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方剂学笔记_完美打印版归类.docx

7页
  • 卖家[上传人]:飞翔****08
  • 文档编号:248552667
  • 上传时间:2022-02-0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77.35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文档整理 | 借鉴参考collection of questions and answers第一章 绪论▍方剂与方剂学的概念■方剂:是中医在辨证审机,确立治法的根底上,按照组方原那么,通过选择适宜药物,酌定适当剂量,规定适宜剂型及用法等一系列过程,最后完成防治疾病的药方·一首合格的方剂应是平安有效的■方剂学:研究治法与配伍规律及临床运用的一门根底临床学科▍ 方剂的起源与开展一、 先秦时期1、?五十二病方? 战国 记载52病,药物247种 意义: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一部医方著作2、?黄帝内经? 大局部成书战国 略晚于?五十二病方? 意义: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著作二、汉代?伤寒杂病论? 东汉末期 张仲景〔机〕 载方314首 意义:创造性的融理、法、方、药于一体被后世尊为“方书之祖〞分两局部:?伤寒论?主要是六经辨证 /?金匮要略?讲杂病三、魏晋南北朝时期 1、?肘前方?晋·葛洪〔评价:验 便 廉〕2、?小品方? 继?伤寒杂病论?外,还有论瘟疫四、唐朝1、?备急千金要方?与?千金翼方? 孙思邈著 共载方7500余首 2、?外台秘要? 王焘五、宋代1、?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载方788首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发的成药药典。

      2、?小儿药证直诀? 钱乙 ·六味地黄丸出于此书六、金元时期1、?伤寒明理论? 金·成无己 意义:我国第一部详析方剂理论的专著,开创了方论的先河2、金元四大家 -- 观点 --①刘完素:字守真 创河间学派〔后人尊称刘河间〕 倡导“炽热论〞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六气皆从火化〞“五志过极皆能化火〞②张从正:字子和 号戴人,师从刘完素 “病由邪生,邪去正安〞 ?儒门事亲? 以汗、吐、下三法攻邪③李 杲:字明之 号东垣老人,后尊称李东垣 “内伤脾胃,百病由生〞 ?脾胃论?…… 辨析补益脾胃之法④朱震亨:字彦修 号丹溪翁,后人尊称朱丹溪 倡导“相火论〞 ?丹溪心法? 主张滋阴降火之法…………七、明代1、?普济方? 朱棣 载方61739首 我国最大的一部古方书2、?医方考? 吴昆 如:知柏地黄丸八、清代1、?医方集解?汪昂 以治法为纲创立了方剂的综合分类法2、?医学金鉴·删补名医方论?吴谦3、温病学派①叶天士〔桂〕 后人为其总结?温热论? 创立卫、气、营、血辨证②吴鞠通〔瑭〕 著有?温病条辨? 创“三焦〞辨证③薛雪〔生白〕④王七雄〔孟英〕第二章 方剂与辨证论治▍ 方剂与病证▍ 方剂与治法一、治法:辨明证候之后,在治疗原那么的指导下,针对病证的病因病机所拟定的治疗方法。

      二、〔与方剂〕关系 1、治法是用方或组方的依据 2、方剂是表达并验证治法的手段三、“八法〞 —— 临床常用的治疗大法〔清·程钟龄?医学心悟·医门八法?〕1、汗法:通过开泄腠理,调畅营卫,宣发肺气,以促进发汗,使邪气随汗而解的一种治疗方法·适应证:表证,麻疹初起,疮疡初起/痢疾初起有寒热表证者·分 类:辛温,辛凉·注 意: 适度发汗〔通身微汗出〕 / 药常不宜久煎2、吐法:通过涌吐的方法,使停留在咽喉、胸膈、胃脘的痰涎、宿食或毒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类治法·注 意:吐法易伤胃气,故体虚气弱、妇人新产、孕妇等均应慎用3、下法:通过泻下荡涤攻逐等作用,使停留于胃肠的宿食、燥屎、冷积、淤血、结痰等从下窍而出,以祛邪除病的一类治法·适应证:邪在胃肠而致的大便不通、燥屎内结,或热结旁流,以及停痰留饮、瘀血积水等形证俱实者·分 类:寒下、温下、润下、逐水、攻补兼施4、和法:通过和解或调和作用,使少阳之邪,或脏腑、阴阳、表里失和之证得以解除的一类治法·适应证:邪犯少阳、肝脾不和、肠寒胃热、气血营卫失和等证5、温法:通过温里祛寒的作用,以治疗里寒证的一类治法·适应证:里寒证。

      或寒邪直中于里,或阳气受损,或素体阳气虚弱,以致寒从中生·分 类:温中祛寒、回阳救逆、温经散寒6、清法:通过清热、泻火、解毒、凉血等作用,以去除里热之邪的一类治法·适应证:里热证·分 类:清气分热、清营凉血、清热解毒、清脏腑热、清虚热7、消法:通过消食导滞和消坚散结等作用,消除体内因气、血、痰、水、虫、食等久积而成的有形之邪的一种治疗方法·适应范围:饮食停滞、气滞血瘀、癥瘕积聚、水湿内停、痰饮不化、疳积虫积以及疮疡痈肿等病证8、补法:通过补益人体气血阴阳,以主治各种虚弱证候的一类治法·适应证:气虚、血虚、阳虚、阴虚、脏腑虚弱·分 类: 补气、补血、气血双补、补阴、补阳、阴阳并补▍ 方剂与中药第三章 方剂的分类第四章 方剂的组成与变化▍ 药物配伍■配伍:根据病情需要和药物性能,有选择的将一味或二味以上的药物配合在一起使用 常见形式:同类相须、异类相使、相反相成、制毒纠偏、引经报使 配伍目的:(增效与减毒)▍ 方剂的组成 (“君臣佐使〞概念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君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特点:药味少、药量大■臣药:针对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 辅君药加强治疗作用的药物。

      ■佐药:涵义有三 ①佐助药:用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②佐制药:消除或缓解君、臣药毒性或烈性的药物③反佐药:依病情需要选择与君药性味相反又能起相成作用的药物■使药:涵义有二引经药:能引导方中药物的药力直达病所调和药:能调和方中诸药的性能,协调诸药的相互作用或起到矫味作用味道)▍ 方剂的变化 ■药味的增损 ·前提:君药不变 ·方法:加减方中药物■药量的加减 ·前提:组成方剂的药物不变 ·方法:增加或减少方中药物的用量■剂型的变化 ·前提:组成方剂的药物及其配伍用量比例不变第五章 方剂的使用方法▍ 剂型:根据病情与药物的特点制成的一定形态■常用剂型:汤剂/散剂/丸剂/膏剂/丹剂/酒剂/茶剂/露剂/锭剂/条剂/线剂/栓剂//冲片剂/胶囊剂/糖浆剂/口服剂/注射剂▍ 汤剂制备■用具:沙锅、瓦罐、陶瓷器皿,忌用铁器、铜器■溶媒:水最常用,还见黄酒、米醋,童子便■浸泡:根茎叶花 …… 20-30min / 种 子 …… 1h 头煎加水高出药面3-5cm,第二、三煎可略少→保证煎得量100-200ml左右■火候:武火煮沸后,文火续煎■特殊煎法:1、先煎 ①介类、金石 ②某些有毒药(eg:乌头、附子) 4、烊化 主要为胶质类药材 2、后下 ①易挥发 芳香药材 ②遇热不稳定的 5、包煎 包括易成糊、易浑浊、含绒毛的、粉末状的(eg:细小种子) 3、另煎 多为贵重细料 6、冲服 ①极难溶于水的(珍珠、琥珀) ②极易溶于水的(芒硝) ③贵重药材 ④某些芳香类药物(麝香)▍ 服药方法 服药是否得法,对疗效也有一定的影响 2-3次/日,一剂100-200ml 1、饭后服:对胃肠有刺激的方药 3、睡前服:安神药(睡前15-30min服)2、空腹服:补益、泻下、驱虫剂 4、平旦服:十枣汤,鸡鸣散(←脚气:水停滞于脚,出现小腿肿胀溃烂等)。

      第六章 解表剂P39含 义:凡以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疏达腠理,透邪外出等作用,主治表证的方剂适应症:1、表证 2、麻疹、疮疡、水肿、痢疾等初起兼有之表证分 类:辛温解表、辛凉解表、扶正解表本卷须知:1、方药多不宜久煎(多辛散轻扬之品组方,久煎药性耗散,作用减弱); 2、汗出程度以遍身微汗为佳(汗出不彻病邪不解/太过那么耗气伤津);3、表邪未尽又见里证,一般先解表后治里,表里并重当表里双解;4、外邪已入里、麻疹已透、疮疡已溃、或虚证水肿,均不宜使用1、麻黄汤 麻黄 →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君 主治:风寒表实证桂枝 → 发汗解肌,温经通脉 臣 恶寒发热,无汗而喘,脉浮紧杏仁 → 降利肺气,止咳平喘 佐助 头身疼痛,舌苔薄白甘草 → 缓和药性,调和诸药 佐使 病机:风寒束表〔寒邪为主〕,营卫郁滞,肺失宣降成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治法:发汗解表,宣肺平喘2、桂枝汤 桂枝 → 发汗解肌,温经散寒 (散,发汗) 相反相成 君 主治:风寒表虚证及营卫不和证白芍 → 养血敛营, (收,敛汗) 调和营卫 恶风,发热,汗出,脉浮紧生姜 → 助桂枝解表散寒,和胃止呕 头痛,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相对1而言〕大枣 → 滋脾生津 病机:风寒袭表〔风邪为主〕,营卫不和甘草 → 益气和胃,调和诸药 治法:解肌发表,调和营卫药后调理: ①啜热稀粥 ②温覆3、小青龙汤 麻黄、桂枝 →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君 主治:风寒客表,水饮内停证 (外寒内饮证) 干姜、细辛 → 温肺化饮,兼助麻桂解表驱邪 臣 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多而稀,舌苔白薄,脉浮 半夏 → 燥湿化痰,和胃降逆 痰饮咳喘,不得平卧。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