霸主 一战后初期到二战中的德、意、日、英、美、法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德、意、日三国造成了深刻影响德国战败遭到严重削弱,但军国主义和军事潜力未根除,民族复仇心理强烈日本是大战的受益国,成为东亚霸主意大利在战争中损失巨大,政局不稳三国的无产阶级利用有利形势,开展了各种形式的革命运动,冲击了资产阶级统治德国巧妙地利用凡尔赛体系中的矛盾和美国的支持.取得赔款中的主动权,经济实力(威斯计划)大国地位(诺加洛公约)开始恢复。
意大利建立了法西斯专政,日本在华盛顿会议上暂时受挫,但在东亚的角逐中仍扮演主角三十年代大危机打击下,帝国主义各国的政治走向分化,与具有民主传统的美国、英国等相反,德、日法西斯统治建立,并走上了对外扩张侵略的道路近似的历史传统和共同的对外扩张要求及彼此的战略需要,促使德、日、意三国结成轴心国同盟,组成二战中的法西斯侵略集团,经过近六年的拼杀,三国法西斯势力彻底失败,三国实力受到重创在英法美的操纵下,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建立起由英法美主宰世界的国际关系格局“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在这一体系下,为争夺欧洲霸权和世界霸权,英法美之间既争夺又勾结,如英反对法国过份削弱德国,拒绝参加法国的安全保障同盟;英法反对美国控制国际联盟等特别是英美之间矛盾尖锐,英美矛盾成为战后初期帝国主义之间的最主要矛盾战后英国经济衰退,政党政治发生变化,殖民统治地位发生动摇,经济霸主和海上霸主地位丧失;法国成为债务国,为维护自身的安全,在外交上主张严格执行凡尔赛和约,削弱德国,推行“结盟”政策;美国成为世界经济霸主,外交上推行金元外交,妄图通过“金元”控制全世界30年代,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下,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在德日意法西斯的侵略面前,英法美推行绥靖政策,纵容了法西斯的侵略,促使法西斯发动的局部战争扩大为全球性的二次大战。
二战全面爆发后,英法美为了自身利益参加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二战后的德国和日本、英、美、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作为战败国的德、日法西斯受到不同处置 德国的法西斯分子受到严惩,军国主义受到沉重打击,德国从两次世界大战中接受了深刻教训德国被分区占领,造成了分裂得益于马歇尔计划的援助和采取有效经济政策,西德成为西欧最强的经济强国德国统一后,进一步加强了国力,在国际事务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日本实际上被美国单独占领,日本军国主义受到一定袒护在美国的援助和一系列经济政策影响下,再加上朝鲜战争等国际因素,日本经济迅速发展成为经济强国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膨胀,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为了取得世界霸权,实现统治世界的野心,美国在欧洲实行“冷战”政策,在亚洲打着反对殖民主义的口号排挤英法英法在大战中受到削弱,在亚洲的广大殖民地丧失殆尽;二战后,拥护美国的“冷战”政策,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靠美国的援助经济得到了恢复 50至70年代,英法美的经济由于第三次科技革命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调节而获得高速发展,进入70年代以后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进入滞胀阶段在30年代经济危机打击下,德、日为摆脱危机走上法西斯道路,疯狂对外侵略扩张。
作出这种选择的原因是由国情决定的1)都经过漫长的封建王朝,在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时,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都有军国主义传统2)经济基础薄弱德国是一战的战败国,日本虽是战胜国,但市场狭小,依赖进口,无力承受危机的打击,资产阶级急于用极端的方法摆脱危机3)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国内阶级矛盾尖锐在德国和日本,纳粹党和军部被看作是镇压革命的理想工具由于德、日走上了法西斯专政道路,疯狂对外侵略扩张,形成了欧亚战争策源地,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自身和世界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方式的异同相同点:利用经济危机造成的社会动荡不安而趁机扩张势力,进而夺取或控制政权 不同点:德国是通过纳粹党欺骗宣传,扩大影响,进而在国会选举中获胜,夺取政权;日本是通过军部法西斯势力不断制造暗杀、兵变等恐怖事件,进而加强左右政权的能力,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用心 爱心 专心 121号编辑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