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可采储量评价方法-发布.doc
30页控制预测储量分类评价宣贯材料之四《石油天然气经济可采储量评价方法》Q/SY 180-2006中国石油控制预测储量分类评价项目组2007年6月目 次前 言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总则 35 现金流法 46 经济极限法 107 类比法 138 敏感性分析 149 储量经济评价附表格式 14附 录 A(规范性附录)现金流法经济评价附表格式 15附 录 B(规范性附录)经济极限法经济评价附表格式 22附 录 C(规范性附录)类比法经济评价附表格式 24前 言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是规范性的附录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与生产分公司提出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与生产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辽河油田公司、华北油田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建忠、袁自学、王靖云、胡晓春、刘斌、徐青、王玉珍、崔凯石油天然气经济可采储量评价方法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石油天然气控制、探明经济可采储量的评价方法,包括评价方法选择、评价单元划分、确定原则、判别条件、计算方法及参数取值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中国石油所拥有的油气储量资产的经济可采储量评价、评审和统计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 19492-2004 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分类DZ/ T 0217-2005 石油天然气储量计算规范SY/T 5367-1998 石油可采储量计算方法SY/T 6098-2000 天然气可采储量计算方法SY/T 6193-1996 稠油注蒸汽开发可采储量标定方法Q/SY 34-2002 油气田开发建设项目经济评价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经济可采储量 initial reserves 经济可采储量是指当前已实施的或肯定要实施的技术条件下,按当前的经济条件(价格、成本等)估算的、可经济开采的油气数量[GB/T 19492-2004中2.6]3.2 探明经济可采储量 proved initial reserves探明经济可采储量是指满足下列条件所估算的经济可采储量:a) 依据不同要求采用评价基准日的、或合同的价格和成本以及其它有关的经济条件;b) 已实施的操作技术,或先导试验证实的并肯定付诸实施的操作技术,或本油气田同类油气藏实际应用成功的并可类比和肯定付诸实施的操作技术;c) 已有开发方案,并已列入中近期开发计划;天然气储量还应已铺设天然气管道或已有管道建设协议,并有销售合同或协议;d) 含油气边界是钻井或可靠的压力测试资料证实的流体界面,或者是钻遇井的油气层底界,并且含油气边界内达到了合理的井控程度;e) 实际生产或测试证实了油气层的商业性生产能力,或目标储层与邻井同层位或本井邻层位已证实商业性生产能力的储层相似;f) 可行性评价为经济的;g) 将来实际采出量大于或等于估算的经济可采储量的概率至少为80%。
[GB/T 19492-2004中5.3.1.2]3.3 探明已开发经济可采储量 proved developed initial reserves探明已开发经济可采储量是指油气藏的开发井网钻探和配套设施建设完成后,已全面投入开采的经济可采储量当提高采收率技术(如注水等)所需的设施已经建成并已投产后,相应增加的可采储量也属于探明已开发经济可采储量探明已开发经济可采储量是开发分析、调整和管理的依据,也是各级可采储量精度对比的标准探明已开发经济可采储量应在开发生产过程中定期进行复核扣除了累计产量后的探明已开发经济可采储量称为探明已开发剩余经济可采储量[GB/T 19492-2004中5.4.1]3.4 探明未开发经济可采储量 proved undeveloped initial reserves探明未开发经济可采储量是指已完成评价钻探或已经开辟先导生产试验区的油气藏(田),尚未部署开发生产井网的经济可采储量[GB/T 19492-2004中5.4.2]3.5 控制经济可采储量 probable reserves控制经济可采储量是指满足下列条件所估算的经济可采储量:a) 可行性评价为经济的;b) 将来实际采出量大于或等于估算的经济可采储量的概率至少为50%。
[GB/T 19492-2004中5.3.1.5]3.6 次经济可采储量 subeconomic initial reserves次经济可采储量是指技术可采储量与经济可采储量的差值其中探明次经济可采储量包括如下两部分:a) 可行性评价为次经济的技术可采储量;b) 由于合同和提高采收率技术等原因,尚不能划为探明经济可采储量的技术可采储量[ GB/T 19492-2004中5.3.1.3]3.7 经济采收率 economic recovery factor经济采收率是指经济可采储量与地质储量的比值,用百分率表示3.8 经济极限 economic limit经济极限是指其产量只能回收操作成本和税费时的工业界限通常指经济极限产量、经济极限含水率、经济极限水油比、经济极限油汽比、废弃压力等3.9 储量寿命 reserve life储量寿命是指剩余经济可采储量的寿命,即自评估基准日至年净现金流为零日(经济极限点)的一段时期4 总则4.1 经济可采储量评价方法选择经济可采储量评价方法主要包括现金流法、经济极限法和类比法根据下列情况选择相应方法进行经济可采储量评价:a) 控制、探明储量的区块,可采用现金流法。
b) 动态法计算技术可采储量的探明已开发储量区块,一般应采用经济极限法c) 小型及以下油藏或中型及以下气藏的新增探明储量区块,或中型及以下油气藏的新增控制储量区块,方可采用类比法4.2 经济可采储量评价单元划分产量预测和经济评价一般应与经济可采储量评价单元相同对不同类型的经济可采储量,一般采用以下不同的评价单元划分方法:a)探明已开发经济可采储量以开发单元作为评价单元;b) 探明未开发经济可采储量一般以开发单元作为评价单元,也可按区块或储量计算单元划分评价单元;c)控制经济可采储量可合并区块整体进行经济评价特殊情况下,对地面工程设施公用且经济条件基本相同的油气田或区块,可以按多个开发单元合并进行经济评价4.3 经济可采储量确定原则4.3.1 现金流法:该法计算的经济可采储量为评价单元的经济可采储量如果评价单元中的产量数据是以开发单元为基础预测的,则每个开发单元到储量寿命结束时的累计产量,即为各开发单元的经济可采储量对于一套井网穿过多个开发单元的评价单元,经济可采储量就需要劈分到每个开发单元劈分的方法可按技术可采储量占各开发单元的比例计算,或根据产能系数(即kh/μo)比例劈分,也可根据渗透率或孔隙度与有效厚度乘积劈分。
探明未开发经济可采储量计算时,要充分考虑地质可靠程度、开发技术条件、动用程度和预测产量可靠性4.3.2 经济极限法确定经济可采储量所用的动态方法和曲线原则上应与标定技术可采储量一致对经济极限法评估的多个经济可采储量,在选值时,一般以产量递减曲线法评估结果为准,但对含水高于80%的油藏,可以水驱曲线法评估结果为准,以确保今后可采储量的正增长为前提条件4.3.3 类比法经济采收率选值时应根据预计的开发方式、井网密度、地质风险程度作适当调整计算经济可采储量4.4.4 下列情况按相应类别的经济可采储量处理:a) 目前已基本停产关井的已开发区块关井前的累计产量;b) 探井或评价井已试采出的累计产量;c) 开发过程中已采出的溶解气累计产量5 现金流法根据开发方案或概念设计的产量预测剖面和开发指标,依据目前经济条件对未来若干年进行预测,编制现金流量表,计算财务内部收益率、净现值等经济评价指标,符合判别条件后求得的累计产量,确定为经济可采储量5.1 经济评价指标5.1.1 净现值(NPV)NPV= ---------------------(1)式中:NPV 一净现值,104元;CI,CO —分别为第t年的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出量,104元;i —折现率或基准收益率,%; t —储量寿命期的某评价年,年;n —储量寿命,年。
5.1.2 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在储量寿命期内能够使净现值为零的折现率,即为财务内部收益率,计算公式为:=0 -----------------------(2)式中:FIRR 一财务内部收益率,%5.2 经济可采储量判别条件根据计算出的评价指标达到下列判别条件,方可计算经济可采储量;否则确定为次经济可采储量a) 财务内部收益率大于或等于中国石油规定的基准收益率指标;b) 在达到设计产能生产以后,年净现金流量大于或等于零5.3 经济可采储量计算根据评估基准日之前的累计产量、产量预测剖面中储量寿命期的累计产量和4.3.1确定原则,进行经济可采储量计算5.3.1 石油经济可采储量计算:Ne = Npi+ ---------------------(3)式中:Ne 一石油经济可采储量,104t;Npi 一评估基准日之前的累计产油量,104t;Qot 一储量寿命期第t年(月)的预测产油量,104t;5.3.2 天然气经济可采储量计算:Ge = Gpi+ ----------------------(4)式中:Ge 一天然气经济可采储量, 108m3;Gpi 一评估基准日之前的累计产气量, 108m3;Qgt 一储量寿命期第t年(月)的预测产气量, 108m3;5.4 评价参数取值要求5.4.1 产量预测产量剖面应以开发单元为基础进行预测。
油气田产能、单井日产、递减率等开发指标,应在系统试采和开发概念设计基础上论证确定5.4.1.1 油藏编制开发方案或概念设计确定开发层系、开采方式、开发井网、开发井数及油水井比例等开发指标预测的截止点为储量评价范围技术可采储量全部被采出的时点,从预测起始年开始给出分年度的开发指标产量和递减率预测方法采用比采油指数法和类比法需要预测的开发指标为:天然能量开发的油田需要预测产油量、产液量;采用人工补充能量开发的油田还需要预测驱油物注入量未开发油田初期产能评价,应以评价井试油、试采资料为依据,并分析本油田(地区)或其它相似类型油田(油层)确定的初期产能与稳定产量的关系,若有差别,给出修正系数稳产时间及递减率可采用类比法确定5.4.1.2 气藏考虑气藏地面条件、管道输气能力、市场需求、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