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揭开电视图像的“神话”面纱-图像意义生成过程演示.doc
4页揭开电视图像的“神话”面纱-图像意义生成过程演示[摘要]法国著名符号学家罗兰·巴特认为,符号学研究旨在对一切包裹着“自然法 则”的现实作揭露;言语的过程是“神话”(myth)化的过程对于文字符号而言,由于其能 指在形象方面与所指几乎没有任何的相似处,所以言说与被言说之物的关系的非自然性就 比较容易理解而电视画面一类的图像符号(照片)似乎自动地具有自然性,因为画面与 现场视觉有一致关系但是,从符号意义生成机制来看,图像仍然是以意指作用的方式运 作的,其能指和所指之间具有复杂的居间功能因此,图像符号不仅在罗兰·巴特关于“现 代神话”的论述的范畴中,而且其神话性在“自然法则”的包裹下,要比语言符号隐蔽得多 图像符号学的研究对于电视节目的生产者、接受者和批评者都具有直接的启示作用[关键词]电视图像;符号意义;神话Abstracts:InfamousFrenchsemiologistRolandBarthes’opinion,analysisofsemiologyisaimedatdiscl osingtherealitycoveredby“naturalrules”,andparoleisakindoftheprocessofmakingmyth.It’seasierto understandarbitrarinessofcharacter- signs,becausethereisnoanyanalogybetweensignifiersandsignifiedofthem.Astoimage- signsliketelevisionpictures,itseemsthatthecoincidencebetweensignifierandsignifiedisnatural.Howev er,televisionspicturesareworkedinwaysofsignification,therearecomplexinteractionsbetweensignifie rsandsignifiedofthem.Therefore,image-signsintelevisionpicturesareveryambiguous,buttheystillintheboundofRolandBarthes’modernmyth ology.Researchofimage- signsintelevisionpictureswillcontributealottoproducers,receiversandcriticsoftelevisionculture.KeyWords:Television-Image;MeaningofSign;Myth一罗兰·巴特认为符号产生意义的运作过程可以分成三个层次 2,也就是说符号在完成意义 的运作过程中,有三个不同的“表意层次”:外延、内涵、相互主观。
一、外延在第一个层次符号意义的产生是通过外延的形式,即能指是影像本身,所指是 摄像机前的物体,也就是形成符号形象的那个物体所谓外延就是指物体的形象延置到影 像(照片、画面)上,这时候影像符号与意义(所指)之间形成一种自足完满的关系,有 人将这种关系称之为合而为一的关系如,一张关于一幢楼房的照片,可以代表被摄物楼 房一张曼德拉的照片,代表了曼德拉本人但是,当楼房这个符号放置在城市居民住房建设的言说中,其所指可能是城市建设的实 证,也可能代表商品房的建设规模;同理,曼德拉的照片,可以代表反种族歧视的运动, 也可以象征人类争取自由的精神这时候,符号表达意义的运作就到了第二个层次二、内涵第二个层次符号意义的产生是由其所指移位的无限性所致即符号能指与所指 的第一个关系确定后,以第一层符号外延的意义为基础,并将另一层意义附加其上,同时 也掏空第一层的概念,构成另一个所指这种附加从理论上讲似乎是没有限制的所谓内 涵也可以理解为一个能指具备与无限所指建立关系的可能性三、相互主观第三个层次强调了编码者与译码者的文化身份在符号意义生成过程的作用 不论编码者还是译码者首先是臣属于一个文化群体,共同的文化背景为他们提供了主观的 意识——他们在各自的文化身份中。
因此,他们对符号意义的感知在本质上并不是因人而 宜,符号的意义只有在文化平等、同一的成员之中才能产生,这就是所谓的相互主观这一类的主观感知,为同一文化所有成员共享,使我们对许多符号所代表的意义产生一 致的领会这种一致性既是历史的积累,也是时势的产物它在历史的进程中,或当下的 社会里,成为同一文化背景中所有成员共同感受的知识与经验,这种感受是在大家共同遵 守的契约中被认可的因此,它也是符号能指与所指关系确认的前提它允许同一群体每 个成员认识的深浅差别和感知的前后也就是说,有的人当下就有感知,有的人经过学习 或积累生活后才获得感知所以,相互主观性深受文化的左右,也是文化影响群体所有成 员的路径,而文化的成员属性也由此产生我们还应该看到,共享既是一个获得意义的过程,因为意义既不是传播者也不是接受者 一方的财产又是一个意义交换的过程,意义不是早已存在于所指之中的,意义在收听或 观看的实践中出现,因此共享的结果是有区别的另外,不同文化背景成员间的符号交流 也有许多可能性,这种可能性是历史的,可以发生变化,有时候变化会在冲突的过程中发 生,只是表面难以察觉罢了二由于符号意义生成在第二个层次上首先掏空了第一层次上所指的意义,才得以将新的意 义置入其中,如果要达到符号最终诉求点,还需要编码者和译码者文化上的共识。
在符号 意义运作的此次终点,我们解读的意义从其非自然性讲,就是一种神话在第三个层次上,符号淡化了其外延的意义后,使我们把关注点放置在当它出现在这个 位置上时,象征了什么,代表着什么如 1999 年 10 月 1 日,时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 十周年纪念日这一天,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庆祝活动中央电视台对整个活动进 行了现场报导,报导中有海陆空三军仪仗队经过天安门的画面虽然,每一个方队都是由 个别人组成的,但是,当我们观看时,方队中士兵的形象不再具有特定的所指,即张三或 李四士兵这个符号,已经进入到了意义的第二层画面上不同的士兵的差异被新的所指 置换,他们与中国人民解放军这个概念建立了对应关系,他们表达了军队的勃勃生机,而 不是孪生姐妹(有一方队的领队是孪生姐妹,不知情的观众没有看到这个意义) 这时候, 由每一个个别的士兵组成的方队,将一种文化价值具体化了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具体的方 队(假设是某某部队某团某连)的番号和每一个个别的有名有姓的士兵这些意义,对于观 看者来说已经基本被掏空,除非观众认识其中的某个人观众看到的是解放军仪仗队,这 个仪仗队与展示现代军人风采的国庆阅兵式相关这就是神话的过程。
这种神话的有效性是通过两个方面支持的:(1)在第一个层次上符号的特定性和作为图像的准确性给予的支持如,由军队组成仪 仗队通过天安门广场,现场直接摄录其场面我们能够认识这支军队,是因为我们的实践 留在我们的记忆中有关这支军队的特征:军服的颜色和式样、组成这支队伍的士兵的相貌, 加上画面的解说词给我们的记忆以确认2)在第二个层次上符号与使用者的文化需要的契合程度,即我们对一种概念的认可程 度给予支持这种契合决定了神话能够与外在真实(相象)相沟通,并且同时将我们的文 化价值观置入到能指——真实的画面中,使得置换有合法性如,国庆阅兵式要表达的概 念:中国军队是一支拥有先进的技术和武器装备、训练有素的军队各路方阵是“军队的键 儿这种概念是通过现场的画面确认的我们看到,现场报导中镜头首先选择了表达方队行进时整齐划一的标准化程度的物(某 个具体的行进方队) ,我们看到:队列的横排与竖排及每条斜列都成直线;手臂摆动时白色 手套构成一条白色的直线;整齐的口号声这一切使我们立刻意识到这些军人所接受的特 殊训练;其二,画面映现出各种武器(海陆空) ,有坦克、战车、导弹(空对空、地对空) 、 飞机、火箭等,这是我们十分熟悉的情景。
当镜头对准这些武器久不移动时,我们对其意 义的认识被镜头引入到第二层上由于在第一层符号意义上我们看到了实物,运作到第二 层时, “我们的军队是现代化的军队”、 “我们的军队固若金汤”等意识,随着视觉符号的移动 而被引发出来符号的外延意义是透过影像和声音再现的机械过程产生的,内涵的意义则是人为介入的 结果因此,内涵的意义也是无限制的、主观的经验如豪华的轿车作为第一层次符号的 意义表明,拥有此车者的经济或政治地位连带的意义则暗示我们对此地位元的尊敬,因 为符号在第二层次上与符号的使用者不仅仅有对元语言的默许,而且在价值、感情和态度 方面有相当的一致性内涵的意义与制作和接受这些符号的人的价值、态度和感情有直接 的关系作为内涵意义的因子,植入符号使用者的意识形态,便可能引发使用者的个人的 主观感情电视符号扮演内涵意义的因子角色是通过镜头的角度、灯光、背景音乐、同期声、切换 的频率等等实现的其中音响和音乐尤其可以用来制造某一画面特定的内涵意义一座豪 宅配上哀惋凄清的音乐,传达出宅主的不幸身世或发生过的悲剧配上惯用的紧张音乐, 则可以传达悬疑不安的气氛在广播剧中,一位角色正在激越慷慨地发表演说时,配之以 我们习惯的恐怖音乐,预示着将要发生的不测(有人正在准备暗杀演讲者) 。
若配上无旋律 规则的乐声,则产生滑稽的效果三符号意义不论在哪个层面上运作,其表达意义的主要手段是隐喻和转喻隐喻是指一个词(能指)以一种破除老套、非字面意义的方式,应用到一个目标物或动 作(所指)之上,它强调能指与所指的相似(对应)关系转喻纯指用某一物的某一属性 或部分喻指此物的全体,强调毗连性关系雅克布逊认为主题的发展可以沿两条不同的“语义路线”进行:这就是说一个主题 (topic)是通过相似性关系或者毗连性关系引导出下一个主题的这两种关系分别在隐喻 和转喻中得到最集中体现当我们把支撑椅子面的四根短木称为“腿”时,这个“腿”字与人 腿的“腿”发生了相似性关系,即隐喻的关系这种相似强调了二者之间作用的类似和形的 某种相似处当我们用白宫发言人这个称谓替代美国政府发言人时,白宫与美国政府之间 的联系是转喻功能——毗连性关系发生作用当隐喻的概念用在非言语的视觉符号上时,我们的观看习惯使我们把图像符号和它所表 达的意义之间的关系认定为自然关系每个人身份证上的照片能够被验证者确认,是因为 二度空间的视觉表现足以代表三度空间的实体因此,电视中的视觉符号在第一层次的表 意阶段,能指与所指之间的相似之处,即符号和它所代表的实体之间是一种被技术建筑出 来的相等,就是使用了隐喻的手段。
它将真实的世界转移到电视画面中转喻的表意作用在于符号具有以部分代替整体的能力如,在日常的生活中,公司经理 或老板常常称其雇佣在身边帮助他处理各种事物的人为“助手”、 “帮手”,这个称呼本身就是 用这一类人身上的一个属性来代表他们如果这些人在他们老板的眼中,只是一些“手” (因为,对于老板来说,这些人身上有价值的东西是他们的“手”或“腿”,他们可以打字和 送信)的话,那么,可想而知,打工的人在顾主的眼里没有别的属性和别的需要了任何一种符号可以同时以隐喻与转喻的手段运作,但它们执行的功能并不相同在第一 次层次的表意阶段,图像式符号或声音符号(如实况录音)的外延性功能属于转喻性的, 即由实体到表像(符号)的移位元作用因此,电视画面中清澈见底的河流的一部分,就 可以代表这条河,或者我们看到断桥时,可以说看到了西湖电视的写实性来自于其外表 意义的转喻上一段实况录音放置在一条消息中播出(某某人谈他对某个问题的看法) ,它 首先代表的是这段话语本身,同时也代表一种说法—舆论揭开电视图像的“神话”面纱-图像意义生成过程演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