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歌鉴赏天津语文】语文诗歌鉴赏的专项培优练习题.doc
59页20诗歌鉴赏天津【语文】语文 诗歌鉴赏的专项 培优练习题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①王维天官动将星②,汉地柳条青万里鸣刁斗,三军出井陉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③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注释】①得青字:古人相约赋诗,规定一些字为韵,各人分拈韵字,依韵而赋,“得青字”即拈得青字韵②天官:天上的星官将星:古人认为中央的大星是天的大将,外边的小星是吏士;大将星摇晃是战争的预兆,大将星出而小星不同出,是出兵的预兆③龙庭:原指匈奴单于祭天的地方这里借指敌虏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紧扣题目,“天官”“将星”点明了人物身份和事件缘起,“柳条青”则表明了季节特征和特定场景,可谓言简意赅B. 颔联承接首联,描写生动,仿佛可看到赵都督率领大军行进的情形,其中“鸣”字写出了威势,“出”字点明了此次进军的方位路线C. 尾联以“岂学”二字表达了强烈的感情,有凄楚之情,是愤激之语,是写赵都督,更是写自己,表达了改变自身现状的想法D. 这首诗与王维以往淡远、自然、脱俗的风格不同,呈现笔力雄大、意气风发、昂扬向上的格调。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C解析: (1)C(2)①惜别之情首句介绍赵都督动身,第二句以“柳”字略点折柳送别的特定场景,表现了送别的情谊②对赵都督戍边报国的赞美之情忘身”“报国”两句体现出来赞叹之意③诗人希望建功立业、济世报国的决心尾联表示不能像书生一样皓首穷经,不能为世所用,当弃文就武,有一番作为 【解析】【分析】(1)C项,“有凄楚之情,是愤激之语”表述错误,“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句表现了作者希望有所作为,济世报国的思想,因而这两句诗不能作牢骚语看待,更不能解读为“凄楚之情” (2)从诗歌标题来看,“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送”说明这是一首送别诗,故应考虑分别之时的不舍;从诗歌内容来看,首联“天官动将星,汉地柳条青”,是写友人启程,首句介绍赵都督动身,以天上的将星喻指赵的出发,第二句既交代了出征时节是柳条发青的春天,又以“柳”字暗点折柳送别的特定场景,惜别之情,深蕴其中颈联“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正面写友人立功报国的思想这两句互文见义,意思是无论“辞凤阙”或“取龙庭”,都下定“忘身”、“报国”的决心辞凤阙”在出征之前,“取龙庭”是在鏖战之后,可见决心始终如一。
表达对友人的赞美之情尾联“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以议论结束全诗,从反面议论,加以强调岂学”表示不应该学、不想学乃至决不学的意思书生皓首穷经,不能为世所用,难免会有许多牢骚不平甚至生出弃文就武的想法王维也有希望建功立业而又壮志难酬的隐衷,因此借题发挥,作为对于赵都督的赞扬之词说了出来 故答案为:⑴C; ⑵①惜别之情首句介绍赵都督动身,第二句以“柳”字略点折柳送别的特定场景,表现了送别的情谊②对赵都督戍边报国的赞美之情忘身”“报国”两句体现出来赞叹之意③诗人希望建功立业、济世报国的决心尾联表示不能像书生一样皓首穷经,不能为世所用,当弃文就武,有一番作为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主语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题报恩寺上方方干来来先上上方看,眼界无穷世界宽岩溜喷空晴似雨,林萝碍日夏多寒 众山迢递皆相叠,一路高低不记盘 清峭关心惜归去,他时梦到亦难判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诗为寺院题诗,却不从寺院本身着笔,只是尽情描写山林美景和奇趣,抒发对眼前风光的留恋和赞叹,自然把读者引入一个“凊峭”深邃的意境B. 首联通过写诗人兴致勃勃登上寺院上方后,发现这里视野广阔,表达了诗人异常惊喜之情C. 领联“喷空”,状水势之大,飞泻之急,遣词用力,把岩溜写活了晴似雨”,使景色空蒙缥缈,分外清幽,给人们多少神思异想D. 尾联通过写寺院上方的美景久久地萦绕在诗人的心田,可惜诗人眼下就要归去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报恩寺之景流连忘返,美景难以重逢的无限感伤之情2)这首诗描写景物的层次十分清楚请结合诗歌的颔联、颈联分析本诗从哪些角度写了哪些景物 答案:D解析: (1)D(2)诗人从动静结合、远近结合的角度描写所见之景颔联前一句从动态的角度描写悬岩飞瀑,后一句从静态的角度描写林萝绿荫;联前一句从远处写迢递群峰,后一句从近处描写盘旋山道。
【解析】【分析】(1)D项,“美景难以重逢的无限感伤之情”说法错误,尾联“清峭关心惜归去,他时梦到亦难判”中“清峭”一词,总括前二联的景物,“清”,指“岩溜”、“林萝”;“峭”,指“众山”、“一路”;用词贴切不移今日一别,何时还能重游呢?将来在梦中重游此地恐怕也要难舍难分呀!全诗在无限的依恋中结束,读者却久久沉浸在一种留连忘返、情难自已的况味之中通过“惜”和“难”字,表达的是情难自已的无限依恋之情因此选项中诗歌情感分析错误 (2)颔联“岩溜喷空晴似雨,林萝碍日夏多寒”写了“悬岩飞瀑”“林萝绿荫”两种景物,这两种景物恰好一动一静,因而,考生可以确定动静结合是颔联写景的角度;颈联“众山迢递皆相叠,一路高低不记盘”写了“迢递群峰”“盘旋山道”两种景物,这两种景物一种是远景,一种是近景,因而,考生可以确定由远及近是颈联写景的角度 故答案为:⑴D; ⑵诗人从动静结合、远近结合的角度描写所见之景颔联前一句从动态的角度描写悬岩飞瀑,后一句从静态的角度描写林萝绿荫;联前一句从远处写迢递群峰,后一句从近处描写盘旋山道点评】(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2)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诗歌表达技巧和内容的能力要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译文】 来啊,来啊,请先到山林的顶峰来吧!这里你尽可以扩展视野,放眼看这世界是多么宽阔广大!岩上的飞泉悬瀑,凌空迸射,水珠四溅,化为一片迷蒙的云烟,袅袅而下,宛如在朗朗晴日,挂起一幅白色的雨帘林间的藤萝,缠树绕枝,遮空蔽日,形成了浓密的树荫置身其间,一阵阵爽人的凉意,沁肌侵骨步出林荫,纵目瞭望,遥远的群山,重峦叠嶂,点点峰尖,如碧海浪涌登临高处,刚才上山时,只觉得左绕右转,上下攀缘,奇趣无穷,再也记不清经过了多少次的盘旋,才登临到这个群山的绝顶这上方的美景久久地萦绕着我的心,可惜眼下就要归去了今日一别,何时还能重游呢?将来在梦中重游此地恐怕也要难舍难分呀!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冬日晨兴寄乐天 刘禹锡庭树晓禽动,郡楼残点声灯挑红烬落,酒暖白光生发少嫌梳利,颜衰恨镜明独吟谁应和,须寄洛阳城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题“冬日”交待了本诗创作的时间,“寄”表明本诗属唱和之作。
B. 首联以动写静,用“晓禽动”“残点声”衬托出了冬日早晨的宁静C. 颔联写挑落“红烬”,暗示天已亮了,照应了题目中的“晨兴”D. 尾联运用反问,表达出诗人对朋友的思念及两人之间深厚的友谊2)诗的颈联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答案:D解析: (1)D(2)①颈联是写头发稀少了,责怪梳子过于尖利;年老容颜衰老了,银镜子太亮,照得太清楚了②此两句是诗人的衰老之叹,但视角独特,作者没有直接说出衰老的原因,而是借责怪梳子太尖太利,恼恨镜子太明太亮,照得太逼真来体现衰老③用非常幽默的话语,写出了诗人虽已衰老,却又不愿正视这一现实的心理状态 【解析】【分析】(1)D项,“尾联运用反问”错,“独吟谁应和,须寄洛阳城”,我独自吟诵谁能与我应和?需要寄到洛阳城给白居易这是“设问”,不是“反问” (2)首先分析颈联的意思,“发少嫌梳利,颜衰恨镜明”,意思是头发稀少了,责怪梳子过于尖利;年老容颜衰老了,银镜子太亮,照得太清楚了再分析用到的手法,此句用到了反语,不说头发稀少,反责怪梳子太尖太利;不说容颜衰老,反恼恨镜子太明太亮,照得太逼真;视角独特,表达幽默最后分析情感,这表明风趣的背后,其实是作者的衰老之叹,写出了诗人虽已衰老,却又不愿正视这一现实的心理状态。
故答案为:⑴D; ⑵ ①颈联是写头发稀少了,责怪梳子过于尖利;年老容颜衰老了,银镜子太亮,照得太清楚了②此两句是诗人的衰老之叹,但视角独特,作者没有直接说出衰老的原因,而是借责怪梳子太尖太利,恼恨镜子太明太亮,照得太逼真来体现衰老③用非常幽默的话语,写出了诗人虽已衰老,却又不愿正视这一现实的心理状态点评】 (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理解诗句内涵,把握诗人感情的能力仔细理解诗歌的基础上进行把握 首先来理解颈联“发少嫌梳利,颜衰恨镜明”的含义大意是说自己头发稀少还嫌梳子太尖利了,自己容颜衰老,年华已逝,怨恨镜子太亮了,把自己衰颓的容颜照得清清楚楚这两句表现了诗人对自己容颜憔悴,衰老的感伤之情。
但是较为委婉,这里他没有说明自己衰老的原因,而是将这一切归咎于梳子与镜子用语较为幽默,展现了诗人不愿意正视自己容颜已衰的事实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岑参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知君惯度祁连城① , 岂能愁见轮台月②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注释】①祁连城:在今甘肃张掖南②轮台:在今新疆境内,李副使赴磧西经过此地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歌开篇即点明时令,以“火山”“赤亭”起笔,暗含一路珍重的送别之意B. 诗人劝说李副使脱鞍稍驻,暂入酒家,饮酒话别,悲伤的惜别之情感人至深C. 最后两句直抒胸臆,“功名只向马上取”语气坚决,这是诗人对李副使的勉励D. 诗歌融叙事、抒情、议论于一体,并且有别于其他送别诗,令人耳目一新2)诗歌从哪些方面写李副使“英雄一丈夫”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案:B解析: (1)B(2)①李副使出塞旅程艰苦以李副使行程中必经的火山、。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