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光学专题训练30题含答案5篇.docx
59页初中物理光学专题训练30题含答案一、填空题1.如图甲所示,小明购买的强光手电能射出一束平行光柱将一枚透镜正对平行光柱,在光的传播路径上喷上水雾,看到了如图乙所示现象,光会聚于A点 1)根据图乙现象,可以判断此透镜为 透镜;(2)小明拆开手电筒,发现灯头结构如图丙所示,查阅说明书得知灯头透镜直径D为10cm,焦距为2cm,光源出射光角度为120°,则此手电筒发出的平行光的直径d为 cm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像的性质的实验中,调整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实验过程中,由于蜡烛燃效变短,烛焰的像会成在光屏的 方.改变物距做了三次实验,这样做的目的是 . 3.黑板“反光”晃眼,这是黑板表面发生了 反射;老师放在讲桌上的教具从各个角度多能看到,这是教具发生 反射.4.小丑鱼颜色艳丽、体型较小,因此水族馆常将它放入球形鱼缸中以便观赏(如图所示).球形鱼缸起到了 的作用,我们看到的小丑鱼是它通过球形鱼缸形成的正立、放大的 (选填“实像”或“虚像”)5.如图所示,小明用一个透镜观看书上的一个英文单词,他看到了两个字母“YS”的放大像.这个透镜是 选填“凹”或“凸”)透镜,这种透镜对光线有 (选填 发散”或“会聚”)作用, 利用这种透镜可制成 视眼镜(填近或远) .二、单选题6.如图中画出了光线通过透镜(图中未画出)的情形, 其中是凸透镜的是( ) A.a、 b、 c、 d B.b、 dC.a D.c7.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在图中能正确解释产生这一现象原因的光路图是( )A. B.C. D.8.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A.铅笔在水面处折断B.日晷上的影子C.鸟巢在水中的倒影D.景物在镜中的像9.“影”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如“手影”、拍照片的“摄影”、电影院里看到的“电影”、景色在水中的“倒影”等,它们与物理知识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 手影﹣光屏承接的实像 B. 摄影﹣光的反射C. 电影﹣倒立放大实像 D. 倒影﹣光的折射10.抗击新冠肺炎的战役中,全国各地“众志成城,共同抗疫”,令世人赞誉。
对于抗疫中的现象解释正确的( )A.测温枪是利用紫外线工作的B.戴口罩能阻止病毒的分子运动C.护目镜上的水雾是液化现象D.用冰块给发热病人降温是因为冰块的内能为零11.电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不正确用电也会带来很大的危害,安全用电是每一位公民的必备素养下列做法中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 )A.家庭电路中,同时工作的用电器越多,总电阻越大B.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是因为带异种电荷C.使用测电笔时,手必须接触笔尾金属体D.家庭电路中空气开关跳闸一定接入了大功率的用电器12.当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定会发生偏折B.发生折射时,折射角一定小于入射角C.反射和折射不会同时发生D.只要光进入另一种介质,速度就一定改变13.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坐井观天,所见甚小”是光直线传播的结果B.验钞机是利用红外线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从而辨别钞票的真伪的C.光与镜面成30°角射到平面镜上时,其反射角为30°D.筷子斜插入装满水的碗中,我们可以观察到筷子在水中的部分会向下偏折14.五一佳节,在常州紫荆公园月季花展上,小明将红色滤色镜(即红色玻璃)挡在照相机镜头前给一株绿叶黄花的月季拍照,照片上该花卉的颜色是()A.绿叶黄花 B.黑叶红花 C.黑叶黑花 D.红叶红花15.为了行车安全,很多家用汽车都安装了电子后视镜,电子后视镜通过摄像头成像,将车侧后方情景呈现在显示屏上,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子后视镜成的是倒立、缩小的虚像B.电子后视镜成像原理与显微镜的物镜相同C.侧后方车要在电子后视镜的二倍焦距以内D.侧后方车靠近摄像头时,显示屏上车的像变大16.如图所示,一束光在平面镜上发生发射,反射光恰好照在光屏的 A 处.若要让反射光照在光屏的 B 处,则下列方法中( )①只将光屏竖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②只将平面镜绕入射点 O 顺时针转过一定角度( <90° )③只将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一段距离④只将平面镜水平向右移动一段距离A.只有②可行 B.只有④可行C.①和②都可行 D.③和④都可行17.站在岸边的小金看到了清澈的河底,那么河底实际的深度比他视觉的深度要( ) A.深一些 B.一样C.浅一些 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18.下列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 B.C. D.19.某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较厚的玻璃板前,观察到了两个不重合的像,对此现象,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是漫反射形成的B.是视觉暂留效应形成的错觉C.是因为玻璃板结构不均匀,相当于多个透镜成像形成的D.是玻璃板前后两个表面反射形成的20.下列有关光学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小孔成像是倒立的实像,是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B.岸边的人在水中所成的“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C.太阳光通过三棱镜会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D.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三、多选题21.2020年11月24日,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五号,并与12月1日着陆月球,12月3日嫦娥五号的上升器携带月球样品从月面起飞进入预定环月轨道,并于十二月中旬返回地球,这是我国首个实施无人月面取样返回的月球探测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对飞船遥控不可能是超声波,是因为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B.燃气向下喷射,火箭携带卫星向上运动,这是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C.从月球表面取回的样品到达地球后质量不会改变D.制造探测器的金属在月球上的密度只有地球上的六分之一22.将一张画有箭头的纸条放在圆柱形空杯后方一定距离处,透过空杯观察到如图甲所示的情景。
向杯中倒入适量水后,透过水杯观察到箭头发生了如图乙所示的变化下列关于此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装水的圆柱形水杯相当于一个凸透镜B.放大箭头的成像原理与投影仪的工作原理相同C.透过水杯观察到变大的箭头是虚像D.改变纸条的位置透过水杯可能看到缩小的像23.暑假期间小明去公园游玩,发现公园里既有“楼台倒影入池塘”的美,又有“鱼戏莲叶间”的美,动静结合相映成趣对于这些现象的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他在岸上看到的水中“鱼”是虚像B.他在岸上看到的水中“鱼”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C.他在岸上看到的水中“楼台”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D.他在岸上看到的水中“楼台”比地上的楼台要小一些24.俊辰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焦距为15cm的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1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至74cm刻度线处,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所示如果保持透镜在50cm刻度线处不动,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上18cm刻度线处, 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该进行的操作以及光屏上像的大小变化情况是( )A.将光屏左移 B.将光屏右移 C.像变小 D.像变大2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色散现象说明白光是由单色光组成的B.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音叉,音叉发声的响度不同D.煤、石油、太阳能都是不可再生能源26. 下列对各光学现象的相应解释或描述,正确的是( )A.甲图能说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B.乙图蜡烛远离玻璃板时蜡烛的像变小C.丙图中在光屏上可看到倒立放大的实像D.丁图中是远视眼矫正后的成像光路图2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炒菜时,满屋飘香,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B.用水作为汽车发动机的冷却剂,主要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C.煤的热值比干木柴的大,煤燃烧时放出的热量比干木柴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多D.四冲程汽油机的做功冲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28.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小孔成像B.看到插入水中的筷子向上弯折C.平静的水面上清楚地映出岸上的景物D.司机用观后镜观察车后的情况29.“共享单车”作为中国的新“四大发明”之一,自推向市场以来,得到广大市民的青睐,也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方便。
从“共享单车”的结构和使用来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共享单车的手闸是一个省力杠杆B.轮胎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减小摩擦C.用扫二维码时,是利用照相机成像原理D.共享单车的使用数据是通过超声波来传递的30.如图所示,先把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放置在光具座上50cm处,再将点燃的蜡烛和光屏放到光具座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把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10cm处,调节光屏,光屏上出现烛焰倒立缩小的像B.保持蜡烛位置不动,当蜡烛燃烧变短后,光屏上的像相对原来的像位置偏高了C.取走光屏,烛焰通过凸透镜就不能成实像D.把蜡烛从光具座上10cm处移动到35cm处,烛焰的像逐渐变大四、作图题31.请在图中作出AB关于平面镜所成的像五、计算题32.爸爸和小明驾车到无锡东站,然后乘高铁去济南旅游10:40开车出发,并看到路线边如图甲所示的交通标志牌此刻小明通过铁路12306网站查询列车的时刻表,如图乙所示:(1)父子俩最快能赶上哪趟列车? (2)该趟列车运营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3)该趟列车长200m,中途以20m/s的速度,完全穿过长度为1600m的一座大桥需要多长时间?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凸;432.【答案】上;使实验结论更具有可信度,消除实验结论的片面性3.【答案】镜面;漫4.【答案】放大镜;虚像5.【答案】凸;会聚;远6.【答案】D7.【答案】C8.【答案】A9.【答案】C10.【答案】C11.【答案】C12.【答案】D13.【答案】A14.【答案】C15.【答案】D16.【答案】A17.【答案】C18.【答案】B19.【答案】D20.【答案】D21.【答案】A,B,C22.【答案】A,B,D23.【答案】A,B,C24.【答案】B,D25.【答案】A,B,C26.【答案】A,D27.【答案】A,B,D28.【答案】C,D29.【答案】A,C30.【答案】A,B,D31.【答案】32.【答案】(1)解:由图知道,到无锡站的路程s=30km,限速v=60km/h,由 v=st 知道,驾车到到无锡东站所用的最少时间是: t=sv=30km60km/ℎ=0.5ℎ=30min , 他们10:40开车出发,则到无锡东站的时间为11:10,根据表中信息可知,父子俩最快能赶上G124车次;答:父子俩最快能赶上G124车次(2)解:根据列车时刻表知道,乘坐G124到达济南所用时间是:t′=14:35-11:35=3h, 总路程s′=840km,高铁运行的平均速度是: v'=s't'−840km3ℎ=280km/ℎ ;答:该趟列车运营的平均速度为280km/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