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9课《论教养》同步练习(含答案).docx
3页第9课《论教养》同步练习(含答案)9《论教养》检测3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的字字音 彬彬有礼()恪守()矫揉造作()絮絮叨叨()箴言() 2.解释下列词语 (1)彬彬有礼: (2)矫揉造作: (3)附庸风雅: 3.填空 《论教养》的作者是( )国家的( ),被誉为“(___)" 4.细读课文,找出有教养的表现有哪些?试着列举出来 5.本文的论证方式有哪些?简述作者的论证过程 6.一个讲礼貌的人,是不是就算是个“有教养”的人?试阐述自己的理由 7.良好的教养来自哪里?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说“话" ①言为心声,文如其人语言是心灵的一面镜子说话粗野、冷漠、骄横,会给人留下低级下流、缺乏教养的印象;说话文雅、和气、谦逊,让人看到的是一颗善良、纯正、美好的心这里仅举几位伟大人物的礼貌佳话为例: ②有一次,列宁在下楼时正碰上一位女公务员端着洗脸水上楼,她看到列宁就往后退让,列宁却十分热情地说:“你手里端着东西,我是空着手,你先上楼吧!” ③1955年,毛泽东回韶山时邀请亲友中的老人吃饭,向他们敬酒。
老人们说:“主席敬酒,岂敢岂敢!"毛泽东回答说:“敬老尊贤,应当应当!” ④有一次,周恩来下了飞机后与机组的同志们一一握手告别当时机械师邝祖炳正蹲在地上工作,周恩来和其他同志握手以后就站在邝祖炳身后等着,并示意别人不要惊动他邝祖炳工作结束转过身来,才发现总理站在后面,赶紧说:“对不起,总理,我不知道你在等我"周恩来笑着亲切地问:“噢,我没有影响你的工作吧?” ⑤语言的美,不在于辞藻华丽,也不在于抒情描写,而主要在于适合语言环境〔a〕与同志见面时,问声:“你好!"一句亲切的问候,并非是多余的客套,它体现了谦恭和关心人、尊重人的美德b)与别人打交道时,常说一声:“请!”也可以表达对别人的尊重〔c〕不慎做错了事,先说声:“对不起!"可消除不必要的猜忌,增进同志间的友谊〔d〕别人道歉时,说句:“没什么!”表示胸襟开阔,还可以把窘境中的同志解脱〔e〕请别人帮助时,说一声:“劳驾"这不是普通的恭维,而是表达了尊敬别人的意思〔f〕别人致谢时,说声: “别客气!”表现出你助人为乐的精神境界,体现了你诚恳谦虚的美好心灵〔g〕同志间分手时,说声:“再见!"这表明交往并没有在分别时结束,友谊在告别声里继续发展。
⑥总之,要做到语言美,要在说话时做到“文雅、和气、谦逊”,就要加强思想修养,加强语言锻炼不从根本上下功夫,往往是学不像样的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骄横()谦逊() 2.文章从说“话"的角度阐明了 __的道理和 ___的重要性 3.如果将文章的标题换一种说法,应该是________ 4.下面的话是从第⑤段中抽出来的,它的位置应在〔〕句和〔〕句之间 同志帮了个忙,说声:“谢谢!”它像一盆炭火,使人感到情感的炽热;它像一条纽带,连接了同志间的友谊 5.文章主要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另外还运用了 论证、 论证和 论证 6.细读文章,谈谈你对第⑤段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7.文章结合寻常实例,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常用礼貌用语在交际、沟通中的作用,读后,你受到了怎样的启示? 参考答案 一、1.bīn kè jiǎo dāo zhēn 2.(1)彬彬有礼: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2)矫揉造作:比喻故意做作,不自然 (3)附庸风雅:指缺乏文化修养的人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
3.俄罗斯 利哈乔夫 俄罗斯知识分子的良心 4.(1)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2)对别人一律谦让和礼让3)待人处事绝不会自吹自擂4)懂得珍惜别人的时间5)允诺别人的事一定尽力去做,不摆架,翘鼻子,在任何地方都始终如一,稳重随和 5.道理论证和事实论证本文作者不泛泛而谈,而是从对众多事例的比较、分析中,自然而然地得出自己的结论,针对性强,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亲切而生动 6.礼貌是外在的、表面的,是经过训练和刻意就可以装出来的而教养是发自内心的,是由环境、教育、经历等结合成的内在素质也就是说一个人有礼貌,讨人喜欢,但他可能内在是自私虚伪的但当说一个人有教养时,不仅说明他的外在行为,而且还说明这个人的内涵、道德品质是好的 7.不仅来自家庭和学校,而且可以得之于自身 二、1.骄横(héng)、谦逊(xùn) 2.言为心声,文明语言 3.谈谈“说话"(或:论“说话”) 4.(e)(f) 5.道理、对比、比喻 6.这句话强调的是要根据不同的语言环境,得体地使用礼貌语言这样才能显示出说话人文雅、和气、谦逊的气质,让人看到一颗善良、纯正、美好的心灵。
7.能认识到礼貌用语的重要性,言之成理,表述流畅明确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