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历史知识近代音乐审美教育意识素材.pdf
5页1 近代音乐审美教育意识近代音乐审美教育意识 一 近代音乐审美教育意识的发展历程 音乐教育在近代历史舞台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并与我国的政治 经济 文化及我 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同步发展 经历了漫长而又曲折的发展与蛰伏两个阶段 1 发展阶段 1840 1919 1840 年到 1919 年的 五四 运动之间 中国处于封建社会逐步瓦解的历史时期 人民 经历着文化 政治 经济等各方面的内外冲击 众多具有音乐审美教育意识 主张发挥音乐 审美教育作用的音乐教育家 思想家主张从发展美育着手挽救沦落的中国 这时 人们对于 音乐审美教育功能的认识也随之逐步提高 所以称之为 发展阶段 鸦片战争 以后 中国实际上已经沦为丧失独立主权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清政府 的教育思想是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学校音乐教育逐渐得到重视 但是 不论洋务派的 代表人物还是维新派的进步人士 都认为建立新式学堂和开始音乐课的主要目的 是为了唤 起民众 青少年学生 新式士兵等 的爱国热情 以达到 富国强兵 的目的 另外 伴随 着帝国主义武力侵略的展开 当时的音乐教育同时还具有一定的西方殖民文化传播的性质 1903 年 清政府颁布的 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 中说 歌谣 可 使幼儿之耳目喉舌运用舒畅 且使心情和悦为德行涵之质 其认为通过聆听美好的 音乐 可以产生愉快的情感 并在行为中表现出对于美的渴望 美的追求 充分肯定了音乐 教育不仅仅与道德教育相联系 而更是一种情感教育 美的教育 另一方面 许多教育家举 起美育的旗帜 主张从发展美育着手对国民进行教育 王国维是我国近代第一个主张将美育 纳入教育方针的人 他把教育分为体育和心育两大部分 在心育中则将德育 智育 美育并 列提出 他还强调说 美育者一面使人之感情发达 以达成完美之域 一面又为德育与智 育之手段 此又为教育者不可不留意也 另外 他还认为选择美育的教材也应该以美为 标准 而不能以道德为标准 美育应有其独立的价值 不应把美育科看成是修身科的辅助科 目 蔡元培 我国近代倡导美育的先驱 他不仅从理论上对美育进行了全面的 系统的探 讨 而且积极付诸于教育实践 1912 年 他就任中华民国政府第一任教育总长 把美育作 为教育方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蔡元培比较注重音乐的审美价值 他曾说过 美育者 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 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 其中肯定了审美教育是关于美的教育 2 是一种情感教育 后来 民国政府将蔡元培提出的德 智 体 美四育并举的教育方针作为 政府的教育宗旨 特别是首次将美感教育列入学校教育宗旨之中 规定 乐歌 课为中小学 校的必修课 可以说 这是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的一大进步 学堂乐歌的兴起是这一历史时期音乐教育发展的一个主要特征 学堂乐歌的出现 音乐 课被正式列入国家教育计划之中 成为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的重要标志 也代表着我国国民 音乐教育的开始 值得肯定的是 学堂乐歌 在那种特殊的历史时期 不乏艺术精品 在 中国人民为争取胜利的斗争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沈心工与李叔同是这一时期 学堂乐 歌 写作的代表人物 李叔同 原名文涛 我国近代音乐 美术教育家 他是当时比较强调 学校歌曲中必须具有艺术审美价值的一位突出代表 他所编写及创作的歌曲很注重曲调的流 畅优美 文辞的生动秀丽 以及在艺术形象和声调音韵上歌词与曲调的完美结合 因而 李 叔同的歌曲大多数是带有艺术歌曲性质的抒情歌曲 与过去其他人所编写的学校歌曲偏重于 思想道德灌输有明显的不同 沈心工 原名沈庆鸿 著名的启蒙音乐教育家 他曾经在 学 校唱歌集 中说 乐歌的作用 最足以发起精神 激扬思想 故泰西各国均以为注重之科 目 专以陶冶学生之性情为宗旨 其对于音乐教育能够陶冶情操 激励精神 的作用给予肯定 2 蛰伏阶段 1919 1949 由于 1919 年至 1949 年新中国建立期间 中国社会动荡 长期战乱 中华民族处于危亡 时刻 音乐教育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有效手段与途径 音乐审美教育 功能也被人们有所忽视 等待 春天 的到来 所以称之为 蛰伏阶段 历史的动荡使中华民族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音乐教育与社会政治运动的联系极为密切 在 五四 新文化运动中 音乐课内的许多歌曲都成为宣传民主和科学的有力武器 在这一 时期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 我国的音乐家 音乐教育家自发组织了很多关于音乐方面的学术 性社团与学会 并出版了许多音乐刊物 其中很多音乐学会与音乐刊物都突出了音乐的审美 意义及美育作用 如 上海中华美育会 北京爱美乐社 这些音乐机构的活动对新 音乐运动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青主 原名廖尚果 近代著名音乐家 他认为 音乐是一种无穷无尽的艺术 你若去研 究 欣赏它 就会聪慧而且会感觉到愉快 超越人类情感之外的音乐 还会引领你的精神生 活从此进入一个真 善 美的世界 他认为音乐必须摆脱现实政治的束缚 获得独立的品格 成为自由的艺术 艺术的艺术 真正为人民所有的艺术 青主的音乐思想肯定了音乐教育属 于情感教育 审美教育 肯定了音乐的审美性以及音乐教育的审美意义 3 王光祈 字润屿 现代音乐学家 他认为 音乐是人类生活的表现 东西民族的思想 行为 感情 习惯 既各有不同 其所表现于音乐的 亦当然彼此互异 说明音乐能够 表现出人类生活 思想 感情 习惯等各方面的不同 各民族的音乐文化都应该具有民族特 色 他的音乐理论主要从其民主爱国主义思想出发 1922 年 全国教育联合会通过了 新学制 在颁布的新学制课程设置中 音乐课被列为小学六年及初中三年学期均必修的 科目 同时 教育联合会还延聘专家草拟以适用于中小学的 音乐科课程标准纲要 这在 中国现代普通音乐教育发展中 是一项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建设工作 音乐科课程标准纲 要 明确了小学音乐课的主要目的应该是发展儿童活泼的天性 涵养 爱的感情和融和的精 神 另一方面养成识谱和唱歌的能力 这就肯定了音乐教育对人的发展所具有的情感调和作 用和审美意义 1923 年 6 月教育部颁发的 小学音乐课程纲要 和 初级中学音乐课程纲 要 课程纲要 中强调了美育的重要性 尤为重视音乐教育中的情感体验 将美感教育 写入音乐教育法规文件 表明了政府对美育与音乐教育的重视 抗日战争时期 吕骥等对统一战线的性质和方向加以阐明 并提出了 新音乐运动 的 口号 从理论上说明了 新音乐运动 的性质和任务是 作为争取大众解放的武器 表现 反映大众的生活 思想 情感的一种手段 更担负起唤醒 教育 组织大众的使命 这 个时期的音乐教育成为进行抗日思想教育一种有效手段 并在中华民族抗日斗争中起到了不 可忽视的作用 二 近代音乐审美教育功能的发展历程对我们的启示 20 世纪初 中国开办学堂 兴起 学堂乐歌 并出现 新音乐 音乐艺术及其教育 发展一直没有停滞 音乐理论的水平也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提高 许多音乐教育家 思想家对 音乐的审美教育功能作出了详细的阐述 音乐的审美教育功能也随之得到人们的认可 并被 当时的政府写入音乐教育指导性文件 从整个近代音乐审美教育功能的发展历程来看 我们 可以得出三个重要的启示 1 提出音乐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审美 随着对音乐教育审美功能的逐步认识 人们已经把音乐教育作为一种审美教育 并且已 经开始关注音乐课程的审美意义以及音乐作品的艺术审美价值与审美意义 王国维在其教育观点中明确提出了音乐教育的道德目的与美育作用的问题 他批评了片 面追求道德目的而忽略美育的根本特点 认为如果忽略了美育的特点 道德目的也难以达到 他还认为选择美育的教材也应该以美为标准 而不能以道德为标准 美育应该有其自己的性 能与规律 有其独立的价值 不应把美育科看成是修身科的辅助科目 同时 蔡元培也在主 4 张美育的同时 肯定了审美教育是关于美的教育 另外 青主 王光祈 丰子恺等人也肯定 了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所具有的审美功能 肯定了音乐教育是一种审美教育 并强调音乐 教育是一种美感教育 认为通过音乐教育能够培养审美思想 涵养内心美感 陶冶儿童的情 操 使儿童发现美 认识美 追求美 并对儿童的成长具有极大的审美意义上的作用 这些 关于音乐教育审美功能的论述 不但尖锐地反对当时存在的片面追求音乐德育目的的观点 更充分肯定了音乐教育对人的发展所具有的情感调和作用和审美意义 2 指出音乐审美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 美育在这一时期的提倡 不但使人们认识到音乐教育是一种审美教育 审美目的是其最 重要的目的 更重要的是 人们还认识到了音乐审美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 1903 年 清政府颁布的 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 中便认为通过聆听美好 的音乐 可以产生愉快的情感 在充分肯定音乐教育与道德教育相联系的同时 更是一种情 感教育 另外 王国维也把情感教育当作唱歌课的目的之一 他还认为音乐审美教育是人类 感情发展到最高层次的有效手段与途径 人们对音乐的审美感受也就是音乐对人类情感的触 动 蔡元培也认为音乐审美教育是以陶冶感情为目的的 肯定了音乐审美教育是一种情感教 育 总之 当时已经强调音乐审美教育的情感性 音乐审美教育已经被定性为情感教育 3 音乐审美教育功能得到了社会 政府的认可 被写入政府的音乐教育指导性文件中 随着对于音乐教育审美功能与音乐教育情感性的进一步认识 政府已经开始将美育及其 审美目的 情感目的写入教育指导性文件 音乐审美功能在音乐教育功能中的地位也随之明 显得到提高 全国教育联合会通过 新学制 并颁布 音乐科课程标准纲要 这在中国现代普通音 乐教育发展中 是一项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建设工作 其中明确肯定了音乐教育对人的发展 所具有的情感调和作用和审美意义 1923 年 6 月教育部颁发的 小学音乐课程纲要 和 初 级中学音乐课程纲要 其中强调了美育的重要性 尤为重视音乐教育中的情感体验 将美 感教育写入音乐教育法规文件 表明了政府对音乐审美教育功能的重视 这一历史时期 美 育进入教育法规文件 成为学校音乐教育的指导思想 这不仅是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的一 大进步 更是音乐审美教育发展的一大进步 由此可见 音乐审美教育功能已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的被人们所认识 并进 一步给予关注 人们对于音乐审美教育的理论认识逐步趋向成熟 音乐的审美教育功能始终 应该作为音乐教育的主要功能 并将在音乐教育实践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