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19最新人民版历史选修1《积贫积弱的北宋》教案.doc

3页
  • 卖家[上传人]:新**
  • 文档编号:540022783
  • 上传时间:2023-11-1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72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019最新人民版历史选修1《积贫积弱的北宋》教案第一节 积贫积弱的北宋教案课 题专题三:王安石变法备课时间上课时间课时编号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北宋中期的财政危机及原因了解北宋中期的阶级矛盾与边疆危机了解庆历新政的内容及结果过程与方法探究北宋中期的“三冗”问题探究北宋的土地兼并问题及其影响探究庆历新政的特点和失败的原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负面影响认识北宋“和议”政策的两面性作用体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的情怀教学的重点与难点1.重点:(1)北宋中期积贫积弱的表现 (2)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3)庆历新政的主要内容及失败的原因2.难点:北宋中期积贫积弱的表现教法与学法1.教法:启发式教学 情景教学2.学法:阅读归纳法 逻辑推理法教学过程对前面学过的《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进行回顾,再以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名句导入 首先,利用《五代十国形势图》和《北宋统一示意图》对北宋的建立和统一南方地区作一个介绍,使学生对北宋初期的状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特别指出宋太祖赵匡胤是通过“陈桥兵变”这一途径上台建立北宋的。

      讲授新课自主学习构建知识结教师首先要求学生围绕“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由来、表现及其解决途径和结果”这一中心问题认真阅读教材一、北宋中期的财政困难(板书)表现: “三冗”( 冗兵、冗官、冗费)弊政(板书)(教师先让学生分别分析冗官、冗兵、冗费的原因和后果,再补充说明1、冗兵冗兵的原因:主要在于募兵、养兵制的弊端宋初大量编练禁军,后来为缓和阶级矛盾,采取“养兵”政策,政府在发生饥荒的地方“募兵”,这些措施导致北宋兵员剧增,到宋仁宗时,军队人数已达120多万同时,由于兵员素质低下,操练不勤,战斗力削弱,形成“积弱”局面北宋实行“守内虚外”的军事政策,结果形成“兵不识将,将不知兵”的局面,战斗力不强2、冗官冗官的原因:一方面统治者用“分化事权”(即一职多官)的办法,防止文武官员专权,结果导致官僚机构日益膨胀,另一方面科举制的改革,导致官吏人数激增同时,大官僚的子孙、亲属、门客还可以以“恩荫”受官3、冗费冗费的原因:冗官、冗兵必然导致官俸、军费开支增大,再加上每年送给辽、西夏大量银绢(“岁币”),政府财政入不敷出,形成“积贫”的局面二、内忧外患1、土地兼并现象严重(财政危机)(板书)同学们都知道,在汉唐时期,土地兼并的现象往往是在王朝的中后期比较严重,而北宋不一样,一开始土地兼并的现象就十分严重,这是为什么呢?学生回答后,教师进一步指出:北宋统治者实行“田制不立”(指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建立不起来)、“不抑兼并”(指在承认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对土地兼并不加干预)的土地政策,纵容地主阶级兼并农民的土地。

      因而北宋前期土地兼并的现象就十分严重,到了北宋中期,更达到了“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的严重地步变相增加苛捐杂税,阶级矛盾尖锐2、农民的反抗斗争(政治危机)(板书)(以往的农民起义主要发生在王朝的后期,如秦、两汉和唐朝,而北宋则在一开始,阶级对立就十分突出,这又是什么原因呢?由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指出:汉唐是在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之后建立起来的王朝,统治者注意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着手调整统治政策,使当时的阶级矛盾有所缓和而北宋是在兵变的基础上建立的,统治者为吸取五代频繁军事政变的教训,只注意调整和缓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而作为封建社会经济基础的小农经济没有得到较大的恢复和发展,再加上土地兼并的发展,阶级矛盾在北宋初年就十分尖锐,农民和士兵的起义,不但“一年多如一年,一火(伙)强如一火”,而且从以前北宋政府统治力量较薄弱的边远地区发展到统治较强大的腹心地区,严重威胁着北宋的封建统治3、辽、西夏的威胁(边患危机)(板书)北宋实行“守内虚外”、被动防御的军事政策,在辽夏贵族集团的掠夺和讹诈面前显得卑躬屈膝,软弱无力,始终受到辽和西夏的威胁和进攻,面临严重的边患危机表现:(1)宋辽战争(教师结合《辽、北宋、西夏形势示意图》讲述。

      宋辽战争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宋对辽的两次进攻,目的是把契丹势力驱逐出长城夺取幽云十六州”,因为,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是在916年,947年其子耶律德光改国号为“辽”在这之前,契丹政权就已从石敬瑭手中得到了幽云十六州而北宋建立于960年,时间要比辽国晚因此说明,宋对辽的用兵是为了夺取幽云等州这两次战争的结果是宋军遭到失败;第二阶段是辽军南下,不断威胁北宋,但最终未能打败北宋,双方议和,形成对峙局面2)澶渊之盟(1005年)A、背景:澶渊之战(1004年)(利用《辽、北宋、西夏形势示意图》,特别指出“澶州距离东京很近”,对宋的都城威胁很大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辽大举南侵,到达澶州城下,逼近东京在宰相寇准力谏之下,真宗驾幸澶州,使宋军士气大振宋、辽双方在澶州相持了十余日,本来军事形势于宋有利,宋军坚守辽背后之城镇,又在澶州城下射死辽军统帅萧挞览辽恐腹背受敌,乃密奉书请和宋军虽然打了胜仗,却订立了屈辱的澶渊之盟B、内容宋纳银绢:规定宋每岁向辽输纳银十万两作为军饷,绢________,叫“岁币”;(议定疆界:双方约以白沟河(今海河支流大青河)为界;约为兄弟:双方约为兄弟之邦,宋为兄,辽为弟,宋真宗称辽萧太后为叔母。

      因该盟约在澶州签订,澶州亦名澶渊郡,故史称为澶渊之盟C、评价(教师组织学生对澶渊之盟进行评价,根据“积极作用”与“消极作用”何者为主流的观点在课堂上展开辩论8分钟后,教师对双方的观点充分肯定后做一概括消极作用:澶渊之盟是宋辽双方势均力敌,都无力战胜对方,在宋朝做了较大让步的情况下签订的和约这个和约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加剧了北宋的财政困难积极作用:维持了宋辽边境长期的和平,促进了两地的经济文化交流,保证了北宋社会经济的继续发展,也促进了民族融合(3)夏宋战争和议和从1040年起,西夏连续对宋发动了三次大规模的进攻战争的结果是宋朝连续失败西夏虽然屡打胜仗,但人马死亡较多,财力不支而且,因宋朝封闭了沿边榷场,采取清野固守政策,西夏人民迫切需要的茶和布匹都无法得到,因此西夏人民要求和平,开展互市贸易同时,辽在辽、夏边境修筑城堡,调集军队于是,元昊请和夏、宋议和,宋每岁给夏“岁币”我国西北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了最后,安排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讨论、探究,得出结论,从而进一步实现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思考:1.如何认识宋辽、宋夏之间的战争?如何认识宋辽、宋夏之间的议和?宋对辽、西夏的战争不断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宋辽、宋夏之间的“战”与“和”的关系怎样?2.辽和西夏的政治制度有何相同之处?它们与唐宋的政治制度有什么联系?3.契丹、党项是我国古代史上重要的少数民族,他们的发展对我国北部和西北部的开发做出了重大贡献。

      由此可以得出什么结论?(以下是与上面讨论主题有关的一些观点,但不是以上问题的“全部答案”或“固定答案”,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尽量让学生得出自己的结论,并加以肯定民族之间的战争是中华民族内部之争,但战争仍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宋辽、宋夏的关系,虽然有战有和,但和平相处、友好往来是民族关系的主流,是推动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重要因素历史上的少数民族在征服中原汉族统治者的过程中,都较多地吸收了中原先进的政治制度和文化内容,辽和西夏也不例外,它们都不同程度地实行过“蕃汉分治”的制度,即对本民族和汉人实行不同的统治制度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对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家富强都有着重要作用历史上的各个民族长期融合,互相学习,他们的发展对我国边疆地区特别是北部和西北部的开发做出了重大贡献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是中华大地上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分析完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由来及表现后,教师归纳指出: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内外交困,错综复杂面对这种岌岌可危的局面,忧国忧民的有识之士,无不焦虑和愤慨他们为挽救危局而纷纷呼吁革除弊政,振兴朝政,以从根本上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并先后开展了以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为代表的改革运动三、庆历新政(板书)首先教师用课件显示范仲淹图像和生平简介1、实施:时间:1043年-1045年基本方案:2、主要内容(中心问题):整顿吏治3、结果:庆历新政力图用政治改革扭转朝廷积贫积弱的状况,以整顿吏治为改革的中心,这势必触犯保守派官僚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和阻挠,改革不到一年就失败了。

      尽管新政很快地失败了,但我们不必以成败论英雄范仲淹敢于改革封建官僚政治体制的气概,敢于限制官僚贵族特权的精神,永远值得赞扬揭开了北宋王安石变法的序幕庆历新政失败了,北宋社会的种种顽疾,不仅没有被治愈,反而越来越重士大夫们并没有被困难所吓倒,他们继续奋进,提出了改革时弊的各种理论、设想和方案到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进行变法课课堂小结首先,教师总结本节的知识要点(即板书设计部分),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最后教师总结指出:本节课我们从北宋初年的立国政策分析了北宋中期社会危机产生的原因和表现,针对严重的社会危机,先是庆历新政企图用政治改革扭转积贫积弱的现状,后是王安石用经济改革来刷新政治,但由于北宋中期的社会矛盾错综复杂,且积重难返,两次改革终归失败此后,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日益加重,最终被金所灭教学反思 /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