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金鱼逃走了.doc
5页活动目标: 1 . 观察比较、发现画面中与小鱼相似的形象,能在越来越复杂的图画中找到逃跑的小鱼 2. 发挥孩子想象力,想到生活中还有哪些和小金鱼长得很像的圆圆的红红的东西,创编故事情节 3.知道朋友越多越快乐的道理 重点:观察比较、发现画面中与小鱼相似的形象,能在越来越复杂的图画中找到逃跑的小鱼 难点:发挥孩子想象力,想到生活中还有哪些和小金鱼长得很像的圆圆的红红的东西,创编故事情节——小金鱼还会逃到哪里? 设计理念: 在我反复阅读绘本时发现了以下几个问题: 1.小金鱼能离开水逃走吗? 我想一个3、4岁的孩子一定在很早之前已经持续地听长辈们告诉他“鱼是不能离开水”的不变真理,所以,即使是阅读一个生成在童话背景下的故事,我们还是应该在奇妙的故事发生之前给于孩子们一个明确的交代,因为他们毕竟还是孩子,他们无法很好的拉近童话世界和现实之间的差异,他们甚至不知道这仅仅一个故事而已为的是让孩子们的担忧不会出现,让故事情节在孩子心中的展开有一个比较合理的理由,交代这是一条“神奇”的小鱼 2.精选四张图片,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进入了故事主体阅读,我们在十多幅图中选择了四幅,这四幅分别是:小金鱼逃到了窗帘上、小金鱼逃到了糖果罐里、小金鱼逃到了草莓和花朵里。
之所以在众多的图片中选择这四幅,而大胆舍弃了其他的图片是因为我们考虑到这四幅图片有序的表现了小金鱼寻找朋友的过程——从有一点像的朋友到非常像的朋友;从整体像的朋友到局部像的朋友;从仅仅只有形状像的朋友到了颜色、形状、甚至细节像的朋友,生动再现了小金鱼持续积累寻找经验,顺利找到朋友的复杂过程而舍弃其他的画面是因为我们考虑到集体教学的有效性,避免过多重复平列的故事情节影响活动的节奏,给孩子自主梳理内在经验带来干扰所以我们大胆地实行了删减 3. 合理使用设问的策略,引发孩子们逆向思维的方式,协助他们打开思路,大胆想象 在阅读了绘本中所有精选出的画面后,我觉得应该发挥一下孩子们的想象力,让他们想象小金鱼还会逃到哪里?在备课时,我就有了这样的担心:孩子年龄比较小,他们会想到哪些和小金鱼长得一样的红红的、圆圆的东西呢?孩子们的经验有限,这个问题对于他们来说比较困难,那如何解决这个难点呢?在上这节课之前,必须给一些时间让孩子将经验迁移,让孩子们去找一找生活中红红的圆圆的东西,通过看、听、说,给孩子们一些感性经验 孩子有了这些知识准备,当在课堂中教师问道这个最关键的一个提问——小金鱼还会逃到哪儿去,还会找到谁做朋友呢?这个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1.PPT《小鱼红红逃走了》 2.背景图:草地、蓝天白云、大树 3.红色圆形卡片若干 经验准备:找找生活中哪些是红红的,圆圆的东西活动过程: 一、神奇的小鱼1.观察小鱼的外形特征(图1):你们看,这是谁? 师:原来是一条小鱼,它长什么样子? 小结:红红的身体,圆圆的眼睛,还有一条爱心似的尾巴,真可爱你们喜欢它吗?猜猜它叫什么名字 (听小鱼录音:大家好,我叫红红!)小鱼叫什么名字? (评:在这个环节中让孩子们仔细观察小鱼的外形特征——红红的、圆圆的,协助孩子记忆小鱼的样子,以便在接下来的图片中孩子能快速地找到它在此,我给小鱼起了个名字“红红”,这样会更加拉近小鱼和孩子之间的距离2.小鱼红红真神奇师交代:这是一条神奇的小鱼,它不但能在水里生活,还能跳出水面,游到草地上,游到天空中,游到它想去任何的地方 (评:经验告诉我们,鱼是离不开水的,所以在这个环节里我事先交代了这是一条神奇的小鱼,为的是让孩子们的担忧不会出现,让故事情节在孩子心中的展开有一个比较合理的理由二、小鱼逃走了 1.孤单的小鱼(图2)提问:小鱼红红生活在哪里?你觉得小鱼心情怎么样?它为什么不快乐? (听录音:一个人住在鱼缸里,没有朋友,太孤单了,我决定逃走,去找自己的朋友。
小结:瞧(图3)小鱼决定逃走,它会逃到哪里去呢? 2.小鱼的第一个朋友(图4)——小圆点重要提问:小鱼红红逃到了哪儿呀?你能找到它吗?看看,窗帘上除了有小鱼红红,还有什么呢? 师:小鱼愿意和小圆点做朋友吗?它会对小圆点说什么呢? (听录音:你和我真像,红红的,圆圆的,做我的朋友真好!)突出红红的,圆圆的,这两个词语,让孩子们反复练习 过度:小鱼还想找更多有趣的新朋友哦瞧,这会儿小鱼又游走了 (评:在这个环节中,绘本原话是小鱼:我要去找我的朋友了,于是他又逃走了这句话背后的含义是,小鱼不愿意和小圆点做朋友,不过,当我说出这句话时,很多孩子都表示不满意,于是将绘本的原意稍作改动,将故事整个基调实行了较大的调整,为的是协助孩子在绘本阅读中收获更积极的人生态度我改变了绘本原先的语言,让小鱼和小圆点成为了朋友,并让孩子学说“你和我真像,红红的,圆圆的,做我的朋友真好!”,协助孩子获得交朋友时的一些语句3.小鱼的第二个朋友(图5)——糖果重要提问:这会儿小鱼红红又躲到了哪儿呢?谁来把它找出来呢? 猜猜小鱼会愿意和哪个糖果宝宝做朋友?她会对红红的糖果宝宝说什么? (听录音:红红的糖果我喜欢你,你愿意做我的朋友吗?)它还会和什么颜色的糖果宝宝做朋友呢? 幼儿仿编:蓝蓝、绿绿的糖果我喜欢你,你愿意做我的朋友吗? 小结:小鱼红红在糖果罐里玩了一会儿,又出发了,这回它要和小朋友玩个捉迷藏的游戏,它躲在两个不同的地方,拍下了照片,等你们去把它找出来! (评:孩子都喜欢糖果的,一看到糖果就肃然起敬,有个孩子突然说,我也要和糖果做朋友,其他孩子都一呼百应,纷纷嚷嚷着要和糖果做朋友,我让他们自己主动地对糖果宝宝说:“红红的糖果我喜欢你,你愿意做我的朋友吗?”等等,孩子们特别快乐,还持续的砸着嘴巴,像是尝到了甜甜的味道。
此时,有个孩子叫到:“我也要和蓝蓝的糖果做朋友!”接着,孩子们的激情瞬间被点燃了,他们找到了各种颜色的糖果宝宝,这个环节很好的把小鱼交朋友和颜色的认知有机结合,达到了双重认知的效果4.小鱼的第三、四个朋友(图6、图7)——小鱼藏在哪里? (1)重要提问:看看,小鱼躲在哪里?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嘘~~~仔细看看,谁能一下子把小鱼躲的两个地方都找出来 (2)小鱼躲在草莓和花朵中是怎样伪装自己,不让别人发现的?哦,原来要一动不动,才不容易被发现你能像小鱼一样一动不动地伪装自己吗?那我们现在变成小鱼红红吧小鱼红红快游到花丛中摆个造型,记住要一动不动 (3)幼儿游戏:一动不动的小花(评:绘本教学一般语言训练比较多,孩子说得多动得少,我在这个环节中设计一个伪装游戏,让孩子们学着小鱼一动不动地藏在花丛中,孩子觉得特别有趣,增添了活动的趣味性5、整体欣赏(图4、图5、图6、图7综合在一张)小鱼红红逃走了,逃到哪里去?我们来看一看边看图片教师边念儿歌: 小鱼红红逃走了,逃到哪里去?逃到窗帘上,和小圆点做好朋友小鱼红红逃走了,逃到哪里去?逃到糖罐里,和糖果宝宝做好朋友小鱼红红逃走了,逃到哪里去?逃到花盆里,和花朵宝宝做好朋友小鱼红红逃走了,逃到哪里去?逃到水果里,和草莓宝宝做好朋友(评:在众多的图片中选择这四幅,而大胆舍弃了其他的图片是因为我考虑到这四幅图片小鱼躲藏的地方越来越隐蔽——从很多一样的小圆点中找小鱼;从个三不一样的罐子中找小鱼;从两个场景中去找小鱼,有一点像的朋友到非常像的朋友;从整体像的朋友到局部像的朋友;从仅仅只有形状像的朋友到了颜色、形状、甚至细节像的朋友,生动再现了小鱼红红持续积累寻找经验,顺利找到朋友的复杂过程。
而舍弃其他的画面是因为我们考虑到集体教学的有效性,避免过多重复平列的故事情节影响活动的节奏,给孩子自主梳理内在经验带来干扰所以我们大胆地实行了删减实践证明我们的这个删减是非常有必要,并且是非常有效的这里我将四幅图的内容编成了朗朗上口的诗歌,协助孩子们的理解和记忆,孩子们边听边说,)三、小鱼找朋友1.幼儿创编,教师绘画呀,小鱼有了这么多好朋友,它快乐极了,但它还想找更多的朋友,这条神奇的小鱼还会游到哪里去,找谁做朋友呢?(出示蓝天白云草地的背景图)辅助提问:小鱼会不会逃到草地上,在那儿它又会找到谁做朋友呢?(皮球、花朵)小鱼会不会逃到天空中上,在那儿它又会找到谁做朋友呢?孩子创编出了:太阳、气球、花朵、娃娃的脸、纽扣、苹果等等 (幼儿创编出一样东西,教师就在事先准备好的红色圆形卡片上添画,然后布置到背景图中2.师幼创编儿歌: 小鱼红红逃走了,逃到哪里去?逃到XX里,和XX宝宝做好朋友 (评:合理使用设问的策略,引发孩子们逆向思维的方式,协助他们打开思路,大胆想象我试探着问:“宝贝们,想想这条神奇的小鱼除了能逃回大海,还能逃到哪儿去呢?”我故意强调了“神奇”两个字,并用了“除了”这个词,孩子们有反应了。
创编出了很多红红的圆圆的东西,如图8:太阳、气球、皮球、苹果、花朵、娃娃的脸、纽扣等我们应该审视孩子已有经验带来的束缚,带着他们去做一些不太循规蹈矩四、小鱼找到的朋友1.小金鱼的家——大海小鱼红红遨游了整个世界,最后来到哪里了?(大海)你能找到它吗?看来你们都记住小鱼红红的样子了小鱼红红在大孩子自由自在地游着,一会儿游到东和你亲亲,一会儿游到西和它抱抱,它再也不想逃走了,因为这里有它的很多朋友 2.情感体验重要提问:孩子们,你们有好朋友吗?找找你的好朋友在哪儿,和你的好朋友抱一抱 小结:有朋友真是件幸福的事,我们也像小鱼一样去外面找朋友吧! 小金鱼逃走了 小一班 国俊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