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2019年中考语文专题文言文训练试题汇总附答案(四十一套卷).pdf
50页人教版中考语文专题文言文比较阅读汇总试题人教版中考语文专题文言文比较阅读汇总试题附答案(四十一套卷)试题一、试题一、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选自礼记礼运)乙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选自桃花源记)16.解释下列文言句中加点的词语分)(1)选贤与()能(2)货恶()其弃于地也(3)故()外户而不闭 (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句子分)阡陌交通,鸡犬相闻18.甲 文中阐述的“大同社会”与乙文中描绘的“世外桃源”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分)【答案】【答案】16.(1)“与”通“举”,选拔(2)憎恶(3)所以(4)类(4分,每小题 1分,意思对即给分)17.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处处可以听到。
2 分,意思符合即给分)18.两文都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2 分,结合语句分析也可)试题二、试题二、阅读甲乙两文,完成 2022 题8 分)【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 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1 1/5050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2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 分)念无与为乐者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相与步于中庭21.下面两个句子所描写的景物各有什么特点?(2 分)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22.根据甲乙两文内容,完成下表。
3 分)选文甲文乙文【答案】【答案】20.考虑、想到我在21.空明清丽疏影摇曳似真似幻冰花弥漫水天一色22.夜(晚上、夜晚)雪景痴情试题三、试题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922 题一)村陌有犬为人所弃者张元见之,即收而养之其叔父怒日:“何用此为?”将欲更弃之元对日:“有生之数,莫不重其性命若天生天杀,自然之理今为人所弃而死,非其道也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叔父感其言,遂许焉明年,犬随叔父夜行叔父为蛇所啮,仆地不得行犬亟奔至家,汪汪之声不已张元怪之,随犬出门,见叔父几死速延医治之,不日而愈自此,叔父视犬如亲二)李家洼佃户董某父死,遗一牛,老且跛,将鬻于屠肆牛逸,至其父墓前,伏地僵卧,牵挽鞭捶皆不起村人闻是事,络绎来视忽邻叟刘某愤然至,以杖击牛日:“其父堕河,何预于汝?使随波漂流,充鱼鳖食,岂不大善!汝无故多事,引之使出,多活十余年,致其奉养,病医药,死棺敛且留此一坟,岁需祭扫,为董氏子孙无穷累汝罪大矣!就死汝分,牟牟者何为?”盖其父尝堕深水中,牛随之跃入,牵其尾得出也董初不知此事,闻之大惭,自批其颊曰:“我乃非人!”急引归数月后,病死,泣而埋之注鬻(y):卖牟牟:通“哞哞”,牛叫声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 分)A张元怪之(责备)2 2/5050时间更定景月景情闲情 B速延医治之(邀请)C遗一牛,老且跛(留下)D引之使出(牵,拉)2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 分)A今为人所弃而死不足为外人道也 B若见而不收养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C将鬻于屠肆欲有求于我也 D以杖击牛曰以衾拥覆,久而乃和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 分)叔父感其言,遂许焉岁需祭扫,为董氏子孙无穷累22.人与动物亦可心灵相通请结合两文内容,简要分析其思想意义4 分)【答案】【答案】19A(3 分)20BD(4 分,各 2 分)21叔父被他的话感动,就同意(收养)了这坟墓)每年都要祭扫,给董家子孙带来无穷的麻烦4 分,各 2 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22第一篇写张元和其叔父收养弃犬,当叔父被蛇咬时,犬奔家告知,使叔父获救;第二篇写董某得知老牛曾救过其溺水之父,因而善待老牛两文无论是写人还是写动物,都表现其注重情义、知恩图报的思想4 分,分析 2 分,结论 2 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试题四、试题四、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 19192323 题1212 分)分)【甲文】【甲文】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3 3/5050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讽齐王纳谏)【乙文】【乙文】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出师表出师表)19用“/”标示出下面句子的停顿仅标一处)(1 分)今 齐 地 方 千 里20下列加点字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 分)A.宫妇左右莫不私王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B.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横柯上蔽,在昼犹昏C.臣诚知不如徐公美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D.孰视之,自以为不如我孰与城北徐公美21翻译下列句子4 分)(1)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答:(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22【质疑探究】【质疑探究】邹忌和诸葛亮都苦口婆心地劝谏他们的君主,他们希望达到的共同目的是什么?然而他们劝谏的艺术各有不同,你认为他们的不同表现在哪里?3 分)答:23【迁移拓展】【迁移拓展】劝谏是一门艺术,魏徵以“载舟覆舟”劝谏唐太宗,实现了“贞观之治”;曹刿用“取信于民”劝谏鲁庄公,打赢了“长勺之战”因为要迎接中考班主任取消了本班的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为了让班主任恢复你们的这些课程,你准备和他(她)这样说:(2 分)答:【答案】【答案】19.(1 分)今 齐 地/方 千 里20.(2 分)C21.(4 分)(1)命令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2)皇宫中和朝廷中都是一个整体,提升、处分、表扬、批评、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有4 4/5050所不同每小题 2 分)22.(3 分)第一问:都希望他们的君主能广开言路,接受意见1 分)第二问:邹忌:用日常生活小事设喻,由己及君,现身说法,由家事到国事,以小见大,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1 分)诸葛亮:以情动人,以理服人,由主而次,循循善诱,谆谆告诫,不失人臣身份1 分)23.(2 分)略评分要点:注意称谓、说话的语气、分寸,符合情景内容即可试题五、试题五、阅读出师表中的两段文字,完成阅读出师表中的两段文字,完成 6 69 9 题12 分)【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节选自隆中对【注】每:常常信然:确实这样先主:刘备就见:到那里拜访屈致:委屈(他)召(他上门)来致,招致,引来枉(wng):委屈驾:车马,借车马指刘备由是:因此凡:总共6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2 分)A臣本布衣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愚公移山)B先帝不以臣卑鄙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鱼我所欲也)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C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捕蛇者说)5 5/5050还于旧都D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7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的画线句4 分)先主曰:“君与俱来答:_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答:_8 出师表能流传千古,原因之一是其言辞质朴,情真意切请以“遂许先帝以驱驰”为例,结合选文内容作简要分析3 分)答:_ _9针对文中画线句有人提出了这样的看法:诸葛亮写出师表时刘备已经去世,那么,即使出师未果,也不会对“先帝之明”造成影响,所以诸葛亮的担心是多余的对此,你有怎样的见解?(3 分)答:_【答案】【答案】6(2 分)A7(4 分)译文:刘备说:“您和他一起来刘备就去拜访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
8(3 分)“许”是答应、许诺的意思诸葛亮为报答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遂许先帝以驱驰”,而一“许”便是二十一年在历经了无数“危难”后,如今又要“出师”,继续为刘备的遗志“北定中原”而“驱驰”,这仍然是对“许”的践行一个简单的“许”字,让我们读出了诸葛亮对刘氏父子的一份真情、一片忠心,也使我们感受到了他信守承诺、一诺千金的高尚人格9(3 分)诸葛亮的担心不是多余的刘备把国家大事都托付给诸葛亮,这是对诸葛亮的信任如果诸葛亮辜负了这份信任,也就等于说刘备有眼无珠、看错了人,那“先帝之明”当然受损,甚至就不能成立了从诸葛亮的“恐”可以看出他把这份信任看得很重,努力维护着刘备的明君形象恐”也是诸葛亮为报答刘备知遇之恩而鞠躬尽瘁的真切内心写照试题六、试题六、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选段,做6-9 题【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选自记承天寺夜游)【乙】然杭人游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