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诗歌鉴赏高一语文诗歌鉴赏综合题汇编附答案.doc

56页
  • 卖家[上传人]:王****
  • 文档编号:332454406
  • 上传时间:2022-08-2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04.54KB
  • / 5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0诗歌鉴赏高一语文诗歌鉴赏综合题汇编附答案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东西船行(宋)李浩东船得风帆席高,千里瞬息轻鸿毛西船见笑苦迟钝,汘流襻折百张篙明日风翻波浪异,西笑东船却如此东西相笑无已时,我但行藏①任天理【注】①《论语》载:“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行藏”一词,后来指行迹、出处1)下列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诗歌首联写东船因为遇到顺风,扬帆前进,瞬息千里,舟行轻快,仿佛风送鸿毛B. 颔联写西船的篙师一边讥笑东船一边辛苦撑船,汗流浃背,甚至折断了许多船篙C. 诗歌颈联写第二天风向转变,波涛流势也随之変化,西船因处于顺境又讥笑东船D. 这首宋诗主要运用对比方法,语言平白如话,通俗易懂,质朴无华却引人深思2)这首宋诗蕴含哲理,启迪人生,请分析其带给人的哲理启迪 答案:B解析: (1)B(2)①人生不会总是处于顺境或者逆境处顺境不可自骄,处逆境不必自馁②遇到顺境,洋洋自得讥笑他人,一旦困境来临,其下场比平时处于逆境者更惨③操纵的主动权应在自己手中,无论处境顺利与否,顺其自然,便能怡然自适 【解析】【分析】(1)B项,“颔联写西船的篙师一边讥笑东船一边辛苦撑船”分析错误,颔联“西船见笑苦迟钝,汘流襻折百张篙”意为“却笑那西去的船夫,汗流如雨,不知撑折了多少竹篙”,联系首联“东船得风帆席高”,即“东行的船遇到顺风,帆席高挂”,上下对比理解,答案应是东行的船只笑那西去的船。

      故选B2)首联“东船得风帆席高,千里瞬息轻鸿毛”表现出遇到顺风,扬帆前进,瞬息千里,舟行轻快的状态;颔联“西船见笑苦迟钝,汘流襻折百张篙”,展现出逆风行使的船只,艰难而上,辛苦撑船,汗流浃背,甚至折断了许多船篙顺风,逆风好比人生的顺境与逆境颈联“明日风翻波浪异,西笑东船却如此第二天风向转变,波涛流势也随之変化,西船因处于顺境又讥笑东船这就好比人生的境遇,否极泰来,没有永远的一帆风顺,也无永远的坎坷迷茫,重要的是不管处于人生何种境地都要“我但行藏任天理”,保持怡然自适的姿态,不要嘲笑他人遭遇故答案为:⑴B;⑵ ①人生不会总是处于顺境或者逆境处顺境不可自骄,处逆境不必自馁②遇到顺境,洋洋自得讥笑他人,一旦困境来临,其下场比平时处于逆境者更惨③操纵的主动权应在自己手中,无论处境顺利与否,顺其自然,便能怡然自适点评】⑴本题综合考查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仔细阅读原诗,逐句翻译,理解诗歌内容,再阅读所给选项,结合作者身世及写作背景做出判断⑵该题考查诗歌情感的把握完成这类题型,需要看题目,知作者、懂关键词、把握意象、理解注释,读懂表层含义,读懂深层情感这就需要考生平时多做练习,培养语感,熟能生巧。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送从叔赴南海幕马戴洞庭秋色起,哀狖①更难闻身往海边郡,帆悬天际云炎州罗翠鸟,瘴岭控蛮军信息来非易,堪悲此路分注】①狖(yóu):古书上说的一种猴1)简要赏析前三联的写景艺术 (2)联系全诗,概括“堪悲”的原因 解析: (1)①选取秋日送别的典型意象,以哀狖、天际云意象渲染离别的凄清氛围;②视听结合,“秋色”、“帆悬”是视觉,哀狖难闻是听觉;③虚实结台,首联颔联是实写,颈联是虚写(想象),写出了环境的恶劣2)①秋色已起,逢秋生悲;②旅途遥远,行路困难;③环境恶劣,仕途艰险;④面临离别,音讯难通 【解析】【分析】(1)此题从内容看,写了“哀狖”“天际云”等突出秋日“凄清”的氛围,写景为抒情服务;从手法看,“洞庭秋色”为视觉描写,“哀狖”为听觉描写,属于视听结合;“身往海边郡,帆悬天际云”写眼前之景,是实写,“炎州罗翠鸟,瘴岭控蛮军”想象所到之处环境的恶劣,属于虚写,两联虚实结合 (2)此题可根据诗句“洞庭秋色起”分析因秋而悲;根据“身往海边郡,帆悬天际云”分析旅途遥远,行路困难;根据“炎州罗翠鸟,瘴岭控蛮军”分析环境恶劣,仕途艰险;根据“信息来非易,堪悲此路分”分析面临离别,音讯难通。

      故答案为:⑴ ①选取秋日送别的典型意象,以哀狖、天际云意象渲染离别的凄清氛围;②视听结合,“秋色”、“帆悬”是视觉,哀狖难闻是听觉;③虚实结台,首联颔联是实写,颈联是虚写(想象),写出了环境的恶劣 ⑵ ①秋色已起,逢秋生悲;②旅途遥远,行路困难;③环境恶劣,仕途艰险;④面临离别,音讯难通点评】⑴此题考核鉴赏诗歌的写景技巧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具体的手法,然后诗歌的内容解释,最后分析艺术效果 ⑵该题考查诗歌情感的把握完成这类题型,需要看题目,知作者、懂关键词、把握意象、理解注释,读懂表层含义,读懂深层情感这就需要考生平时多做练习,培养语感,熟能生巧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秋兴(其二)杜甫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注释】:夔州杜甫当时流寓于此八月槎;晋张华《博物志》记载:传说有一个住在海边的人,年年八月海水涨时见有浮槎去来,可达天河槎,木筏画省:指尚书省汉代这个衙门用胡粉涂壁,上面画有古代贤人烈女,故名伏枕:指生病山楼粉堞:指白帝城楼涂着白粉的齿状短墙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首句紧承《秋兴》(其一)的结句,写出诗人在面对孤城落日景象时的豪壮之感。

      B. 诗人思念北斗方向的长安,见出思乡之切;“每依”表明这样遥望凝想已是常态C. 耳边的猿啼声声可闻,故曰“实”,盼望的归舟迟迟未有,故曰“虚”,令人悲慨D. 诗人此时身居夔州,心念长安,听猿下泪,自伤羁旅,表达其内心凄清哀怨之叹2)这首诗将眼前的景物与心中的思念融合在一起,前人论之曰“身居夔府,心在京华”试从诗中任选两联加以分析,并简要说明其表达效果 答案:A解析: (1)A(2)第一联,由眼前的“孤城落日”,联想到“北斗京华”,写出了诗人千里飘零、思念故都的情怀;第二联,“听猿实下”与“奉使虚随”对举,写出了现实情境的凄凉,回归梦想的破灭;第三联,“画省”与“山楼”对举,将往昔朝中的荣光与今日荒城的寂寥交织在一起,不胜悲慨效果:这样写,虚(心中念)实(眼前景)交织,时空交错,丰富了诗歌的内容,开拓了诗歌的意境,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解析】【分析】(1)A项,“写出诗人在面对孤城落日景象时的豪壮之感”理解错误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意思是,夔州的高城上又迎来了落日每当晚上北斗星出现的时候,我就按照它的方向来寻找长安的所在由眼前的孤城落日联想到京华,表达了诗人在漂泊中对故都的思念之情。

      本诗以夔府的秋日萧瑟,诗人的暮年多病、身世飘零,特别是关切祖国安危的沉重心情作为基调选项“豪壮之感”不符合全诗基调 (2)首联“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中,“孤城落日”是眼前实景,“京华”是联想虚写,由眼前这景联想到京华,表达了诗人在漂泊中对故都的思念之情第二联“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中,前一句是实写杜甫独坐孤城,望穿京华,而时局变异,世事难料,心事微茫,听到凄楚的猿声,不由泪下下句借用典故表达他八月份乘船回长安供职的心愿化为泡影这一联表现诗人漂泊天涯,遥望京华,欲归不能,愁绪难解触景生情、情景交融,不仅加重了凄凉的气氛,也烘托了诗人的心情第三联“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前句写诗人慨叹没能入京供职、违离画省香炉,只空挂了个尚书郎的职衔,辜负了那份工作,伏枕有病的不幸,不能回到皇帝身边供职,滞留在这荒僻的山城写出了诗人没有机会报效国家的遗憾愁闷之情后一句从遥想回到现实环境中来远处白帝城的墙外隐隐约约传来的凄咽的笳声,诗人已经很痛苦了,这悲壮的军笳声自然更加撩起诗人无限的愁思和感慨以上由夔府想京华,又由京华回到夔府,思绪在故国故园与夔府孤城之间往复,虚实结合,情极凄切缠绵。

      故答案为:⑴A; ⑵第一联,由眼前的“孤城落日”,联想到“北斗京华”,写出了诗人千里飘零、思念故都的情怀;第二联,“听猿实下”与“奉使虚随”对举,写出了现实情境的凄凉,回归梦想的破灭;第三联,“画省”与“山楼”对举,将往昔朝中的荣光与今日荒城的寂寥交织在一起,不胜悲慨效果:这样写,虚(心中念)实(眼前景)交织,时空交错,丰富了诗歌的内容,开拓了诗歌的意境,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2)本题主要考查赏析景情关系,要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景物描写中蕴含的感情特点 【译文】       夔州的高城上又迎来了落日每当晚上北斗星出现的时候,我就按照它的方向来寻找长安的所在 听到巫峡的猿啼,我真的流下泪来我也希望乘着浮槎回到自己的故乡,但这愿望终究还是落空了 我还记得我从前春宿左省值夜的时候,晚上熬夜写些明朝的封事,点燃书案上的香现在我早已不在那里就职滞留此地,傍晚时分听到城楼上吹起悲笳,心中升起一股隐然的悲痛。

      你看,山石上爬满了藤萝月亮刚刚升起来的时候,月光是照在藤萝上的,而现在它已经照到河洲前面的芦荻花上面去了我一夜无眠,一直在怀念长安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观兵杜甫北庭①送壮士,貔虎数尤多精锐旧无敌,边隅今若何妖氛拥白马② , 元帅待雕戈莫守邺城下,斩鲸辽海③波注】①北庭:都护府名②妖氛拥白马:指安史叛贼③辽海:叛贼史思明的老巢,今辽河流域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标题“观兵”,“观”指观看,“兵”指正在出征的战士,本诗写出战前预设与战后的喜悦心情B. 颔联表现部队精锐,气势无敌,对其寄予了厚望;“边隅”指“邺城”,是指前线作战之地C. 首联中的“虎”指勇猛的战士,而“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中的“虎”指如猛虎一样的气势D. 本诗综合运用了比喻、对比等艺术手法,融叙事、议论为一体,语言精炼,笔力雄健2)结合全诗,分析“斩鲸”的含义及其表达的情感态度 答案:A解析: (1)A(2)①含义:斩鲸,即斩首,指直剿安史叛军老巢、平定叛乱;用了比喻的手法②情感:一是对出兵决战、平定叛乱充满期待与自信,从诗中“壮士”“貔虎”“精锐”“元帅”等词语,可以看出战前准备充分,士气高昂;二是表现出擒贼先擒王、不达目的不罢休、斩草除根的必胜决心和意志;三是暗含了对和平生活的期待与向往。

      【解析】【分析】(1)A项,“本诗写出战后的喜悦心情”错误,属于无中生有本诗的奇案四句写观北庭之兵,后四句写筹划攘边之策 (2)本题中,联系注释“③辽海:叛贼史思明的老巢,今辽河流域”,“斩鲸辽海波”指的是直剿叛贼史思明的老巢,“斩鲸”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含义是剿灭史思明的叛军从“壮士”“貔虎”“精锐”等词语,可以看出军队战斗力极强;而“斩鲸辽海波”表达了平定叛乱的必胜信心;“莫守邺城下”暗含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故答案为:⑴A; ⑵①含义:斩鲸,即斩首,指直剿安史叛军老巢、平定叛乱;用了比喻的手法②情感:一是对出兵决战、平定叛乱充满期待与自信,从诗中“壮士”“貔虎”“精锐”“元帅”等词语,可以看出战前准备充分,士气高昂;二是表现出擒贼先擒王、不达目的不罢休、斩草除根的必胜决心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初中地理】工业 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2024).docx 【初中地理】环境保护与发展 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docx 【初中地理】大洲和大洋 课件-2025-2026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2024).pptx 【初中地理】世界的地形课件 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pptx 【初中政治】珍视自由+课件-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pptx 【初中政治】期末综合复习与检测试题-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docx 【初中历史】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课件++2025—2026学年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pptx 【初中政治】让家更美好课件-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pptx 【初中地理】工业+课件-2025-2026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2024).pptx 【初中地理】农业 课件-2025-2026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2024).pptx 【初中数学】代数式第1课时代数式课件2025-2026学年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pptx 【初中数学】第五章二元一次方程组单元回顾与思考课件++2025-2026学年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pptx 【初中数学】三元一次方程组课件+2025-2026学年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pptx 【初中数学】整式的加减第1课时合并同类项(课件) 2025-2026学年北师大版(2024)七年级数学上册.pptx 【初中地理】《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 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docx 【初中政治】提高防护能力+教案-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docx 【初中政治】友善待人+课件-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pptx 【初中地理】跨学科主题学习:探究河流流量与水位、流速的关系 2025-2026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pptx 【初中政治】珍惜师生情谊+课件-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pptx 【初中地理】《河流与湖泊》 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人教版2024).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