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地面工程施工技术讲义讲稿(质量通病防治、施工工艺、附示意图).ppt
150页8 楼地面工程施工楼地面工程施工8.1 概述概述8.2 整体楼地面施工整体楼地面施工8.3 石材地面辅设施工石材地面辅设施工8.4 陶瓷地砖楼地面施工陶瓷地砖楼地面施工8.5 塑料地板地面辅设施工塑料地板地面辅设施工8.6 木地板地面施工木地板地面施工8.7 活动地板地面施工活动地板地面施工8.8 地毯施工地毯施工8.1 概述概述 楼地面装饰包括楼面装饰和地面装饰两部分,两者的主要区别是其饰面承托层不同 楼面装饰面层的承托层是架空的楼面结构层,地面装饰面层的承托层是室内回填土 楼面饰面要注意防渗漏问题,地面饰面要注意防潮问题,楼面、地面的组成分为面层、垫层、基层三部分 (1) 基层 基层的作用是承担其上面的全部荷载,它是楼地面的基体 地面基层多为素土或加入石灰、碎砖的夯实土,楼层的基层一般是现浇或预制钢筋混凝土楼板 (2) 垫层 垫层位于基层之上,其作用是将上部的各种荷载均匀地传给基层,同时还起着隔声和找平作用 垫层按材料性质的不同,分为刚性垫层和非刚性垫层两种 可增设填充层、隔离层、找平层、结合层等其他构造层 (3) 面层 面层是楼地面的表层,即装饰层,它直接受外界各种因素的作用。
地面的名称通常以面层所用的材料来命名,如水泥砂浆地面、塑料地面等 根据使用要求不同,对面层的要求也不相同 按工程做法和面层材料不同楼地面可分为整体铺设地面、块板铺贴楼地面、木(竹)铺装地面、卷材铺设地面以及涂料涂布地面等等 n水泥混凝土整体地面n树脂整体地面n木地面n涂料、涂布整体地面nPVC橡胶地面8.2 整体楼地面施工整体楼地面施工 整体楼地面的形式包括水泥砂浆地面、细石混凝土地面、现浇水磨石地面等 现浇水磨石地面的优点是美观大方、平整光滑、坚固耐久、易于保洁、整体性好,缺点是施工工序多、施工周期长、噪声大、现场湿作业、易形成污染 水磨石地面适用于清洁要求较高或潮湿的场所,如洁净厂房车间、医疗办公用房、厕所、厨房等(1) 材料准备 ① 水泥 ② 石粒 ③ 颜料 ④ 分格嵌条 ⑤ 抛光材料 8.2.1 施工准备施工准备(2) 作业条件准备 水磨石地面施工前,墙面、顶面抹灰已完成;门框已完成安装并做好防护;地面预埋管线等隐蔽工程已安装完成;认真进行技术要求交底,按图纸要求确定面层厚度、分格大小,要确保水磨石施工层的厚度≥30mm。
如为彩色水磨石,应确定图案施工顺序、石粒的配比组合方案 (3) 常用机具准备 水磨石地面施工除常用的抹灰手工工具如方头铁抹、木抹子、刮杠、水平尺等工具以外,还需磨石机、湿式磨光机和滚筒等机具(1) 工艺流程 基层找平→设置分格线、嵌固分格条→养护及修复分格条→基层润湿、刷水泥素浆→铺水磨石拌和料→清边拍实、滚筒滚压→铁抹拍实抹平→养护→试磨→初磨→补粒上浆养护→细磨→补孔上浆养护→磨光→清洗、晾干、擦草酸→清洗、晾干、打蜡→养护8.2.2 施工工艺流程和操作要点施工工艺流程和操作要点(2) 操作要点 ① 基层找平 ② 嵌固分格条 如图8.1所示、如图8.2所示 ③ 基层刷素水泥浆 ④ 水磨石拌和料铺设 ⑤ 滚压抹平 ⑥ 试磨具体开磨时间与气温高低有关,参考表8.1 ⑦ 初磨 ⑧ 细磨和磨光 ⑨ 酸洗打蜡 图8.1 分格条粘贴剖面 图8.2 分格条十字交叉处平面 表表8.1 水磨石面层开磨时间水磨石面层开磨时间 平 均 气 温 (℃) 开 磨 时 间 (d) 机磨人 工 磨20~303~41~210~204~51.5~2.55~106~72~3 (1) 水磨石面层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见表8.2) (2) 水磨石面层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见表8.3) 8.2.3.1 质量标准质量标准8.2.3 质量标准和通病防治质量标准和通病防治表表8.2 水磨石面层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水磨石面层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项目 允许偏差(mm) 表面平整度踢脚线上口平直缝格平直普通水磨石面层 333高级水磨石面层 232检 验 方 法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拉5m线和用钢尺检查表表8.3 水磨石面层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水磨石面层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 项目项次质量要求检 验 方 法主控项目1水磨石面层的石粒,应采用坚硬可磨的白云石、大理石等岩石加工而成,石粒应洁净无杂物,其粒径除特殊要求外应为6~15mm;水泥强度等级不应小于32.5;颜料应采用耐光、耐碱的矿物颜料,不得使用酸性颜料 观察检查和检查材质合格证明文件 2水磨石面层拌和料的体积比应符合设计要求,且为1∶1.5~1∶2.5(水泥∶石粒)检查配合比通知单和检测报告 3面层与下一层应结合牢固,无空鼓、裂缝用小锤敲击检查一般项目4面层表面应光滑;无明显裂缝、砂眼和磨纹;石粒密实,显露均匀;颜色图案一致,不混色;分格条牢固、顺直和清晰观察检查项目项次质量要求检 验 方 法一般项目5踢脚线与墙面应紧密结合,高度一致,出墙厚度均匀用小锤敲击、钢尺和观察检查6楼梯踏步的宽度、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楼层梯段相邻踏步高度差不应大于10mm,每踏步两端宽度差不应大于10mm;旋转楼梯段的每踏步的允许偏差为5mm;楼梯的齿角应整齐,防滑条应顺直观察和钢尺检查 7水磨石面层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8.2的规定 (1) 水磨石地面裂缝空鼓 ① 产生原因:主要是结构层产生裂缝,如地面垫层或基层不实或结构沉降;楼层预制板灌缝不密实或基层清理不干净;水泥浆中水泥多,收缩大等。
8.2.3.2 通病防治通病防治 ② 防治措施:对底层地面水磨石的垫层及基层施工,要确保收缩变形稳定后再做面层,对于面积较大的基层应配筋,同时设伸缩缝;认真清理基层,预制板缝应用细石混凝土填灌严密;门洞口处应在洞口两侧贴分格条;暗敷管线不能太集中,且上部应有20mm厚的保护层 (2) 表面色泽不一致 ① 产生原因:石粒浆兑色没有集中统一配料,没有采用同一规格批号、同一配合比;石粒清洗不干净;砂眼多,色浆颜色与基层颜色不一致 ② 防治措施:同一部位同一类型的材料必须统一,数量一次备足;严格按配合比配拌和料且拌和均匀,严禁随配随拌;石粒清洗干净并保护好,防止被污染;对多彩图案水磨石施工,严格按工艺要求进行,以防串色、混色,造成分色线处深色污染浅色(3) 表面石粒疏密不均、分格条显露不清 ① 产生原因:分格条粘贴方法不正确,两边嵌固灰埂太高,十字交叉处不留空隙;石粒浆稠度过大,石粒太多,铺设太厚,超出分格条高度太多;开磨时面层强度过高,磨石过细,分格条不易磨出 ② 防治措施:粘贴分格条时,按前述的工艺要求施工,保证分格条“粘七露三”,十字交叉处留空;面层石粒浆以半干硬性为妥,撒石粒一定要均匀;严格控制铺设厚度,滚筒滚压后以面层高出分格条1mm为宜;开磨时间和磨石规格应适宜,初磨应采用60~90号金刚石,浇水量不宜过大,使面层保持一定浓度的磨浆水。
8.3 石材地面辅设施工石材地面辅设施工 石材地面是指采用天然大理石、花岗岩、预制水磨石板块、碎拼大理石板块以及新型人造石板块等装饰材料作饰面层的楼地面 天然大理石组织细密、坚实,色泽鲜明光亮庄重大方,高贵豪华天然花岗岩质地坚硬、耐磨,不易风化变质,色泽自然庄重、典雅气派 常用于高级装饰工程如宾馆、饭店、酒楼、写字楼的大厅地面、楼厅走廊、踢脚线等部位 (1) 材料准备 ① 石材准备 ② 粘结材料准备 (2) 现场作业条件准备(3) 施工机具准备 8.3.1 施工准备施工准备 基层清理→弹线→试拼、试铺→板块浸水→扫浆→铺水泥砂浆结合层→铺板→灌缝、擦缝→上蜡8.3.2.1 工艺流程工艺流程8.3.2 大理石、花岗岩、预制水靡石板大理石、花岗岩、预制水靡石板块施工工艺流程和操作要点块施工工艺流程和操作要点 (1) 基层清理 (2) 弹线 (3) 试拼、试铺 (4) 浸水润湿 (5) 铺水泥砂浆结合层 (6) 铺板 (7) 灌缝 (8) 踢脚板镶贴 (9) 上蜡 8.3.2.2 操作要点操作要点(1) 施工工艺流程 基层清理→抹找平层灰→铺贴→浇石渣浆→磨光→上蜡。
8.3.3 碎拼大理石地面铺贴施工工艺流碎拼大理石地面铺贴施工工艺流程和操作要点程和操作要点(2) 操作要点 ① 基层清理 ② 抹找平层 ③ 铺贴 ④ 灌缝 ⑤ 磨光 ⑥ 上蜡 (1) 石材板块铺贴地面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见表8.4) (2) 大理石和花岗岩板块面层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见表8.5) 8.3.4 质量标准和通病防治质量标准和通病防治8.3.4.1 质量标准质量标准表表8.4 石材板块铺贴地面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石材板块铺贴地面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项次项目允 许 偏 差(mm)检 验 方 法1表面平整度1.0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2缝格平直2.0拉5m线,不足5m者拉通线和尺量检查3接缝高低0.5尺量和楔形塞尺检查4板块间隙宽度1.0尺量检查5踢脚线上口平直1.0拉5m线和尺量检查项目项次质量要求检 验 方 法主控项目1大理石、花岗岩面层所用的板块的品种、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观察检查和检查材质合格记录 2面层与下一层应结合牢固,无空鼓用小锤敲击检查一般项目3大理石、花岗岩面层的表面应洁净、平整、无磨痕,且应图案清晰、色泽一致、接缝均匀、周边顺直、镶嵌正确,板块无裂缝、掉角和缺棱等缺陷观察检查4踢脚线表面应洁净、高度一致、结合牢固、出墙厚度一致用小锤敲击及尺量检查表表8.5 大理石和花岗岩板块面层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大理石和花岗岩板块面层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 项目项次质量要求检 验 方 法一般项目5楼梯踏步和台阶板块的缝隙宽度应一致、齿角整齐,楼梯段相邻踏步高度差不应大于10mm;防滑条应顺直、牢固观察和尺量检查 6面层表面的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倒泛水,无积水;与地漏、管道结合处应严密牢固,无渗漏观察、泼水或坡度尺及蓄水检查 7大理石和花岗岩面层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8.4规定 (1) 空鼓、起拱 ① 产生原因:基层或板块面层与干硬性水泥砂浆粘结不牢;结合层砂浆太稀或结合层砂浆未压实;板块四角部位由于铺放方法不当等形成空鼓。
8.3.4.2 通病防治通病防治 ② 防治措施:基层在施工前应彻底清洗干净,晾干;干硬性砂浆应拌匀、拌熟,切忌用稀砂浆;铺砂浆前先润湿基层,水泥素浆刷匀后,随即铺结合层砂浆,且必须拍实、揉平、搓毛;大理石板块料铺贴前必须浸湿后阴干备用;若用干水泥素灰作结合层,干水泥灰一定要撒匀,并洒适量的水;铺贴时轻拿轻放,定位后均匀敲实室外地坪铺贴地砖应设分仓缝断开 (2) 相临板接缝高差及水平度偏大 ① 产生原因:板材厚薄不均,板块角度偏差大;操作时检查不严,未严格按拉线对准校核;铺设干硬性砂浆不平整等 ② 防治措施:用“品”字法挑选合格板块,对厚薄不均的板材,采用厚度调整的办法,在板背面抹砂浆调整板厚;试铺时,浇浆宜稍厚一些,板块正式定位后,应不断用水平尺骑缝检查,并轻敲调整相邻板块的平整度,对水平板缝宽度应用开刀调整直至符合要求 8.4 陶瓷地砖楼地面施工陶瓷地砖楼地面施工 (1) 材料准备 (2) 作业条件准备 (3) 施工机具准备8.4.1 施工准备施工准备(1) 施工流程① 有地漏或排水的房间 基层处理→作灰饼、冲筋→做找平(坡)层→(做防水层)→板块浸水阴干→弹线→铺板块→压平拨缝→嵌缝→养护。
② 走廊、大厅等室内地坪 基层处理→作灰饼、冲筋→铺结合层砂浆→板块浸水阴干→弹线→铺板块→压平拨缝→嵌缝→养护8.4.2 施工工艺流程和操作要点施工工艺流程和操作要点(2) 操作要点 ① 基层清理 ② 标筋 ③ 铺结合层砂浆 ④ 板块浸水 ⑥ 铺板块铺贴形式如图8.3所示 ⑦ 压平拨缝 ⑧ 嵌缝养护 图8.3 地砖块板铺贴形式 (a) 面积较小的房间做T字形;(b) 大面积房间做法;(c) 大面积房间做法 参见8.3.4石材板块地面施工质量标准与通病防治 8.4.3 质量标准与通病防治质量标准与通病防治8.5 塑料地板地面辅贴施工塑料地板地面辅贴施工(1) 材料准备 ① 塑料地板 ② 胶粘剂表8.6列举了常用胶粘剂的名称和特点2) 现场准备 (3) 施工机具准备 常用工具如图8.4所示 8.5.1 施工准备施工准备表表8.6 常用胶粘剂名称及特点常用胶粘剂名称及特点 胶 粘 剂 名 称性能特点氯丁胶(如202胶、401胶)初粘力大,粘结强度高;对人体刺激性较大;施工中须采用有机溶剂;现场施工要注意加强通风、防毒、防燃。
价高916安全地板胶、920胶初始强度高,无毒;不易燃、不易爆;耐火、耐水、耐酸碱水乳型胶(如106胶、107胶)初粘力大,胶稳定性较好,干后不易潮解;需双面涂胶、速干、低毒价低胶 粘 剂 名 称性能特点聚氨酯胶(如101胶、JQ-1、2胶)固化后粘结力强,胶膜柔韧性好;可用于防水、耐碱工程初粘力差,施工时防位移环氧胶(如717胶、HN302胶)粘结力强,脆性较大;用于地下室、人流量大等场合,施工时对皮肤有刺激价较高立时得胶粘结效果好,干固快,价高图8.4 塑料地板铺贴常用工具 (1) 硬质、半硬质塑料地板施工工艺流程 基层处理→弹线分格→试铺→刮胶→铺贴地板→铺贴踢脚板→清理养护(2) 软质塑料地板施工工艺流程 基层处理→弹线→试铺→刮胶→铺贴→接缝焊接→铺贴踢脚板 8.5.2 施工工艺流程和操作要点施工工艺流程和操作要点8.5.2.1 施工工艺流程施工工艺流程 (1) 基层处理 ① 石膏乳液腻子 ② 滑石粉乳液腻子 (2) 弹线分格 如图8.5所示 (3) 试铺 塑料地板的裁切如图8.6所示 (4) 涂刷底胶 (5) 涂刮胶粘层 8.5.2.2 操作要点操作要点 (6) 铺贴 铺贴示意见图8.7 ,坡口切割如图8.8。
(7) 铺踢脚板 塑料踢脚板铺贴参见图8.9 (8) 清理养护 图8.5 弹线分格 (a) 十字形;(b) 对角线;(c) T形 图8.6 塑料地板的裁切 (a) 直线裁切示意图;(b) 曲线裁切示意图 图8.7 塑料地板的铺贴 (a) 地板一端对齐粘合;(b) 贴平赶实;(c) 压平边角 图8.8 坡口切割 图8.9 塑料踢脚板铺贴 (a) 90°角;(b) 小圆角 (1) 塑料地板面层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见表8.8 (2) 塑料地板面层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见表8.9 8.5.3 质量标准与通病防治质量标准与通病防治8.5.3.1 质量标准质量标准表表8.8 塑料地板面层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塑料地板面层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项次项目允 许 偏 差(mm)检 验 方 法1表面平整度2.0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2缝格平直3.0拉5m线,不足5m者拉通线和尺量检查3脚线上口平直3.04接缝高低差0.5用尺量和楔形塞尺检查5板块间隙宽度2.0用钢尺检查项目项次质量要求检 验 方 法主控项目1塑料板面层所用的塑料板块和卷材的品种、规格、颜色、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现行国家标准观察检查和检查材质合格证明文件及检测报告2面层与下一层的粘结应牢固,不翘边、不脱胶、不溢胶观察检查和用锤击及钢尺检查 一般项目3塑料板面层应表面洁净、图案清晰、色泽一致、接缝严密、美观;拼缝处的图案、花纹吻合,无胶痕;与墙面交接严密,阴阳角收边方正观察检查表表8.9 塑料板(板块及卷材)面层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塑料板(板块及卷材)面层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 项目项次质量要求检 验 方 法一般项目4板块的焊接,焊缝应平整、光洁,无焦化变色、斑点、焊瘤和起鳞等缺陷,其凹凸允许偏差为±0.6mm;焊缝的抗拉强度不得小于塑料板强度的75%观察检查和检查检测报告5镶边用料应尺寸准确、边角整齐、拼缝严密、接缝顺直用钢尺和观察检查6塑料板面层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8.8的规定 (1) 起鼓、翘边 ① 产生原因:基层不平整、不干燥或不清洁,表面粗糙,影响了粘结效果;塑料板铺贴前未经脱脂除蜡处理;刷胶不均匀;涂胶后粘贴时间过早或过迟;胶粘剂尚未充分凝结硬化,就进行拼缝焊接施工等。
8.5.3.2 通病防治通病防治 ② 防治措施:对起鼓现象,在离鼓泡边缘1~2mm处钻3mm小孔两个,用注射器注入粘胶剂,注满后将多余胶挤出再压实;对翘边现象,揭起后重新涂胶再铺贴;铺贴时基层要干燥,含水率应低于10%,潮湿地面其基层下要做防水层;旧水泥地面要用铁刷刷洗,去净油污见到新茬后再刮108胶水泥浆腻子,用砂纸磨平;铺贴前要除蜡处理;刮胶要均匀,不漏刮;卷材打开静置3~5d后使用;选用粘胶剂要与塑料地板配套;涂胶粘贴时要待稀释剂挥发后再粘贴,但要防止胶干涸;铺贴前使基层强度满足要求;拼缝焊接应待胶粘剂完全干燥硬化后进行 (2) 胀缩变形 ① 产生原因:塑料板铺贴前未进行预热处理;铺贴时未注意板的纵横方向间隔铺贴 ② 防治措施:铺贴前将塑料板块进行软化处理;对半硬质聚氯乙烯地板一般纵向收缩值大,而横向不但不收缩反而稍有膨胀,故铺贴时应纵横方向间隔铺贴(3) 塑料板块间错缝 ① 产生原因:板材尺寸不规格,误差大;铺贴时由于手用力大小不均而产生积累误差 ② 防治措施:铺贴时应选规格一致的板块;错缝严重时需作返修处理;为避免积累误差,铺贴中每铺5~6块后隔两块再铺,待往前铺贴一段距离后再回头补铺,如此便可隔一段距离调整一次;铺贴时应将板块轻轻弯起,对好缝后,用力将板压平拍实。
8.6 木地板地面施工木地板地面施工 木地板的施工方法可分为实铺式、空铺式和浮铺式(也称悬浮式) 实铺式是指木地板通过木搁栅与基层相连或用胶粘剂直接粘贴于基层上,实铺式一般用于2层以上的干燥楼面 空铺式是指木地板通过地垄墙或砖墩等架空再安装,一般用于平房、底层房屋或较潮湿地面以及地面敷设管道需要将木地板架空等情况 浮铺式是新型木地板的铺设方式,由于产品本身具有较精密的槽样企口边及配套的粘结胶、卡子和缓冲底垫等,铺设时仅在板块企口咬接处施以胶粘或采用配件卡接即可连接牢固,整体地铺覆于建筑地面基层 木地板分类较多,主要是实木地板、实木复合地板及木质纤维(或粒料)中密度(强化)复合地板 (1) 龙骨材料 (2) 毛板材料 (3) 面板材料 ① 采用普通实木地板面层材料 ② 采用新型(复合)木地板的地板面层材料 8.6.1 施工准备施工准备8.6.1.1 材料准备材料准备 (4) 地面防潮防水剂 (5) 粘结材料 (6) 油漆有虫胶漆和聚氨酯清漆 地板施工前应完成顶棚、墙面的各种湿作业工程且干燥程度在80%以上铺地板前地面基层应作好防潮、防腐处理,而且在铺设前要使房间干燥,并须避免在气候潮湿的情况下施工。
水暖管道、电器设备及其他室内固定设施应安装油漆完毕,并进行试水、试压检查,对电源、通讯、电视等管线进行必要的测试复合木地板施工前应检查室内门扇与地面间的缝隙能否满足复合木地板的施工通常空隙为12~15mm,否则应刨削门扇下边以适应地板安装 8.6.1.2 施工条件准备施工条件准备 电动圆锯、冲击钻、手电钻、磨光机、刨平机、锯、斧、锤、凿、螺丝刀、直角尺、量尺、墨斗、铅笔、撬杆及扒钉等 8.6.1.3 施工机具准备施工机具准备(1) 双层铺设 即是指木地板铺设时在长条形或块形面层木板下采用毛地板的构造做法,毛地板铺钉于木搁栅(木龙骨)上,面层木地板铺钉于毛地板上,如图8.102) 单层铺设 普通实木地板面层的单层铺设做法,是指采用长条木板直接铺钉于地面木搁栅上,而不设毛地板 8.6.2 构造做法构造做法(3) 高架铺设 根据工程需要及设计要求,一般是在建筑底层室内四周基础墙上敷设通长的沿缘木,再架设木搁栅,当搁栅跨度较大时即在其中间设置地垄墙或砖墩,上面铺油毡或涂防潮油等防潮措施后再搁置垫木,固定木搁栅;必要时再加设剪刀撑,以保证支撑稳定且不影响整体结构的弹性效果;最后,将单层或双层木地板铺钉于木搁栅上。
参见图8.11图8.10 搁栅式木地板的铺设做法(a) 剖面构造示意;(b) 平面层次示意 图8.11 建筑底层房间的架空木地板构造示意 (1) 实铺式 ① 搁栅式基层处理(修理预埋铁件或钻孔打木塞)→安装木搁栅、撑木→钉毛地板→(找平、刨平)→弹线、钉硬木地板→钉踢脚板→刨光、打磨→油漆 ② 粘贴式基层清理→弹线定位→涂胶→粘贴地板→刨光、打磨→油漆8.6.3 施工工艺流程和操作要点施工工艺流程和操作要点8.6.3.1 施工工艺流程施工工艺流程(2) 空铺式 基层处理→砌地垄墙→干铺油毡→铺垫木(沿缘木)、找平→弹线、安装木搁栅→钉剪刀撑→钉硬木地板→钉踢脚板→刨光、打磨→油漆 (1) 基层处理 ① 架空式地板的基层处理 ② 实铺地板(搁栅式)基层处理 (2) 毛地板的铺钉 (3) 铺设面板 ① 钉结法面板的铺设如图8.12所示拼花木地板的拼花平面图案形式如图8.8所示8.6.3.2 普通木地板和硬木地板施工操作要点普通木地板和硬木地板施工操作要点 ② 粘结法采用沥青胶结料粘贴硬木拼花地板 如图8.14采用胶粘铺贴硬木拼花地板如图8.15。
4) 踢脚板施工 如图8.16所示 (5) 刨平、磨光 图8.12 面板的铺设 (a) 木地板的钉结方式;(b) 企口木地板排紧方法示意 图8.8 拼花木地板的拼花平面图案形式 (a) 正方格纹及其构造层次;(b) 斜方格纹;(c) 人字纹 图8.14 采用沥青胶结料粘贴硬木拼花地板 图8.15 采用胶粘铺贴硬木拼花地板 图8.16 木踢脚板安装示意图 目前正在流行的各种“强化地板”、“超耐磨地板”主要有两类: 一类即是由三层实木板胶合而成的新型复合实木地板; 另一类是用木质纤维材料或粒料加工制造的木质中密度板作基材,并覆以高耐磨度面层和防潮底层的新型人造复合木地板 8.6.4 新型木地板的浮铺式施工工艺新型木地板的浮铺式施工工艺 基层清理→弹线、找平→(安装木搁栅→钉毛地板)→铺垫层→试铺预排→铺地板→安装踢脚板→清洁表面 8.6.4.1 浮铺式施工工艺流程浮铺式施工工艺流程 (1) 基层处理 (2) 弹线、找平 (3) 铺垫层 如图8.17所示 (4) 预排复合木地板 见图8.18 (5) 铺贴 见图8.19所示 (6) 安装踢脚板 图8.20为仿木塑料踢脚板安装示意。
(7) 清扫、擦洗 8.6.4.2 浮铺式施工操作要点浮铺式施工操作要点图8.17 铺设底垫 图8.18 第一块板铺贴方法 图8.19 挤紧木地板方法 (a) 板槽拼缝挤紧;(b) 靠墙处挤紧 图8.20 安装踢脚板 ① 新型木地板浮铺施工时,施工环境的最佳相对湿度为40%~60% ② 在地板块企口施胶逐块铺设过程中,为使槽榫精确吻合并粘结严密,可以采用锤击的方法,但不得直接打击地板,可用木方垫块顶住地板边再用锤轻轻敲击 ③ 地板的施工过程及成品保护,必须按产品使用说明的要求,注意其专用胶的凝结固化时间,铲除溢出板缝外的胶条、拔除墙边木塞以及最后做表面清洁等工作,均应待胶粘剂完全固化后方可进行,此前不得碰动已铺装好的木地板 8.6.4.3 施工注意事项施工注意事项 ④ 新型木地板与四周墙必须留缝,以备地板伸缩变形,地板面积超过30m2中间要留缝 ⑤ 如果地板底面基层有微小不平,可用橡胶垫垫平 ⑥ 预排时并计算最后一排板的宽度,如小于50mm,应削减第一排板块宽度,以使二者均等 ⑦ 铺装前将需用木地板混放一起,搭配出最有整体感的色彩变化。
⑧ 铺装时用3m直尺随时找平找直,发现问题及时修正 ⑨ 多数新型木地板产品的表面均已做好表面处理,铺设完毕可采用吸尘器吸尘、湿布擦拭或采用中性清洁剂清除个别污渍,但不得使用强力清洁剂、钢丝球或刷具进行清洗;表面不得再进行磨光及涂刷油漆;有的产品不得再在使用中进行打蜡 ⑩ 此类浮铺式施工的地板工程,不得在地板上加钉固定,以确保整体地板面层在使用中的稳定伸缩 (1) 实木地板面层、复合地板面层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表8.10的规定 (2) 实木地板面层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见表8.11 (3) 复合地板面层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见表8.12 8.6.5 质量要求和通病防治质量要求和通病防治8.6.5.1 一般质量要求一般质量要求项 次项目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实木地板面层 中密度(强化)复合地板面层 实木地板硬木地板拼花地板1板面缝隙宽度 1.00.50.20.5用钢尺检查2表面平整度 3.02.02.02.0踢脚线上口平整 3踢脚线上口平整 3.03.03.03.0拉5m线,不足5m者拉通线和尺量检查 4板面拼缝平直 3.03.03.03.05相邻板面高差 0.50.50.50.5用钢尺和楔形塞尺检查 6踢脚线与面层的接缝 1.0楔形塞尺检查 表表8.10 木地板面层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木地板面层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表表8.11 实木地板面层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实木地板面层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 项目项次质量要求检 验 方 法主控项目1实木地板面层所采用和铺设时的木材含水率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木搁栅、垫木和毛地板等必须做防腐、防蛀处理观察检查和检查材质合格证明文件及检测报告 2木搁栅安装应牢固、平直观察、脚踩检查3面层铺设应牢固,粘结无空鼓观察、脚踩或用小锤轻击检查 一般项目4实木地板面层应刨平、磨光,无明显刨痕和毛刺等现象;图案清晰,颜色均匀一致观察、手摸和脚踩检查 项目项次质量要求检 验 方 法一般项目5面层缝隙应严密;接头位置应错开,表面洁净观察检查6拼花地板接缝应对齐,粘、钉严密;缝隙宽度均匀一致;表面洁净;胶粘无溢胶观察检查7踢脚线表面应光滑,接缝严密,高度一致观察和尺量检查8实木地板面层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8.10的规定 表表8.12 复合地板面层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复合地板面层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 项目项次质量要求检 验 方 法主控项目1复合地板面层所采用的材料,其技术等级及质量要求应符合设计要求;木搁栅、垫木和毛地毯等应做防腐、防蛀处理观察检查和检查材质合格证明文件及检测报告2木搁栅安装应牢固、平直观察、脚踩检查3面层铺设应牢固观察、脚踩检查 项目项次质量要求检 验 方 法一般项目4复合地板面层图案和颜色应符合设计要求,图案清晰、颜色一致,板面无翘曲观察、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5面层的接头应错开,缝隙严密、表面洁净观察检查6踢脚线表面应光滑,接缝严密,高度一致观察和用钢尺检查7中密度(强化)复合地板面层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8.10的规定 (1) 行走有响声 ① 产生原因 普通木地板:木材松动、变形或钉接不牢。
复合木地板:胶粘剂的涂刷量少和早期粘结力小;粘结地板时没有及时进行早期养护;地板的尺寸太薄或基层不平8.6.5.2 常见质量通病与防治常见质量通病与防治② 防治措施 普通木地板:严格控制木板的含水率并现场抽样检查,木龙骨含水率应不大于12%;钉接施工时,每钉一块地板,用脚踩检查,如有响声,及时返工;钉接时钉长、数量应符合要求 复合木地板:选用较厚板材;基层的平整度在2mm以内;使用的胶粘剂要有早期强度,而且不能浸入苯乙烯类材料;要充分涂抹胶粘剂,粘结初期要充分挤压粘牢(2) 地板局部翘鼓 ① 产生原因 普通木地板:面层木地板含水率偏高或偏低,偏高时,在干燥空气中失去水分,断面产生收缩,而发生翘曲变形,偏低时,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产生起拱;地板四周未留伸缩缝、通气孔,面层板铺设后内部潮气不能及时排出;毛地板未拉开缝隙或缝隙过少,受潮膨胀后,使面层板起鼓、变形 复合木地板:基层没有充分干燥或地板表面的水分沿缝隙进入板下,引起地板受潮膨胀;安装时,基层未充分找平,使地板表面有凹凸;木地板表面被烫或被硬物磕碰,造成表面有损伤 ② 防治措施 普通木地板:搁栅和踢脚板一定要留通风槽孔,并应做到孔槽相通,地板面层通气孔每间不少于2处;所有暗埋水、气管施工完,必须试压,合格后才能进行地板施工;阳台、露台厅口与地板连接部位必须有防水隔断措施,避免渗水进入地板内;地板与四周墙面应留有10~15mm的伸缩缝,以适应地板变形;木地板下层毛地板的板缝应适当拉开,一般为2~5mm。
复合木地板:基层充分干燥才能施工,以防地板受潮膨胀起鼓;安装时,充分找平基层,平整度不得大于2mm;使用中注意防止硬物碰撞和烫伤地板表面(3) 接缝不严 ① 产生原因 面板收缩变形;板材宽度尺寸误差较大,地板条不直,宽窄不一,企口太窄、太松等;拼装企口地板条时缝太虚,表面上看结合严密,刨平后即显出缝隙;面层板铺设接近收尾时,剩余宽度与地板条宽不成倍数,为凑整块,加大板缝,或将一部分地板条宽度加以调整,经手工加工后,地板条不很规矩,因而产生缝隙;板条受潮,在铺设阶段含水率过大,铺设后经风干收缩而产生大面积“拔缝” ② 防治措施: 精心挑选合格板材,宽窄不一或有腐朽、劈裂、翘曲等疵病者应剔除,特别注意板材的含水率一定要合格;铺钉时应用楔块、扒钉挤紧面层板条,使板缝一致后再钉接长条地板与木龙骨垂直铺钉,其接头必须在龙骨上,接头应互相错开,并在接头的两端各钉一枚钉子;装最后一块地板条时,可将其刨成略有斜度的大小头,以小头嵌入并楔紧 (4) 表面不平整① 产生原因: 房间内水平线弹得不准,使每一房间实际标高不一;木龙骨不平等;先后施工的地面,或不同房间同时施工的地面,操作时互不照应,造成高低不平。
② 防治措施: 木龙骨经检验合格后方可铺设毛地板或面层;施工前校正、调整水平线;两种不同材料的地面如高差在3mm以内,可将高处刨平或磨平,但必须在一定范围内顺平,不得有明显痕迹;门口处高差为3~5mm时,可加过门石处理8.7 活动地板地面施工活动地板地面施工 活动地板也称装配式地板,是一种架空地面,由面板、横梁(龙骨)、可调支架等组成有抗静电和不抗静电两种 常见的是铝合金框刨花板基板塑料贴面板和全塑料地板活动地板质轻、高强、平整、面层质感好、装饰效果佳,同时防火、防虫、耐腐蚀 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房、实验室、调度室、洁净厂房、通讯枢纽、指挥中心等地面 (1) 材料准备 (2) 施工条件准备 (3) 施工机具准备 8.7.1 施工准备施工准备(1) 工艺流程 基层处理→确定铺设方向和顺序→弹线定位→固定支架→安装横梁→安装面板→表面清理养护8.7.2 施工工艺流程和操作要点施工工艺流程和操作要点(2) 操作要点 ① 基层清理 ② 确定铺设方向和顺序 ③ 弹线定位 ④ 固定支架 ⑤ 安装横梁如图8.21所示 ⑥ 安装面板如图8.21所示 ⑦ 清理养护。
图8.21 横梁与支架的连接 (a) 螺钉固定;(b) 定位销卡结 (1) 活动地板安装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见表8.8 (2) 活动地板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见表8.14 8.7.3 质量要求和通病防治质量要求和通病防治8.7.3.1 质量要求质量要求表表8.8 活动地板安装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活动地板安装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项次项目允 许 偏 差(mm)检 验 方 法1表面平整度 2.0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2板面缝格平直 2.5拉5m线,不足5m者拉通线和尺量检查3接缝高低差0.4尺量检查4板块间隙宽度0.3拉5m线,不足5m者拉通线和尺量检查表表8.14 活动地板面层的质量标准活动地板面层的质量标准 项目项次质量要求检 验 方 法主控项目1面层材质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且应具有耐磨、防潮、阻热、耐污染、耐老化和导静电等特点观察检查和检查材质合格证明文件及检测报告2活动地板面层应无裂缝、掉角和缺棱等缺陷;行走无声响、无摆动观察检查和脚踩检查一般项目3活动地板面层应排列整齐、表面洁净、色泽一致、接缝均匀、周边顺直观察检查 4活动地板面层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8.8的规定 (1) 板面不平整 ① 产生原因:基层不平、支架未调平或横梁与面板接触处塞垫木片等材料。
② 防治方法:严格按操作工艺进行,在安装面板前一定要用水平仪和水平尺边检查边安装不得塞垫软质材料找平8.7.3.2 通病防治通病防治(2) 面板缝隙大且不顺直 ① 产生原因:板块尺寸误差大,拼装时未按方格网线控制安装 ② 防治方法:安装前检查校核每块面板,对尺寸误差较大的板块应剔除或修正(如切割刨边),将尺寸有误差的板块铺贴在隐蔽部位铺板中始终以方格控制线为标线,发现误差及时调整 8.8 地毯施工地毯施工 地毯具有吸音、保温、隔热、防滑、弹性好、脚感舒适和施工方便等特点,又给人以华丽、高雅、温暖的感觉 地毯的铺设一般有固定式和活动式两种方法固定式又分两类:一类是在地毯四周用倒刺板固定地毯;另一类是用胶粘剂直接将地毯粘结在地面上 (1) 材料准备 ① 地毯 ② 辅助材料图8.22、图8.23、图8.24 (2) 现场施工条件准备 (3) 施工机具准备 部分机具如图8.25所示 8.8.1 施工准备施工准备图8.22 倒刺钉板条 1—胶合板条;2—挂毯朝天钉;3—水泥钉 图8.23 铝合金收口条 1—收口条;2—地毯;3—地毯垫层;4—混凝土楼板 图8.24 铝合金压条与锑条 (a) 铝合金压条;(b) 锑条 图8.25 部分施工工具 (a)大撑子撑头;(b) 大撑子承脚;(c) 小撑子;(d) 扁铲;(e) 墩拐;(f) 手握裁刀;(g) 手推裁刀 基层处理→弹线定位→裁割地毯→固定踢脚板→固定倒刺钉板条→铺设垫层→拼接固定地毯→收口、清理。
8.8.2 固定式地毯施工工艺流程和操作要点固定式地毯施工工艺流程和操作要点8.8.2.1 固定式地毯施工工艺流程 固定式地毯施工工艺流程 (1) 基层处理 (2) 弹线定位 (3) 裁割地毯 (4) 固定踢脚板 (5) 固定倒刺钉板条 如图8.26所示 (6) 铺垫层 8.8.2.2 施工操作要点施工操作要点 (7) 铺设地毯 ① 地毯拼缝 ② 接缝后用剪刀将接口处不齐的绒毛修剪整齐 ③ 地毯的张紧与固定如图8.27所示 (8) 地毯收口、清理 如图8.28所示 图8.26 倒刺板条固定示意 图8.27 平绒地毯张平步骤示意图 图8.28 门口等铝合金收口条做法 地毯的活动式铺设是指将地毯明摆浮搁地铺于楼地面上,不需与基层固定 此类铺设方式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采用装饰性工艺地毯,二是小型方块地毯,三是指大幅地毯预先缝制连接成整块 铺设施工工艺流程:基层处理→裁割地毯→(接缝缝合)→铺贴→收口、清理 8.8.3 地毯的活动式铺设简介地毯的活动式铺设简介 ① 测量楼梯所用地毯的长度,在测得长度的基础上,再加上450mm的余量,以便挪动地毯,转移调换常受磨损的位置。
② 将衬垫材料用地板木条分别钉在楼梯阴角两边,两木条之间应留1.5mm的间隙 ③ 地毯首先要从楼梯的最高一级铺起,将始端翻起在顶级的踢板上钉住,然后用扁铲将地毯压在第一套角铁的抓钉上 8.8.4 楼梯地毯的铺设楼梯地毯的铺设 ④ 所用地毯如果已有海绵衬底,那么可用地毯胶粘剂代替固定角钢 ⑤ 楼梯地毯的最高一级是在楼梯面或楼层地面上,应固定牢固并用金属收口条严密收口封边 楼梯地毯铺设,如图8.29所示 图8.29 楼梯地毯固定方法 8.8.5 质量标准和通病防治质量标准和通病防治8.8.5.1 质量标准质量标准 地毯面层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见表8.15 项目项次质量要求检 验 方 法主控项目1规格、颜色、花色、胶料和辅料及其材质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现行地毯产品标准规定观察检查和检查材质合格记录2地毯表面应平服,拼缝处粘结牢固、严密平整、图案吻合观察检查一般项目3地毯表面不应起鼓、起皱、翘边、卷边、显拼缝、露线和无毛边,绒面毛顺光一致,毯面干净,无污染和损伤观察检查4地毯同其他面层连接处、收口处和墙边、柱子周围应顺直、压紧观察检查表表8.15 地毯面层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地毯面层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 (1) 地毯卷边、翻边 ① 产生原因:地毯固定不牢或粘结不牢。
② 防治措施:墙边、柱边应钉好倒刺板,用以固定地毯;粘贴接缝时,刷胶要均匀,铺贴后要拉平压实 8.8.5.2 质量通病防治质量通病防治(2) 地毯表面不平整 ① 产生原因:基层不平;地毯铺设时两边用力不一致,没能绷紧,或烫地毯时未绷紧;地毯受潮变形 ② 防治措施:地毯表面不平面积不应大于4mm2;铺设地毯时必须用大小撑子或专用张紧器张拉平整后方可固定;铺设地毯前后应做好地毯防雨、防潮(3) 显露拼缝、收口不顺直 ① 产生原因:接缝绒毛未处理;收口处未弹线,收口条不顺直;地毯裁割时,尺寸有偏差 ② 防治措施:地毯接缝处用弯针做绒毛密实的缝合,收口处先弹线,收口条跟线钉直;严格根据房间尺寸裁割地毯 (4) 地毯发霉 ① 产生原因:基层未进行防潮处理;水泥基层含水率过大 ② 防治措施:铺设地毯前基层必须进行防潮处理,可用乳化沥青涂刷一道或涂刷掺水防水剂的水泥浆一道;地毯基层必须保证含水率小于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