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历史时间的学习方法指导.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hs****ma
  • 文档编号:539356085
  • 上传时间:2023-01-2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1.51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关于历史时间的学习方法指导历史时间和事件是构成历史知识的基本要素任何历史事件都是特定时间下的事件、没有离开时间的历史事件可见、历史时间在历史学习的重要性因此在历史的教学中历史时间就显得比较重要然而,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对历史时间的教学疏于指导和设计,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困难本文希望通过对同学们在平时的历史学习中碰到的关于时间问题进行基本的整理和初步的学习方法指导,给同学们的历史学习以一定的帮助一、历史上常见的纪年方法1、中国历史上常见的纪年法主要有六种: 方法一 (1)、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如《左传、骰之战》:“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指鲁僖公三十三年《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 方法二 (2)、年号纪年法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公元前113年武帝以当年为元鼎四年,并追改以前为建元,元光,元朔 、元狩如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主父偃上书武帝,建议实行《推恩令》,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从明朝开始大概来讲都是“一帝一元”的模式,很少更改纪年,你可以看到明清两代只有少数皇帝在位期间更改了年号,如贞观元年,洪武四年,康熙十年……等等 方法三⑶、干支纪年法中国古代创制的一种纪年方法。

      它由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顺序相配组成,以六十为周期,用以纪年,称六十甲子该纪年法始于汉朝,现在仍在沿用如《〈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辛亥”指公元1911年;近世还常用干支纪年来表示重大历史事件,如“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庚子赔款”、“辛丑条约”、“辛亥革命”2011年为辛卯年 方法四(4)、年号干支兼用法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如《扬州慢》“淳熙丙申”,“淳熙”为南宋孝宗赵昚年号,“丙申”是干支纪年;《梅花岭记》“顺治二年乙酉四月”,“顺治”是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年号,“乙酉”是干支纪年方法五⑸、近代中国从辛亥革命后的次年(1912年)起采用公历,但同时采用中华民国纪年、以公元1912年为民国元年方法六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纪年采用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公元纪年制度,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四项决议的第二项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纪年采用公元”2、其他国家、地区的纪年法方法一(1)、俄国历法 (Pycckий kaπeHдapb) 俄国古代采用“创世纪年”。

      最初记载历法的《编年史》将公元前5508年定为“创世纪年”的元年,新年从3月1日开始公元1492年以后改为从9月1日开始1699年12月15日彼得一世下令采用儒略历(旧历),将“创世纪年”7208年12月31日之次日改为1700年1月1日儒略历每年平均为365.25日,比回归年长11分14秒这一微小误差导致每128年节气日期提前1天1582年,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实行历法改革,将当年春分由旧历3月11日,将日期后移10天并规定新历除能用400整除的世纪年(如1600年,2000年)置闰外,其他世纪年(如1700年、1800年、1900年)不置闰从而使新历每400年较旧历少3天方法二(2)、公历是现在国际通用的历法,又称格列历,通称阳历阳历”又名“太阳历”,系以地球绕行太阳一周为一年,为西方各国所通用,故又名“西历”公历的前身是古罗马凯撒修订的儒略历根据儒略历的规定,每4年有1个闰年,闰年为366日,其余3年(称为平年)各有365日公元年数能被4除得尽的是闰年儒略历1年平均长365.25日,比实际公转周期的365.2422日长11分14秒,即每400年约长3日这样到公元16世纪时已经积累了有10天误差。

      可以明显感觉到两至两分提前了在此情况下,教皇格列高里十三世于1582年宣布改历先是一步到位把儒略历1582年10月4日的下一天定为格列历10月15日,中间跳过10天同时修改了儒略历置闰法则除了保留儒略历年数被4除尽的是闰年外增加了被100除得尽而被400除不尽的则不是闰年的规定这样的做法可在400年中减少3个闰年在格列高里历历法里,400年中有97个闰年(每年366日)及303个平年(每年365日),所以每年平均长365.2425日,与公转周期的365.2422日十分接近公元常以 A.D.(拉丁文 Anno Domini 的缩写,意为“主的生年”)表示,公元前则以 B.C.(英文 Before Christ 的缩写,意为“基督以前”)表示与公元纪年相关的两个概基本念是“世纪”和“年代”一个世纪是一百年,通常是指连续的一百年当用来计算日子时,世纪通常从可以被100整除的年代或此后一年开始,以此类推,任何世纪或者年代都是从“一”开始以“0”结束因此第一世纪从公元1年到公元100年,而20世纪则从公元1901年到公元2000年,因此2001年是21世纪的第一年世纪有分期:世纪初是指本世纪前二十年、世纪末是指后二十年,两个世纪之交的特殊称谓:一般把上一个世纪的最后20年到下个世纪的最初20年称为XX世纪末XX世纪初;早期,一般是一个世纪的前30多年;中期,指一个世纪的中间30多年。

      后期,指一个世纪的后30多年,但是三期的界限是比较模糊,并非十分鲜明的,所以学习时不能过于绝对化;(上)前半期和后(下)半期是一般指一个世纪的前50年和后50年关于“年代”,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划分:从理论上讲每一个世纪又分为十个年代每一个年代为10年,通常从0-9年计算的,如公元前356年商鞅变法处于公元前4世纪50年代; 20世纪90年代,应从1990 -1999年②习惯:每个世纪的最后一年不包括在年代里但习惯上人们并不具体称每个世纪的前20年为X年代,而是笼统地称为某个世纪初, 如1905年同盟会建立,可说建立于20世纪初,不能说建立于20世纪10年代把以后的20-29年称20年代,30-39年称30年代③在世界古代史上,我们还可以看到有几处用了“千年代”这个概念,如在讲古代印度河流域的城市遗址时说:“这些城市开始兴建于公元前三千年代中期一千年是一个“千年代”,公元前三千年代指公元前第三个一千年,即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2001年之间 二、关于常见纪年的基本换算方法1、干支纪年法与公历的换算为了便于运算和使检索更加直观,借用六十干支表并按顺序加以编号成表一如下:六十干支表  甲子0  乙丑1 丙寅2 丁卯3 戊辰4 己巳5 庚午6 辛未7 壬申8 癸酉9 甲戌10 乙亥11 丙子12 丁丑13 戊寅14 己卯15 庚辰16 辛巳17 壬午18 癸未19 甲申20 乙酉21 丙戌22 丁亥23 戊子24 己丑25 庚寅26 辛卯27 壬辰28 癸巳29 甲午30 乙未31 丙申32 丁酉33 戊戌34 己亥35 庚子36 辛丑37 壬寅38 癸卯39 甲辰40 乙巳41 丙午42 丁未43 戊申44 己酉45 庚戌46 辛亥47 壬子48 癸丑49 甲寅50 乙卯51 丙辰52 丁巳53 戊午54 己未55 庚申56 辛酉57 壬戌58 癸亥59  该表于公元前后的推算均适用,具体的方法如下: ⑴、求公元后某年(设为Y)的干支。

      方法是:先以Y除以60得出余数,然后再减去4,最后根据所得结果查表一中相应序数所对应的干支即为该年的干支 例如求公元1911年的干支:1911÷60余数为51,减4后得47,查表一47对应的干支是辛亥,即1911年为辛亥年由于干支纪年60年一循环,当Y÷60的余数小于4时,需借干支纪年的一个周期60之数,例如1981年除以60余数为1,直接减4不够减,加上60之后再减4等于57,查表一便知1981年为辛酉年余可类推 ⑵、求公元前某年(设为X)的干支方法是:先以X除以60求其余数,再用57减去所得余数,根据所得结果再查表一中对应的干支,即为该年的干支 例如求公元前221年的干支:221÷60,余数是41,以57-41=16,查表一16对应的是庚辰,即公元前221年对应的干支应为庚辰同样由于干支纪年的循环周期为60年,当余数大于57时,也需再借60例如求公元前479年(孔子卒年)的干支:479除以60余59,用57减59不够减,加上60之后再减59等于58,查表一知该年对应的干支为壬戌其余可以类推 上述方法简便易行,只要记住表一,就完全可以不用纸笔,直接由心算推出结果2、年号纪年法与公历的换算可以借助字典或词典等工具书里面的朝代帝王世系年号表来查询计算。

      3、公历之间的换算(1)关于世纪判定某一年在哪个世纪时,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方法,反正世纪就是年份除以100,得出的数字再加一就是要换算成的世纪了因为一个世纪是100年公元前8年一看就知道呀,根本都不要用这个算的、公元前1世纪呀公元前的世纪推算以此同理,,如公元前1123年,就是公元前12世纪(用上面的方法可以得来); (2)关于年代至于是什么年代,就要看公元前还是公元后:公元前的年代数是由大数字到小数字,则公元前世纪初是大数字,世纪末为小数字;公元后的年代数是由小数字到大数字,则公元后世纪初是小数字,世纪末为大数字如大泽乡起义发生于公元前209 年,即公元前3 世纪末,赤壁之战发生于公元208 年,即3世纪初 (3)计算公元纪年距今的年代数之方法①公元前后时间数计算—公元前后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距今年代,只要把当年数加上今天的年代数就可以了,即“异号相加减去1”,这里减去1是因为公元纪年不设公元0年,不能按照数学上的正负概念来计算跨公元前后的时间,如张骞于公元前138年第一次出使西域,班超于公元73年出使西域,两者相距138+73 -1 =210 ②若同是公元前或公元后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距今年代,就用公元前或公元后大数字的年代减去小数字的年代即可,为“同号相减”。

      如公元前206年楚汉战争开始,公元前202年楚汉战争结束,两者相距206 -202 =4年;如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至2004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多少周年,两者相距2004 -1921 = 83 年③若有月份差,一般是月差在半年及其以上者,就在年差上增加1年,如太平天国运动的起讫年代是1851年1月———1864年7月,年差13年,月差6个月,故谓“坚持战斗14年”若月差小于半年则舍去不提④世纪之遥两个世纪间隔的计算与时距计算基本相同要注意,由于没有公元0年,当历史结束公元前1年进入公元1年也就意味着历史从公元前1世纪过渡到公元1 世纪如中国封建社会开始于公元前475 年,中断于1840年鸦片战争的炮火,期间经历了19+5 -1共23个世纪,可见中国封建社会的漫长 4、俄国历法和公历之间的换算历法改革造成了旧历和新历在日期上的差距18世纪旧历日期比新历日期早11天,19世纪早12天,20世纪早13天如1917年俄国10月25日发生的“十月革命”在公历的11月7日1918年1月26日,苏俄政府宣布停止使用旧历,采用新历(即公历) 三、关于时间的记忆1、记忆的最高要求:每一个历史事件时间的清楚记忆当然,能轻松记住每个历史事件的年、月、日那是最好不过了。

      如果做不到、退而求其次,记住每个历史事件年、月也可以了再不行记住每个历史事件的年份也是相当了不起了这对我们的学习和考试是有帮助的,但是我们一般人是很难做到上述要求的所以这些对同学们的历史学习没有太大的帮助,也不建议同学们这么学习历史:一来难度太大、浪费时间;二来即使什么都记住对于历史学习意义不是特别大,可能会导致一些学生纠缠于细琐从而迷失了学习历史的真正意。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