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思政课教学现状调查教师学生问卷对比分析-精选教育文档.docx

8页
  • 卖家[上传人]:亦***
  • 文档编号:292198531
  • 上传时间:2022-05-13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5.03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思政课教学现状调查教师学生问卷比照分析A Comparative Analysis on Questionnaires of Teachers and of Studentsabout the Present Teaching Situation of the Ideology and Politics CourseWU Shutang(College of Humanities, Wuhan Technique College, Wuhan, Hubei 430074)After investigating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of part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Hubei Province, we find that teachers and students sometimes give very different answers to same or similar questions.The choices of both students and teachers are obviously affected by choice-makers themselves to a certain extent, and that there are considerable gaps between these answers and the actual situation. Only through? conducting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combining relative materials, can we determine whether or not and to what an extent the contents reflected in the questionnaires are rational, and can we have a more accurate understanding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ideology and politics courses.2010年初,我们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现状调查组对湖北省 局部高职院校的教师和学生同时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

      在问卷设 计中,我们将局部问题设计成相同或类似,希望从教师、学生对 这些问题的回答中,深入研究思政课的真实情况经过初步分析 发现,局部问题教师和学生的回答相近,但也有不少差异很大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两者都是思政课教学 活动中最重要的因素,对教师和学生从不同视角和相异出发点反 映出的内容进行比照研究具有很大现实意义本文试图对教师和 学生回答差异较大的题目作一详细梳理,分析其中可能的原因, 借以探究思政课教学现状中更复杂的因素1对开设思政课重要性的认识问到在高职院校开设思政课的重要性时,教师和学生选择的 情况如下:(见表1)表1可以比拟清楚的看到,教师对开设思政课重要性的认识明显 高于学生教师认为非常重要的比例超过了 2/3,而学生那么只有 1/5O认为不太重要的学生有1/5,而教师那么不到2%学生中有 3. 74%认为根本没有开设的必要,有4. 29%的学生认为开不开无 所谓,教师中这两项均无人选择这说明在对高职院校开设思政 课重要性的理解上,教师的觉悟远在学生之上实际教学工作也 能看到,大多数思政课教师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虽然有时条件 有限、工作繁重,却努力把教学做到最好,与这种认识关系密切。

      但比照学生的认识,那么让人不免心生忧虑学生对思政课重要性 认识缺乏,会直接导致更多逃课、上课不听讲、做无关事情等现 象的产生仅仅有教师的这种认识还远远不够,如何把这种认识 迁移到学生身上,让更多学生也认识到思政课的重要性,学校、 教师和相关人员还有很多实际工作要做2学生在思政课上收获的大小学生对思政课的兴趣与自身收获有紧密联系学生感到没有 收获或收获很小,甚至与预期收获不相符,对思政课的热情都会 慢慢下降学生对自身收获的评价也是考察教学实效一个很重要 的指标在问题的设计上,教师和学生有些细微区别对教师是 要求他们推测学生思政课上的收获,实际上是间接让教师对自己 的教学效果作一考察而对学生那么直接询问,让他们以切身体会 来作答两者题量上也不完全相同学生和教师回答的情况如下:(见表2)学生选项中的第2、3项相当于教师选项中的第2项,学生 选择二者的总比例为67. 59%,而教师为70. 37%,在“有较大收 获”的感受和判断上,学生和教师差异不大但在认为“收获很 大”的选项中,教师的选择比例为16. 67%,而学生的那么为8. 53%, 教师几乎为学生的2倍在“一点收获也没有”的选项中,教师 为1.85%,而学生那么为7. 86%,学生的选项比例是教师的4倍以 上。

      也许教师的推测和学生的判断都因自身因素与实际情况存 在一定出入,但这并非关键所在两者哪个更接近真实情况并不 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根据国家规定的教学目标,从学生的全面 开展来看,从哪个角度考察最有利要到达良好的教学效果,使 学生对思政课产生更大兴趣,让学生切身感觉自己有实际收获肯 定是第一位的教师的感觉再好也于事无补,教师是为学生服务 的,教师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为了学生能够真正有收获教师认 为学生得到的收获大大超过学生自己的感受,很可能是教师没有 正确评价甚至高估了自己的教学效果,或者仅仅是对自己教学效 果的一种良好愿望的反映只有正确看待学生对自己从思政课中 获得的收获的判断,教师才能实事求是评价自己的教学效果,并 通过各种途径来提高教学实效,从而让学生从思政课中得到更多 帮助3学生上思政课的原因这个题目是为了考察学生上思政课的动机见表3)表3此题是一道多项选择题,每个选项的比例是所选数与学生或教师 总人数相比所得,不能直接显示其占所有选项的百分比但由于 学生和教师的题目与选项完全相同,依然可以将他们在同一选项 的结果进行直接比拟第3项“为了考试拿学分”,学生的选择 比例与教师的相当以下一些选项差异较大,教师更多的认为学 生来上思政课是“受学校纪律的约束”,而学生那么认为自己更多 的因为“可以提高政治素养”;在第2项“受教师讲授内容吸 引”中差异更大,教师的选择超出学生30%;而在第4项“为进 一步深造做准备”上,学生的选择超过教师20%。

      从以上比照可以看出,在中性选项“为了考试拿学分” 上,教师和学生的选择很接近而在一些多少带有价值判断(社 会赞许与否)的选项中,那么出现了明显的出入学生更多的相信 自己上思政课有明确、上进的内在目的,但教师却更多的认为学 生上思政课是受外部因素的约束教师还认为学生上思政课很大 局部原因是自己课讲得较好,而学生那么不完全认可很明显,不 管教师还是学生,都更多站在自身的立场上,倾向于把更好的印 象放在自己身上,而不太愿意去认可对方4学生最喜欢的思政课表4由于很多高职院校没有开设《形势与政策》课,局部教师不 知道有这门课,学生更加不明白《形势与政策》课为何物因此 教师和学生对这一选项的理解可能都存在较大偏差,在这一选项 上的异同没有太大可比性而在“说不上来”选项上,学生与教 师相差无几,这说明教师对学生和学生对自己在是否喜欢思政课 的认识清晰度上是相近的但在对目前高职院校所开设的两门思政课《思修与基础》和 《概论》的感受上,学生和教师的差异特别大学生认为自己最 喜欢的课程是《思修与基础》和《概论》,并且喜欢的程度相当, 无明显偏好,选择《概论》的比例还略高一筹但教师选择《思 修与基础》的比例是《概论》的十倍。

      学生对两门课程喜爱程度 相当,说明他们认为自己从两门课中得到的收获也是差不多的 这些收获包括学生从课本上学到的知识,更包括学生从思政课堂 上吸取的营养从学生的角度看,教师的教学活动让他们在两门 课中都得到了同等程度的收益而教师作出相差悬殊的判断,很 可能是因为教师感觉《概论》课理论性较强,认为学生对它的兴 趣没有对《思修与基础》大的缘故另外一个可能的原因是,教 师在教授《概论》课时感到教材理论性较强,准备过程花费的精 力较多,讲授难度比拟大,把自己这种感受也放在了学生身上 学生与教师的感觉出现这么显著的区别,可能是教师付出艰辛劳 动把理论性较强的《概论》课中的理论进行了简化、转化、具体 化等加工处理,教师觉得理论“难”教,而学生却没有相应“难 学”的感觉了5思政课教学方式此题目学生问卷中的问题是“你最喜欢的思政课教学方 式”,而教师问卷中的那么是“您认为最适合思政课的教学方 式”,两个问题都希望学生和教师对自己所认可的最正确教学方式 作出回答外表上问题不同,实那么目的一致学生的问题要求学 生针对自己的情况来作答,而教师问题的落脚点其实也在学生身 上,“最适合的教学方式”自然是指对学生最适合,学生喜欢不 喜欢,是否感兴趣是首要的标准。

      因此两个问题的选项设计也完 全相同两个问题均为多项选择题上面的选择可以很清楚的反响出,学 生最喜欢和教师认为最合适的思政课教学方式都是综合式的,要 结合各种方式进行教学通过计算发现,学生第四项的选择占到 了所有选项总和的62. 1%,而教师第四项的选择那么占到了所有选 项总和的79. 63%,相比之下更多的教师倾向于综合式的授课模 式在前三项单项选择中,学生各选项差异不大,“专题讲座” 稍微突出一些,学生并非对某种教学方式特别热衷教师问卷中 各单项选择里“专题讲座”也是最多的,这与学生选择的情况相 同,只不过教师对“专题讲座”认可度更高,明显超出其它两个 单项选项,是“老师主导课堂教学”的两倍,是“讨论辩论”的 三倍表5“专题讲座”意味着要对教材和思政课相关内容进行重新 分解与组合,意味着要更多地发挥教师的聪明才智和主观能动 性,更多地表达教师自己的水平和素养,在组织教学活动时也显 得更加自由灵活教师更钟爱“专题讲座”那么说明,他们希望能 更灵活地运用教材,更自由地选择教学内容和组织教学活动而 学生在“专题讲座”的教学模式中也有相当的自由度,可以更自 由的思考,更自由的与教师就讲座内容进行沟通交流。

      在学生看 来,既然是“专题”,就会更加系统化,仅从讲授“专题”的标 题上就能一目了然的知道所要讲授的内容是什么,对所学习的内 容会有更准确的把握,因此预期收获更大通过以上的比照分析,我们有以下几方面的启示第一,此 次问卷真实的反映了学生和教师的感受,总体上讲学生和教师对 问卷的回答都是根据自身情况作出的,具有相当的可信度两者 在局部同类题目上的相异回答,正说明他们受外界其它相同干扰 因素的影响较小第二,在处理同类或相似问题的不同回答时, 首先要认可和正视这种差异的客观存在,不能让主观的看法影响 了对资料的统计与归纳有差异并非坏事,正确对待差异并找出 其中的原因,才能对思政课的教学现状有最接近真实的判断与理 解第三,由于学生和教师在回答问卷时,局部选题受自身因素 的影响比拟大,对问卷进行分析整理时要结合教学实际和其它资 料研究这些因素是什么,它们是如何对教师和学生的选择产生影 响的学生和教师所在学校、所学或所教专业、自身背景各不相 同,作出选择时即使选项相同其意义也很可能大相径庭,因而这 些影响因素会相当复杂,寻找这些复杂因素的过程自然会比拟艰 辛和繁琐,但这本身就是对思政课教学现状认识的一个深化过 程。

      通过分析过程中的精心探索,结合统计分析得出的数据,对 思政课教学现状的把握才会更加明晰与准确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