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doc
8页(四)【甲】吴广素爱人,……骑千余,卒数万人节选自<陈涉世家》) 【乙】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等起大泽中其九月,会稽守①通谓梁②日:“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即恒楚将”是时恒楚亡在泽中梁日:“恒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3知之耳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如籍,使受命召恒楚守日:“诺须臾,梁睨④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授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①会稽守;会稽郡的郡守②梁:项梁,是项羽的叔父③籍:项籍项籍字羽,所以又称项羽④睨:斜眼看 (1)试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吴广素爱人 素: ②比至陈 比:. ③使公即恒楚将 将: ④是时恒楚亡 亡;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②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3)请用自己的话概括甲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4)从甲乙两文所叙的事件中,可看出陈胜和项梁各是怎样的一个人?《隆中对》 (一) 【甲】亮躬耕陇亩……凡三往,乃见。
【乙】班超字仲升,扶风①平陵②人,徐③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辫,而涉猎书传永平④五年,兄固⑤被召诣校书郎⑥,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扰当效傅介子⑦、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注释:①扶风:汉朝郡名②平陵:汉朝县名③徐:徐县.汉朝县名④永平:汉明帝年号⑤固:班超的哥哥班固,《汉书》的作者⑥校书郎:官名.⑦傅介子:西汉冒险家,以计斩楼兰王闻名于世17.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具体含义(2分)(1)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 (2)由是先主遂诣亮(3)不耻劳辱 (4)尝辍业投笔叹曰18.乙文中有一个句子与甲文中的“时人莫之许也”有同样的表达效果,找出这个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19.将乙文中画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2分) (1)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 译文: (2)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译文:20.下面的句子中有一个通假字,试推测是哪一个字并写出本字(2分) 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 通假字是,本字是21.刻画人物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比较两文在这方面有何异同,试结合原文加以分析。
答:(二) [甲] 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乙] 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解带写诚,厚相结纳及魏武帝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而备失势,众寡无立锥之地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权既宿服仰刘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军三万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后备又西取益州益州既定,以亮为军师将军备称尊号,拜亮为丞相,录尚书事15.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具体含义4分)A. 自董卓已来( ) B. 利尽南海( )C. 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 ) D. 益州既定( )16. 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3分)A.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B. 躬耕于野,不求闻达17. 乙文中写隆中对策过程的句子是:18. 阅读甲文,隆中对策的主要内容是:(3分)A. B.C.19. ① 甲文中,诸葛亮在对前景的分析中,反复强调“人谋”的重要性,请从文中任举一例说明。
② 联系实际,谈谈“人谋”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1分) 出师表(一) 【甲】臣本布衣,……,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节选自《出师表》) 【乙】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①币,以招贤者,故往见郭隗先生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②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返以报君君大怒涓人曰:‘死马且买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 ’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③今王诚欲致④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⑤,况贤于隗者乎?”于是昭王为隗筑官而师之士争凑⑥燕 (节选自《燕昭王求贤》,有删改)【注】①厚:丰厚,用做动词②涓人:国君身边的侍从人员,多指宦官③三:指很多,虚数④致:招来⑤见事:被任用⑥凑:聚集,奔赴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由是感激( ) (2)先帝不以臣卑鄙( )(3)遂许先帝以驱驰( ) (4)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2分)A.苟全性命于乱世 / 况贤于隗者乎 B.受任于败军之际 / 臣闻古之君人C.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 /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D.遂许先帝以驱驰 / 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10.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划一处)(2分) 士争凑燕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语句(4分)(1)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译文:(2)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译文:12.结合两篇选文,概括刘备和燕昭王对待人才的共同之处(2分) (二) [甲]侍中侍郎郭攸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乙]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①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②,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③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④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⑤深矣,常有以自下⑥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损抑⑦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⑧晏子荐以为大夫 注释:①御:马夫 ②驷马:四匹马拉的车 ③去:离开,这里指离婚 ④相:担任国相⑤志念:志向和思考的东西⑥自下:谦虚⑦自损抑:克制自己,保持谦卑⑧对:回答16.解释下列短语任选4个作答)(1)简拔: (2)裨补阙漏: (3)优劣得所: (4)意气扬扬: (5)名显诸侯: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4分)(1)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2)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18.选出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 ) A.甲文是奏章,是典型的事实论证的写法,思路严密;直截了当,让人容易接受。
B.乙文是寓言,简短精练,含义深刻,含蓄地表明观点、说明道理,说服力强C.甲文乃出师伐魏前所作,基本目的是表达感念先帝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D.乙文非常细腻地叙述了一个故事,虽鲜明生动,但读者难以把握作者的真实意图用这样的手法推荐国家大臣,似乎也不够慎重19.诸葛亮和晏子都是古代名相,结合选段,用自己的话说说他们选用人才的标准有何不同4分)(三) [甲]先帝知臣谨慎,……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节选自《出师表》) [乙]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愿,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节选自《后出师表》)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②庶竭驽钝,攘除奸凶 ③思惟北征,宜先入南 ④今贼适疲于西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先帝知臣谨慎 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C.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愿 D.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B. 以奉先帝之遗愿 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 辍耕之垄上 C. 而议者谓为非计 D.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水落而石出者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4。
翻译下面句子 ①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② 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并日而食 5.纵观甲乙两段内容,简要概括诸葛亮请求兴北伐的三个理由 ① ② ③ (四) (一)先帝知臣谨慎,……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二)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白帝城)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指刘禅)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献出)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侍奉)之如父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1.选文(二)具体说明了选文(一)中的哪一句话(用原文回答)?并简要概括选文(二)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夙夜忧叹 夙夜: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庶竭驽钝 驽钝: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属以后事 属: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若嗣子可辅 辅: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②君才十倍曹丕,必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