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6编号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后习题答案.pdf
9页第一章当代世界政治第一章当代世界政治 1、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是怎样演变的?、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是怎样演变的? (1)战后初期的雅尔塔体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苏、英 3 大国首脑在为了各自的 利益, 就结束战争, 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及维护战后和平问题, 通过德黑兰会议、 雅尔塔会议、 波茨坦会议等一系列会议所确定的战后世界秩序和政治格局的基本蓝图,时称“雅尔塔体 制” ,它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基础 (2)两大阵营的形成和对峙:20 世纪 50 年代初,面对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的威胁, 苏联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反对美国的攻势, 逐步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两大阵 营的对峙表现在政治、经济、军事、意识形态等多个方面 (3)两极格局的演变: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至 80 年代中期,世界政治在两极格局的大框架 下,两大阵营内部开始出现动荡、分化和改组 (4)两极格局的终结 : 1991 年 12 月 25 日,戈尔巴乔夫被迫辞去总统职务26 日,苏联最 高苏维埃宣布苏联停止存在 苏联解体标志着美苏对峙格局中的一极不复存在, 两极格局终 结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终结,世界进入新旧格局转换时期。
2、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国际关系最大的变化是两大阵营对峙局面的形成, 世界分为两极世界 两极世界是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对峙所形成的世界格 局其特点主要是:(1)在两极世界里,美、苏及其盟国互相对抗和争夺,阵线比较分明 和稳定 虽然每一方的内部也有分歧和矛盾, 但最终仍要服从于美、 苏战略利益的大局 (2) 在两极世界中,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主导作用 (3) 美、苏“冷战”是斗争的主要方式,由此而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 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 3、当今世界政治的基本特点是什么?、当今世界政治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1)维护和平,促进发展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2)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3)大国关系进行深刻调整 (4)以联合国为主的全球性,区域性组织的作用不断加强 (5)经济因素增强,经济与政治互动,对世界政治的影响日益增大. 4、当今世界政治面临哪些主要问题?、当今世界政治面临哪些主要问题? (1)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新干涉主义盛行、冷战思维依然存在、对外战略更具 进攻性) (2)局部冲突与热点问题此起彼伏 (3)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 (4)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 5、怎样理解当前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怎样理解当前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 多极化是世界格局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世界走向多极化的客观必然性 世界多极化趋势,是世界经济,政治高度发展和力量对比此消彼长的必然产物. 第一,趋于缓和的国际形势,为多极化趋势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第二,世界多极化趋势是世界经济全球化与多元化的必然结果 第三,国际关系的主体化和民主化,是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第四,各国主体意识的增强,促进了多极化力量的大联合. 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 多极化趋势将削弱超级大国的霸权势力. 多极化趋势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多极化趋势有利于形成一种相互制衡的力量机制. 多极化趋势中经济科技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升高. 第二章:当代世界经济第二章:当代世界经济 1、如何认识当前世界经济的主要特点?、如何认识当前世界经济的主要特点? (一) 经济全球化浪潮风起云涌,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 (国际分工明显,国际两级分化,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利地位) (二) 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区域集团化规模加速扩展、模式加速创新 (三)现代市场经济体制在全球范围内运行 2、怎样看待经济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的关系?、怎样看待经济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的关系? 经济全球化与地区经济合作既相互矛盾又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
一方面, 经济集团都有排他 性,对集团外的国家和地区往往实行歧视政策,表明了集团化和全球化之间的矛盾关系 另一方面, 每个区域经济集团都在集团内实行贸易投资自由化的一体化政策, 从而推动了经 济全球化同时,集团与集团、集团与国家间又是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使 每个集团实际上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一个环节、一个中介、一个过渡总的说关系是 : 两者 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发展中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共同形成对世界经济、政治及国 际关系的影响 区域经济集团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经阶段或初级形态, 经济全球化是区域 经济集团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们在性质上一致的,只是程度上有所区别 ; 实际上,全球化 有时更多地表现为地区化,并由地区化所带动世界当前发展趋势是全球化,区域化是全 球化在现阶段的表现,区域化对全球化起促进和阻碍的双重作用,但总体上看利大于弊 3、发展中国家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发展中国家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经济全球化已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对世界各国经济、政治、军事、社会、文化、甚至包括 思维方式,都产生着巨大的影响任何一个国家既无法反对,又无法回避,惟一的办法是适 应它,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在历史大潮中接受检验。
对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全球化既是严 峻挑战,更是巨大机遇 (一)加快国内制度的改革和建设,使之更适应全球市场规则 (二)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积极扩大对外贸易 (三)注重科技发展和人力资源培养战略 (四)树立全球化发展战略,积极培育跨国公司 (五)进一步促进地区经济一体化 第三章: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与政治第三章: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与政治 3、西方民主制度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如何评价?、西方民主制度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如何评价? 基本内容主要包括 : 第一,保障公民的个人权利,实行少数服从多数并兼听少数人意见的原 则;第二,主权在民(人民民主)原则,即国家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第三,代议制原则, 即人民通过经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代议机关来行使最高权力;第四,分权制衡(三权分立) 原则即行使国家权力过程中的合理分工与权力的相互制衡, 强调不受制约的权力必然走向腐 败 ; 第五,法治原则,即国家的政治生活、国家机器的运转以及对各种社会问题的处理,均 以法律为指导为了贯彻这些原则,西方民主政治一般实行以下几种基本制度:(1)议会 制度:它是民主的象征和资产阶级民主制 (2)选举制度:它是民主制度的基石。
(3)政党 制度:它是西方民主政治的轴心,资产阶级政治体制运转的推动器 (4)行政制度:它是民 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5)司法制度 : 它为民主制度提供合法依据和法律保障如何评价 : 西方民主制度具有多重的两面性 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既是阶级斗争的产物, 也是政治、 经济、 文化其他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 既主要是一个阶级意志的体现,也反映了一种社会选择 ; 既是垄断资产阶级维护其统治的工具, 也体现出国家权力的公共性和在社会化大生产的经济 条件下政治体制所承担的广泛的社会职能 从它无法实现真正完全的平等这个意义上看, 它 是虚伪的,但是就选举制度、司法制度等的具体运作看,这些制度、机制在很大程度上有效 地发挥着作用,保障了整个资本主义制度的正常运转以及政治的稳定与社会的安定 6、战后美国全球战略是怎样演变的?其本质特征是什么?、战后美国全球战略是怎样演变的?其本质特征是什么? (1)美国全球扩张时期的遏制战略和和平战略 (2)美国全球战略调整时期的尼克松主义 (3)美国对苏转守为攻时期的以实力求和平战略和超越遏制战略 (4)冷战后美国的参与和扩张战略与先发制人战略 本质特征: 其本质是霸权主义 联盟战略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中处于关键地位。
美国竭力赋予其霸权以某种道义的或国际法意义上的合法性,同时注意将霸权目标与国 家的实力统一起来 文化战略是美国霸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7、西欧、日本外交主动性加强表现在哪些方面?对世界格局有怎样的影响?、西欧、日本外交主动性加强表现在哪些方面?对世界格局有怎样的影响? 日本的对外政策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至 60 年代实行“经济外交” ,即在美国庇护下以经济力量为手段向外 发展,达到发展经济、培育国力的目的经济外交的重点是东南亚日本通过战争赔偿、贸 易、投资等向东南亚实行经济渗透同时还不断加强与美欧的经济交流 20 世纪 70 年代初, 随着经济实力增长, 推行 “多边自主外交” 当时, 面对中美关系的改善, 石油和美元危机的冲击,美国战略收缩及调整亚洲政策,日本田中内阁改变了向美国“一边 倒”的政策,走“多边自主外交”路线具体内容是:以日美同盟为基轴;借助中国,抗衡 苏联,1972 年 9 月,中日两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1978 年 8 月签订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 ; 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联系,如制定了“新中东政策” ,多方开展对中东、东南亚和非 洲国家的经贸联系与合作。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日本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开始“政治大国外交” 1981 年 5 月,铃 木首相访美 “第三次远航”的谈话是个标志,紧接着 1982 年中曾根内阁公开举起“要做政 治大国”的旗帜此后,历届政府都把“政治大国”当作对外政策的主要目标为此,日本 作了一系列的努力:调整经济发展战略,实行“科技立国”代替原来的“贸易立国” ;增强 日元的国际货币职能;扩充军费,由“专守防卫”转向“攻势防卫” ;坚持“西方一员”的 基本立场;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稳定、发展中日关系,继续与苏联对抗,同时不放弃 对话 冷战结束后开始全力推进“积极进取”外交,加快向政治大国迈进, “政治大国外交”有新 发展主要表现在:提出以美日欧三极为主导形成世界新秩序;利用日美政治军事同盟与国 际维和行动这两个框架实现军事大国化,加强军事力量,日本军队装备是亚洲最先进的,而 军事开支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在法律上制定国际和平合作法,积极突破向海外派兵的 禁区,并且还与美国签订防卫合作指针 ,把“日本有事”改为“日本周边有事” ,为日本 今后介入地区争端埋下伏笔 ; 积极开展联合国外交,为争取跻身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做 ; 调整和改善与中国、俄罗斯的关系,在发展中日关系的同时,防范中国的倾向在加强,日俄 关系有所突破,双方达成暂时搁置北方领土问题,加强经贸合作的协议,但进展缓慢。
西欧的外交主动性 (1)谋求在欧洲事务中发挥积极的、主导性的作用,以欧洲为中心,实现“大欧洲”的融 合 (2)致力于构建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新型关系 (3)改善和加强对华关系 (4)谋求与美国建立新型的、平等的伙伴关系 (5)对俄罗斯奉行“既合作又防范”的政策 第四章第四章 1、发展中国家政治发展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发展中国家政治发展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一) 政局动荡 发展中国家政治发展中的一个显著特点:政局生活极不稳定,政权 频繁更迭,政府如走马灯式更换 (二) 行政不力 行政不力是指发展中国家政府体制不健全,行政结构松散,行政效 能低下,致使中央政府政策、法令无法有效得到贯彻,从而影响国家的现代化发展 (三) 政治独裁 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传统因素或社会力量的弱小,政治权利往 往高度集中于一人或少数人手上(主要为某一政党或军队) (四) 两极分化 政治生活中的两极分化, 是指政治生活中人们参与政治的两极分化 发展中国家在政治发展过程中,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方面,经济、政治的发展使一 部分的社会阶层、 集团掌握更多的政治权力和政治资源, 成为政治生活中的权力阶层或 特权阶层 ; 另一方面,一部分社会的中低阶层越来越远离政治权力中心,除了基本的公 民权利外,基本上不涉足政治生活。
(五) 政治腐败 一些发展中国家在致力于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普遍伴随着严重 的政治腐败现象由于发展中国家缺乏法治传统,对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