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语文新课程改革-新课程新理念新教师新教法.ppt

113页
  • 卖家[上传人]:xian****812
  • 文档编号:324057474
  • 上传时间:2022-07-12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4.05MB
  • / 11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语文新课程改革新课程新理念新教师新教法温州大学彭小明教授057788669932一、语文新课改的背景一、语文新课改的背景传传统语文教育的流弊统语文教育的流弊1997年,北京文学发表王丽中学语文教学手记、邹静之女儿的作业和薛毅文学教育的悲哀三篇文章,掀起了全国语文教育改革的大讨论1998年王丽主编的中国语文教育忧思录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1999年孔庆东、摩罗、余杰主编的审视中学语文教学由汕头大学出版社出版我国传统语文教育的我国传统语文教育的八大弊端八大弊端:教育体制僵化、教学理念滞后教材内容陈旧、教学程序呆板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教学评价无理、教师素质不高(一)语文教育体制的僵化现代社会的三大标志:市场经济;民主精神;法制制度目前的教育体制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这种体制对语文教育影响很大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统一要求、统一招生、统一分配 一本课纲、一套教材、一本教参、一种观念、一次考试、一个标准答案“新课程”改革:提倡文化多元、国际理解、人文关怀、回归生活、评价多样倡导教师的主体性、主动性、创造性强调“一纲(标准)多本”“多纲(标准)多本”推行课程“三级管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并重(二)语文教学理念的滞后1、清末:赫尔巴特。

      三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学校为中心传统主义教育)2、民国:杜威新三中心:以儿童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社会为中心现代主义教育)3、凯洛夫“重基础知识、重书本知识、重课堂系统讲授”对我国影响消极新传统主义教育)附:“新课改”的五大理论支柱:1、活动课程教育观(杜威)2、人本主义教育观(罗杰斯)3、建构主义教育观(皮亚杰)4、后现代主义教育观(威廉姆-多尔)5 5、多元智能论(加德纳)多元智能论(加德纳)1、活动课程教育观主张以儿童为中心强调从做中学注重在活动中发展主张教育即生活2、人本主义教育观主张以人为本强调人文教育注重精神追求实行“非指示性教学”3、建构主义教育观:知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或假说,而不是说明世界的真理(不确定性)学习是知识的建构(同化与顺应);是有意义的社会协商;学习者的建构是主动的、多元的教学是创设学习环境教学是组建学习共同体教师是伙伴,是合作者4、后现代主义教育观“去中心”,否定怀疑一切(无中心论)反对同一,推崇差异,张扬个性,强调不确定性、多元理解(多元论)教学“不是传递所知道的而是探索所不知道的知识”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5、多元智能论 人有多种差异:人有多种差异:(1)(1)性别差异性别差异 (2)(2)人格(个性)差异;人格(个性)差异;(3)(3)认知方式差异;认知方式差异;(4)(4)智能差异;(八大智能)智能差异;(八大智能)(三)语文教材内容的陈旧(1)是受“左”的思想影响较大,选文带有很大的时代局限性,像“阶级”、“人治”、“官本位”等思想时时可见。

      2)是政治化倾向严重,鲁迅、毛泽东等人的文章比例太重,不利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3)是古文“儒家”作品太多,而最能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墨家作品却一篇也没有,并且其他“诸子”文章也少的可怜4)是课文观念落后、缺乏时代气息(5)是文学作品太少,人文内涵不丰富、缺少多元文化观念附:新课程语文教材观附:新课程语文教材观1、面向时代“新课标”提出:“教材编写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教材选文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2、多元文化“新课标”指出:“教材应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教材要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3、人文内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4、学法指导教材应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语文知识、课文注释和练习等应少而精,具有启发性,有利于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学习5、资源开发“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开发包括课内资源与课外资源、素材性资源与条件性资源、学科资源与活动资源、显性资源与隐性资源在内的所有资源,走“开放性”教学的道路。

      四)语文教学程序的呆板“旧五环”: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新八股”:作者介绍时代背景朗读课文正音释词划分段落分析课文归纳中心总结特点附附1 1:我国中小学基本教学模式:我国中小学基本教学模式传授式:复习授新巩固应用学导式:自学质疑诱导练习发现式:诱导提问研究解决体验式:设境活动体验感悟师徒式:示范模仿练习迁移附2:语文新课程教学模式在启发下接受(接受模式)、在活动中探究(探究模式)、在网络上搜寻(选择模式);重视学科渗透(渗透模式)、重视情感体验(体验模式)、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模式);在合作中学习(合作模式)、在交流中分享(分享模式)、在互动中深化(互动模式);面向社会学习(交往模式)、重视整合方法(综合模式)、培养对话意识(对话模式)附附3:温州中小学十种教学模式:温州中小学十种教学模式:1、讲授演示型2、自主探究型3、自学型4、任务驱动型5、实验探索型6、问题探讨型7、分工合作型8、话题论辩型9、课外拓展型10、活动体验型(五)语文教学方法的单一我国目前中小学教学方法单一,主要以“讲授法”为主语文教学七大方法:讲授法、阅读法、对话法、实践法、自学法、研究法、电教法等讲授法讲授法方式:方式:讲述法、讲解法、讲评法、复述法、讲读法、讲演法、讲练法、说书法优点:优点:传授知识系统性、高效性、示范性缺点:缺点:不讲民主,不能发挥的主动性,难以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总结:万法读为本教有法,教无定法教亦多术矣,运用在乎人一法为主,多法组合教的法子依据学的法子(六)语文教学手段的落后一本书一支笔四十五分钟讲到底传统媒体,如卡片、挂图、图表、标本、模型等现代媒体,如幻灯、投影、录音机、电影、电视、电脑等电教的三大作用:(1)演示展现(2)信息共享(3)改变学习方式(七)语文教学评价的无理重选拔、轻发展;重知识、轻能力;重书本、轻实践;重课内、轻课外;重笔试、轻口试;重量评、轻质评;重客观、轻主观;重理性、轻情感;重少数、轻多数;重结果、轻过程教育评价的“多元化”:教育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教育评价目的的多元化、教育评价内容的多元化、教育评价方法的多元化、教育评价功能的多元化八)语文教师素质不高 教育观念不新;专业知识不实教学能力不强;科研水平不高信息素养不好;人文底蕴不厚附:语文教师的修养:附:语文教师的修养:1 1、品德个性修养、品德个性修养正确的政治方向深刻的思想内涵高尚的道德品质高雅的审美情趣健康的人格魅力2 2、学业知识结构、学业知识结构语文专业知识教育专业知识文化科学知识3 3、教育教学能力、教育教学能力备课能力施教能力考评能力课外能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能力4 4、科学研究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听课评课能力说课能力教改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实验能力撰写论文论著能力。

      5 5、身体心理素质、身体心理素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6 6、风度仪容风度仪容容貌容貌穿着穿着气质气质二、新课程:(一)课程的含义:在中国,“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唐朝唐朝孔颖达在五经正义里为诗经小雅巧言中“奕奕寝庙,君子作之”一句注疏:“维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得依法制也宋朝的朱熹在朱子全书记学中亦提及“课程”,如“小立课程,大作功夫”等朱熹的“课程”含有学习的范围、进程、计划的程式之义在 国 外,“课 程”一 词 是 从 拉 丁 语“currere”一词派生出来的,意为“跑马道”,指赛马场上的跑道,后转义为“学习过程”1861年,英国教育家斯宾塞在他的教育论最早使用“课程”一词,他把教育内容的系统组织统称为“课程”课程的不同含义:1、课程作为学科这是使用最普遍,也是最常识化的课程定义谈到课程必然要谈到语文、数学、外语、音乐、美术等某门学科,课程就是学科,学科就是课程2、课程作为目标和计划这种课程定义把课程看做教学过程要达到的目标、教学的预期效果或教学的预先计划如课程论专家塔巴认为,课程是“学习的计划”,奥利沃认为,课程是“一组行为目标”,约翰逊认为,课程是“一系列有组织的、有意识的学习结果”,等等。

      3、课程是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这种课程定义把课程视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所获得的经验或体验,以及学生自发获得的经验和体验如美国著名课程论专家卡斯威尔和坎贝尔认为,“课程是儿童在教师指导下所获得的一切经验总结:狭义学科教育所说的课程,通常是指教学科目及其进程广义的课程是指学习者在学校教师的指导下出现的学习活动的总体包括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活动进程和教育评价等二)三种课程理论:1、理性主义的课程理论 理性主义的课程理论,也是一种知识中心的课程理论它重视人类文化的传递,强调知识的意义和价值及分科进行教学与训练,在教育思想史中具有恒久的生命力代表人物:赫尔巴特、布鲁纳等(1)“知识中心”的课程理念;(2)“学科中心”的课程思想;(3)“教师中心”的接受教学论2、经验主义的课程理论经验主义的课程理论是20世纪初对传统课程理论进行批判的基础上形成的,它标志着课程理论从近代到现代的转变,代表人物是美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杜威,他对课程领域的贡献是空前的1)“经验为基础”的课程理念;(2)“儿童为中心”的课程设计;(3)“实践活动为中心”的教学论3、建构主义的课程理论 这是目前成为热点和时尚的课程理论建构主义有许多流派,其中认知建构主义与社会建构主义对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

      1)“知识建构”的教育和课程理念;(2)创设“学习环境”的教学设计思想;(3)倡导“主动学习”的教学策略三)新课改的开始:1999年6月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会后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2001年6月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又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2001年6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颁布2001年7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颁布同年基础教育课程在全国推行2003年4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颁发2004年秋季,广东、山东、宁夏、海南四省部分学校开始了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2005年秋季江苏开始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2006年秋季浙江、福建、安徽、天津、辽宁开始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1、新课程发展趋势:新课程重视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新课程重视隐性课程新课程重视活动课程新课程重视综合课程新课程重视选修课程新课程重视非学术性课程新课程重视拓展课程新课程重视应然课程(理想课程)与现实课程(教材教师课程学生课程)的统一2、新课程设计的特点:泰勒的课程设计四个基本原理:一是了解学生应该掌握哪些经验二是教师如何组织这些经验三是这些经验如何传授给学生四是如何通过有效的评价来检查这些经验是否有效传授给了学生。

      课程的多样化(或微型化)课程的综合化(或学际化)课程的活动化课程的研究化课程的选择性课程的时代性课程的本土化(或实用化)课程的个别化(或个性化)三、“新理念”:(一)“新课程”教育理念:1、以人为本(敬畏生命、彰显人性学生中心、全面发展)2、教育民主(教育均衡、平等意识精神自由、人格独立)3、张扬个性(承认差异、个别教学开发潜力、发展个性)4、回归生活(贴近现实、面向社会走入生活、走入心灵)5、崇尚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生态平衡、保护环境)6、国际理解(相互尊重、彼此宽容多元文化、融合发展)7、文化建构(教师文化、学生文化、课程文化、校园文化)(二)“新课程”教学理念:1 1、教学就是、教学就是“人化人化”(文化过程)(文化过程)教学“教育化”教师天职:教书育人素质教育就是人的全面发展教育新课程的目标:“三维目标”2、教学就是服务(导学、助长)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服务于学生的心身健康服务于学生的现在生活服务于学生的未来生活3、教学就是交往教学之外的交往(心理场)为了教学的交往(手段、方法)作为教学成分的交往(教学内容、对象、目标)教学就是交往(交往是教学的。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初中数学知识考点填空学生版.pdf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初中数学知识考点填空教师版.pdf 2025年中考物理总复习 初中物理各章节思维导图汇总.pdf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初中数学专题复习讲义.pdf 2025年中考物理总复习 知识点总结(填空版).pdf 2025年中考数学大一轮复习知识提纲【全六册】.pdf 2025年中考物理冲刺九大专题复习资料.pdf 2025年中考物理总复习初中物理知识点框架图.pdf 2025年中考物理终极押题猜想(原卷版).pdf 铸就卓越班风+书写无悔青春+课件-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主题班会.pptx 项目六《认识程序和程序设计语言》第三节说课课件-2025-2026学年高一信息技术必修一沪科版.pptx 凝心聚力共赴成长+课件--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班级团建小游戏.pptx 2025年全国新课标高考地理解析(综合题).docx 2026届高考语文复习:高考中的怀古咏史+课件.pptx 第三部分 第十三章 第64课时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重难课时)2026年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pptx 2026届高考古诗鉴赏——语言(炼字、炼句、风格)课件.pptx 探究实现合理人机关系的方式课件-2025-2026学年苏教版高中通用技术必修一.pptx 学会专注掌控注意力+课件--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学习方法指导主题班会.pptx 运用选择结构描述问题求解过程说课课件-2025-2026学年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一.pptx 技术设计的表达第2课时课件-2025-2026学年高一通用技术人教版必修一.ppt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