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描写月亮的好段.docx
9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描写月亮的好段 2、弯弯的月牙儿犹如一只银亮的小船 3、新月如一只金色的小舟泊在稀稀的枝丫间 4、月光,像一匹银色的柔纱,从窗口垂落下来 5、月光穿过树阴,漏下一地闪闪烁烁的碎玉 6、月牙儿像姑娘的眉毛,弯弯地挂在纯真的空中 7、半个月亮斜挂在一棵槐树尖儿上,犹如一瓣橘子 8、圆月逐渐升高,她那银盘似的脸,流露着温和的笑容 9、冷月高挂枝梢,寒风把光秃秃的树枝,吹得呼呼直叫 10、月亮姑娘升起来了,仿佛正静静地对身边的小星星说话 11、月亮升上来了,像是刚刚脱水而出的玉轮冰盘,不染纤尘 12、一弯新月像一把银打的镰刀,从黑黝黝的山峰上伸了出来 13、月亮像饱经风霜的老人,不紧不慢地梳理着白花花的月光 14、疲惫的月亮躲进了云层休息,只留下几颗星星像是在放哨 15、月亮斜挂在天空,笑盈盈的,星星挤满了银河,眨巴着眼睛 16、一弯新月升起来了,像只玉琢的香蕉嵌在天幕上,漾着碧辉 17、一轮杏黄色的满月,静静从山嘴处爬出来,把倒影投入湖水中 18、月亮睁大眼睛,和蔼地望着村落和田野,极像一只擦亮的铜盘 19、夜晚,满月升起来了,一片恬静随着银雾般的月光洒在大地上。
20、一弯新月高高挂在墨蓝色的天空,清澈如水的光芒普照着大地 21、十五的圆月像一只雪球,镶嵌在墨蓝墨蓝的夜空上,显得特别皎洁 22、夜空挂满星星,月亮像一只钓鱼的小船,仿佛航行在广阔的银色长河里 23、月亮像一个新娶来的媳妇,刚刚从东天涯上来,就又羞答答地钻进树叶子里藏起来 24、夜晚的明月似冰盘,清亮高贵;像明镜,清明典雅;如宁潭,清澈纯净,美若天仙 25、门外西边的林梢,挂着的上弦月已经变成一片金色的西瓜,不再是一条弯弯的眉毛 26、月亮是那么亮堂,把大地照得一片雪青,树木、房屋、街道都像镀上了一层水银似的 27、一弯新月宛如一叶小舟,翘着尖尖的船头,在深夜的静湖中划行,给我送来一片情思 28、皎洁的夜光暗藏着一丝忧愁的思绪,可见今晚的月光不是那么亮堂,难怪有黯光入我室 29、月牙儿下边,柳梢上面,有一对星犹如微笑仙女的眼,逗着那歪歪月牙儿和轻摆的柳枝 30、自身溜达在小巷,乳白的路灯洒着醒目的光,灰淡的高空挂着月,灯光是亮的,月光淡淡的 31、皎洁的月光像银色的轻纱披在大地上,乌云不再唱独角戏,早已羞得躲到一边去了,没有了踪影…… 32、月是故土明,海上升明月。
皎洁的月光里显露出一幕幕浓浓的故土风情让我如痴如醉,既哀伤那么又欢喜 33、月亮出海了在腾空的一瞬间,它仿佛猛地一跳,浑身披满水花,让多情的大海把它冲洗得分外明丽和清白 34、月亮逐渐升高,她身着白色纱衣,娴静而安详,温柔而大方她那银盘似的脸透过柳梢,留下温柔的笑容 35、中秋是秋天的节日,秋天是易产生愁绪的季节,即使不是面对中秋的圆月,一钩残月也会让人萌发悠悠伤情 36、初冬的月光,又清又冷,淡淡的,柔柔的,如流水一般,穿过窗户悄悄地泻在房间里,将地板点缀得斑驳陆离 37、窗外,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星星也不知什么时候钻了出来,还眨着淘气的眼睛,我的脸上露出了璀璨的笑容 38、温和似絮,轻如浮云,有深有浅,若有若无不想玩下那样浓艳,因而显的素雅;没有夕照那么璀璨,因而更显得哀愁 39、细细密密的月光就像一封封飘飞的“星际特快专递”,那是嫦娥姐姐邀请地球上的小挚友去月宫共享她亲自制作的桂花糕 40、林清玄也愿温一壶月光下酒,在朦胧中沉醉他们珍藏月光,珍惜这撩人心绪的千古绝唱,由于只有月光能听懂他们的心声 41、月亮照旧残缺着悬挂在浦东的夜空,颜色已逐渐苍白了月光照在水面上亮晶晶的,黄浦江昏水在夜中也犹如变成了青色一般。
42、月光是诗人心中酒的相思她心绪如练,长短不绝;她忽痛忽悲,欲歌欲涕 43、月亮千变万化,有时弯弯的像一个月亮船,有时圆圆的像玉盘高高的挂在天空,有时椭圆像一个鸡蛋在呼呼大睡它那纯净的月光洒向大地 44、月亮的美真是难以形容,可能是皎洁的,可能是亮堂的,可能是温和的,可能是朦胧的,难怪从古至今,人们写下了千千万万首赞美月亮的诗篇 45、夏夜月亮山凭添一份静谧之美!远山凝重,天空薄暮轻垂,暗蓝的星辉点点,路边繁花竟香月亮一如往日的沉静,悄悄凝听情侣们爱的心语! 46、其实,人生不就像月亮一样吗?只要你多几分大胆,多几分坚强,多几分努力,就可以战胜人生的“暴雨”,就会像月亮一样,拥有属于自己的十五夜 47、月亮时而又像一位魔术师,一会儿圆得像玉盘,一会儿弯得像一把弓,一会儿又像一叶小船,一会儿又像一个苹果被虫子咬了一口,真是变化多端,千姿百态 48、月亮像弯弯银钩挂在树梢上,朦胧夜色给大地罩上了一层轻纱,屋内点点灯火映出的光线与天际的星光连成一片,朦胧中仿佛置身于浩瀚无垠的天空中 49、月光射在这些树枝的中间树叶闪烁,都反射出了一层银色的光芒路上在那里交互闪动的是美观的银色和黑影相交的斑点。
空气里弥漫着一种神秘的腻香甜 50、圆圆的月亮皎洁亮堂,如一盏夜灯挂在天上,给黑漆漆的夜晚带来了一丝光亮一丝和暖月儿缓缓上升,银河隐退了,星星疏落了,夜空像水洗过似的清白无暇第三篇描写月亮的好段:描写圆月的美好段落 圆月代表着完整,象征着聚合美满,它是人们歌颂赞扬的对象,人们通过圆月来表达聚合的感情,下面是描写圆月的美好段落,接待查看阅读 描写圆月的美好段落 1.今天是中秋节,透过窗户,我望见月亮从楼角逐渐上升,犹如内向的小姑娘,升到楼顶时,貌似胆大了,一下子跳了出来,即刻,月光洒满了大地月光照在杜鹃花的叶子上,在地面就能望见影子我呆呆的瞧着月亮,仿佛望见了正在砍桂花树的吴刚,美观动人的嫦娥,活泼心爱的玉兔你瞧,嫦娥姐姐正朝我笑呢 2.月亮内向地盖着层层面纱,过了很久,才轻轻地掀起它的面纱,逐渐地露出它的那张能发光的脸蛋我留心地抬头望月,心里对遥远的月空弥漫了无限的遐想 3.看,那带着一圈金环的月儿终究升起来了它先是金黄金黄的,徐徐穿过一绺一绺轻烟似的白云,向上升着、升着,就在一刹间,月儿的颜色变浅了,变白了,它清高地升起来了它圆得那样心爱,那样好玩,就像一个银色的玉盘反射出一道道白光。
我透过望远镜,看到了一个浩瀚的月球,它亮堂亮、白晃晃的,月球的左下角还有一些像烟花散开的时候一样,好美呀! 4.适逢中秋之夜,我景仰天空,望见一轮圆月,但不是我们常说的一轮皎洁的圆月,天空中有层层清云,如烟似雾,弥蒙在月光下月晕恰恰是这圆月与清云的红娘,牵于二者之间,淡淡的点上一圈,既不喧宾夺主,又有万般娇态 5.夜静静静的深蓝色的天空,月亮类似圆盘,已不是平常的那种弯弯的小船了它把一片片皎洁的光芒洒向大地它不像太阳光那样夺目、夺目,只是将自己的光轻轻地洒向小院的每一个角落 6.中秋节的月在新江桥显得特别恬静没有汽车的桥上宁静极了,桥下江水滔滔,游船往来,月光照在水面,洒下一片银辉对面繁华的街道上传来时隐时现的越剧声描写圆月的句子或段落描写圆月的句子或段落月亮是那么亮,使五彩的霓虹都黯然失色 7.今天,终究盼到了中秋,古人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可今年八月十五的月亮又大又圆,而且今天的月亮亮的特别夺目星星也是那样的多,那多数的星星围围着圆月有些星星热爱自身呆在一旁,但是当它们望见那圆圆的月亮时,也想往那边靠拢,貌似全体的星星都是月亮的孩子,在这一天,它们从不同的方向赶来与月亮聚合。
8.一轮金黄的圆月已经高高地挂在天空中,向地上洒下皎洁的月光,像轻纱似的一般温柔天空中云很淡,风很轻,月光很美,这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在深蓝色的夜空里,月亮显得更圆、更亮、更美了这圆月分外淘气,一会儿钻进云姐姐的怀里,一会儿和星星谈话,一会儿唱歌跳舞……真拿它没手段 9.月儿圆圆,人间圆圆但也不是家家如愿以偿此刻,我不由得想起远在深圳工作的爸爸,是爸爸和他的战友忠于职守,保家卫国,才有这美好祥和的夜晚想想自己崇拜的爸爸就像这美观月亮无私的在岗位上奉献自己,呵呵,何不开心点?月儿圆圆,饼儿圆圆,咬下一口,津津有味地嚼着,心里好受极了 10.今年中秋节,恰逢农历八月十五,黄昏的入夜,玉兔东升,皎洁的月亮正映照着一轮圆月,天空中有几朵纯净的云彩飘荡在云朵中间,微风飒飒,徐徐地吹着小风,月光下的葡萄架上有几串沉甸甸的葡萄,正挂在葡萄架上,几只萤火虫飞来飞去,又飞去飞来,是那么的有情调,这情调又是那么的迷人 11.中秋节的月在小区里显得特别璀璨亮堂安宁静静的小区愈发让月亮现出了本色天空中稀稀拉拉几颗星星,那微弱的光忽闪忽闪,只配在月亮的下面作一个普遍人那月亮好象在说:“哼哼,想和我比,天空惟我独尊!”皎洁的月光泻在树上,把树披上了银纱,轻薄飘逸。
12.有人说,新月似芽,半月如瓢,圆月如西子之明眸这似明眸的圆月要用在中秋之月上,实为不妥,谚语有“八月十五云遮月”之说云生月隐,神秘、迷离此中秋圆月虽不及西子之善睐明眸,却独具情调 13.我们悄悄地等待着月亮的展现,此时晚风温和似絮、轻云如绢的浮云,蜂拥着皎皎明月徐徐上升,月光把周边映成一轮银色的光景,它不像朝霞那样浓艳,反而显得素雅有多少人看着它得到了喜悦,又有多少人看着它燃起了思想之情 14.这时,天色逐步暗下来了,大地掩盖着一片朦胧的夜色月亮姑娘静静地露出了那圆圆的笑脸,俯视着开阔的大地村庄、山川、田野,好象一座逼真的玉雕,严肃而美观描写圆月的句子或段落素材库奔腾一天的小河,在皎洁的月光下逐渐的流淌晚风吹来,波光粼粼,就像多数小鱼在水面追赶、腾跃 欢乐河边有大量人在那里乘凉,轻松而闲适 孩子们在这月白风清的夜晚下捉迷藏……连歌声、笑声、说话声也像月亮那样轻柔、和谐 15.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聚合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聚合节”古往今来,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土”,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苏轼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 — 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