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造性思维是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对立统一.doc
8页创造性思维是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对立统一创造性思维是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对立统一 摘要: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两种基本思维形式,逻辑思维是有序地进行创造的过程,是创造性思维的前提条件非逻辑思维是指灵感、顿悟等思维,它在逻辑思维中断时能起“接通”的作用使逻辑思维得以继续进行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两者互相依存、互相补充共同完成创造思维的过程在培养创新能力时不能只注重灵感、顿悟等非逻辑因素,忽视逻辑思维的作用关键词:创造性思维;逻辑思维;非逻辑思维;想象;灵感 创造性思维是指以新颖的思路或独特的方式来阐明问题的一种思维类型,也是对富有创造力、能导致创造性成果的各种思维形式的总称创造性思维既是人类抽象思维(逻辑思维)活动的核心和最高形式,也是非逻辑的创造性形象思维和直觉、灵感、顿悟思维,而更多情况下是这些思维形式的整合创造性思维综合了各种思维形式、思维方法、思维因素的共同特点,正在成为人类认识尤其是自然科学认识的基本思维形式诗人的激情、科学家的预见、政治家的论断、改革者的胆略、探索者的直觉、创作者的灵感,这些貌若“神奇”不可思议的情况和现象,都与创造性思维有直接的联系。
一、逻辑思维是有序地进行创造的过程所谓逻辑思维,在目前来说,包含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思维两个层次其基本内容就是遵循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的规律,运用比较、分类、分析、综合等逻辑方法,借助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去揭示和把握认识对象的本质的或规律性的思维过程换言之,也就是按照逻辑规律的要求从已知推出新知的认识过程所谓非逻辑思维,就是逻辑思维所不包含而又在逻辑思维过程中发生作用的各种非逻辑因素的作用过程.例如,在人们的思维过程中,除了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因素在起作用以外,情感、意象、形象、直觉、灵感以及经验、联想、想象、猜测、美感等等,都属于起作用的非逻辑因素创造性思维并不排斥逻辑思维,而是要以逻辑思维作为自己的前提创造性的思维成果,并不是大脑自生之物,而是继承以往科学成果和总结现实经验的产物因此,人们在进行创造性思维以前,必须接受来自两方面的教育,进行两方面的学习:一是接受人类文化遗产的教育,继承科学的文化遗产,同时发现其问题和不足,从而形成新的思想,引出新的概念,构建新的理论体系在这个过程里,起作用的主要是逻辑思维,不论是从教或学的方面来说,都是如此,虽然,间或也有非逻辑思维起作用,象对书本知识的理论消化,也常常含有联想、想象、美感等在起作用,但这不是主导作用。
二是接受社会实践的教育,通过社会实践掌握了第一手材料之后,人们就会使用比较、分类、分析综合的方法,从感性的经验材料中,抽象、概括出一般性的结论来,这个抽象、概括的过程,也就是运用逻辑的过程.这说明,创造性思维,首先应有逻辑思维的训练,通过这种训练,才能在知识发展的长河中,由逻辑引路承前启后、推陈出新.二、非逻辑思维是接通中断了的逻辑思维的“接线工”创造性思维又不满足于逻辑思维,恰好相反,它在进行逻辑思维的时候,经常要以非逻辑思维来作自己的补充.因为逻辑思维虽然是严密的、步步紧逼的,但现实事物是那么复杂,以致仅仅根据某种逻辑程序就想进入科学的迷宫是很不够的因此,按部就班的格式化、古板化的逻辑思维,就需要灵活的思维方式来帮助而非逻辑思维正好具有这样的灵活性,它不受固定格式的约束,也不受任何时间、空间的限制,因而可以渗入任何思维过程,并总是在关键时刻,帮助断路的逻辑思维重新接通,促成思维质的飞跃可见,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也就是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交互作用的过程,它们是同一思维过程中的两个相辅相成的方面.三、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是矛盾的对立统一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是怎样统一于创造性思维的过程的呢?(一)在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少不了想象这种“非逻辑”的思维因素。
想象是创造性思维中的一种实在的因素,它不仅披荆斩棘,不断为科学开辟新的道路,而且还以它的躯体参与每一阶段的科学活动然而,作为创造性思维中的重要因素的思维本身,既是逻辑的,又是非逻辑的,是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对立统一想象是一种受制于逻辑又超脱逻辑而驰骋于宇宙的自由的思维活动从其性质来看,想象的自身存在着不同的层次,大致可分为直觉想象、形象想象、抽象想象三种基本形式直觉想象是受实物、经验诱发的一种下意识的意象,其想象的目的是要把人的各种行为(喜怒哀乐)与经验范围内的事物联系起来,并对生活中的某些现象发生的原因作出说明或解释原始人类的想象,大多属于这种情形他们反映周围世界,采用摹写、幻化两种手段:通过摹写以把握事物的外部特征、功用及该事物与它事物之间的关系;通过幻化,把自己的生命、力量、情感、意志和智慧赋予被反映的对象.如他们通过幻想,经常赋予非人的事物以人的品质、气质和人的性格,结果,在原始人的心目中,各种事物似乎都有善良与丑恶、勇敢与怯懦、刚强与软弱、温顺与暴躁、聪明与愚笨、敏捷与迟钝的区别.当然,这样的直觉想象,往往导致现实关系的颠倒在现代人中,直觉思维已经是建立在现代生活经验或事物的直接感知的基础上,它是原始直觉想象发展而成的高级形式,虽然这种直觉想象也有荒唐的时候,但更多的时候则是进行科学创造的重要形式。
形象的想象,是直觉想象的深化和发展,是直觉想象的质的飞跃形象想象仍具有直觉想象的某些痕迹,但已不完全是凭直觉来进行想象,而是凭借形象的观念、形象的典型来进行的想象因而,这种想象形成的新的形象典型,往往会以凝聚的形式,最深刻地反映着一类事物的本质.它来自现实,并高于现实抽象的想象,是形象想象发展的新成果,它从对事物内在本质的了解出发,将事物的内在规定性进行组合,形成一个整体,并以某种近似实物的图形或网络呈现在人们眼前如,关于原子结构的研究,就出现过多种想象的模型:1898年汤姆逊提出的“西瓜"模型;1903年勒纳提出的“配偶”模型;1909年卢瑟福提出的“太阳系”模型等等这种想象的模型,既形象又深刻,往往揭示或反映着事物内在本质太阳系”模型,至今还是描述原子结构的理想图形,只是这种想象以抽象为主、形象为辅就是了,其前提是对事物内部结构的本质认识不论是直觉想象,还是形象想象,从想象发端和结果来看,它们都要受某种逻辑关系的约束.这种逻辑联系不是别的,就是通常的类比推理在实际思维中,人们由鱼生活在水里而想到人也可以象鱼一样游于大海;人们从鸟在天空中自由飞翔而想到人也可以飞上天空等,它们既是想象,又是类比、模拟。
所以,想象是非逻辑的,又是逻辑的这说明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它们可以互相吸收,互相渗透,取长补短.然而,想象一经发生,它就很快成熟起来并独立行事,因而总想摆脱逻辑思维的限制在想象中,人们可以从现在回溯人类的远古时代,又可以从远古时代而想到遥远的未来;可以在想象中飞离地球,进入银河系中的任何一个星球,又可以从一个星球转移到另一个星球,甚至想象还可以使人进入某种完全梦幻般的意境.如果我们把想象比作一个演员,那么整个宇宙都是“想象”这个演员的舞台,在这里,它可以纵横驰骋,并象奇妙的魔术师那样变化莫测,在这里,逻辑对它又变的毫无约束力了想象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形象化,又是思维中的各种因素辩证联系的真实写照二)从思维发展的过程来看,创造性思维是理性思维与非理性思维交互作用的过程一个具体的思维运动,总是表现为向着某个目标前进的运动,这个运动虽然会因思维主体的不同而千差万别,但是仍然遵循着一般的规律,符合理性认识有关逻辑的要求如,各国学者为了探寻创造性思维的内在逻辑,提出过“三阶段"、“四阶段”、“五阶段”以至“七阶段”等模式尽管不同的学者看法不一,但思维的过程有着自身的逻辑可循是毫无疑问的,因而,对于创造性思维的一般过程,是应该加以研究和把握的。
但是,对于非理性的因素在创造性思维过程中的作用也不容忽视由于认识对象的复杂性,认识条件的差异性,思维的发展不可能是笔直的,思维的成果多是非一次完成的,而且,有时还会出现“思维的怪圈",即当思维从甲地出发,绕了一个圈子以后,又回到出发的地点,原以为自己的思维前进了,但实际是踏步不前.只有在走了回头路后总结教训,重新上路,才有可能走出怪圈.当人们的思维陷入“思维怪圈”的泥潭时,如果依然拘泥于理性思维,那就会使思维一筹莫展,寸步难行但如果自觉地借助非理性的因素,就可能更快地排除思维前进的障碍,因而保证中断了的思维继续向前发展如,在对课题不感兴趣时,科学的美感可以激发我们对课题的兴趣,因为只有当认识到你的创造具有某种美学价值的时候,你才会热爱它并顽强地去追求和实现它当思路突然中断以后,想象就会出来为你接通思路,使原有的理论思维得以继续;当思维的发展遇到了主观的或客观的困难时情感、意志、信念就会出来激励你继续研究下去.这说明,在创造性思维中,理论思维是主要的或基本的,因为理论思维中的逻辑工具,可以为获得新知铺平道路,沿着这条道路前进,才能帮助人类认识新的世界自然,这是指理论思维没有受阻的情况说的。
一旦理论思维受阻,原有的逻辑程序已经无力摆脱思维中的困境时,这时候,也只有这时候,非理性思维才会上升为决定性的因素因此,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也就是断路-通路,再断路-再通路的反复过程换言之,也就是非理性(非逻辑)思维-理性(逻辑)思维的交互作用的过程三)从创造性思维取得的成果来看,它也是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交互作用的产物创造性思维取得的科学成果,首先是逻辑思维的科学结晶在数学上,哥德巴赫猜想的突破,就是按照抽象王国的规律,经过成年累月的演算,逐步逼近取得的辉煌成果这里需要的是绝对严密的逻辑思考,否则,任何一道程序接不上,任何一个步骤出了问题,都会使在这之前的工作前功尽弃.在这里,任何侥幸,任何天真烂漫的异想天开,对于新的科学的发展都是无济于事的!因此,科学成果的取得,首先是逻辑思维的产物然而,创造性思维的成果又不是总在逻辑思维的制约下取得的当创造性思维进入紧要关头或决战的阶段时,高度的思维紧张,常常造成思维的极度疲劳,而思维的极度疲劳,常常使正在进行中的思维中断.这时候逻辑思维常显得“老态龙钟”,缺乏活力,而灵感思维却会空前地活跃起来,即所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无数的事实说明:逻辑思维要达到自己认识的终点,需要有灵感(非逻辑)思维的协助;而灵感思维的闪现,又要以逻辑思维作为前提,两者互相依存,前者表现为思维过程中量的积累,后者表现为思维过程中质的飞跃。
四、结束语当前,人类正处于向知识经济过渡的时期,为迎接知识经济给人们带来的挑战,提倡和鼓励创新,培养人的创造能力,正在成为时代的潮流,而创造性思维是创新的基本条件,因此,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训练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在许多需要创新的领域诸如科学研究、科学决策、产品设计、广告创意中,人们往往更注重灵感、直觉等非逻辑因素,从而忽视了逻辑思维在创造性思维中的作用,这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以及创造能力的提高是非常不力的这一现象或多或少也影响了高校师生,致使一些高校忽视逻辑教学.本文旨在通过分析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在创造性思维中的关系,以阐明逻辑思维在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创造能力的提高中的作用,以唤起高校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