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最新2020年春季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各单元例题详解、练习题(最全).pdf

32页
  • 卖家[上传人]:geb****qin
  • 文档编号:291292684
  • 上传时间:2022-05-11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1.50MB
  • / 3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各单元练习题最新 2020 年春季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各单元练习题第一单元第一单元四则运算四则运算【例 1】根据下面的算式列出综合算式1)30-10=20(2)217123=340202=4034017=2024040=6 50020=480综合算式()综合算式()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用“等量代换”的方法把分步算式改成综合算式1)30-10=20202=4024040=6要点提示:改变运算顺序就要使先算减法再算乘法最后算除法用括号2)217123=34034017=20 50020=480先算加法再算除法最后算减法解答:(1)240(3010)2(2)500-(217123)17【例 2】 一道减法算式中,被减数、减数和差的和是 460,减数比差少 30,被减数、减数和差分别是多少?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减法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解答时可以使用图示法来帮助分析根据减法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 :被减数=差+减数以及被减数、减数和差的和是460,得出 2 个被减数的和是 460,一个被减数就是 4602=230还知道差-减数=30,因此,减数和差之间的关系可以画出下面的线段图:要点提示:差数:去掉一个 30 就是两个减数。

      230减数: 30从线段图中得出: 从 230 里减去 30 就是 2 个减数, 再除以 2 就是一个减数,然后根据差与减数的关系求出差还可以利用差与减数的和是 230,让减数加上 30,也就是说 230+30 就是两个差的和,再除以 2 就是一个差,然后根据差与减数的关系求出减数 (如下图) 30差数:要点提示: 230填补上一个 30 就是两个差减数:301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各单元练习题解答:方法一:方法二:被减数:4602=230被减数:4602=230减数: (230-30)2=100差: (230+30)2=130差:230-100=130减数:230-130=100答:被减数、减数和差分别是 230、100 和 130例 3】小强在计算除法时,把除数76 写成 67,得到的商是 15 还余 5正确的商应该是多少?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除法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解答时可以利用“错中求解”的方法来解答结合条件“把除数 76 写成 67 得到的商是 15 还余 5” ,根据被除数=商除数+余数,可以求出除数是 67 时的被除数是多少,列式计算为 6715+5=1010,这样再用 1010 除以 76 就可以求出正确的商。

      解答:6715+5=1010101076=1322答:正确的商是 13 还余 22例 4】同学们,你们玩过扑克牌游戏“24 点”吗?它是一种填运算符号游戏,就是运用加、减、乘、除四种运算方法(也可用括号)进行计算,得出 24下面自己试试吧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根据给出的指定数和添加添加运算符号或括号,使得这些数的运算结果是 24解答时可以使用分析法、排除法、尝试法等知识来解答方法一:给出的 4 个数分别是 2、8、5、6,要使得计算的结果是 24,观察这四个数会发现:2 与 5 的积是 10,8 与 6 的和是 14,10+14=24,这样 25+8+6,不用使用括号方法二:继续观察给出的 4 个数 2、8、5、6,2 与 6 的和是 8,8 与 5 的差是 3,3与 8 的积是 24,也符合条件,这样算式为: (8-5)(2+6) 解答:方法一:25+8+6=10+14=24方法二: (8-5)(2+6)=38=24【例 5】怎样求里填上合适的数呢?请你在括号里填上合数的数940-(+235)=610+235=( )-( )+235=()=( )-( )=()2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各单元练习题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利用加、减法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结合“整体”思想求算式中的未知数问题。

      分析思考时把+235 看成一个整体,先根据减法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求出+235 的值,然后利用加法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求出的值解答:940-(+235)=610要点提示:+235=(940)-(610)把+235 看成一整体是解答此问题的关键235=(330)=(330)-(235 )=(95)【例 6】我们学过+、-、这四种运算,现在规定“*”是一种新的运算A*B 表示 2A-B,如:4*3=42-3=5;那么 7*6=?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定义新运算,解答时要按照给出的 A*B 表示 2A-B 运算规则来进行计算解答:7*6=27-6=8【例 7】在里填上合适的数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加法算式谜,解答时可以利用分析推理和排除的方法来进行解答先从个位开始思考,个位上的+3=8,根据加法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可以得出:个位上的里填 5接着分析十位上的里填什么数,想:8 加上一个什么数和的个位上是 2,只有8+4=12,所以十位上的里填 4继续看百位上的,百位上+6 再加上进位的 1,结果和的个位还是 1,满足这样条件的数只有 4,所以百位上的里填 4最后看千位上的,加上进位的 1 结果向万位进 1, 满足这样条件的数只有 9,所以千位上的里填 9。

      解答:【例 8】今年刘潇同学 8 岁了,奶奶 60 岁了,再过()年,奶奶的年龄是刘潇的 5 倍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利用“抓不变量”的方法来解答年龄问题解答时,先求出刘潇和奶奶今年的年龄差 60-8=52(岁) ;无论再过几年,二人的年龄差是不变的, 也就是说当奶奶的年龄是刘潇年龄 5 倍时, 二人的年龄差也是 52 岁,这样利用年龄差除以二人的年龄倍数差,就可以求出刘潇的年龄,列式为 52(5-1)=13(岁) ,也就是再过 13-8=5 年解答:60-8=52(岁)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各单元练习题52(5-1)=13(岁)13-8=5(年)【例 9】四年级张老师带 42 名学生去公园划船,每条大船限坐 4 人,每条小船限坐 3 人租一条小船 5 元,租一条大船 6 元,怎样租船花的钱最少?需要多少元?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利用比较法和分情况讨论法解答租船费用问题租船时既可以都租大船也可以都租小船,还可以根据具体的人数大船、小船都租,但是要想找到省钱的租车方案,就是要使得船上的空座位少,这样得出的方案一般是比较省钱的方案解答: 42+1=43(人)方案一:都租大船 434=10(条) 3(人) 10+1=11(条) 116=66(元)方案二:都租小船433=14(条)1(人) 14+1=15(条) 155=75(人)方案三:大船、小船都租每条大船限坐 4 人,每条小船限坐3 人,租一条小船5 元,租一条大船6 元,所以多租大船,少租小船,还要保证都坐满,104+3=43,所以租 10 条大船和 1条小船。

      106+13=63(元)636675答:租 10 条大船和 1 条小船比较省钱例 10】在里填上适当的运算符号,使等号两边相等1)(2)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综合运用四则运算、 括号知识, 采用分析法、 尝试法、排除法来解答填运算符号问题1) 在这几个数之间填写运算符号或括号使得计算的结果是 1想:两个数相除或相减结果可能是 1, (排除上面这几个数相加或乘结果是 1 的可能) ,如果相减 9-8=1,有 6+3-42=1;如果相除,66=1,有 6(342)=12) 在这几个数之间填写运算符号或括号使得计算结果是 4 想:用 6、3、4、2 这几个数计算,结果是 4 的算式有:82=4,正好 634=8,所以填、即可,不用使用括号解答:(1)6+3-42=1 或 6(342)=1(2)6342=4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例 1】由5 个小正方体拼成的一个几何体,从左面看是的,一共有()种拼法4,上面看形状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各单元练习题A 1 B 2 C3 D4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采用分析、讨论、排除等方法解答用指定个数的小正方体解答时要结合从两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来确定几何体的拼搭方法。

      分析时,先从上面看到的图形来思考得出:这个几何体的第一层用了 4得出,这个几何体的个小正方体,成“田”字形排列;再结合从左面看到的后面一列的第二层有 1 个小正方体,这个小正方体可以放到左后面几何体的上面,也可以放到右后面几何体的上面,这样有 2 种拼法解答:B【例 2】下一个几何体从上面、正面、左面看到的都是,它有()个小方块搭成A3 B4 C5 D6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用图示法根据从三个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确定组成几何体的小正方体的个数问题解答此类题时要借助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表示物体的特点: 从正面图上弄清物体的上下和左右形状;从上面图上弄清物体的左右和前后形状;从左面图上弄清楚物体的上下和前后形状;综合分析,合理猜想,再检验、排除最后确定是否符合题意从正面和左面看应该有两层,从左到右分别有两列,每个位置上的图形个数如下图所示,一共有 1+1+2=4(个)小正方体解答:B【例 3】按要求填一填(1)从正面看是图形(2)从左侧面看是图形(3)从上面看是图形的有() 的有() 的有(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从不同的方向观察不同的几何体解答时根据每个立体图形的特征结合从正面、上面、左面观察到的图形逐一进行正面、上面、左面观察来确定排除备选答案。

      解答:5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各单元练习题(1)、(2)、(3)、例 4】立体图形从三个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如下,它是观察()图形得到的 A B C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根据给出的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确定小正方体组成的几何体的形状,解答时可以使用按顺序排除法排除的方法有两种: 一种方法是观察立体图形并结合给出的平面图形进行辨别确认,另一方法是要根据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进行立体图形的确定方法一: 先从正面观察 A、 B、 C 三个几何体, 其中 A、 B 看到的形状是符合题意,C 看到的形状是,不符合题意排除;然后从左面观察 A、B 几何体看到的图形都是;继续从上面看,A 看到的图形是符合题意不符合题意排除;最后只有 B 看到的图形方法二: 先从上面看到图形开始思考,这个几何体有两排,第一排有 4,后面的一个小正方体,第二排从右边起有两个小正方体;然后从左面看排是一层,前面的一排有的两层,也有可能有的一层;接着从前面看,得出:只有前面右起向左第二列是两层,其余均是一层,所以小正方体组成的几何体的形状是,排除其余备选答案解答:B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例 1】与“3249”的积不相等的式子是()A3240+329 B4498 C3250-32 D4930+2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用凑整的方法进行两个数相乘的简算,解答时可以利用转化法、分析法、排除法来进行验证和解答。

      选项 A:3240+329 是把 3249 转化为 32 分别与 40 和 9 的积后再求和,符合题意;选项 B 是把 3249 中的 32 分解成了 4 与 8 的积,然后再计算,符合6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各单元练习题题意;选项 C 是先计算 50 与 32 的积后再减去一个 32,符合题意;所以只有选项 D 的计算结果与原式不相等解答:D【例 2】1+2+3+99+100 的和是多少?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计算连续自然数 1-100 的和, 分析思考时可以考虑利用分组法来解答通过观察发现:从 1 开始加,一直加到 100,如果运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把这 100 个数,两两一组就会出现(1+100)+(2+99)+(3+98)+ +(50+51),这样共 50 个 101,然后计算 50 个 101 的和用乘法计算简单解答:1+2+3+99+100=1+100+2+99+50+51=(1+100)+(2+99)+(3+98)+ +(50+51)=10150=5050【例 3】计算 193618366437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乘法分配律。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初中数学知识考点填空学生版.pdf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初中数学知识考点填空教师版.pdf 2025年中考物理总复习 初中物理各章节思维导图汇总.pdf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初中数学专题复习讲义.pdf 2025年中考物理总复习 知识点总结(填空版).pdf 2025年中考数学大一轮复习知识提纲【全六册】.pdf 2025年中考物理冲刺九大专题复习资料.pdf 2025年中考物理总复习初中物理知识点框架图.pdf 2025年中考物理终极押题猜想(原卷版).pdf 铸就卓越班风+书写无悔青春+课件-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主题班会.pptx 项目六《认识程序和程序设计语言》第三节说课课件-2025-2026学年高一信息技术必修一沪科版.pptx 凝心聚力共赴成长+课件--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班级团建小游戏.pptx 2025年全国新课标高考地理解析(综合题).docx 2026届高考语文复习:高考中的怀古咏史+课件.pptx 第三部分 第十三章 第64课时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重难课时)2026年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pptx 2026届高考古诗鉴赏——语言(炼字、炼句、风格)课件.pptx 探究实现合理人机关系的方式课件-2025-2026学年苏教版高中通用技术必修一.pptx 学会专注掌控注意力+课件--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学习方法指导主题班会.pptx 运用选择结构描述问题求解过程说课课件-2025-2026学年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一.pptx 技术设计的表达第2课时课件-2025-2026学年高一通用技术人教版必修一.ppt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