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国移动未来网络演进方向和策略的研究-总体.ppt

66页
  • 卖家[上传人]:壹****1
  • 文档编号:590882708
  • 上传时间:2024-09-16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5.54MB
  • / 6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中国移动未来网络演进方向和策略的研究中国移动未来网络演进方向和策略的研究——总体总体中国移动集团公司中国移动集团公司 项目背景项目背景“用未来管理现在,用现在确保未来用未来管理现在,用现在确保未来”我公司网络新增规模巨大,网络投资规模巨大网络技术进步、技术换代步伐明显加快新业务需求增强,电信市场竞争激烈确保网络的先进性确保网络的先进性研究我公司未来网研究我公司未来网络演进方向和策略络演进方向和策略确保我公司未来确保我公司未来网络规划和演进网络规划和演进方向正确,保护方向正确,保护投资投资引领通引领通信行业信行业的发展的发展项目成果将指导我公司未来网络规划 提纲提纲•网络发展趋势网络发展趋势•网络发展愿景网络发展愿景•网络演进策略网络演进策略 网络演进的驱动力网络演进的驱动力网络演进网络演进泛在的服务(ubiquitous service)要求业务和网络的融合,业务多媒体化,业务个性化,业务多样化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光传输容量的增长、IP的迅速扩张和IPv6技术的成熟、软交换和IMS的出现、宽带接入技术的发展为电信网的演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电信运营商面临着电信业内部的竞争、互联网行业的竞争、来自其他媒体行业的竞争等全面竞争。

      市场竞争市场竞争技术革命技术革命业务需求业务需求 网络发展趋势网络发展趋势IP化化•信令信令IP化化•承载承载IP化化•接口接口IP化化网络网络扁平化扁平化IPIP化化多媒体化多媒体化接入多样化接入多样化宽带化宽带化融合融合ITIT化化接入多样化接入多样化•多种接入技术并存多种接入技术并存•GERAN/TD-SCDMA/LTE•WiMax•WiFi•PON•PON+LAN宽带化宽带化•接入网、传送网和承载接入网、传送网和承载网朝着宽带化趋势发展网朝着宽带化趋势发展扁平化扁平化•接入网:接入网:4级网络架构演进级网络架构演进为为2级网络架构级网络架构•传送网:干线去掉传送网:干线去掉SDH层层•承载网:组网结构扁平化承载网:组网结构扁平化IT化化•硬件硬件IT化化•软件软件IT化化•存储存储IT化化多媒体化多媒体化•业务的多媒体化业务的多媒体化•网络具有多媒体业网络具有多媒体业务提供能力务提供能力融合融合•终端融合终端融合•接入融合接入融合•承载网融合承载网融合•核心网融合核心网融合•业务平台融合业务平台融合•支撑网融合支撑网融合•数据库的融合数据库的融合 中国移动网络演进的目标中国移动网络演进的目标u全方位的融合能力全方位的融合能力ü为了面向用户的信息化需求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我公司应该用一体化的网络来融合为了面向用户的信息化需求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我公司应该用一体化的网络来融合固定与移动等多种接入手段,多媒体通信与各领域的互联网应用等多种业务形式。

      固定与移动等多种接入手段,多媒体通信与各领域的互联网应用等多种业务形式u高度开放的网络体系高度开放的网络体系ü为了用一体化的网络来实现全方位的融合能力,我公司所采用的网络体系需具备高度为了用一体化的网络来实现全方位的融合能力,我公司所采用的网络体系需具备高度的开放性一方面将核心控制层与承载层相分离以实现对具体承载和接入手段的开放的开放性一方面将核心控制层与承载层相分离以实现对具体承载和接入手段的开放性,另一方面将业务能力层与核心控制层相分离以实现对具体业务形式的开放性性,另一方面将业务能力层与核心控制层相分离以实现对具体业务形式的开放性u强势的价值链控制能力强势的价值链控制能力ü为了有效整合价值链各环节上的优势产业资源,成为引领信息化的龙头,我公司为用为了有效整合价值链各环节上的优势产业资源,成为引领信息化的龙头,我公司为用户提供信息化服务的网络须具备强势的价值链控制能力为此,需掌控用户数据,并户提供信息化服务的网络须具备强势的价值链控制能力为此,需掌控用户数据,并为不同的信息化应用提供统一的注册、会话、安全、计费、网络管理、业务管理等基为不同的信息化应用提供统一的注册、会话、安全、计费、网络管理、业务管理等基础功能。

      础功能u高品质、低成本高品质、低成本ü我公司一方面应充分发挥规模优势,另一方面应甄选吸收新技术以不断改进网络,使我公司一方面应充分发挥规模优势,另一方面应甄选吸收新技术以不断改进网络,使用户能以尽量低的信息化成本获取尽量高品质的信息服务这是我公司赢取对最终用用户能以尽量低的信息化成本获取尽量高品质的信息服务这是我公司赢取对最终用户的强势吸引力从而掌控价值链的关键户的强势吸引力从而掌控价值链的关键 提纲提纲•网络发展趋势网络发展趋势•网络发展愿景网络发展愿景•网络演进策略网络演进策略 5年后年后企业发展图景企业发展图景——竞争竞争电信业内部竞争电信业内部竞争在3家全业务运营商中,中国移动在移动市场保持领先占据50-60%市场份额,但其他运营商在企业和家庭市场才有的移动+固定捆绑对中国移动造成较大威胁互联网行业的竞争互联网行业的竞争在近2.5亿互联网用户中,一半网民同时使用移动网络上网但在搜索、电子商务、旅游、等传统互联网领域,中国移动更多只能起到管道的作用,在广告、沟通、社会化网络等方面中国移动会占有一席之地其他行业其他行业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以及楼宇广告、直邮广告等新兴行业均是广告等业务的竞争对手。

      广播电视行业广播电视行业广电与电信行业交叉准入,在家庭客户领域合作大于竞争,但在电视等方面竞争又多于合作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SHANGHAI MEIDA GROUP 5年后年后企业发展图景企业发展图景——业务业务4亿移动用户,基亿移动用户,基于宽带与融合应用于宽带与融合应用的企业客户的企业客户100万,万,也发展了部分基于也发展了部分基于宽带接入的家庭用宽带接入的家庭用户家庭客户家庭客户企业客户企业客户移动客户移动客户应用:应用:互联网+移动融合互联网+移动融合是中国移动主要业是中国移动主要业务提供形式,在娱务提供形式,在娱乐、生活、工作各乐、生活、工作各领域均有明星应用领域均有明星应用收入:收入:非语音收入过半:非语音收入过半:•普通话音价格大幅降普通话音价格大幅降低,视频通话成为重低,视频通话成为重要增值来源;要增值来源;•无线上网普及率达无线上网普及率达40%;;•广告等后向收费成为广告等后向收费成为重要的收入来源重要的收入来源用户:用户: ISSMSSBSSOSSEAIEAIEAI中国移动网络总体发展愿景中国移动网络总体发展愿景R4软交换网软交换网IP专网专网v4v6双栈/DiffServerCMNETDiffServer/MPLS/VPN城域网城域网支撑网支撑网互通互通接入网接入网TD-SCDMA?/HSPA(TDD)?802.16m或或LTE(TDD)或或LTE(FDD)NG-GSMPONWLAN个人个人客户客户家庭家庭客户客户IMS网络网络分组域分组域信令网信令网LAN用户用户FiberCMNMSSGMSSMGWGMGW集团集团客户客户S-CSCFMGCFMRFPBGCFMRFCP-CSCFI-CSCFPCCRACS城域网城域网BRASSBCMSTP/OTNMSTP/OTNOTH/ROADM城域城域城域城域骨干骨干/省干省干PTN/OTN数据中心数据中心HLR/HSS业务数据业务数据GMPLS统一控制统一控制DSMPePDGP-GWS-GWMMEGGSN SGSNPSTN其它其它PLMNInternet/Internet2传送网传送网承载网承载网核心网核心网位置 彩铃……Presence能力层语音短信展现域门户1…………业务控制域SP/业务鉴权用户鉴权订购渠道会话控制信息同步订购关系鉴权业务管理目录管理营销分析/执行内容管理CP/SP管理业务运营域第三方应用自有内容内容生成自有应用应用生成应用层接入层协议转换 接口调用业务路由鉴权执行流量控制业务网业务网 网络总体发展愿景说明网络总体发展愿景说明•接入网接入网–无线接入:带宽已达到100M,网络架构已成为两级扁平结构,多中接入技术共存–有线接入:光纤向用户不断延伸,以PON为代表的多种光纤接入技术为集团和家庭客户提供宽带接入•传送网传送网–干线全面引入OTN,城域面向分组传送,并引入GMPLS统一控制。

      •承载网承载网–CMNet和IP专网双骨干结构继续存在,城域网发展成为两网的共用接入网络–CMNet扁平化,并打造成为具备分级服务质量的网络–全面引入IPv6•核心网核心网–电路域:网内全IP化,TDM资源全部迁移到核心网边缘–分组域:逐渐向SAE架构演进–IMS域:IMS和R4软交换网长期共存并互通,IMS逐渐吸收CS 域话务,可能逐渐替代CS网络–用户数据:HLR和HSS逐步融合,IMS、CS和PS实现统一的用户数据管理•业务网业务网–业务:新业务层出不穷,更多互联网上的业务移植到移动网,业务类型也更加多样化–业务管理模式:业务管理模式更加复杂,对于业务的鉴权等管理趋向于全网统一管理–统一数据管理:统一的数据平台用来对业务内容进行分发和管理,并对用户数据进行管理和分析•支撑网支撑网–作为一个整体为中国移动业务和管理提供支撑能力功能域包括OSS、BSS、MSS、ISS四部分,域间使用EAI平台实现融合与交互 接入网发展愿景(三)接入网发展愿景(三)•11n:峰值540Mbps•11s:无线网状网•双载波峰值2Mbps•引入网络扁平化架构•引入网络IP承载•16m:峰值~400Mbps•16j:无线网状网•TD演进到了16m•网络扁平化和承载IP化•HSDPA/HSUPA:8.4M/4.2Mbps •网络扁平化和承载IP化•LTE:峰值 100M(DL)/50Mbps(UL)•网络扁平化和承载IP化 大客大客大客大客户专线户专线FE / GEFE / GEPONPONBBBB小区小区小区小区•引入 PON提供集团/家庭业务•提供大带宽接入业务以及热点无线宽带覆盖Fiber/LANFiber/LAN•TD LTE: 100Mbps/50Mbps接入网发展愿景(二)接入网发展愿景(二)接入网发展愿景(一)接入网发展愿景(一) 省内省内省内省内/ /区域干线区域干线区域干线区域干线OTNOTN•扁平化(ring/mesh),组大区干线•OTN较大规模交叉(10G+80波)•GMPLS+G.709省际干线省际干线省际干线省际干线OTNOTN•扁平化(ring/mesh),约100节点•OTN大规模交叉 (40G+160波)•GMPLS+G.709•PTN更好感知业务(链/环/网)•统一交叉•GMPLS端到端调度城域传送网城域传送网城域传送网城域传送网PTN/OTNPTN/OTN传送网发展愿景传送网发展愿景多层多域多层多域GMPLS统一控制平面统一控制平面OCCOCCOCCOCCOCC 承载网发展愿景承载网发展愿景集团客户专网内部支撑系统自有业务系统省内集团客户专网2/3G基站MGW/Server接入CMNET发达地市城域网发达地市城域网v4v6双栈双栈/大带宽大带宽/DiffServer/扁平扁平化化IP专网专网6vPE/大带宽大带宽/DiffServer/MPLS/VPN小型地市1省网(带小地市)省网(带小地市)城域数据网城域数据网IDCWEB2.0BlogStreamingGSNSP/CPPSCSVPNIMSIP骨干网骨干网小型地市2L2L3Policy ServerPCC/RACS承载控制P2P 控制控制Internet/Internet2 承载网发展愿景说明承载网发展愿景说明•总体结构–CMNet和IP专网双骨干结构继续存在–城域网发展成为CMNet和IP专网的共用接入网络•CMNet–提高服务质量,打造成为具备分级服务质量的网络–CMNet扁平化•原有省网退化成为小的区域网,仅带省内部分的未发展的城域网•大部分城域网独立成单独自治域直接接入CMNet•IP专网–引入更多的可靠性等技术,打造成为高品质、高质量的网络–全网不需要支持IPv6,通过6vPE在VPN内支持IPv6流量•城域数据网–采用2,3层结合技术组网–业务通过城域网分别接入IP专网和互联网–引入资源接入控制,根据业务和用户情况对承载网自有进行控制提高服务质量•包括P2P防控、流量控制等•CNGI–初期作为IPv6试商用网络,后续和CMNet融合,帮助CMNet完成双栈化 GGSNSGSN分组域分组域核心网核心网宽带无线接入宽带无线接入电路域:全电路域:全IPIP化化•网内全网内全IP化,化,TDM资源资源全部迁移到核心网边缘全部迁移到核心网边缘•信令网逐步信令网逐步IP化化分组域:向分组域:向SAESAE演进演进•PS域向域向SAE架构演进架构演进•非会话类数据业务直接基于非会话类数据业务直接基于PS域提供域提供IMSIMS域:提供多媒体业务域:提供多媒体业务•IMS和和R4软交换网长期共存并互通软交换网长期共存并互通•HLR和和HSS逐步融合逐步融合•IMS逐渐吸收逐渐吸收CS 域话务,可能逐渐替代域话务,可能逐渐替代CS网络网络OFFICE OFFICE I/S-CSCFI/S-CSCFBGCFBGCFMGCFMGCFMRFCMRFCIMSIMSMGWMGWIMS域域MRFPMRFP接入网接入网固定接入固定接入互通会话类多媒体业务会话类多媒体业务Video SharingIMPoCVoIP多媒体会议业务业务SCP传统电路域业务传统电路域业务短信中心短信中心其他数据业务其他数据业务WAP PIM 彩信彩信彩铃彩铃HLRHSSDSMP业务数据业务数据数据中心数据中心核心网发展愿景核心网发展愿景IP承载网承载网MGWMSSCMN电路域电路域信令网信令网P-CSCFP-CSCFRACS, PCC 业务网发展愿景业务网发展愿景统一门户入口统一门户入口承载网承载网逐步实现能力设备、接入设逐步实现能力设备、接入设备、应用平台的软硬件分离备、应用平台的软硬件分离和软件的模块化和软件的模块化逐步实现业务运营域与应用逐步实现业务运营域与应用的物理分离的物理分离随着随着IPv6的成熟,丰富针对的成熟,丰富针对静态地址的业务能力和应用静态地址的业务能力和应用实施与实施与P2P技术融合的内容技术融合的内容分发网络,实现业务内容的分发网络,实现业务内容的高效分发高效分发业务网络逻辑分层,能力层、业务网络逻辑分层,能力层、接入层、应用层实现分离接入层、应用层实现分离 支撑网发展愿景支撑网发展愿景 支撑网发展愿景说明支撑网发展愿景说明在中国移动支撑网、即IT支撑系统的未来演进中,应该围绕“ONE CM”和“卓越工程”的战略目标,从全局化、标准化、合作化、集中化四个方面来搭建和设计新一代IT支撑系统——NG-ITSS(New Genera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upport System)NG-ITSS不同以往IT支撑系统的主要特征就是“架构统一,功能明确”。

      •架构统一架构统一就是指NG-ITSS的主要的功能域OSS、BSS、MSS、ISS的信息模型、对外接口等的设计和规划都应该服从这一大的架构•功能明确功能明确就是指NG-ITSS的各个功能域除了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外,还要将一些公共需求提取出来,交给更适合的功能域完成•ISS(Information Support System )功能域的主要作用是功能域间的信息交互,以及企业核心数据的存储•NG-ITSS使用EAI将业务流程、应用软件、不同的功能域联合起来,使NG-ITSS称为一个整体进行业务处理和信息共享 提纲提纲•网络发展趋势•网络发展愿景•网络演进策略 网络演进策略网络演进策略•总体•接入网•传送网•承载网•核心网•业务网•支撑网 总体演进总体演进Roadmap200820092010201120122013接入网接入网传送网传送网核心网核心网承载网承载网干线去掉干线去掉SDH层层 电路域电路域IP化化重大事件重大事件IMS引入引入业务网业务网支撑网支撑网3G牌照牌照OTN接口标准化接口标准化引入引入OTN组网组网城域引入城域引入PTN引入引入GMPLS控制控制分组域向分组域向SAE架构演进架构演进引入引入IMS IMS逐渐吸收逐渐吸收CS域话务域话务,IMS和和R4长期共存长期共存CMNet扁平化扁平化部分城域网出口部署流控设备部分城域网出口部署流控设备CMNet部署部署DiffservCNGI承载承载V6试商用系统试商用系统CNGI接入接入CMNet规模发展城域数据网规模发展城域数据网城域范围部署电信级以太网城域范围部署电信级以太网专网启用专网启用6vPE,引入,引入IPv6流量流量CNGI融入融入CMNET,,CMNet全网全网v4/v6双栈双栈TD引入引入HSUPA和和TD/WiMAX双模基站双模基站TD引入引入MBMS和和IP化传输化传输引入引入16m或或TD-LTE或或FDD-LTENG-GSM传输传输IP化改造化改造引入引入PON无线宽无线宽带带VoIP成熟成熟大规模存储、计算能力设备开始部署大规模存储、计算能力设备开始部署内容分发和管理系统的建设内容分发和管理系统的建设业务形式和合作方式多样性业务形式和合作方式多样性网络水平化网络水平化三类系统分立发展三类系统分立发展EAI剥离公共需求,剥离公共需求,放到适合的功放到适合的功能域中能域中三类系统融合三类系统融合ISS系统建设系统建设TD长期长期演进演进 网络演进策略网络演进策略•总体总体•接入网接入网•传送网传送网•承载网承载网•核心网核心网•业务网业务网•支撑网支撑网 接入网发展趋势接入网发展趋势宽带化•目前EDGE最大200Kbps,未来LTE到100Mbps•WiFi 11g目前54Mbps,未来11n达到540Mbps•xPON带宽155M~2.5G多样化•NG-GSM•TD-SCDMA•WiMax•LTE•WiFi•PON•PON+LAN承载IP化•GERAN Abis、A接口IP化•3G Iu、Iub和Iur接口IP化•WiFi、WiMax和LTE初始就是IP传输架构扁平化•4级网络架构演进为2级网络架构基站拉远化和多模化 •为节省基带资源,将多个基站的基带集中在一起进行共享,降低网络成本•多种无线接入技术共存,而要降低网络成本,要求基站多模化接入网接入网接入网接入网 无线接入网演进无线接入网演进RoadmapTD-SCDMA引入引入TD/WiMAX双模基站双模基站引入引入IP化基站化基站HSUPA ((1.4/4.2Mbps))HSDPA单载波(单载波(2.8Mbps))引入引入16m11g((54Mbps))引入无线网状网(引入无线网状网(mesh))重大事件重大事件3G发牌WiFiWiMaxTD长期演进HSDPA多载波(多载波(8.4Mbps)和)和MBMS11n((540Mbps))引入引入LTEWCDMA引入引入TD-LTE4GHSPA+:网络扁平化、高阶调制和:网络扁平化、高阶调制和MIMO三选一NG-GSM数据业务增强功能(双载波、高阶调制、高符号速率)(数据业务增强功能(双载波、高阶调制、高符号速率)(~2Mbps))传输传输IP化改造化改造新站型(新站型(BBU+RRU站型及其之间光纤网络化组网、宽带多载波功放、扁平化基站)站型及其之间光纤网络化组网、宽带多载波功放、扁平化基站)全网引入全网引入EDGE((~200kbps))语音业务增强功能(语音业务增强功能(AMR-HR+TFO+干扰消除)干扰消除)200820092010201120122013 LAN/FiberLAN有线接入网演进有线接入网演进Roadmap业务流流量量200720082009201020112012HSDPA/WiMax/专线HSPA/WiMax/专线/BBWiMax/LTE/专线业务/BBPON模模块Fiber/EPON/GPONBBGE/FELTEFEMSTP/PTN/WDMMSTP/CWDM城域网城域网TDM/ETH专线接入接入网网用户驻地用户驻地网网ETH专线家庭业务家庭业务WIMAXFEWIMAXFE最后最后1km最后最后100mLAN/FiberFiber 无线接入网功能引入无线接入网功能引入Roadmap20082009201020112012GERAN引入语音业务增强功能(AMR-HR+TFO+干扰消除) ;引入载波池应用;引入宽带多载波功放;无线网IP化。

      引入数据业务增强功能(双载波、高阶调制、高符号速率)引入GSM BBU+RRU站型;引入宽带多载波功放;小范围引入BBU+RRU间光纤网络化组网;无线网扁平化实施TD-SCDMA引入MBMS;部署ATM E1为主,在业务量特别大,而且厂家支持的地方直接部署IP化Iub,Iu接口部署IP化为主引入TD载波池应用;引入HSUPA;引入TD/WiMAX双模基站;引入IP化的Ethernet接口引入网络扁平化;引入高阶调制和MIMO;引入TD-LTEWiMax引入802.16mWCDMA引入LTEWiFi引入11s(MESH)网络引入11n 有线接入网功能引入有线接入网功能引入Roadmap2009201020112012MSTP引入引入PON模块模块xPONEPON时钟同步时钟同步不同厂家的不同厂家的OLT与与ONU之之间互连互通间互连互通组建星形网组建星形网的保护的保护一体化一体化OLT 网络演进策略网络演进策略•总体•接入网•传送网•承载网•核心网•业务网•支撑网 面向面向IPP&R宽带宽带化化灵活灵活性性可管可管理性理性NG-OPTICS§各种传送颗粒的交叉保护各种传送颗粒的交叉保护§GMPLS保护和恢复保护和恢复§ROADM的重构的重构§IP(IGP/FRR)联合保护联合保护§CMNET和和IP专网差异化要求专网差异化要求§城域面向分组传送城域面向分组传送Eth/MSTP/PTN§干线干线IP over WDM WDM/ROADM/OTH §快速故障定位和网管习惯快速故障定位和网管习惯§各种技术的端到端调度各种技术的端到端调度§G.709接口和开销接口和开销§网络割接和互通网络割接和互通§Triple Play发展发展§全业务运营全业务运营§大容量交叉(单波大容量交叉(单波10G/40G++80/160波)波)§端到端端到端GMPLS统一控制统一控制§分层分域分层分域§大规模交叉连接大规模交叉连接§OTN灵活组网和保护灵活组网和保护传送网发展趋势传送网发展趋势 3G/全全业务SDH/WDM/MSTP传输综合网管传输综合网管管理平面管理平面管理平面管理平面SDH/MSTP/OTN网管网管PTN/OTN网管网管传送网演进策略传送网演进策略200720082009201020112012MSTP•VC业务/少量Packet•以太网OAM&保护MSTP•Packet/VCOTN •ROADM/OTH、城域核心层PTN•Packet/VC、PBT/TMPLS/SYNCOTN •ROADM/OTH、城域汇聚层城域城域城域城域传传送网送网送网送网单层单层/单域单域 GMPLS•波长/子波长/Packet多粒度统一控制多层多层/多域多域 GMPLS•大规模分层分域组网•IP和光网络的控制平面互通控制平面控制平面控制平面控制平面2013PtP WDM•POS接口•1+1保护•客户侧互通PtP WDM/OTH •10GE over OTN•G.709管理开销•基于OTUk互通•小型交叉矩阵 OTN•大规模交叉连接能力(ROADM/OTH)•灵活的组网和保护能力•超长距离、超大容量系统省省省省际际干干干干线线大量大量2.5G/较多较多10G2.5G/10G10G/40GSDH•VC业务的组网、保护、调度、OAMPtP WDM/OTH •多种保护、单/多厂家OTN接口•10G POS/10GE、单板级的统计复用OTN •OTH/ROADM•波长/子波长的组网、保护、调度、汇聚、OAM省干省干省干省干/ /区区区区域干域干域干域干线线大量大量2.5G/少量少量10G10G/40G 时间业务量低QoS,不保护高QoS,保护需要处理到三层二层处理基本上够用PtPPtPWDMWDM•POS接口•1+1保护•客户侧互通大量大量2.5较多较多10GOptical EMS PtP WDMPtP WDM/OTHOTH•10GE over OTN•G.709管理开销•基于OTUk互通•小型交叉矩阵10G/2.5G OTNOTN•大规模交叉连接能力(ROAMD/OTH)•灵活的组网和保护能力•超长距离、超大容量系统10G/40GVCPtPPtPWDMWDM大量大量2.5少量少量10GSDHSDH•组网•保护•调度•OAMTCO省际干线的演进策略省际干线的演进策略3G/全全业务 时间业务量低QoS,不保护高QoS,保护需要处理到三层二层处理基本上够用VCPtPPtPWDMWDMVC/GE//2.5GSDHSDH•组网•保护•调度•OAMTCOOptical EMSPtP WDM/OTHPtP WDM/OTH•1+1等保护•单/多厂家OTN接口•10G POS/10G以太网•单板级的统计复用VC大量大量2.5G,少量少量10GSDHSDH•组网、保护、调度、OAM省干和区域干线的演进策略省干和区域干线的演进策略10G/40G OTNOTN•OTH/ROADM•组网、调度、保护、OAM•汇聚、统计复用3G/全全业务 城域传送网城域传送网的演进策略的演进策略业务流流量量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EDGEHSDPA/WiMAX/专线业务HSPA+/WiMAX/ /专线业务/BBLTE/WiMAX/ /专线业务/BB业务发展展MSTP网网络建建设节奏奏以太OAM&保护网网络建建设WDM/OTN网网络 PBB-TE/T-MPLS/SYNC城域核心汇聚ROADM/OTHPTN网网络建建设节奏奏 传送网功能引入传送网功能引入Roadmap2008200920102011~2012省际省际干线干线网网网络网络技术技术PtP WDMOTHOTHROADMOTN功能功能10GPoS;1+1保护;单厂家OTN接口;客户侧互通10GE over OTN;多种保护;G.709管理开销;基于OTUk互通;小型交叉矩阵灵活组网和保护;超长距离、超大容量系统大规模交叉连接能力(ROADM+OTH);40GPoS省内省内干线干线网网网络网络技术技术SDHPtP WDMOTHROADMOTN功能功能组网/保护/调度/OAM多种保护;单厂家OTN接口;10GPoS/10GEG.709管理开销;基于OTUk互通;小型交叉矩阵;灵活组网和保护超长距离、超大容量系统;大规模交叉连接能力(ROADM+OTH);40GPoS城域城域传送传送网网网络网络技术技术MSTPWDMROADMROADMOTHPTN功能功能以太保护/OAM;L2汇聚城域核心城域汇聚同步 网络演进策略网络演进策略•总体•接入网•传送网•承载网•核心网•业务网•支撑网 承载网发展趋势承载网发展趋势宽带化•骨干网宽带化(40G POS/100GE)•路由器集群技术大规模商用•城域内数据设备与波分集成融合网络•融合的城域/区域网络,提供业务的综合接入•CMNET/IP专网双骨干结构长期存在,但走向融合•虚拟化(VPN/VR/LR等)技术进一步发展,开始支持网络设备资源的共享和灵活配置智能化•支持网络资源管理能力,能够实现业务的感知和接入控制•对业务提供更强的安全、服务质量控制能力网络结构扁平化•省网分裂为多个城域/区域网络•骨干网扩大,与城域/区域网络对接•3级网络演化为2级网络电信级网络•增强的故障检测、保护/恢复技术,实现电信级高可用性•完善的网元管理/网络管理/VPN管理和QOS管理•IPV6开始商用,具有更强的网络可持续发展能力•安全性•高服务质量IPIP网络网络网络网络 承载网演进承载网演进RoadmapIP专网专网CMNET城域网城域网CNGI扁平化扁平化省网出口部署流控设备省网出口部署流控设备部分城域网出口部署流控设备部分城域网出口部署流控设备部署资源接入和部署资源接入和 控制系统控制系统骨干出口部署流控设备骨干出口部署流控设备启用启用DiffServ承载承载V6试商用业务系统试商用业务系统作为孤岛接入作为孤岛接入CMNET规模建设城域网规模建设城域网部署资源接入和部署资源接入和 控制系统控制系统部署电信级以太网部署电信级以太网核心和汇核心和汇聚层融合聚层融合骨干网融合骨干网融合专网启用专网启用6vPE,引入,引入v6流量流量通过隧道连接通过隧道连接v6孤岛孤岛全网全网v4/v6双栈双栈重大事件重大事件IP Ran及全业及全业务发展务发展IMS引入引入融入融入 CMNET骨干骨干通过隧道连接通过隧道连接v6孤岛孤岛v4/v6双栈双栈200820092010201120122013 2009年承载网概览年承载网概览CMNET固定NGN集团客户专网(可控)内部支撑系统自有业务系统省内集团客户专网2/3G基站城域网城域网大带宽大带宽/DiffServ/扁平化扁平化IP专网专网大带宽大带宽/DiffServ/MPLSIPV4IPV4双栈双栈IMS双栈双栈/IPV6/IPV6双栈双栈/IPV6/IPV6CNGI固定NGN集团客户专网(可控)内部支撑系统自有业务系统省内集团客户专网2/3G基站省网(带小地市)省网(带小地市)地市1地市2V6 serverIDCWEB2.0BlogStreamingGSNSP/CPPSCSVPN 2010年承载网概览年承载网概览CMNET固定NGN集团客户专网(可控)内部支撑系统自有业务系统省内集团客户专网2/3G基站城域网城域网隧道支持隧道支持/大带宽大带宽/DiffServ/扁平化扁平化IP专网专网大带宽大带宽/DiffServ/MPLSIPV6IPV6IPV4IPV4双栈双栈/IPV6/IPV6双栈双栈/IPV6/IPV6CNGI业务识别和控制系统业务识别和控制系统业务识别和控制系统业务识别和控制系统固定NGN集团客户专网(可控)内部支撑系统自有业务系统省内集团客户专网2/3G基站省网(带小地市)省网(带小地市)业务识别和控制系统业务识别和控制系统地市1地市2IDCWEB2.0BlogStreamingGSNSP/CPPSCSVPNIMSPolicy ServerPCC/RICS承载控制P2P 控制控制 2011-2012年承载网概览年承载网概览CMNET固定NGN集团客户专网(可控)内部支撑系统自有业务系统省内集团客户专网2/3G基站城域网城域网(双栈)(双栈)双栈双栈/大带宽大带宽/DiffServ/扁平化扁平化IP专网专网大带宽大带宽/DiffServ/MPLSIPV6IPV6IPV4IPV4双栈双栈/IPV6/IPV6双栈双栈/IPV6/IPV6CNGI业务识别和控制系统业务识别和控制系统业务识别和控制系统业务识别和控制系统固定NGN集团客户专网(可控)内部支撑系统自有业务系统省内集团客户专网2/3G基站省网(带小地市)省网(带小地市)业务识别和控制系统业务识别和控制系统地市1地市2IDCWEB2.0BlogStreamingGSNSP/CPPSCSVPNIMSPolicy ServerPCC/RICS承载控制P2P 控制控制 承载网功能引入承载网功能引入Roadmap200720082009201020112012CMNet网络事件网络事件启用Diffserv骨干网部署流控设备省网出口部署流控设备部分省份开始骨干网扁平化改造部分城域出口部署流控设备实现V6孤岛互联-全网v4/V6双栈-功能功能路由器支持Diffserv网络出口引入流控设备省网出口部署流控设备部分城域出口部署流控设备相关设备支持v4/v6双栈-路由器设备升级为v4/v6双栈-IP专网专网网络事件网络事件-启用6VPE部署资源接入和控制系统---功能功能-接入路由器支持v4/v6双栈引入资源接入和控制系统。

      相关路由器升级---城域网城域网网络事件网络事件部分省市陆续建设城域网规模建设城域网部署资源接入和控制系统开始通过隧道等方式引入IPv6-部署PBT等电信级以太网功能功能部署路由器、三层交换机、安全技术Diff、MPLS、E-LSP、 L3VPN、OAM业务感知和控制、MinM、QinQ、FRR、VPLS/PWE3IPv6隧道技术-IPv6隧道技术10GE、级联和集群IPv6协议栈CE(PBT)组播 网络演进策略网络演进策略•总体总体•接入网接入网•传送网传送网•承载网承载网•核心网核心网•业务网业务网•支撑网支撑网 核心网发展趋势核心网发展趋势融合多种接入的统一核心网对于多种接入方式:对于多种接入方式:•基于基于IMSIMS实现统一的会话控制、实现统一的会话控制、业务控制、计费和业务控制、计费和QoSQoS控制控制•基于基于SAESAE实现统一的接入控制实现统一的接入控制和移动性管理和移动性管理统一用户数据管理•HLR和和HSS融合融合,IMS/CS/PS实现统实现统一用户数据管理一用户数据管理IP化•电路域核心网的电路域核心网的IP化化•信令网承载的信令网承载的IP化化•信令本身的信令本身的IP化化•A/Iu口口IP化化控制精细化 •基于业务数据流进行基于业务数据流进行QoSQoS控制和计费控制控制和计费控制控制面与用户面分离•R4软交换和软交换和IMS网络实网络实现了控制与承载分离现了控制与承载分离•One Tunnel、、SAE实现实现了控制面与用户面分离了控制面与用户面分离CS域与IMS长期共存•CSCS域提供话音业务,域提供话音业务,IMSIMS域提供域提供多媒体会话类业务多媒体会话类业务•CSCS域与域与IMSIMS域长期共存,话音业域长期共存,话音业务互通务互通•未来未来IMS逐渐吸收逐渐吸收CS 域话务,域话务,可能逐渐替代可能逐渐替代CS网络网络PS域与IMS业务分担•会话类多媒体业务基于会话类多媒体业务基于IMS提供提供•非会话类数据业务直接基于非会话类数据业务直接基于PS域提供域提供核心网核心网核心网核心网 重大事件重大事件IMS域演进域演进PS域演进域演进CS域演进域演进核心网演进核心网演进Roadmap2008200920102011201220072013引入CMN3G牌照发放无线接入VoIP商用引入R4软交换话务网继续IP化VoIP试点和商用实施内容计费简化IMS Core信令网开始IP化建设3G PS核心网内容计费功能增强A/Gb/Iu-Flex成熟开始部署A/Iu-CS口IP化开始部署Gb-Flex/Iu-Flex方案升级支持IMS接入及引入PCC3G PS升级支持MBMS 引入CM-IMS 网内完成全IP化,TDM资源全部迁移到核心网边缘开始部署A-Flex/Iu-Flex方案引入One TunnelPS域逐渐演进到SAE架构IMS分流CS域的话务,可能逐渐替代CS网络R4软交换网和IMS网络长期共存HLR和HSS融合,IMS和CS实现统一用户数据管理TDM信令网逐步萎缩,信令网逐步完成IP化内容计费功能增强开始部署Gb/Iu-PS口IP化开始部署MSC Pool 核心网演进阶段核心网演进阶段•中国移动中国移动2009--2012年的核心网演进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年的核心网演进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阶段一:阶段一:R4软交换发展软交换发展:该阶段即为现阶段,TDM端局已停止扩容,大量引入可升级以支持3G能力的2G软交换来满足2G扩容需求,从数量和规模上一举进入到3G R4引入的中期。

      本阶段进行VoIP的试点和商用,交换网逐步IP化–阶段二:引入阶段二:引入CM-IMS:3G牌照发放,在全国选取几个大区建设CM-IMS网络进行小规模的商用建设3G分组域网络,交换网继续IP化,IP端局逐渐替换掉TDM端局–阶段三:阶段三:R4和和CM-IMS共存共存:接入网演进到HSPA/WIMAX/LTE时代,移动VoIP技术能够商用,IMS逐渐吸收CS 域的话务,可能逐渐替代CS网络,但IMS和R4软交换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共存交换网在此阶段逐步完成网内全部IP化,TDM资源全部迁移到核心网边缘分组域向SAE架构演进2009201320082010阶段一阶段一R4软交换发展软交换发展阶段二阶段二引入引入CM-IMS阶段三阶段三R4和和CM-IMS共存共存 阶段一:阶段一:R4软交换网发展软交换网发展(2007)GGSNSGSN分组域分组域简化简化IMS域域SIP Proxy SIP ProxyMSCMSCA A省省省省TMGTMGMGWMGWMGWMGWTMSS/CMNTMSS/CMNTMSS/CMNTMSS/CMNMSSMSSMGWMGWMGWMGWB B省省省省HLRHLRSCPSCPMSSMSSTMGTMG电路域电路域业务平台业务平台业务平台业务平台SIP ASSIP AS核心网核心网窄带无线窄带无线•电路域:电路域:R4软交换网快速发展软交换网快速发展•引入引入R4软交换架构的端局和关软交换架构的端局和关口局口局•进行进行VoIP的试点和商用的试点和商用•引入引入CMN•分组域:全网已实施内容分组域:全网已实施内容计费计费•内容计费功能增强内容计费功能增强•IMS域:采用域:采用SIP Proxy实现实现•在在CM-IMS部署前,采用简化的部署前,采用简化的IMS核心核心网,即网,即SIP Proxy, 承载新建的支持承载新建的支持IMS SIP的业务平台的业务平台•终端通过终端通过PS域和域和SIP Proxy访问新建的访问新建的SIP业务平台业务平台•将来部署将来部署CM-IMS时,业务平台平滑演进时,业务平台平滑演进 阶段二:引入阶段二:引入CM-IMS(2008-2009)GGSNSGSN分组域分组域简化简化IMS域域SIP Proxy SIP ProxyMSCMSCA A省省省省TMGTMGMGWMGWMGWMGWTMSS/CMNTMSS/CMNTMSS/CMNTMSS/CMNMSSMSSMGWMGWMGWMGWB B省省省省HLRHLRSCPSCPMSSMSSTMGTMG电路域电路域业务平台业务平台业务平台业务平台核心网核心网窄带无线窄带无线+ +固定固定•电路域:继续电路域:继续IP化化•继续继续IP化,化,IP端局逐渐替端局逐渐替换掉换掉TDM端局。

      端局•信令网开始信令网开始IP化化•IMS域:引入域:引入CM-IMS•在全国选取几个大区建设在全国选取几个大区建设CM-IMS网络网络进行小规模的商用进行小规模的商用•初期,出于节省投资的考虑,初期,出于节省投资的考虑,IMS逻辑逻辑部件尽量合设,并且按大区建设部件尽量合设,并且按大区建设• 固定宽带接入条件下可以开展固定宽带接入条件下可以开展VoIP和和IP Centrex等业务等业务•移动领域移动领域IMS实现非实时和近实时业务实现非实时和近实时业务•IMS和和CS协作基于协作基于CSI技术提供一些组技术提供一些组合业务合业务3G牌照发放牌照发放P/S/I-CSCFP/S/I-CSCFBGCFBGCFMGCFMGCFMRFPMRFPMRFCMRFCIMSIMSMGWMGWHSSHSSSLFSLFIMS域域移动:非实时业务移动:非实时业务Video SharingIMPoCVoIPCentrex固定固定CSIOFFICE OFFICE •分组域:建设分组域:建设3G PS•建设建设3G PS核心网核心网•GGSN内容计费功能增强内容计费功能增强•开始部署开始部署Gb-Flex/Iu-Flex方案方案•3G PS升级支持升级支持IMS接入及引入接入及引入PCC•3G PS升级支持升级支持MBMS 阶段三:阶段三:R4和和CM-IMS共存共存(2010-2012)业务平台业务平台业务平台业务平台核心网核心网宽带无线+固定宽带无线+固定•电路域:全电路域:全IP化化•网内逐步完成全网内逐步完成全IP化,化,TDM资源全部迁移到核资源全部迁移到核心网边缘心网边缘•TDM信令网逐步萎缩,信令网逐步萎缩,信令网逐步完成信令网逐步完成IP化化•分组域:向分组域:向SAE演进演进•One Tunnel功能的引入功能的引入•3G SGSN/GGSN升级演进到升级演进到SAE架构架构•IMS域:能提供所有业务域:能提供所有业务•移动移动VoIP技术能够商用技术能够商用,IMS逐渐吸收逐渐吸收CS 域的话务,可能逐渐替代域的话务,可能逐渐替代CS网络网络•IMS和和R4软交换网长期共存软交换网长期共存•HLR和和HSS逐步融合,逐步融合,IMS、、CS和和PS实实现统一的用户数据管理现统一的用户数据管理无线接入无线接入VoIP技术商用技术商用移动或固定移动或固定Video SharingIMPoCVoIPCentrexCSIOFFICE OFFICE P/S/I-CSCFP/S/I-CSCFBGCFBGCFMGCFMGCFMRFCMRFCIMSIMSMGWMGWSLFSLFIMS域域MRFPMRFPA A省省省省MGWMGWMGWMGWCMNCMNCMNCMNMSSMSSMGWMGWMGWMGWB B省省省省SCPSCPMSSMSS电路域电路域HSS/HLRGGSNSGSN分组域分组域 核心网功能引入核心网功能引入Roadmap200720082009201020112012重大事件重大事件年底年底3G牌照发牌照发放放A/Gb/Iu-Flex成熟成熟无线接入无线接入VoIP商用商用CS域域事件事件VoIP试点商用试点商用话务网继续话务网继续IP化,信令网开始化,信令网开始IP化化网内完成全网内完成全IP化,化,TDM资源全部迁移到边缘资源全部迁移到边缘功能功能引入引入CMN1、开始部署、开始部署MSC Pool2、开始部署、开始部署A/Iu-CS口口IP化化开始部署开始部署A-Flex/Iu-Flex方案方案PS域域事件事件实施内容计费实施内容计费内容计费功能增强内容计费功能增强PS域逐渐演进到域逐渐演进到SAE架构架构功能功能本地业务内容计费增本地业务内容计费增强强1、开始部署、开始部署Gb/Iu-PS口口IP化化2、开始部署、开始部署Gb-Flex/Iu-Flex方案方案3、升级支持、升级支持IMS接接入及引入入及引入PCC4、、3G PS升级支持升级支持MBMS 引入引入One Tunnel1、新增、新增MME、、Serving GW、、PDN GW等网元;等网元;2、原有的、原有的SGSN、、GGSN改造改造为为MME、、Serving GW、、PDN GW等网元等网元IMS域域事件事件简化简化IMS Core引入引入CM-IMSIMS分流分流CS域的话务,可能逐渐替代域的话务,可能逐渐替代CS网络网络功能功能引入引入SIP Proxy网络功能:引入网络功能:引入P/S/I-CSCF、、MRFC、、MRFP、、MGCF、、BGCF、、HSS、、VCC、、CSI鉴权:移动用户:鉴权:移动用户:Early IMS,,HTTP Digest;固定用户:;固定用户:AKA计费:采用离线计费,引入计费:采用离线计费,引入IMS CGQoS:固定接入引入:固定接入引入RACS网络功能:采用标准的网络功能:采用标准的Common IMS架构架构、开始引入、开始引入IMS Centralized Service Control鉴权:窄带无线用户:鉴权:窄带无线用户:Early IMS,HTTP Digest固定用户:固定用户:AKA,宽带无线用户:宽带无线用户:AKA计费:计费:IMS离线计费和计费离线计费和计费QoS:移动接入引入:移动接入引入PCC,,PCC与与RACS初期共初期共存,后期融合存,后期融合 网络演进策略网络演进策略•总体•接入网•传送网•承载网•核心网•业务网•支撑网 业务网业务网业务网业务网业务网发展趋势业务网发展趋势业务趋于多样•更多的数据业务和多媒体业务•更多类型的业务出现,如实时业务,交互操作类型的业务•业务数量爆炸性增长•全业务/融合业务需求增加网络水平化•支持开放式的业务结构,实现对业务能力的标准化和对第三方应用开发商的接口标准化•具有网关功能,原有网络功能实体与业务平台之间的协议不变,保护原有的网络设备投资•新一代的智能业务模型变得比较复杂,大量的业务是信息提供和娱乐类的业务,水平化网络有利于提高业务的开发和提供速度提升核心竞争力。

      管理复杂化•业务的海量增加导致了管理和维护的复杂,提出了对同类业务或相似业务进行集中管理的需求•新类型的业务需要网络提供更多的信息,对网络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提出要求•为了让网络资源的价值最大化,要求运营商的网络架构能够灵活、有效、低成本的管理核心资源 业务网演进策略业务网演进策略大规模存储、计算能力设备开始部署大规模存储、计算能力设备开始部署内容分发和管理系统的建设内容分发和管理系统的建设业务形式和合作方式多样性业务形式和合作方式多样性网络水平化网络水平化软硬件分离和软硬件分离和IT化进程开始化进程开始即时消息即时消息可视可视共享共享视频留言视频留言会议会议点对点点对点信息娱乐信息娱乐Web2.0博客博客RFID安全安全多媒体彩铃多媒体彩铃音乐音乐广播视频广播视频流媒体视频流媒体视频留言留言重大事件重大事件IMS引入引入3G牌照牌照无线宽带无线宽带VoIP成熟成熟WAPDCD一卡多号一卡多号奥运项目奥运项目IP消息消息/语音业务语音业务业务网业务网MBMS200820092010201120122013 业务网演进策略业务网演进策略3G/全全业务基本语音业务通道基本语音业务通道基础通信基础通信基础通信基础通信类业务类业务类业务类业务 数据业务通道数据业务通道WAP•网站/主页推送…DCD•动态内容分发•基于用户需要的内容分发内容分配内容分配内容分配内容分配类业务类业务类业务类业务需要较大带宽的需要较大带宽的业务业务•博客、游戏、社区等更丰富的业务更丰富的业务•视频博客,视频实时对战游戏等个人娱乐个人娱乐个人娱乐个人娱乐类业务类业务类业务类业务随机发送随机发送•随机发送的广告客户订制客户订制 •客户订制的广告按需推送按需推送 •按需推送的广告,对接收者而言是信息,对发送者而言是广告营销服务营销服务营销服务营销服务类业务类业务类业务类业务普通商务普通商务•小秘书、公司总机、会议等高实时需求的应用高实时需求的应用•远程控制,实时监控等商业应用商业应用商业应用商业应用类业务类业务类业务类业务200820092010201120122013简单业务简单业务 •彩铃、音乐等提供提供QoS的数据业务通道的数据业务通道信息查询信息查询•位置查询、号码百事通等宽带或多媒体类商宽带或多媒体类商务应用务应用 •视频会议,汛情预警等 业务网演进(业务网演进(07~08))——提出提出SDA架构架构逐步开放更多的通信能力,逐步开放更多的通信能力,明确业务运营域的功能分布,明确业务运营域的功能分布,门户以分散的形式呈现门户以分散的形式呈现通过业务控制域在管理第三通过业务控制域在管理第三方业务的基础上,以试点的方业务的基础上,以试点的方式开始实施自有业务的管方式开始实施自有业务的管理模式理模式以行业应用为切入点,逐步以行业应用为切入点,逐步引入综合接入网关引入综合接入网关流媒体业务开始采用内容分流媒体业务开始采用内容分发网络进行试点。

      发网络进行试点承载网承载网 业务网演进(业务网演进(09-10))——现有架构与现有架构与SDA并存并存在通信能力丰富的同时逐步在通信能力丰富的同时逐步开放更多的信息能力开放更多的信息能力新上线的自有业务使用新上线的自有业务使用SDA要求的业务管理模式要求的业务管理模式以试点的方式实施综合接入以试点的方式实施综合接入网关,支持品种丰富、单个网关,支持品种丰富、单个业务使用量不大的新业务,业务使用量不大的新业务,与专业化接入网关并存与专业化接入网关并存多个业务通过内容分发网络多个业务通过内容分发网络实现业务内容的分发实现业务内容的分发统一门户认证统一门户认证相关设备兼容相关设备兼容IPv4和和IPv6承载网承载网 业务网演进(业务网演进(11~12))——SDA的演进的演进逐步实现能力设备、接入设逐步实现能力设备、接入设备、应用平台的软硬件分离备、应用平台的软硬件分离和软件的模块化和软件的模块化逐步实现业务运营域与应用逐步实现业务运营域与应用的物理分离的物理分离随着随着IPv6的成熟,丰富针对的成熟,丰富针对静态地址的业务能力和应用静态地址的业务能力和应用实施与实施与P2P技术融合的内容技术融合的内容分发网络,实现业务内容的分发网络,实现业务内容的高效分发高效分发统一门户入口统一门户入口承载网承载网 业务网演进趋势业务网演进趋势•软硬件分离,整个网络的核心是服务器组•网络IT化,第三方应用使用移动的资源提供业务并向移动付费服务接入点服务接入点通信网通信网第三方第三方1.业务引入3. 3. 业务提供业务提供DL/Streaming/RBT/MMSDL/Streaming/RBT/MMSRedirectorRedirector1. 服务请求2. 寻址和路由3. 服务获取•用户可以通过任何一种方式在任何位置接入移动的服务(融合业务)2. 业务执行服务器组服务器组 业务网功能引入业务网功能引入Roadmap2007~20082009~20102011~2012网络•流媒体业务开始采用内容分发网络进行试点•多个业务通过内容分发网络实现业务内容的分发•实施与P2P技术融合的内容分发网络,实现业务内容的高效分发功能•逐步开放更多的通信能力,明确业务运营域的功能分布,门户以分散的形式呈现•通过业务控制域在管理第三方业务的基础上,以试点的方式开始实施自有业务的管理模式•以行业应用为切入点,逐步引入综合接入网关•在通信能力丰富的同时逐步开放更多的信息能力•新上线的自有业务使用SDA要求的业务管理模式•以试点的方式实施综合接入网关,支持品种丰富、单个业务使用量不大的新业务,与专业化接入网关并存•相关设备兼容IPv4和IPv6•逐步实现能力设备、接入设备、应用平台的软硬件分离和软件的模块化•逐步实现业务运营域与应用的物理分离•随着IPv6的成熟,丰富针对静态地址的业务能力和应用 网络演进策略网络演进策略•总体•接入网•传送网•承载网•核心网•业务网•支撑网 支撑网发展趋势支撑网发展趋势标准化•采用统一的国际标准NGOSS、eTom•采用统一的实现技术SOA 、EAI合作化•支撑网中的功能域涵盖所有的功能点,•抛弃当前不同的IT支撑系统重复完成同一工作,同一功能只在一个功能域中实现融合化•分散的、传统的、内建式、固定的IT支撑系统的建设方式被打破•支撑网作为一个整体为业务和管理提供持证。

      集中化•集中化的存贮中心•集中化的应用处理中心•集中化的数据库中心•集中化的安全防御•集中化的核心局域网•集中化的接入网络•……支撑网支撑网支撑网支撑网 支撑网演进支撑网演进RoadmapISSOSSBSSMSS专业化网管+综合网管专业化网管+综合网管建立跨专业的建立跨专业的OSS全国信息共享中心升级为全国信息共享中心升级为ISS替代其他支撑系统中的类似功能替代其他支撑系统中的类似功能完善信息建模完善信息建模完善统一信息平台完善统一信息平台全国信息共享中心升级改造全国信息共享中心升级改造渠道整合,支撑能力向末端延伸;渠道整合,支撑能力向末端延伸;基本实现融合计费基本实现融合计费作为作为NG-ITSS的功能子域的功能子域建立建立EAI平台,链接现有的支撑系统平台,链接现有的支撑系统重大事件重大事件大规模的大规模的3G建设,建设,3G商用商用强化强化ONE CM的纵向管控,的纵向管控,基本基本实现实现整体协调一致整体协调一致满足满足3G业务需求业务需求全网产品运营能力全网产品运营能力按照按照NGBOSS进行模块化进行模块化和规范化改造和规范化改造作为作为NG-ITSS的功能子域的功能子域逐步替代其他支撑系统中类似功能逐步替代其他支撑系统中类似功能作为作为NG-ITSS的功能子域的功能子域作为作为NG-ITSS的功能子域的功能子域客户运营和产品运营分类客户运营和产品运营分类200820092010201120122013 2009-2010年支撑网概览年支撑网概览•2009年~2010年属于支撑网信息共享的建设阶段。

      在业务支撑和管理支撑上,要求支撑网具备提供统一的、全面的、高效的、端到端能力•将现有支撑系统中共用需求提取出来,放到适合的功能域中完成:初步将网管功能统一融合到数据网管中去;初步将工单功能统一融合到MSS中去……•建设EAI平台,将不同功能域间的网状接口改为星型接口分立的支撑系统逐步向统一的支撑系统过渡分立的支撑系统逐步向统一的支撑系统过渡EAI 2011-2012年支撑网概览年支撑网概览•2011年~2012年属于支撑网提升管理的建设阶段NG-ITSS正式投入使用;重复建设的工程减少、信息模型统一规范,IT支撑初步具备及时响应业务变化和企业战略调整的能力•ISS作为一个独立的功能域出现 支撑网功能引入支撑网功能引入Roadmap功能域功能域年代年代200720082009201020112012ISS环境环境网状接口过渡为星型接口考核信息容灾中心的能力功能功能EAI升级为ISS与其他功能域协同工作MSS环境环境信息容灾中心建设统一门户人才建设注重增加收入和降低支出功能功能初步具备人力、财务信息容灾具备多种接入手段,统一门户统一知识库、网上课堂与其他功能域协同工作BSS环境环境数据业务发展数据业务增长迅猛信息服务极大发展竞争进入白热化集团客户称为重要的服务对象功能功能整合渠道全网运营要求实施计费、融合计费业务模块成熟与其他功能域协同工作OSS环境环境面向业务管理快速接入SOA技术成熟面向服务管理网管综合化功能功能业务模型快速提供管理能力OSS采用模块化搭建初步实现故障预警实现影响性分析与其他功能域协同工作 谢谢大家!谢谢大家!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