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歌鉴赏高一语文易错题精选诗歌鉴赏练习题附答案解析.doc
60页20诗歌鉴赏高一语文易错题精选-诗歌鉴赏练习题附答案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答张十一功曹①韩愈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②闲开艳艳红未报恩波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吟君诗罢看双鬓,斗④觉霜毛一半加注】①张十一:名署,与韩愈同任监察御史,因劝谏德宗皇帝,两人同时被贬韩愈被贬广东阳山,张署被贬到湖南临武②踯躅:杜鹃花科③恩波:皇帝的恩泽④斗:通“陡”1)前四句描写景物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 (2)诗歌的颈联寄寓了作者复杂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解析: (1)①以声衬静,猿的哀鸣打破了山村的宁静;②拟人,“竞长”“闲开”写出了春天的生机;③寓情于景,猿的哀鸣触动了诗人内心的悲愁,色彩鲜艳、充满生机的春景反衬了诗人的哀怨之情2)①无辜被贬的愤怨与哀愁(苦闷、悲愤);②对自己从此消沉下去的担心;③自己被贬南荒回归无望的叹息;④对未来建功立业的憧憬 【解析】【分析】(1)本题,“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红”,意思是春山明净,春江空阔,清澈得以见到江底的沙粒,悲伤哀怨的猿啼声处处可听;粗大的筼筜与纤纤嫩笋争相滋长,羊踯躅清闲自得,随处开放出鲜艳的花朵。
诗的前半部分写景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勾画出阳山地区的全景春山明净,春江空阔,还传递出一种人烟稀少的空寂淡淡几笔,生动地摹写了荒僻冷落的景象接下来是两组近景镜头,“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这一联,可以说是作者为前面一联的冷落景象又点缀了一些鲜艳、明快的色彩,增添了些许春天的生气竞”字把嫩笋争相滋长的蓬勃景象写活了;“闲”字则把羊踯躅随处开放、清闲自得的意态托写出来这四句诗,先写远景,后写近景,层次分明有淡墨涂抹的山和水,又有色彩艳丽的绿竹和红花,浓淡相宜,形象突出再加上哀猿的啼叫,真可谓诗情画意,交相辉映这首诗中的景物,是与作者此时的处境与心情紧密相连的它体现了这样两个特点,一是静、二是闲静从空旷少人烟而生,作者从繁华嘈杂、人事纷扰的京城一下子到了这僻远荒冷的山区,哀猿啼声处处有,人间茅舍两三家,这种静与作者仕途的冷遇相互作用,使他倍感孤独和凄凉这种闲,由他的处境遭遇而来,这里的一切都显得悠闲超脱,没有羁绊,然而不免使人触景生情身虽居闲地,心却一刻也没能摆脱朝廷的束缚,常常被“未报恩波”所烦扰,不能得闲,故而分外感慨作者虽然写的是景,而实际上是在抒发自己内心深处的隐情。
据此整理概括 (2)本题,“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前句的“未”字贯“报”与“知”,意谓皇帝的深恩自己尚未报答,死所也未可得知,但求不要在南方炎热的瘴气中虚度余生而已这两句是全诗的关键,孕含着作者内心深处许多矛盾着的隐微之情:有无辜被贬的愤怨与悲愁,又有对自己从此消沉下去的担心;有自己被贬南荒回归无望的叹息,又有对未来建功立业的憧憬他虽然没有直接说忧愁怨恨,只提到“死所”、“炎瘴”,却比说出来更为深切在这样的处境里,还想到“未报恩波”,这体现着儒家“怨而不怒”的精神 故答案为:⑴①以声衬静,猿的哀鸣打破了山村的宁静;②拟人,“竞长”“闲开”写出了春天的生机;③寓情于景,猿的哀鸣触动了诗人内心的悲愁,色彩鲜艳、充满生机的春景反衬了诗人的哀怨之情 ⑵①无辜被贬的愤怨与哀愁(苦闷、悲愤);②对自己从此消沉下去的担心;③自己被贬南荒回归无望的叹息;④对未来建功立业的憧憬点评】⑴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诗歌的技巧主要包括表现手法、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以及修辞手法描写手法包括: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声寂衬、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联想和想像 (又叫虚实结合);对比;白描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用典,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借代、对偶等。
表现手法主要有渲染、烘托等抒情手法主要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答题步骤: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⑵本题考查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情感态度的能力答题前先要基本读懂诗歌,然后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还要结合诗题和注释进行分析从而把握诗歌表达的情感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雨霖铃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1)从字数看,《雨霖铃》属于________;从题材上看,这首词属于________ (2)柳永的词善于运用“点染”的手法,请找出这一首词中运用点染的句子,加以赏析 解析: (1)长调(词按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离别诗(送别诗、爱情诗均可得分) (2)①“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先点明离别之情“念去去”,再用“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的景色渲染烘托。
②“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伤离别”是点,先说出离别之苦自古如此,紧接着用“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来渲染自己的离别之情③“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酒醒何处”写出了离别之苦,“杨柳岸、晓风残月”渲染了一种更加凄清的环境,从而让人更加深切地体会到词人的离愁别绪 【解析】【分析】(1)本题,《雨霖铃》,词牌名,又名“雨淋铃”“雨淋铃慢”,原为唐教坊曲名以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为正体,双调一百三字,属于长调前段十句五仄韵,后段九句五仄韵《雨霖铃·寒蝉凄切》是宋代词人柳永的作品此词上片细腻刻画了情人离别的场景,抒发离情别绪;下片着重摹写想象中别后的凄楚情状全词遣词造句不着痕迹,绘景直白自然,场面栩栩如生,起承转合优雅从容,情景交融,蕴藉深沉,将情人惜别时的真情实感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堪称抒写别情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词和婉约词的代表作2)“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是词人的内心独白此词以去声“念”字作为领格,上承“凝噎”而自然一转,下启“千里”以下而一气流贯念”字后“去去”二字连用,则愈益显示出激越的声情,读时一字一顿,遂觉去路茫茫,道里修远千里”以下,声调和谐,景色如绘。
既日“烟波”,又日“暮霭”,更曰“沉沉”,着色可谓浓矣;既曰“千里”,又曰“阔”,空间可谓广矣在如此广阔辽远的空间里,充满了如此浓密深沉的烟霭,其离愁之深,令人可以想见先点明离别之情“念去去”,再用“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的景色渲染烘托此外还有,“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多情自古伤离别”是点,先说出离别之苦自古如此,紧接着就用“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来渲染自己的离别之苦是超越了古今所有人的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酒醒何处”写出了别离之苦,“杨柳岸、晓风残月”渲染了一种更加凄清的环境,从而让人更加深切地体会到词人的离愁别绪故答案为:⑴长调(词按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离别诗(送别诗、爱情诗均可得分) ⑵①“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先点明离别之情“念去去”,再用“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的景色渲染烘托②“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伤离别”是点,先说出离别之苦自古如此,紧接着用“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来渲染自己的离别之情③“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酒醒何处”写出了离别之苦,“杨柳岸、晓风残月”渲染了一种更加凄清的环境,从而让人更加深切地体会到词人的离愁别绪。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内容,把握诗歌体裁的基本能力解答时要结合相关知识分析 词按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所以这是一首长调,同时这首诗歌表达出对是送别友人,所以这是一首送别诗 (2)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表现手法的基本能力仔细分析词句内涵的基础上作答在这首词中起到“点”作用的句子是“念去去”,是指想到这次去南方,点明了离别之情而“染”指用景物来渲染烘托点明的情感,后面的写景有“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写的是想象此去路途遥远,前路迷茫,通过写景来渲染离愁 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南湖早春①白居易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苹生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鸸②语未成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注】①南湖:鄱阳湖分南湖、北湖,自星子县、甕子口以南称南湖元和十年(815)夏,宰相武元衡被人谋杀,忠直的白居易愤而上疏,请求朝廷缉捕凶手,被诬为越职言事,于是年秋被远贬江州②鸸:一种鸟这首诗歌运用了哪些手法?请简要分析解析: ①动静结合,首联既有风吹云散的动景,又有阳光返照,大地回暖的动静②借代修辞,颔联“红”借代红花,“绿”借代水苹的绿叶。
③色彩渲染,颈联“白”“黄”色彩对比鲜明,渲染生命勃发的气息④视觉与听觉相结合,颈联写雨后白雁低飞诉诸视觉,黄鸸的叫声不成样子诉诸听觉⑤乐景写哀情,江南美丽的春光和作者衰病惆怅的心情形成反衬,倍增其哀⑥直抒胸臆,最后以“衰病”渲染惆怅之情,表达了诗人被贬谪的悲愤之情 【解析】【分析】诗的前六句描绘了一幅清新美丽的春景图诗人紧紧把握春雨初晴、阳光返照、山杏吐芳、水苹争绿、白雁低飞、黄鸸语涩等几个最具早春特征的意象进行描绘春雨刚停,湖水经过雨水的浸润,柔媚之中更增添了几分清新明快早春时节,不时仍有寒风阵阵,而阳光返照,不仅给景物镀上一层柔和的色调,还具有一种温暖明快之感这时候,漫山遍野的山杏,吐艳争芳,碎红点点,虽没有秩序可言,却展现了春的勃勃生机湖光水色,一切都显露出生机和活力在这迷人的佳境中,诗人自当缓步湖畔,尽情赏春,但诗人却直抒胸臆,出入意料地感叹: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原因之一在于作者蒙冤被贬,贬后的愤懑加上江州生活的孤寂凄苦,一直萦绕在他的心头由此可见,“减心情”的原因,固然是由于“年年衰病”,但更主要的还是政治上遭遇挫折按常理,此情应以萧条冷落之景来表达但诗人一反常例,采用“反衬”手法,也就是以乐景写哀情,着力描绘春景的无限美好,借以衬托被贬的哀伤之情。
春景越美,愤懑愈深,悲伤愈切颔联写“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苹生”,这是静态的画面,而颈联中“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鸸语未成”是动态的画面,这是动静结合颔联中的“碎红”中的“红”代红花,“绿”代水苹的绿叶,这是使用借代的修辞,以色彩来代指本体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鸸语未成”,这两句写白雁因为身上的雨水未干,翅膀变得沉重,不得不低空飞行,是视觉,而因为下雨黄鹂的舌头也颇有些生涩,不听使唤,是听觉,属于视听结合然而,前者不顾身上雨水未干,仍然低空飞行,后者虽然舌涩不听使唤,也要歌唱呜叫诗人以白雁、黄鹂自比,是运用比喻手法描绘自己心情之沉重,语未成写自己受打击后的噤若寒蝉 故答案为:①动静结合,首联既有风吹云散的动景,又有阳光返照,大地回暖的动静②借代修辞,颔联“红”借代红花,“绿”借代水苹的绿叶③色彩渲染,颈联“白”“黄”色彩对比鲜明,渲染生命勃发的气息④视觉与听觉相结合,颈联写雨后白雁低飞诉诸视觉,黄鸸的叫声不成样子诉诸听觉⑤乐景写哀情,江南美丽的春光和作者衰病惆怅的心情形成反衬,倍增其哀⑥直抒胸臆,最后以“衰病”渲染惆怅之情,表达了诗人被贬谪的悲愤之情点评】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答题模式:第一步:指出何种手法;第二步: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第三步:指出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4.阅读下面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