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性差异的作业.doc
3页适应儿童个性差异的作业:实践和思考徐 睿《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应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以更好地为语文教学改革服务尤其是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但在我们现在的教学中,存在许多弊端如作业:离学生的差异需求还有多远 小学作业的积弊很多,存在的普遍现象是:不管是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还是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都被要求在同样的时间内完成同样分量、同样内容、同等难度的作业具体而言:1.作业数量过多由于受旧的教育理念的影响,加上应试的诱导,不少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信奉多多益善的原则,因而在布置作业时,教师忽视作业的精心设计,而追求作业数量的扩张这势必造成学生的学习负担过重,使一些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甚至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障碍更糟糕的是,作业过多,挤占了学生的自主时间,缩小了学生的活动空间这无疑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发展2.作业远离学生需求教师作业设计和布置时,无视学生的水平、兴趣、学习风格等方面的差异,往往从书本出发,而不是从学生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故作业往往与学生经验和需求相脱离。
千人一面”、“千人一律”的作业失去了作业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失去了作业最应该有的“因人而异”特性 究其因,主要原因还应当从教师身上寻找教师对作业的认识随意性比较大,规范化不够甚至有的教师认为:之所以要布置作业是因为多年来的传统,布置作业是教学工作的一方面,而且学生总是要有家庭作业,至于作业是否有助于学生的再学习,是否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布置的作业学生是否都能够接受,都能及时完成,这些都是不属于他们思考的范围另外很多教师只关心学生有没有做作业,有没有交作业,而不关心作业如何适合学生的需求,以及学生怎么做作业,只关心结果而不关心过程教师重结果而轻过程的做法,必将影响到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所以,我们在作业安排上要有创新,要注重作业设置上分层安排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因此,作业时要全面考虑学生的差异,努力拓宽作业思维的空间,增加作业的多样性和选择性,多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力,让不同层次、学习能力有差异的学生各取所需,力求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在作业中都能得到充分的展示,这符合“因材施教”的古训和“人性化”原则这样增加作业的层次性,让每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保护,不同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展示。
如题目: 1、把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或一段话认真地抄写在作业本中,并写出喜欢的理由 2、读了这段话,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请写下来,当然也可以画下来你从中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上述题目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解答,但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经验、学习能力等不同,对同一问题的见解也会体现出个性化,所写的内容就会有所不同这样的作业在培养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掌握和对思想意义的把握情况的同时,重视让学生根据实际谈出自己的观点,给了学生充分的提供表露自己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空间,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尊重了学生的学习个性和差异,有利于全体学生的健康发展或者,在布置作业时,要讲究培优补差,例如::学完第1课,作业:复习生字词,背诵课文,预习第2课;学困生应以掌握生字词为主,再熟读课文,有能力可背其中一段,分几次背诵全文学习比较好的学生对于生字词很快就掌握,生字扩扩词,背诵课文,还可查找一些相关的资料如收集一些有关课文内容的词、句,可向课外延伸一下周六周日,在布置作业时内容也有差异,学能生多读课外书,写日记;学困生,把课文读熟、抄写其中的好词、好句,看一篇课外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