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轨道大巷掘进作业规程.pdf
59页目 录1概况.11.1 概述.11.1.1 巷道名称、位置及用途.11.1.2 特殊技术要求及重点问题.11.1.3 巷 道 布 置 平 面 图:见附图.21.2 编写依据.21.2.1 经审批的设计、批准时间.21.2.2 地质说明书.21.2.3 矿压观测资料.31.2.4 其它技术规定.32 地面相对位置、地质情况.32.1 地面相对位置、邻区开采情况.32.1.1 地面位置.32.1.2 巷道与邻区、邻层关系.32.2 煤(岩)层赋存特征.32.2.1 煤(岩)层产状.32.2.2 预测瓦斯、煤尘情况.32.2.3 其 它 煤(岩)层产状要素等.32.3 地质构造.42.3.1 预计穿过的地质构造.42.4 水文、地质.42.4.1 主要水源及含水层情况.43 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43.1 巷道布置.43.1.1 巷道布置.43.1.2 巷道净断面的设计.43.1.3 突出矿井巷道布置原则.53.1.4 巷道开门施工.63.1.5 巷道施工顺序.63.1.7 绘制巷道平、剖面图.63.2 矿压观测.63.2.1 矿压观测对象.63.2.2 矿压观测内容.63.2.3 矿压观测数据处理.63.3 支护设计.63.3.1 巷道支护形式、支护参数.63.3.2 巷道支护设计.73.3.3 巷道临时支护的方式.73.3.4 巷道临时支护平面图、剖面图.73.4 支护工艺.73.4.1 各类支护工艺及要求.73.4.2各支护工序的安排及要求.104 施工工艺.104.1 施工方法.104.1.1 确定巷道施工方法.104.1.2开门施工方法.104.1.3 特殊条件下的施工方法.II4.2 凿岩方式.114.2.1 确 定 凿 煤(岩)方式.II4.2.2 机械作业方式.114.2.3炮掘工序安排、工艺流程等.124.2.4 描述钻爆、扒装、运输方式等.124.2.5 突出倾向巷道掘进.124.3 爆破作业.124.3.1 爆破条件.124.3.2 掘进采用锚、网、喷支护钻爆法施工时,必须采用光面爆破。
134.3.3 爆破说明表爆破参数及爆破指数表1-1断面.134.3.4 炮眼布置图(附图).154.3.5 光面爆破作业措施.154.3.6 炮眼布置图、装药结构示意图.154.4 装载与运输.154.4.1 确定装载与运输方式.154.4.2 机械、设备名称、型号等.164.4.3 煤、砰、材料、设备的运输方式.164.4.4人员进、出工作面与物料运输安全隔离方式及要求.164.4.5 耙装机固定.174.4.6装载与运输各工序安排等.174.5 管线及轨道铺设.174.5.1 风筒、风水管、电缆吊挂方式风筒:.174.5.2 敷设轨道的型号,中心线距等.174.6 设备及工具配备.185 生产系统.185.1 通风系统概述.185.1.1 通风情况.185.1.2 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情况.185.1.3 瓦斯及揭煤情况.185.1.4 邻区、邻层情况.185.1.5 巷道贯通及用途,服务年限.185.2 工作面的风量计算与选择.185.2.1 掘进工作面风量计算与选择.185.2.2 局部通风机的选择.1925.2.3 局部通风机的安设地点.195.2.4 导风筒直径、材质等.195.3 瓦斯防治.205.3.1 根据本矿实际情况制定的措施.205.4 防灭火措施.215.5 综合防尘.225.6 避灾路线.225.6.1 避灾路线设计.225.6.2 关于避灾路线的有关要求.235.7 通风系统示意图.235.7.1 风机、通风设施等详细上图.235.8 压风.235.8.1 确定风源、压风方式及总耗风量计算.235.8.2 移动压风设备的名称、型号等.245.8.3 备用风量应为设计风量20%30%.245.9 供电.245.9.1 供电设计.245.9.2 绘制供电系统示意图.245.10 排水.245.10.1 预测掘进工作面最大用水量.245.10.2 确定排疏防水方式等内容.245.10.3 绘制排水系统示意图.255.11 运输.255.11.1 选择运输方式等.25一、运输系统简述.255.11.2 绘制运输系统示意图.25附:运输系统图.255.1 2 照明、通讯和信号.255.12.1 掘进工作面通讯.255.12.2 掘进工作面信号装置.265.12.3 通讯系统示意图.266.劳动组织.266.1 循环作业(附图).267.安全技术措施.287.1 一通三防.287.1.1 局部通风机安全管理技术措施.287.1.2 综合防尘安全管理技术措施.287.1.3 防灭火安全管理技术措施.297.1.4 高温巷道降温措施.297.1.5 局部通风机自动切换措施.297.1.6 瓦斯预抽安全管理技术措施.297.1.7 排瓦斯安全技术措施.317.1.8 其 他“一通三防”措施.3137.2 顶板.3 37.2.1 在松动煤(岩)层掘进措施.3 37.2.2 三岔门、贯通加强支护措施.3 47.2.3 使用前探支护等措施.3 47.2.4 顶板压力观测措施.3 47.2.5 其他顶板控制措施.3 57.3 爆破.3 57.3.1 使用爆破器材措施.3 57.3.2 按照规定爆破措施.3 67.3.3卧底、刷帮、挑顶等浅眼爆破措施.3 97.3.4 处理拒爆、残炮措施.4 07.3.5 其他爆破安全技术措施.4 07.4 防治水.4 17.4.1 受水威胁、撤出人员措施.4 17.4.2 有疑必探、先探后掘措施.4 17.4.3 加强防突水等措施.4 27.4.4 其他防治水安全技术措施.4 27.5 机电.4 27.5.1 耙斗机等的安全技术措施.4 27.5.2 防止电器设备失爆等措施.4 37.5.3缆线的敷设、吊挂措施.4 47.5.4 其他机电安全技术措施.4 47.6 运输.4 57.6.1 运输等设备管理措施.457.6.2 其他运输安全技术措施.467.7 其他.477.7.1 提高工程质量措施.477.7.2 实现安全、文明生产措施.477.8 安全监控.487.8.1 相邻采区瓦斯涌出情况.487.8.2 安设瓦斯监控系统.487.8.3 安全监测仪器仪表布置图.498 灾害应急措施.4 98.1发 生灾害时事故应急措施.4 98.2 制定灾害时传报技术和办法.5 29专项管理措施.539.1 瓦斯治理“一面一策”措施.5 39.2 地质保障措施.5 39.3 见煤见断层防抽漏顶措施.5 441概况1.1 概述1.1.1 巷道名称、位置及用途1、巷道名称:-6 5 0 n l 水平南翼轨道运输大巷2、位置:副井井底车场西南侧3、巷道与煤(岩)层、相邻巷道的位置关系:该巷开门底板在-6 4 8.3 8 7 m 标高,顶、底板以砂岩为主局部为砾岩,围岩稳定,采用锚、网、喷支护(见断面图),该巷道起点后1 7.8 m 处过2号回风石门,两巷道顶底板高差6.0 6 m,过巷期间另提过巷道措施。
4、巷道用途:担任矿井南翼采区的运输任务5、巷道设计长度:1 3 4 1 m6、巷道坡度:+3%07、服务年限:同矿井服务年限8、计划开工时间:2 0 1 5 年 4月 1日9、计划竣工时间:2 0 1 7 年 1 2 月 3 1 日1.1.2 特殊技术要求及重点问题1、每次放炮前,必须按图示位置设警戒2、严禁空顶作业3、所有入井人员必须随身携带隔离式自救器,并做到人人会用,熟知避灾路线,否则不得入井4、当工作面瓦斯浓度达到1.0%时工作面停止作业,当工作面瓦斯浓度达到 1.5%时-,工作面停电撤人并汇报工区调度,逐级上报5、开工前测量人员必须对开门点标高进行复测,施工时测量人员用仪器标定施工坡度,按设计施工1.1.3 巷道布置平面图:见附图1.2 编写依据1.2.1 经审批的设计、批准时间此巷道为永久巷道,依据沈阳设计研究院S 1 3 3 3 (一)图纸批准时间为:2 0 1 5 年1.2.2 地质说明书21.2.3 矿压观测资料施工过程中如发现巷道表面位移、顶板离层、锚杆拉拔等现象,必须及时上报1.2.4 其它技术规定施工中如遇其它情况另提专项措施本则逢掘必探的原则,在掘进施工前,先施工超前钻孔(超前钻孔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另报)2 地面相对位置、地质情况2.1 地面相对位置、邻区开采情况2.1.1 地面位置鸟山矿井位于鹤岗市东山区东方红乡,位于井田东部边界,地面周边无小井开采。
2.1.2 巷道与邻区、邻层关系平行-6 4 0 水平南翼2号回风大巷,位于-6 4 0 水平南翼2号回风大巷前进方向左侧,与之相距3 0 m (中心-中心)2.2 煤(岩)层赋存特征2.2.1 煤(岩)层产状不祥,在施工中揭露实见煤层产状为主2.2.2 预测瓦斯、煤尘情况鸟山矿按突出矿井设计,揭煤工作面按突出煤层管理2.2.3 其它煤(岩)层产状要素等不祥,在施工中揭露实见煤层产状为主2.2.4 按比例绘制地层综合柱状图32.3 地质构造2.3.1 预计穿过的地质构造本巷道预计穿过7-2、8-1、8-2 等煤层,将于起点前方1 4 9 m、3 2 7 m、7 3 3 m、1 0 6 6 m、1 0 9 9 m 分别穿过SI、F 1 6 9、F 3 1 8、SN和一条未命名断层2.3.2冲击地压的影响资料不祥2.4 水文、地质2 .4.1 主要水源及含水层情况该巷道上部及前方无旧巷及老空区,主要充水水源为断层裂隙水,根据临矿益新煤矿巷道涌水情况推测,本巷道可能有断层裂隙淋、涌水3 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3.1 巷道布置3.1.1 巷道布置1、巷道布置在-6 5 0 m 标高2、断面规格:断面规格:净宽:5.6 m,净高:3.9 4 m,三心拱形断面3、巷道设计长度:1 3 4 1 m4、巷道坡度:+3%03.1.2 巷道净断面的设计1、断面规格:断面规格:净宽:5.6 m,净高:3.9 4 m,三心拱形断面2、若场子头岩石整体性好则采用锚、网、喷支护形式3、附巷道断面图锚、网、喷巷道施工工艺4巷道坡度:+3%。
巷道按底板上(2.9 2)m为腰线断面净:左侧8)m;净:右侧(2.8 )m;(正)中心施工支护形式(锚、网、(索)、喷支护)巷道断面:S#6=(2 1.9)m2 S=(19.4)m2巷道规格:掘进宽(5.8 4)m 净宽(5.6)m掘进高(4.2 6)m 底板上净高(4.1 4)m墙高(1.9)m 掘进拱高3 6)m 净拱高2 4)m锚杆间距(0.8)m 排距(0.8)m 一排1 4 根、一排1 5 根,拱部钢筋网每米1 2.1 3 m2 o放炮后进入工作面作业前,必须在有支护下进行找顶找帮工作,及时找下顶帮浮煤岩,确保安全后方可设好临时支护,然后在有支护下进行打注锚杆、挂钢筋网及初喷工作,挂钢筋网时网与网搭接不得小于1 0 0 m m,逢格必链,锚杆长2.0 m,锚杆露出螺母W 3 0 m m ,循环进度为:1.8 m,锚杆的控顶距:放炮前控顶距不大于锚杆排距+0.3 m,放炮后控顶距:不大于锚杆排距+循环进度+0.3 m,锚杆够一排必须打一排,严禁空顶作业,围岩破碎时施工锚索加强支护,锚索间排、距每排3 根,锚索钢绞线长6.3 m,必须锚固在坚硬岩石中1 m 以上,锚索跟至迎头喷射混凝土标号C 2 5 喷射厚度1 2 0 m m质量比、水泥:沙子:石 子=1 :2.0 1:1.8 3初喷厚度5 0 m m 复喷厚7 0 m m复喷距工作面W 2 5 m,临时水沟跟至耙斗机尾。
3.1.3 突出矿井巷道布置原则突出矿井的巷道布置应当符合下列要求和原则:1、运输和轨道大巷、主要风巷、采区上山和下山(盘区大巷)等主要巷道布置在岩层或非突出煤层中;2、减少井巷揭穿突出煤层的次数;53、井巷揭穿突出煤层的地点应当合理避开地质构造破坏带;3.1.4 巷道开门施工1、开门前由队长负责对开门点前后不小于1 0 m 范围的巷道认真地进行敲帮问顶工作,若有浮石、危岩及时找净,若发现硅体脱落必须采用锚、网、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