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学摄影必读的40本书.doc

83页
  • 卖家[上传人]:枫**
  • 文档编号:381144739
  • 上传时间:2023-12-0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88MB
  • / 8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980年以来翻译出版的西方摄影理论书  生命不息,学习不止这是一个真理,爱摄影也是一样,当你了解技术以后,你需要的就是补充自己的理论和想法了推荐40本1980年以来翻译出版的西方摄影理论书,和我一起学习吧!《摄影 社会 空间》 《西方摄影文论选(修订版)》 《视觉文化读本》 《论摄影》 《同时——随笔与演说》 《明室》 《迎向灵光消逝的年代》 《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 《上帝的眼睛:摄影的哲学》 《摄影与社会》《摄影的哲学思考》 《视觉艺术鉴赏》 《观看之道》 《看》  《摄影》《摄影简史》 《纪实摄影》 《落差》 《美国摄影图片制作工艺专业教程》 《美国纽约摄影学院摄影教材》《西方早期摄影与明信片上的中国》 《摄影与摄影批评家》 《表征》 《霍克尼论摄影》 《影像艺术批评》《美学与摄影》 《摄影的精神》 《图像证史》 《视像的霸权》《游客凝视》   《世界摄影史》 《摄影思想史》 《出龛入龛》 《百年彩色摄影》 《世界摄影大师传记丛书》《摄影100关键词》 《摄影圣典》 《当代摄影大师》《当代摄影新锐——17位影象新生代》(阮义忠 中国摄影出版社,1990年出版)作者: [台湾] 阮义忠出版社:中国摄影出版社出版年:1990-3页数:253装帧:平装ISBN:9787800070525内容简介摄影——这一门历时仅仅一个半世纪的艺术,正以其真实且税利的特质,展现出无比的见证性和伦理性,且暗示着未来发展的无限可能。

      愈来愈多的摄影工作者也用心经营出本身独特的风貌本书作者阮义忠参阅了数十年欧美摄影书刊及专辑,对当代诸多新锐摄影者的创作理念与风格作深入的探讨,写成这本涵括17位摄影者的摄影专辑,而与以前所著的《当代摄影大师——20位人性见证者》一书合成连贯的系列全书笔调亲切活泼,引文与叙说相间,倍能显现摄影者的胸襟、素养和观点明晰的文字与精选精印的图片,适足以令读者了解罗逊柏格、尤斯曼、索德克、贝里、吉卜生、威金、德巴东、弗孔……等探索影象新境的历程编辑推荐 本书是阮义忠对于西方摄影师介绍的一本重要书籍,如今看来,当年的新锐如今都已经成为世界上重要的摄影艺术家,阮义忠通过自己常年对摄影的理解,在本书中充分介绍了辛迪·雪曼,杰利・尤斯曼,乔·彼得・威金,玛丽・爱莲・玛可,贝纳德・弗孔,简・索德克,李・佛瑞兰德,杜安・麦可斯等这样世界一级摄影大师的创作历程,对他们的作品进行了分析并通过这些摄影家早期的创作实践来记录他们在摄影道路上的每一步,这些材料成为了全面了解一位艺术家创作的必不可少因素,也为当今从事影像创作的青年工作者提供了很多重要的对比材料作者简介  阮义忠,1950年生于台湾,早年喜爱美术,20岁时在《幼狮文艺》杂志做编辑,后来转至《汉声》杂志英文版工作,并开始拍照。

      1975年到《家庭月刊》任摄影编辑,撰写本土摄影指导文章1981年开始从事电影制作,发表《映象之旅》、《户外札记》、《灵巧的手》等纪录片二百多部他撰述的《二十位人性的见证者——当代摄影大师》、《当代摄影新锐》、《摄影美学七问》等在摄影界引起很大反响;他的5部摄影集《北埔》、《八尺门》、《人与土地》、《台北谣言》、《四季》使他成为世界知名摄影家他还创办了“阮义忠摄影工作室”和《摄影家》杂志曾任教于“国立艺术学院”,现投身于慈善事业 《摄影 社会 空间》 (顾铮主编,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2010年出版)作者: 顾铮 主编  出版社: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  出版年:2010-04  页数:180  ISBN:9787545205046  内容简介  《摄影 社会 空间》的主题是“摄影·社会·空间”,收入这个小辑的四篇文章(包括一篇译文)试图从不同角度与不同学科领域展开对于这个主题的交叉性考察这个努力同时包括了尝试以跨学科的方式展开对摄影的社会实践的考察比如,收入《摄影 社会 空间》的《影像的功能:城市改造中影像作为表达与干预方式的可能性》一文,就出自年轻的社会学研究者姚瑶女士之手  编辑推荐   虽然这是一本理论性质较强的书籍,但也不乏对优秀摄影家的关注。

      本书发表的朱浩、骆丹两位摄影家的访谈,一定会对具有摄影理论热情的人产生如“头脑风暴”般的智力刺激冯原先生的散文与日本摄影家森山大道先生的散文也为此书增色不少当然,资讯性也是本书主编的努力方向,这在书评与评述性报导方面有所体现而“观念摆渡”这个栏目,既是有关摄影文化研究的经典文本的译介,具有独立性,同时也可纳入海外资讯的广阔视野中加以认识《西方摄影文论选(修订版)》(顾铮,浙江摄影出版社,2007年出版) 作者: 顾铮  出版社:浙江摄影出版社  出版年:2007-8  页数:133  ISBN:9787806864982  内容简介  《西方摄影文论选(修订版)》的预设对象从一开始就没有把“搞理论”的人作为主要目标,而是以从事与接受高等摄影教育的师生以及广大摄影工作者和爱好者为主要读者反观中国的摄影与摄影教育,一向以实用为指针,一味强调实际技能而忽视理论,这也是造成现在不重视“理论”的原因之一这其中当然有不得已的苦衷,如“理论”人才不足,但这并不等于上述有关人士就没有理论上的兴趣只是问题在于,我们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本足以让人们认为当得起“摄影”文论的发好选集  编辑推荐   本书虽是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专业系列教材之一,但读者定位并不仅限于“科班出身”。

      本书节选的文章范围丰富,既有专业级学术大师的史论文章,也有布列松这样伟大摄影师轻松幽默的文笔,十分值得研读19世纪,技术的变迁诞生了摄影术,伴随其发展的是西方社会的城市化和文明进程,摄影的理论大系便孕育其中所以,本书作为西方理论的概览,业内必读  作者简介  顾铮,1959年生于上海,博士学位(比较文化)现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面:20世纪现代艺术、摄影史、中国当代纪实摄影实践、视觉传播等著有《世界人体摄影史》、《国外后现代摄影》、《真实的背后没有真实——20世纪现代摄影实践》、《自我的迷宫——艺术家的“我”》、《城市表情 ——20世纪城市摄影》、《世界摄影史》等《视觉文化读本》(罗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 作者: 罗岗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03-12-1  页数:378  ISBN:9787563343058  内容简介   在讲求效率的时代,视觉超越听觉,图像统治文字,电子媒介的图像实时(现场)传播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和诱惑力一切提供观看信息的媒介,如电影、电视、戏剧、摄影、绘画、时装、广告、形象设计、网络视听……都被纳入到“视觉文化”的范畴之中,各种影像都在构筑着视觉文化符号传播系统。

      视觉文化”似乎演变成为一个纷繁、杂乱的概念在本书的序言中,编者罗岗就“视觉文化”的概念进行了规范,将其与通常所说的“视觉艺术”进行了区分,他认为“视觉文化和视觉艺术有一个重要的区别,就是视觉文化使人们观看图像的场所发生了变化视觉文化把人们的注意力引离结构完善的、正式的观看场所,如影院和艺术画廊,而引向日常生活中视觉经验的中心这正如伊雷特·罗戈夫(IritRogoff)指出的:我们留意到的一幅画可能出自于一本书的护封或一则广告中;看电视是家庭生活的一部分而不只是观看者的个人行为;我们可以像在传统的电影院里看电影一样,从录像带、飞机或有线电视上看到电影正像文化研究已寻求了解人们在大众文化消费中创造意义的诸种方式一样,视觉文化首先研究人们日常生活的视觉经验在观看过程中,人们也同样能够见到经典,只是图像经典在这时已经被赋予了完全不同的意义由此,所谓“读图时代”的来临,也就是意味着多样化的视觉研究不仅进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而且正在改造整体性的社会结构这需要研究者有新的问题意识和方法意识视觉文化研究”正好提供了建立这样一种新的理论领域的契机,《视觉文化读本》则是展现了各种研究的可能性及成果无疑,不论是本雅明时代所强调的摄影技术,还是当今迅猛发展的网络科技,都是“视觉文化”赖以发展的技术平台。

      伴随着现代传播科技的发展,影像技术、电子信息技术逐渐兴盛,“虚拟空间”介入现实空间,“视觉文化”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电视直播改变了电影将过去延时记录下来的做法,把远处发生的事情同时地呈现出来,更重要的它还意味着主体将更紧张更有效地去看、听和感知生活世界整个世界在瞬间被远程地呈现出来,而关于这个世界的幻想也毫无限制地迅速传播开来书中“看的方法与日常生活”一章,便分析了视觉文化如何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时空在技术作用下似乎被整合在了一起现代文化日益转向以视觉为中心,视觉文化时代的来临标志着一种文化形态的转变和形成,《视觉文化读本》中的文章便是在对这一趋势做出各自的回应,通过“视觉文化”之眼,来“观视”这个世界,不是把文化单纯看成是现实反映的观念形态的东西,而是看成构成和改变现实的主要方式,在构造物质世界的过程中起着能动的作用  编辑推荐   此书是在“大众化”的范畴中对于“视觉文化”冷静的观看和反思,本书不仅收录了绘画,电影,摄影,雕塑等多方面艺术形式的论题外,作者还通过更多维的角度和视野去看待“视觉文化”这个非常广义的词汇,本书不同学科出发阐释“视觉文化”,所论述主题涉及“何谓视觉文化”、“看的方法与日常生活”、“身体与空间”、“性别与凝视的政治”、“种族、认同与主体性”,本身收录的二十余篇著作中不乏西方理论文化大家如“苏珊·桑塔格,让·鲍德里亚,本雅明,布迪厄,麦克卢汉等,可以说本身是视觉文化理论的多元合集,为视觉文化工作者提供了很多重要的理论依据。

       《论摄影》(【美]】苏珊·桑塔格,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年) 作者: 【美】苏珊·桑塔格  译者: 黄灿然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年: 2008-1  页数: 211  丛书: 苏珊·桑塔格文集  ISBN: 978753274410  内容简介   《论摄影》不仅是一本论述摄影的经典著作,而且是一本论述广泛意义上的现代文化的经典著作它不是一本专业著作,书中也没有多少摄影术语,尽管有志于摄影者,应人手一册;它的对象主要是知识分子、作家和文化人  桑塔格深入地探讨摄影的本质,包括摄影是不是艺术,摄影与绘画的互相影响,摄影与真实世界的关系,摄影的捕食性和侵略性摄影表面上是反映现实,但实际上摄影影像自成一个世界,一个影像世界,企图取代真实世界  对读者而言,《论摄影》的丰富性和深刻性不在于桑塔格得出什么结论,而在于她的论述过程和解剖方法这是一种抽丝剥茧的论述,一种冷静而锋利的解剖精彩纷呈,使人目不暇接  桑塔格一向以其庄严的文体著称,但她的挖苦和讽刺在这本著作中亦得到充分的发挥《论摄影》出版于一九七七年,轰动一时,引起广泛的讨论,并荣获当年的全国图书批评界奖, 至今仍被誉为“摄影界的《圣经》”。

        编辑推荐   苏珊·桑塔格所著的《论摄影》被中国摄影界评为摄影中的“圣经”,它在摄影中的重要性是任何一本理论专著都无法替代的,《论摄影》有着很多不同的版本,第一本传到大陆的应该是黃翰荻所编译的, 2005年由艾红华等人所译的版本是近些年传播最为广泛的,但是由于苏珊·桑塔格对摄影上本质问题描写较多,导致了翻译过程中一些专业词汇较难理解的问题,时隔三年,2008年由黄灿然翻译的版本是最近比较恰当的版本,非常贴合了苏珊·桑塔格的语法习惯,桑塔格深入地探讨摄影的本质,包括摄影是不是艺术,摄影与绘画的互相影响,摄影与真实世界的关系,摄影的捕食性和侵略性摄影表面上是反映现实,但实际上摄影影像自成一个世界,一个影像世界,企图取代真实世界这本《论摄影》对世界摄影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