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上海市部分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测试题汇编:文言文二.docx

18页
  • 卖家[上传人]:清爽
  • 文档编号:288881682
  • 上传时间:2022-05-0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60.58KB
  • / 1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上海市部分校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高二语文期中测试题汇编:文言文二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西南模范中学2021学年第二学期高二阶段反馈)养鱼记程颐① 斋之前有石盆池家人买鱼子食猫,见其煦沫①也,不忍,因择可生者,得百余,养其中,大者如指,细者如箸支颐而观之者竟日始舍之,洋洋然,鱼之得其所也;终观之,戚戚焉,吾之感于中也② 吾读古圣人书,观古圣人之政,禁数罟不得入洿池②,鱼尾不盈尺不中杀,市不得鬻,人不得食圣人之仁,养物而不伤也如是物获如是,则吾人之乐其生,遂其性,宜何如哉?思是鱼之于是时,宁有是困耶?推是鱼,孰不可见耶?感吾心之戚戚者,岂止鱼而已乎?③ 鱼乎!鱼乎!细钩密网,吾不得禁之于彼;炮燔咀嚼,吾得免尔于此吾知江海之大,足使尔遂其性,思置汝于彼,而未得其路,徒能以斗斛之水,生汝之命生汝诚吾心,汝得生已多,万类天地中,吾心将奈何?鱼乎!鱼乎!因作《养鱼记》至和甲午季夏记④ 吾昔作《养鱼记》,于兹几三十年矣,故稿中偶见之窃自叹,少而有志,不忍毁去观昔日之所知,循今日之所至,愧负初心,不几于自弃者□?示诸小子,当以吾为戒元丰己未正月戊戌,西斋南窗下书注】①煦沫:用唾沫互相湿润,喻不幸者互相扶持。

      ②数罟:细密的网,用以捕取小鱼洿池:池塘19. 可填入第④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A. 欤 B. 矣 C. 乎 D. 焉20. 分析第②段画线句的作用21. 评析文中两个“不忍”所包含的思想情感的意义19~21题答案】【答案】19. C 20. 第②段画线句承上启下由第①段养鱼的经历推想到古人的仁政,他们要求细密的渔网不得放入池塘,鱼长不足一尺不能捕杀,市场上不得出售,人也不准食用,从而引出圣人之仁的论述这一句使文章衔接自然,由事及理地展开论述 21. 第①段的“不忍”,指将用鱼儿作为猫食,内心的恻隐和悲悯;第④段的“不忍”,指三十年后发现此文,愧对起初心志,丢弃少年时立下的志愿第一个“不忍”引出圣人之仁的论述,表明养物而不伤物,推而广之,人类也要“乐其生,遂其性”的思想,这一思想仍有现实意义,警示人们要尊重生命的本性第二个“不忍”表明即便历经沧桑也要坚守初心的情感,这一情感对于为世俗之事忙碌而变得麻木、忘记最初梦想的现代人具有警醒的意义,无疑为当下的人们开出了一剂回归初心的药方解析】【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言文虚词含义及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考生应先结合上下文语境,分析句意,把握语气,然后根据虚词的用法以及句中的位置进行选择。

      根据上下文,可知此句句意是:看昔日所知,依着今日所到的地步,愧对起初的志愿,不接近于自弃吗?A.“欤”作为语气助词,可以用在疑问句、感叹句和反问句中,在疑问句中,它与“乎”的区别在于:“乎”一般纯属有疑而问,语气直率而有力;“欤”重在征询,态度和婉此句是作者有所感而发出的自我疑问,没有征询的意味,故不妥B.“矣”一般用在肯定句中D.“焉”放在句尾表语气时,一般作为纯粹的语气词,无意义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作用的能力答此类题,通常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思考内容方面要先概括句子的内容,然后分析其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结构方面,则考虑其和上下文这间的关系,是否照应前文或标题,是否为下文某部分内容做铺垫,是否与某部分内容形成对比等关系划线句的内容概括有两个要点:“细网不得入塘”“鱼长不足尺不杀”为一点,“市场不卖”“人们不食”为一点,这些内容呈现了“圣人之仁政”结构方面,承接上文自身养鱼的经历,下启圣人之仁的论述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析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答此类题型,通常要先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分析其包含的思想感情,然后评价它的意义针对两个“不忍”分别进行评析第一段的“不忍”包含的思想感情:不忍将鱼儿作为猫食,内心的恻隐和悲悯、养物而不伤物、乐其生,遂其性的思想、仁爱之心等。

      对第一个“不忍”的评价:这一思想仍有现实意义,警示人们要尊重生命的本性第四段的“不忍”包含的思想感情:愧对起初心志,不忍丢弃少年时立下的志愿、坚守初心等对第二个“不忍”的评价:这一情感对于为世俗之事忙碌而变得麻木、忘记最初梦想的现代人具有警醒的意义,无疑为当下的人们开出了一剂回归初心的药方参考译文:书房的前面有个石盆式的水池家里的人买小鱼喂猫,见到鱼儿用唾沫互相湿润,心中不忍,于是选择其中能够活的,有百余尾,养于池中,大的如指粗,小的像筷子我用手托着下颔观赏了整整一天刚开始把鱼放到水中,内心高兴自得,因为鱼找到了它们的处所;后来再看它们,内心戚戚,有所感触阅读古代圣人的书籍,看到他们为政,规定细密的渔网不得撒向大池,鱼尾不足一尺长不得捕杀,集市上不得售卖,人们不准食用圣人宽厚仁爱,他们养物却不伤害它们就像这样如果按照这样的方式捕获生物,那么我们人类乐其生,顺其性,应当怎么办呢?推想生活在那个时候的鱼群,难道有这样的困境吗?推及这条鱼到其它情况,又有什么不能知道呢?感慨我内心的悲戚,难道只是对鱼这样吗?鱼儿呀!鱼儿呀!那些用细钩密网捕杀你的人,我无权禁止他们;但是烧烤咀嚼鱼肉,我今天没有这样做。

      我知道江湖的广大,足够使你随心所欲,很想把你们投放江湖之中,却没有找到办法,只能用斗斛的水,使你们生存而这实在是出于我的衷心,你们生存下来的已经很多,对于天地间的万物,我的心里又该怎么办?鱼儿呀!鱼儿呀!于是作了这篇《养鱼记》至和元年六月记我之前作《养鱼记》,到现在几近三十年,在以前的旧稿中偶然看到这篇文章我不禁叹息,年少有志,不忍毁去看昔日所知,依着今日所到的地步,愧对起初的志愿,不接近于自弃吗?给众小儿看,应当以我为戒元丰己未正月戊戌,西斋南窗下书五)(11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松江二中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性测试试卷)《论梁元帝读书》王夫之①①江陵陷,元帝焚古今图书十四万卷或问之,答曰:“读书万卷,犹有今日,故焚之有恶其不悔不仁而归咎于读书者,曰:“书何负于帝哉?”此非知读书者之言也帝之自取灭亡,非读书之故,而抑未尝非读书之故也取帝之所撰著而观之,搜索骈丽,攒集影迹②,以夸博记者,非破万卷而不能于其时也,君父悬命于逆贼,宗社垂丝于割裂,而晨览夕披,疲役于此,义不能振,机不能乘,则与六博投琼③、耽酒渔色也,又何以异哉?夫人心一有所倚,( )圣贤之训典,足以锢志气于寻行数墨之中,得纤曲而忘大义,迷影迹而失微言,且为大惑之资也,况百家小道,取青妃白④之区区者乎?②呜呼!岂徒元帝之不仁,而读书止以导淫哉?宋末胡元之世,名为儒者,数《五经》《语》《孟》文字之多少而总记之,辨章句合离呼应之形声而比拟之。

      饱食终日,以役役于无益之较订,而发为文章,侈筋脉排偶以为工,于身心何与耶?于伦物何与耶?于政教何与耶?其穷也,以教而锢人之子弟;其达也,以执而误人之国家;则亦与元帝之兵临城下而讲《老子》者奚别哉?故程子斥谢上蔡之玩物丧志⑤,有所玩者,未有不丧者也节选自《读通鉴论》,有删节)【注】①王夫之:明末清初思想家②影迹:指史实、典故,或金石文献③六博投琼:古代博戏名④取青妃白:指卖弄文字技巧⑤程子斥谢上蔡之玩物丧志:程门弟子谢良佐录五经语作一册,程颢见之,谓曰“玩物丧志”22. 可填入第①段括号内的虚词是( )A. 而 B. 则 C. 因 D. 以23. 对画线句运用的修辞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比喻 对比 B. 对偶 比拟 C. 反问 互文 D. 借代 夸张24. 对第①段论证特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批判元帝的愚昧,肯定“读书万卷”的价值,论证角度全面B. 以元帝所撰著的作品的特点推论其读书心态,论据典型适切C. 指出元帝所标榜“读书万卷”的夸张不实,驳论针对性强D. 借引他人评价和举赌博事例,剖析元帝之过,论证方法多样25. 有人说作者写本文,其用意在于总结历史教训而为现实服务,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加以分析。

      22~25题答案】【答案】22. B 23. AC 24. B 25. 本文先从评论梁元帝错判读书之罪的史实写起,分析梁元帝固然好读书、破万卷,然而读书不当,舍本逐末其中隐含了对明代统治者的劝谏然后由元帝的不善读书联系到宋元儒者的不善读书,指出其同样不究微言大义,沉迷雕虫小技,于身心、伦理、政教无益,有误人子弟、误人国家之害其中包含了对历代不善读书者,尤其是对明末清初空谈无物、害人误国的学者的严厉批评作者从梁元帝和宋元儒者谈到“夫人心一有所以倚”“有所玩者,未有不丧者也”等,皆由个别到一般,探究了读书与成材、治国的关系,强调不善读书的危害,总结历史教训来为现实服务,用意深远解析】【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虚词含义及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考生应先结合上下文语境,分析句意,把握语气,然后根据虚词的用法以及句中的位置进行选择根据上下文,可知此句句意是:人心一有沉迷依赖的东西,圣贤的训典就足以禁锢志气,专在文字上咬文嚼字下功夫,得到了小知识而忘了大道理根据上下句的内容,套用关联词“一(旦)……就”,可判断为“条件”关系选项中的“则”表示前后两事时间相距很近,有因果、条件关系,相当于“即”“便”,虽然“而”作为连词,可表条件关系,它和“则”的区别在于“则”更加强调了必然关系,通读全文可发现作者强调“玩物”必“丧志”,所以此处用“则”更恰当。

      故选B2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修辞手法的能力君父悬命于逆贼,宗社垂丝于割裂,而晨览夕披,疲役于此,义不能振,机不能乘,则与六博投琼、耽酒渔色也,又何以异哉?”意思是:元帝被叛贼挟持,国家面临灭亡的危机,而元帝早晚苦读,乐此不疲,正义不能伸张,时机不能把握,那和沉迷于赌博、喝酒、美色,又有什么不同呢?本句中,“宗社垂丝于割裂”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国家的危急情况比作垂丝;“义不能振,机不能乘”是对偶;“君父悬命于逆贼,宗社垂丝于割裂”与“晨览夕披,疲役于此”对比;“晨览夕披”互文;“又何以异哉?”反问故选AC2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能力文章开头,从梁元帝把亡国归咎于读书谈起读书当然决不是梁元帝亡国的主要原因,然而梁元帝不善读书,只是沉迷于从百家小道之书中寻典检事,以作矜奇炫博之资,又确实是他怠荒政事,终至亡国的原因之一一般读者只责备元帝不悔其不仁,而归咎于读书惟卓识之人指出元帝之自取灭亡,“非读书之故,而抑未尝非读书之故也非读书之故”一句不可少,如果少了这一句,把元帝亡国完全归咎于读书,那观点就太片面了但作者要阐述的观点是“未尝非读书之故”,所以下文撇开众人所同的“非读书之故”一句,专就“未尝非读书之故”加以论述,可见作者行文之严密。

      A.“肯定‘读书万卷’的价值”错误,举元帝之例是为了批判“以搜索骈俪,攒集影迹”的读书方式C.“指出元帝所标榜的‘读书万卷’的夸张不实”错误,作者针对的不是“读书万卷”而是“不善读书”D.“剖析元帝之过”错误,作者并不是要剖析元帝的错误,而是论证不善读书可以亡身误国的观点2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探究文中思想观点的能力首先理解题干要求,然后筛选相关内容,围绕要求进行分析题小而旨意宏深”指文章讨论的主题虽小,阐发的意义却宏大渊深,影响深远所以首先概括出文章的主题,从第一段梁元帝不善读书是亡国的原因之一的分析中可知,本文探讨的主题是读书不当的危害然后分析其“旨意宏深”,第二段由元帝的不善读书联系到宋元儒者的不善读书,直接指出对身心、伦理、政教无益,更有误人子弟、误人国家之害。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知识梳理第九章有机化学基础第54讲物质制备的综合实验探究考点1无机物的制备实验探究.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知识梳理第九章有机化学基础第44讲烃化石燃料考点1脂肪烃的结构与性质.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知识梳理第八章第40讲反应过程中微粒浓度变化及图像分析考点1溶液中微粒浓度的关系及分析.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真题演练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11讲铁及其氧化物氢氧化物.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真题演练第九章有机化学基础第46讲醇酚和醛酮.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知识梳理第九章有机化学基础第55讲化学综合实验探究考点1物质含量或组成的测定.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考点突破第一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2讲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考点1电解质及其电离.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知识梳理第九章有机化学基础第44讲烃化石燃料考点2芳香烃的结构与性质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知识梳理第九章有机化学基础第52讲离子的检验物质的鉴别与推断考点1常见离子的检验.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知识梳理第八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第36讲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考点1电离平衡及影响因素.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知识梳理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28讲反应热的测定及计算考点2盖斯定律及应用.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真题演练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12讲铁盐和亚铁盐含铁物质的转化.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知识梳理第九章有机化学基础第43讲考点1碳原子的成键特点有机化合物分子的空间结构.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真题演练第九章有机化学基础第47讲羧酸及其衍生物.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考点突破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18讲硫酸含硫物质之间的转化考点1硫酸硫酸根离子的检验.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真题演练第一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4讲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规律.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知识梳理第九章有机化学基础第47讲羧酸及其衍生物考点1羧酸酯的结构与性质.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真题演练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9讲钠及其氧化物.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考点突破第七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第33讲化学平衡常数及转化率考点2化学平衡常数及转化率的计算.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考点突破第一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2讲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考点3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