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公平视阈下高校自主招生选拔机制研究.docx

10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209600565
  • 上传时间:2021-11-10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4.09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公平视阈下高校自主招生选拔机制研究 摘要:我国高校自主招生选拔制度在拓展考生入学通道、促动基础教育改革、健全高考制度等方面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自主招生的资格审查机制存在对拔尖学生的圈定与对普通学生的排斥;面试考核中存在城市化话语权的彰显与农村话语权的式微;公平保障机制中存在教授裁量权及行政干预的边界模糊等不足当前,应该以公平理念为核心强化高校自主招生录取顶层设计;以多元知识结构为基础优化高校自主招生录取标准;以制度化和科学化为导向形成自主招生选拔管理机制;以开放共享和多方参与为保障健全自主招生外部监督体系关键词:高考改革,自主招生,选拔机制,教育公平自主招生制度是我国高考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提升高校生源质量与创新力的重要手段但是,随着个别高校招生丑闻的披露,自主招生制度的公平性问题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之一,甚至使自主招生制度的合法性与存续性都受到质疑因此,笔者认为任何制度都有不断完善的过程,自主招生制度亦是如此但是,当前我们有必要用公平的尺度来重新审视自主招生制度中的漏洞,特别是在选拔机制中是否存在有失公平的地方,或者存在不够严谨的制度设计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这些都亟须梳理与思考,且关系到自主招生政策未来的走向,也关系到社会的公平与和谐。

      一、我国高校自主招生制度的回望与实践价值(一)我国高校自主招生制度的变迁方式2001年,我国高校自主招生由江苏省东南大学等3所高校发端,次年扩大到6所,2003年22所部属重点大学开始实施5%比率内的自主招生录取,以后自主招生学校逐年增加经过10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一种基本相对稳定的发展模式十多年来,自主招生改革在数量、规模、条件、力度、模式和范围等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在试点高校的数量上,从2001年的3所增至2002年的6所,2003年的22所,2004年的28所,2005年的42所,2006年的53所,2007年的59所,2008年的68所,2009年的76所,2010年的80所,2011年的81所,如今已经发展到上百所[1]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模式下,我国自主招生制度的演变过程基本遵循“先试点,后推广”的方式,如从本科层次向高职层次延伸,从部属高校向地方高校放开从选拔标准来看,从关注学生特长到强调全面发展,如从2013年开始,主要考查学生能否“成为具有某方面或是专业特长,或是在某个学科领域具有创新发展潜力的学生”[2]在选拔机制的变革上,从招考程序、方式到考试科目、笔面试比重调整等方面逐步展开。

      目前,大体上已经形成了三种相对固定的自主招生选拔模式一是以“985工程”或“211工程”高校为主体,在全国范围内按照年度招生计划5%的规模进行的自主招生选拔,通过自主招生选拔的考生可以适当降低录取分数线二是以江苏一些省属高校和上海部分高校为主体,在江苏省内或上海及临近城市实行的自主招生其中,上海交大和复旦大学的自主选拔录取分两种,既面对江、浙、沪三地,也面向全国其他地区三是以北京、上海、重庆、天津等直辖市的部分高职院校和其他省份的部分国家示范性院校为主体,在属地省内实行全面自主选拔这三种模式的标准、考试方式、录取方式等各有不同[3]至2013年,参与第一种自主招生方式的院校达90多所,涉及近11万学生;第三种方式所涉及的学生数更大本文讨论的主要是第一和第二种自主招生模式长期以来,高校自主招生基本在高考前进行同时,因为制度设计的不严谨或存在瑕疵,社会对自主招生的公平性与科学性有所质疑因此,2015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高校自主招生试点工作的意见》出台,要求各高校合理确定考核内容和形式,规范并公开自主招生办法、考核程序和录取结果,严格控制自主招生规模;并且将自主招生考核推迟到全国统一高考结束后、高考成绩公布前进行,以减少对考试的干扰。

      二)高校自主招生政策的实践价值高校自主招生政策经过十多年的实践与完善,已经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绩,从公平的视角来分析,其主要价值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自主招生选拔制度创新了高校招生选拔机制,拓宽了考生入学通道全国统一高考的“一考定终身”常被社会诟病,认为这是对考生机会的限制,也是造成“应试教育”的主要原因因此,招生方式与考试方式改革成为高考制度改革的重点如以委培生、自费生、招生并轨等为重心的招生计划形式变革;以标准化考试、“3+2+X”与“3+综合”为重点的高考考试科目改革;以保送生制度与自主招生制度为重点的选拔方式变革等这些改革在不同侧面提升了高考选才功能与教育导向功能,同时,也提升了高考的政治与社会功能但是,2001年之后,随着保送生政策的调整与式微,高校招生选拔方式变得单一化而且其选择性与适应性也减弱,这不但意味着高校的招生自主权减少,也意味着学生的选择权减少因此,2003年开始的自主招生制度逐步替代了保送生制度,这不但拓宽了考生的入学渠道,而且扩大了高校在招生过程中的自主权二是自主招生制度尊重了考生的个性与特长,有利于促动基础教育改革自主招生制度通过降低统一高考分数在录取中的比例,而增加学生个性与特长的权重。

      这样不但有助于高校选拔到具有创造潜质的优秀学生,改善生源结构,还有利于高等学校实施差异化、分层化的培养模式,从而培养创新型人才;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多元智力得到了高考制度的认可,个性、创造性、动手能力的培养受到基础教育的重视,为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特别是为素质教育开启了“希望之窗”,以高考分数为“图腾”的基础教育模式开始松动三是自主招生制度增强了高考制度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在高等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供不应求的背景下,科学选才是高考制度的首要功能,其次是政治功能或社会功能科学选才意味着能够精准地识别优秀人才,而人才是多重素质的综合体,既有对知识的转化与利用能力,又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还有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具有发展性的思维能力显然,仅仅依靠一张试卷很难测试出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自主招生制度通过笔试、面试等综合评价方式来选拔新生,无疑使高考制度的科学性得到强化同时,尽管统一高考对追求考生学科知识结构的平衡具有积极意义,但事实上并不是每个人的素质结构都是均衡的多元智力理论表明,有些人在某一方面具有特殊才能,并表现出极强的创造力,也许统一高考会无情地筛选掉这类具有发展潜质的考生,自主招生制度恰好可以为高校选拔这类考生提供合理的途径。

      二、公平视阈下自主招生机制的审视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是公平原则在教育中的施用促进公平”也是自主招生制度的理念与价值取向,一些高校也在自主招生选拔机制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但是从总体上看,仍然存在一些可以进一步优化的空间一)资格审查机制:对拔尖学生的圈定与对普通学生的排斥自主招生制度的优点之一是为考生拓展了新的入学途径但是,如果这一制度设计一道较高的“门槛”,让绝大多数的考生不能通过这一途径入学的话,这种制度的公平性就会大打折扣自主招生制度的本意主要是使部分具有特殊才能而成绩稍弱者可以接受高等教育,是统一高考制度的补充但是2015年之前,多数高校采取“中学推荐为主,个人自荐为辅”的原则,主要招收具有学科特长以及综合素质全面且具有创新潜质的优秀应届高中毕业生作为自主选拔录取的候选人在“中学推荐”这一环节实际上是将年级成绩前5%且在全国性学科竞赛中获奖的学生进行圈定,而具有创造潜质、成绩并不是很突出的学生就会被排斥在外也就是说,自主招生的对象具有极强的选择性,这种选择性实际上就是一种不公平的表现2015年开始,教育部要求取消“中学推荐”以及招生比例限制,实行“个人自荐”的方式参加自主招生。

      但是,高校在个人自荐的基础上还是设定多重门槛对考生的资格进行审查如2016年武汉大学的自主招生简章宣称“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但是,全国性竞赛的获奖次数还是最主要的衡量标准可见,招生资格审查其实只是选择那些特长已经彰显的学生,而将具有潜质但尚未显现出来的学生排斥出局二)面试考核机制:城市化话语权的彰显与农村话语权的式微在当前一些自主招生选拔机制的设计中都有考试环节,这个考试要么是笔试,要么是面试,旨在考查学生心理水平、知识积累、思维能力、个体独立性和批判性等方面的素质,实现高校招生入学考试从“知识立意到能力、素质立意”的转变但是,笔者对2015年全国12所高校(其中江苏省6所)的面试题进行分析发现,其中以“知识立意”的题目占据46%左右,基本是以教材为基础的超标准题目;而所谓以“能力或素质立意”的题目多数是基于生活常识而衍生的问题,属于经验性知识题,如观念、观点、新信息以及批判思维等,这些基本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相关笔者发现,问题在于上述高校的面试题中以城市生活经验为背景的“能力素质题”占据该类题目的70%以上,如有关地铁安检、高铁运行以及苹果等方面的问题,关于农村生活的问题几乎没有。

      知识是信息的子集,学生的生活环境决定了生活经验的构成,也决定了学生经验性知识的构成处于城市生活环境中的学生自然比农村学生更容易回答类似问题,造成面试过程中城市学生与农村学生话语权利的严重失衡同时,自主招生的面试环节必须在高校进行,对于偏远地区的学生来说,付出的经济成本与时间成本都会远远高于城市孩子,因此,成本因素对农村学生产生“挤出效应”另外,自主招生的面试宣称“没有大纲、无需专门备考”,但是,在城市中收费昂贵的专门班比比皆是,往年试题、模拟面试、考试秘籍等等不一而足,造成“经济弱势家庭孩子和偏远农村地区学生在自主招生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4]刘进的研究也发现,“家庭社会资本对于自主招生活动具有重要影响,弱势阶层、弱势地区、弱势中学考生已处于显著不利地位”[5]笔者对2013—2015年江苏省内4所省属院校的自主招生学生进行分类统计,发现县级或以下农村学生所占比例从34.2%降到32.4%与29.8%三)公平保障机制:教授裁量权及行政干预的边界模糊自主招生制度撕开了“一考定终身”制度的口子,通过柔性的评价方式考查学生的潜质无疑是对刚性知识测试模式的超越同时,也赋予了教授在招生评价中的权力,为教授治学以及因材施教提供了基础性条件。

      但是,我国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人情社会,人情文化是一股“看不见”但又具有强大杀伤力的隐性力量,一些主观题目的评分全凭面试教授的自由判断与裁量,考生的分数也就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在教授的个人裁量权没有进行严格界定的情况下,非“标准刚性”的自主招生制度往往很容易沦陷于人情关系之中,产生腐败与不公,如推荐材料、成绩单、获奖证书造假,试题泄露、评分不公等现象损害了制度的公平性行政干预的目的是要通过制度建设来规约和修正教授权力的使用但是,行政干预边界模糊不清导致了在实践中行政干预过大首先是教育部对参加自主招生高校的“资格遴选”带有一定的偏好,主要是选择“985工程”或“211工程”大学,实际上是赋予这些高校“掐尖”的特权,对其他普通高校形成不公另外,在招生过程中学校的行政系统对命题、施测、评卷、录取标准等技术环节的掌控权过大,容易造成招生腐败,中国人民大学的自主招生腐败案就是例证这种不公正现象的产生在于自主招生制度还不够成熟,对行政权力的范围界定不清,让自主招生陷入“一统就死,一放就乱”的怪圈三、公平视阈下高校自主招生选拔机制的优化路径高校自主招生改革在执行过程中处于一个复杂的利益交织体中公平、公正、高效的招生录取制度既可以保障高校人才选拔的质量,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奠定基础,还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以及推动公平正义的社会价值形成。

      一)以公平理念为核心强化自主招生选拔机制的顶层设计随着新世纪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公平视阈下优化高校自主招生选拔制度理论和方法的日趋完善,与高校教育质量相关的自主招生选拔机制问题将越来越多地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目前来看,应该将自主招生的所有制。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酥梨水肥一体化及黄瓜集约化育苗生产技术规程.pdf 检验机构能力认可准则在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检验领域的应用说明.pdf 液氢气瓶第1部分材料、设计、制造、检验与试验及第2部分操作要求.pdf 2025年秋二年级科学上册动物的家集体备课教案设计.pdf 2025年秋一年级科学上册观察植物集体备课教案设计.pdf 复合气瓶定期检验与评定及环境检测实验室气瓶间安全技术规范.pdf 森林抚育成效监测技术规程及低效林改造技术规程.pdf 气瓶质量安全追溯系统 (第1-6部分)学习材料.pdf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田杂草综合防控及酿酒葡萄旱作技术规程.pdf 蜜蜂授粉梨园病虫害绿色防控+苹果园金纹细蛾综合防治+桃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pdf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园级自评指导手册.pdf 气瓶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系统建设通用要求(学习材料).pdf 矮化中间砧苹果树栽培及水浇地春播玉米土壤培肥技术规程.pdf 《乡村语言文字高质量发展建设指南》全文.pdf 2025年秋一年级科学上册校园里的植物集体备课教案设计.pdf 气瓶充装单位质量安全信息追溯系统建设要求(学习材料).pdf 甘蓝集约化育苗生产及苹果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pdf 化学品鱼类细胞系急性毒性虹鳟鳃细胞系试验+蜂王浆及蜂王浆冻干粉中羟甲基糠醛含量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pdf 2025年秋一年级科学上册植物的变化集体备课教案设计.pdf 饲料中辣椒红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饲料中维生素D3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pdf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