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17 古诗五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摇****
  • 文档编号:109996514
  • 上传时间:2019-10-2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7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作品原文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①   巴山楚水凄凉地,②二十三年弃置身③  怀旧空吟闻笛赋,④到乡翻似烂柯人⑤  沉舟侧畔千帆过,⑥病树前头万木春⑦  今日听君歌一曲,⑧暂凭杯酒长精神⑨ 注释译文   作品注释   (1)酬:这里是以诗相答的意思  乐天:指白居易,字乐天   (2)巴山楚水:泛指今重庆和两湖一带,是作者当年接连被贬之地  (3)二十三年:作者被贬外地到回归京城长安的时间约为二十三年  (4)弃置身: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   (5)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序文中说:自己经过嵇康旧居,因写此赋追念他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怀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   (6)翻似:反而像  (7)烂柯人:传说晋人王质进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看到局终,童子问王质为何不去,王质才惊悟过来,见斧柄已经腐烂回到家乡,已历百年,无人相识(见《述异记》)刘禹锡借这个故事表达世事沧桑,人事全非,暮年返乡恍如隔世的心情   (8)歌一曲:指白居易作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一诗  (9)长(zhǎng):增长,振作[1] 作品译文   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我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

        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沉船的旁边正有千帆驶过,病树的前头却是万木争春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 创作背景  刘禹锡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变革,失败后被贬到外地做官二十多年公元826年(唐敬宗宝历二年)初,刘禹锡由和州(今安徽和县)返回洛阳,途经扬州时,遇到白居易在筵席上白居易写了一首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赠他,他就写了这首诗作为答谢[2] 作品赏析  “乐天”,白居易的表字见赠”指白居易赠给作者的诗,那首诗的最后两句说:“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刘禹锡的这首答谢诗就是从这里开头的:“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意思是他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二十三年就如同弃置在道旁一样刘禹锡想改革时弊,遭到打击,被贬到朗州(在今湖南省)、连州(在今广东省)、夔州(在今四川省)等地夔州属于古代巴国朗州、连州等属于古代楚国这些地区古代都很荒凉,所以用“巴山楚水凄凉地”来概括凄凉地”,指寂寞冷落的地区这两句写出了作者长期被贬的愤慨心情贬谪到异地,空有怀念老朋友的心情也无由见面,一再吟诵《思旧赋》也没有用,所以说“空吟”  “闻笛赋”,指向秀的《思旧赋》。

      西晋时,向秀和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而被杀向秀很悲痛,一次他从嵇康的旧居路过,听到有人在吹笛子,笛声使他想起被杀害的好友,就以悲愤的心情写了一篇《思旧赋》来悼念嵇康,从侧面显示出对时政的不满刘禹锡借这个典故寄托了他对因参与政治改革而被害致死的老友的怀念烂柯人”的典故见《述异记》,传说晋人王质入山砍柴,见两个儿童在那里下棋,他就在一旁观看一局棋刚完,儿童对他说,“你的斧柄(柯)已经烂了王质回到家乡,见同代的人都已死了,原来已经过去一百多年了作者借这个典故来比喻自己长期贬谪在外,乍回家乡,仿佛有隔世之感[2]   白居易的赠诗中有“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这样两句,意思是说同辈的人都升迁了,只有你在荒凉的地方寂寞地虚度了年华,颇为刘禹锡抱不平对此,刘禹锡在酬诗中写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之达观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他从白诗中翻出这二句,反而劝慰白居易不必为他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这两句诗意又和白诗“命压人头不奈何”、 “亦知合被才名折”相呼应,但其思想境界要比白诗高,意义也深刻得多了。

      二十三年的贬谪生活,并没有使他消沉颓唐正像他在另外的诗里所写的:“莫道桑榆晚,为霞犹满天他这棵病树仍然要重添精神,迎上春光沉舟”二句描写形象生动,深刻地反映了事物的变化发展规律,因而成为广为传诵的名句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并赋予它以新的意义,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3]  末尾两句又回到席上酬答赠言上来,意思是:“今天听到您唱的这支歌曲(指白居易赠给他的诗),就暂且凭借酒的力量,来增长我继续努力的精神吧!”作者没有一味消沉下去,他笔锋一转,又相互劝慰,相互鼓励了他对生活并未完全丧失信心诗中虽然感慨很深,但读来给人的感受并不是消沉,相反却是振奋  总体来说,诗的首联以伤感低沉的情调,回顾了诗人的贬谪生活颔联,借用典故暗示诗人被贬时间之长,表达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以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颈联是全诗感情升华之处,也是传诵千古的警句诗人把自己比作“沉舟”和“病树”,意思是自己虽屡遭贬谪,新人辈出,却也令人欣慰,表现出他豁达的胸襟尾联顺势点明了酬答的题意,表达了诗人重新投入生活的意愿及坚忍不拔的意志   全诗起伏跌宕,沉郁中见豪放,是酬赠诗之上品[4]教学目的要求: 1. 反复诵读,理解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哲理。

      2. 联系学过的送别诗,进行比较鉴赏 3. 背诵、默写这首诗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教学目的要求1、3 难点:教学目的要求2 教学课时数: 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 导入课文 背诵《赠汪伦》、《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导入 二、学生自由读古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三、说说读这首诗的初步感受 四、讲解古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从诗的标题看,这是刘禹锡写给白居易的回赠之作两位诗友阔别多年后在扬州初次相逢,白于筵席上赠诗相赠, 刘乃作此酬答诗中曲折地表达了诗人遭受政敌打击,长期远贬异地的愤慨不平的心情 诗的开头一、二句回首往事,抒发感慨 三、 四句用两个典故表达回归之后的感受 五、六句以“沉舟”“病树”自比,固然感到忧伤,却又相当达观 末两句点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题意 五、小结 在这首诗里,诗人抒写长期贬居生活的艰辛和对世事沧桑、亲朋凋零的伤感,含蓄地表达了内心的不平但诗人并未 因此消沉下去,而是振作精神面向未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联,以生动的艺术形象,表现出积极 进取的人生态度,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 六、学生背诵学过的送别诗 简要说说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异同。

      七、当堂背诵、默写这首诗。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冀少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二节《根的生长》分层作业(含答案).doc 统编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每课时《追求自由平等》(导学案)汇编(含两个导学案).docx 冀少版(2024)新教材七年级生物第一单元第一章第四节《细胞的生命活动》教学设计.doc 冀教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四章14.4 近似数 导学案.doc 冀少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三节《芽的发育》教学设计.doc 冀教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四章14.4 近似数 教学设计.docx 统编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7.1《珍视自由》教学设计.docx 苏科版2024新教材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二章教学设计:四、机械能和内能的相互转化.docx 冀少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二节《根的生长》教学设计.doc 统编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7.2《践行平等》教学设计.docx 统编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每课时《追求自由平等》教学设计汇编(含两个教学设计).docx 冀教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四章 实数 复习学案.docx 统编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每课时《追求自由平等》(教学设计)汇编(含两个教学设计).docx 冀少版(2024)新教材七年级生物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一节《显微镜的使用》导学案(含答案).doc 冀教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四章《实数》每课时 教案汇编(含七个教案.docx 人教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音乐上册第二单元学习项目三《3 为班级小乐队编配合奏曲》精品教案.doc 冀少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三节《芽的发育》导学案(含答案).doc 河北大学版(2024)初中信息科技七年级全一册第二单元《第6课 高效获取信息的方法》精品教案.doc 统编版2024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回忆鲁迅先生》(素养进阶教学设计).docx 冀少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四节《开花结果》教学设计.doc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