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三章微专题19动力学图像问题.doc
4页动力学图像问题1.考点及要求:(1)图像(Ⅱ);(2)牛顿运动定律(Ⅱ);(3)力的合成与分解(Ⅱ).2.方法与技巧:(1)要理解图像斜率和截距的物理意义;(2)要把图像和运动情景结合起来分析问题.1.(已知运动图像分析受力)如图1甲所示,质量m=1 kg的物块在平行斜面向上的拉力F作用下从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上运动,t=0.5 s时撤去拉力,利用速度传感器得到其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图像(v-t图像)如图乙所示,g取10 m/s2,求:图1(1)2 s内物块的位移大小x和通过的路程L;(2)物块沿斜面向上运动的两个阶段加速度大小a1、a2和拉力大小F.2.(已知F-t图像分析物体运动情况)如图2甲所示,一质量为m=1.0 kg的滑块(可视为质点)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A点,某时刻开始,滑块受到一个水平向右的拉力F的作用,拉力F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若滑块和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5,g取10 m/s2,试计算滑块从开始运动到最终停止在水平地面上滑行的距离.3.(多选)质量m=2 kg、初速度v0=8 m/s的物体沿着粗糙的水平面向右运动,物体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同时物体还要受一个如图3所示的随时间变化的水平拉力F的作用,水平向右为拉力的正方向.则以下结论正确的是(取g=10 m/s2)( )图3A.0~1 s内,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2 m/s2B.1~2 s内,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2 m/s2C.0~1 s内,物体的位移为7 mD.0~2 s内,物体的总位移为11 m4.一质量m=0.5 kg的滑块以一定的初速度冲上一倾角θ=37足够长的斜面,某同学利用传感器测出了滑块冲上斜面过程中多个时刻的瞬时速度,并用计算机作出了小物块上滑过程的v-t图像,如图4所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sin 37=0.6,cos 37=0.8,g=10 m/s2)求:图4(1)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2)判断滑块最后能否返回斜面底端?若能返回,求出返回斜面底端时的速度大小;若不能返回,求出滑块停在什么位置.答案解析1.(1)0.5 m 1.5 m (2)4 m/s2 4 m/s2 8 N解析 (1)在2 s内,由题图乙知:物块上升的最大距离:x1=21 m=1 m①物块下滑的距离:x2=11 m=0.5 m②所以位移大小x=x1-x2=0.5 m③路程L=x1+x2=1.5 m④(2)由题图乙知,所求两个阶段加速度的大小a1=4 m/s2⑤a2=4 m/s2⑥设斜面倾角为θ,斜面对物块的摩擦力为f,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0~0.5 s内:F-f-mgsin θ=ma1⑦0.5~1 s内:f+mgsin θ=ma2⑧由⑤⑥⑦⑧式得F=8 N2.10 m解析 滑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f=μmg,代入数据可得,f=5 N,结合题图乙可知,该滑块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再做匀速直线运动,最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设滑块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时间为t1,加速度为a1,获得的速度大小为v,位移为x1;匀速运动的时间为t2,位移为x2;匀减速运动的时间为t3,加速度大小为a2,位移为x3.在匀加速阶段:F-f=ma1v=a1t1x1=a1t代入数据可解得:x1=2.5 m在匀速直线运动阶段:x2=vt2代入数据可解得:x2=5 m在匀减速阶段:f=ma2v=a2t3x3=t3代入数据可得:x3=2.5 m所以整个过程中的位移大小为x=x1+x2+x3=10 m3.BD [由题图可知,在0~1 s内力F为6 N,方向向左,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μmg=ma,解得加速度大小a=4 m/s2.在1~2 s内力F为6 N,方向向右,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μmg=ma1,解得加速度大小a1=2 m/s2,所以选项A错误,B正确;由运动学规律可知0~1 s内位移为6 m,选项C错误;同理可计算0~2 s内的位移为11 m,选项D正确.]4.(1)0.5 (2)能 2 m/s解析 (1)由题图可知,滑块的加速度a== m/s2=10 m/s2滑块冲上斜面过程中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sin θ+μmgcos θ=ma代入数据解得μ=0.5(2)滑块速度减小到零时,重力的下滑分力大于最大静摩擦力,能再下滑.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滑块向上运动的位移x==5 m滑块下滑过程中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sin θ-μmgcos θ=ma2,a2=2 m/s2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滑块返回底端的速度v==2 m/s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