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的周日现象分析总结.doc
5页作业的周日现象分析总结一、问题现象:我校是一个山区的寄宿制学校,学生双休后往往是周日晚到校根据多年来对学生作业的跟踪调查,每当长假归来,面对学生的作业总感觉心情沉重,学生作业质量远不如平时作业质量,假期越长,作业重量越糟,与同事交流,均此同感,因而被称为学生作业“星期日现象”又是一次长假结束,面对收上来的作业,办公室同事无一不叹息!经与大家共同梳理,学生星期日作业主要存在的这样几种常见现象:错误率较平时高出很多,书写普遍较平时差,极少数不能将作业全部完成,个别同学甚至不做,作业基本内容明显不符合规范要求(如解决问题最后不写答语,将题目中数据抄错,或将算式列出来,但计算留着到学校后找成绩好的同学对答案甚至直接抄上去等),家长督促不力(家长不签字,家长签字但不关注孩子作业是否做完,或明显书写较平时糟糕很多也视而不见)等等,一大堆的问题总是让老师们除了无奈与慨叹二、追根溯源:一)老师的角度:1.单位时间作业量过大如某七年级老师要求孩子一晚上完成一份数学试卷,这个作业的量本身就有待研究;又比如某一天,就某一学科而言也许算不了很多,但各学科老师均布置有家庭作业,老师之间又缺乏沟通,这样对于学生要面对各学科作业量,加起来的总量远超出一次正常作业负担。
作业难度设计不合适一般就学生作业功能而言,其主要目标在于巩固练习新知,必要的练习是确保质量的基础,但就目前教学现状看,绝大部分老师为学生安排的家庭作业均以现行的教辅资料为主,而这些资料的度是否适合不同类型的学生呢?这一点在布置安排时往往老师没有经过认真研究就盲目安排下去,其结果很难达到理想效果如某资料中明显存在与教材不同步问题,个别教辅资料题量明显偏大,或个别题目设置严重超出学生现有基础水平,这样的作业要求整齐统一的标准,显然有失合理3.作业安排随意性大对于学生作业缺乏系统性与层次性,尤其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状况,对于同一题目全班一个要求就很难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往往不同教辅资料题目大同小异,而老师不加筛选处理,导致学生作业存在简单机械重复训练,往往相对于基础较好、学习习惯较好的孩子,一次作业很快即可完成,而相对于基础薄弱的孩子,完成难度偏大,无形中增加作业时间4.作业评价针对性弱对学生作业的反馈处理通常集中批阅,但绝大部分老师要同时面对两个班,少则八、九十名,多则一百多名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老师很难做到精批细阅,仅就全面简单标画对错都至少需要两、三个小时,这样一来对于个别较差学生的作业基本就没有时间当面处理,而对于出现的个别性错误在集中评讲时,对于绝大部分孩子来说,较简单内容不希望花费过多时间,但对于极个别基础特别差的又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到人人过关,于是时间一长就形成恶性循环,差的越来越差。
对于存在的不同类型错误纠正落实不够,虽然在形式上都将错误纠正过来了,但对于极少数学生来说,他们虽纠正了但并不代表他们真正理解了同时,在作业评讲时,仍有少数仅将内容关注在对错上,对存在的普遍性错误原因缺乏深度的思考与应对策略,未能从本质问题上展开剖析,从而导致训练效果低下二)学生角度:1.作业“容量过大”各学科作业总计量过大,如果没有合理安排作业时间,集中于某一时间段进行突击,这时明显感觉单位时间内作业容量严重偏大,加之在家做作业与在校做作业的单位时间内效率更低下,故为完成任务越做到后面心情越烦躁,作业质量就越低下作业自觉性较差部分孩子做作业习惯于在别人监督下完成,而绝大部分家长根本无时间也无精力管理,于是作业就听之任之,完全凭自觉与兴趣,高兴时就很认真做,而一旦外界干扰就极不稳定,尤其在周末,要么大量的时间处于一种放任自流状态,一到星期日下午才匆匆赶,仅为完成任务,如果再遇上作业难度一大,就完全为应付而做,不会做的随便将空白填上,应付家长与小组长检查时从表面看做完了3.作业主体意识弱对于作业的目的认识不够或不接受,对于家庭作业,重在为完成任务而做,极少数学生完全没想过用心去研究每一个题目的做法,简单而会做的就迅速凭感觉将其内容完成,而稍难一点题目或文字内容多一点的,要么不做,要么凭感觉将一些数字简单组合而成。
还有部分成绩较好的,他们做作业时更多是凭上课时的感觉,缺乏基本的读题、审题耐心,只凭感觉估计差不多,而不去细细研究每一个题目的具体思路,不对题目作深入分析,于是往往把一些最简单的题目做错三)家长角度:1.家长不清楚孩子作业内容孩子说做什么就是什么?而缺乏与老师及时有效地沟通,这就为一部分偷懒的孩子创造了机会,他们往将没做的作业或没做好的作业干脆不告诉家长,以逃避家长检查家长无能力管理孩子作业一是表现在他们对孩子所学内容的正确与错误无能力判断也无能力;二是由于工作性质决定工作时间与孩子在家时间不同步,孩子在家时而家长却不在家,大部分时间孩子在家属于“真空”状态,根本无人管理;三是不知如何管理孩子的作业;尤其对于高年级的学习内容,大部分家长自己也看不懂,更无能力,完全凭孩子说做好了就认为做好了,不知如何检查督促孩子作业质量;四是家长不重视孩子的作业,主要低年级主要表现在孩子作业中典型的错误(如口算),中高年级主要表面在明显作业大面积没做完,书写非常糟糕,上次作业错误没有纠正等等,家长根本不过问原因,要求家长签字完全也当作任务,只管签名,对内容与质量根本不予关注 3.家长管理孩子作业方法欠缺。
很多时候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老师,他就听你的,我们说他什么也不听!”其背后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家长根本不知道自己孩子的内心世界,也不知道孩子的生活轨迹,对孩子的管理仍停留于简单的吃饱穿暖这些最原始的管理上,而忽视从小对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与引导;二是缺乏与孩子沟通交流的艺术与能力,也缺乏这样的教育思想,认为孩子小什么也不懂,要么完全按家长意志办事;要么认为现在还小,大了自然就懂事了;要么过份溺爱,对孩子一味迁就放任,甚至与孩子一起做假欺骗老师;要么以自己忙为由,根本不与孩子进行最基本的沟通交流,尤其表现在孩子进入高年级后,具备了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后,更不太去关注孩子的行为习惯与内心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