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职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标准.docx
25页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 专业名称及代码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53600)二、 入学要求初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历三、 基本学制3年四、 培养目标(一) 培养目标: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在职教二十 条的引领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 向,健全德技双修、工学结合育人机制,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 突出职业教育的类型特点,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教材、教法改革,规范人 才培养全过程,培养面向各行业中机电产品、自动化设备与生产自动线的制造、运行 维护和管理的岗位群,具备机电产品、自动化设备和生产线的安装、调试、运行、维 护维修、营销、初步开发等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 型技术技能人才二) 岗位群:表1: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中级工)职业岗位群岗位群职业岗位岗位描述支撑课程工业机器 人操作及 维护设备操作员工业机器人设备操作与检修电工电子技术、工 业机器人技术、 PLC原理及应用机器人运行维 护与管理工业机器人的安装、调试、运行 及维护等工业机器 人调试及 售后工业机器人工 作站设计与安 装具备工作站设计、编程与安装调 试能力工业机器人技术、 电气控制系统、 PLC原理及应用销售客服工程 师具备销售渠道和方法,具有妥善 地解决售后服务中的各类技术 问题能力(e) 掌握三相交流电的基础知识及运用(f) 了解变压器的基本结构及控制原理(g) 掌握常用半导体器件检测方法及应用(h) 掌握数字电路的分析方法及典型数字器件的使用方法(3).学习内容:(a) 认识实训室与安全用电(b) 认识实训室与安全用电(c) 单相正弦交流电源分析与使用(d) 单相正弦交流电源分析与使用(e) 变压器分析(f) 常用半导体器件及应用(g) 数字电路分析及典型数字器件的使用4. 《电机与拖动》课程教学以实践操作法与项目教学法为主,以实际电机控制设备为载体,从基础 到专项序化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电机设备控制基本知识。
通过现场制作实现学做一体, 培养学生基本职业技能,让学生掌握常用电机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掌握低压电器 的工作原理及选型,同时具有直流电动机及三相异步电动机运行控制与检修能力5.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该课程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专业理论课程,重点介绍各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特 性,重点介绍各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结合工程应用实际,了解传感器在各种 电量和非电量检测系统中的应用,培养学生使用各类传感器的技巧和能力,掌握常用 传感器的工程测量设计方法和实验研究方法,了解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动向6. 《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1) 职业能力要求:(a) 使学生具有较高的职业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o(b) 能正确选用和使用液压与气动元件c) 能绘制出液压与气动回路图d) 能对液压与气动系统进行基本设计、安装、调试和维护e) 能对基本系统进行简单的故障分析与排除2) 学习目标:(a) 掌握液压与气压传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计算方法b) 掌握液压与气动元件的的工作原理、特点及应用O具备简单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维修的能力d) 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以及自学能力3) .学习内容:(a) 液压传动基础知识。
b) 液压元件c) 气动控制元件d) 液压基本回路e) 气动基本回路f) 典型液压系统7.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1) 职业能力要求:(a) 能掌握有关尺寸公差制度知识和国家计量标准b) 能熟练使用游标卡尺、外径千分尺、等通用量具测量尺寸误差O 能使用百分表、磁性表座、平板、角尺、偏摆仪、V型铁、厚薄规等测量平行 度、垂直度、圆跳动、同轴度等形位误差d) 能使用万能角尺、正弦尺等测量角度、锥度误差e) 能用计量器具对零件进行加工误差的综合测量2) .学习目标:(a) 掌握模具零件和典型零件几何量测量技能及公差相关理论知识b) 能完成本专业质量检测和零件测量c) 具有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具有“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职 业素养3) .学习内容:(a) 通用量具的使用方法b) 配合的标注、配合制、公差带图、配合的选用c) 量块、杠杆百分表使用方法d) 形位误差检测e) 表面粗糙度测量f) 角度、锥度测量g) 齿轮误差测量8. 《可编程控制器技术》(1) 职业能力要求:(a) 具有严格执行电气专业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工作态度和“安全用电”的职业道德;(b) 能进行PLC的编程,并学会如何排除故障;(c) 能识读电气产品的电气原理图和装配图;(d) 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团队合作、职业沟通和协调能力;(e) 能自主学习会计新知识、新技术等,具有终生学习的能力;(f) 能通过各种学习资源查找所需信息;(g) 能排除一些简单的线路故障,并做好检修工作。
2) .学习目标:(a) 了解PLC,学会安装利使用编程软件;(b) 掌握使用三菱FX系列PLC的基本顺控指令;(c) 掌握卷扬机控制电路的工程设计与安装;(d) 能够用正确的专业语言进行沟通;(e) 掌握辅助继电器的应用;(f) 能总结出电路的特点,学会用定律、定理及现象分析电路;(g) 能独立获取和利用信息,通过网络等辅助工具分析利用技术资料;(h) 学会定时器、计数器的应用;(i) 学会SFC编程方法3) .学习内容:(a)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起停控制(b)卷扬机控制(c)大型打孔机控制(d)数控车床主轴电机控制(e)机械手控制(f)交通灯控制(g)蔬菜大棚温度控制(h) 两台PLC通信控制(i) 皮带生产线的手动控制(j) 皮带生产线的自动调整控制(k) 自动门控制(l) 四层电梯系统控制9. 《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1) 职业能力要求:(a) 掌握工业机器人的结构特点、测控原理和总体设计方法b) 能进行简单机器人的位姿分析和运动分析c) 了解机器人本体基本结构,包括机身及臂部结构、腕部及手部结构、传动及行走 机构等d) 了解机器人轨迹规划和关节插补的基本概念和特点e) 了解机器人控制系统的构成、编程语言与编程特点。
2) .学习目标:(a) 掌握工业机器人手部、腕部和臂部的基本构造、基本运动和设计方法(b) 掌握工业机器人的测控方法c) 具有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具有“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职 业素养3) .学习内容:(a) 机器人运动学b) 机器人动力学c) 机器人轨迹规划d) 机器人本体基本结构e) 机器人控制系统f) 机器人编程语言与离线编程10. 《工业机器人技术典型应用》(1)职业能力要求:(a) 能正确识别机器人自动化单元中常用机械结构和电气、气动、检测等元器件(b) 能正确使用常用仪器仪表和工具(c) 能按机器人自动化单元的机械、电气、气路系统原理图进行元器件的选用、连 接与调试(d) 能拆装各种自动机机构与元器件(e) 能正确操作机器人自动化设备及生产线的各个模块单元(f) 能对机器人自动化单元进行硬件配置、程序设计、并实施控制(g) 能够管理、维护、保养机器人自动化单元系统(h) 能进行机器人自动化单元系统常见故障的排除2) 学习目标:(a) 熟悉机器人自动化单元控制系统的结构和基本功能(b) 掌握机器人自动化设备及生产线常用机械结构和装置的工作原理(c) 熟悉气动元件的结构和应用,基本气动回路的工作过程(d) 掌握传感器等电气原件的结构、特性、应用和选择规则;(e) 电气元件装配工艺,调整、检测元件安装精度方法(f) 掌握步进电机定位控制和变频器参数设置方法(g) 掌握机器人自动化单元管理的基本知识(h) 掌握机器人自动化单元常用电路、电气、传感、控制等元器件的工作原理与选 用方法(i) 能够读懂机器人自动化单元的机械、电气、气路系统原理图(j) 掌握机器人自动化单元的操作、拆装、调试、控制软硬件设计、维护以及故障 诊断与排除的方法(3) .学习内容:(a) 机器人自动化单元的组成与功能(b) 液压与气动控制的相关知识(c) 现场总线控制技术的发展与应用(d) 传感器在机器人自动化单元上的应用(e) 机器人自动化单元结构与原理(f) 机器人自动化单元的维护与检修11. 《工业机器人基础装调与维修》(1)职业能力要求:(a) 具有应用机械传动、液压与气动系统的基础知识。
b) 能读懂机器人设备的结构安装和电气原理图c) 了解机器人本体基本结构,包括机身及臂部结构、腕部及手部结构、传动及行走 机构等d) 能测绘简单单机机械部件零件图和装配图e) 能维护、保养设备,能排除简单电气及机械故障2) .学习目标:(a) 具有检修工业机器人系统、自动化生产线系统故障相关知识b) 掌握工业机器人的测控方法c) 具有一定的生产管理,质量管理能力,能培训和指导本专业初级、中级技术工 人进行生产活动3) .学习内容:(a) 机器人机械结构b) 机器人臂部结构基本形式和特点c) 机器人的平稳性和臂杆平衡方法d) 传动及行走机构e) 机器人腕部结构基本形式和特点f) 机器人手部结构基本形式和特点七、实习实践教学安排表5:顶岗实习及其他学时分配序号课程名称学时数学分1校内外综合实训280142校内外公益劳动8043顶岗实习76038(一)校内外综合实训三学年安排各项综合实训实训课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加深学生 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能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能力,促使学生养成动手、动脑的习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培养学生择业能力和 工作能力。
)校内外公益劳动安排每周一一节公益劳动时间,学生实行顶岗劳动,参加校园环境卫生、绿化、 实验室建设、建校等方面的劳动,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和劳动观念与劳动习惯三)顶岗实习为了使教学更好地与生产相结合,理论紧密联系实际,加深学生对专业理论认识的理解和实践技能的培养,从第三学年开始安排一学年(6个月)顶岗实习,学生分散 到与专业相对应的企业顶岗实习,培养学生择业能力和工作能力结合工作内容撰写 论文、工作总结或提交工作成果,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八、教学时间分配表6: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中级工)学时分配项目学时数百分比(%)教学活动安排第一学年第二学年第三学年20周20周22周20周20周22周公共素养课程118033.33603402402002020专业必修课程64018. 122024080100专业选修课程60016.90022022010060实训实习实践课程112031.7202060801604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