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言文《管仲传》阅读练习及答案.pdf
6页根据文章,完成下面练习管仲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 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管仲曰: “ 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 “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 “ 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下令如流水之源,令顺民心 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
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故曰:“ 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管仲富拟于公室,有三归、反坫,齐人不以为侈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2.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游:交往B.天下不多管仲之贤多:嘉许,赞美C.若望仆不相师望:期望,希望D.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鄙:边境,边邑3.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 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B. 俗之所欲,因而予之古人之观于天地,往往有得C. 有三归、反坫,齐人不以为侈邠人偷嗜暴恶者,率以货窜名军伍中D. 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4. 下列文言句的句式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句: “ 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其是之谓乎?A. 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B. 贵轻重,慎权衡C. 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D. 邠人偷嗜暴恶者,率以货窜名军伍中5. 下列对文中词语及课本文化常识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中 “ 上服度则六亲固六亲 ” 指外祖父母、父母、姊妹、妻兄弟之子、从母之子、女之子。
亦泛指亲族、亲戚B. 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者尊辈一般称字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管仲,字仲,名夷吾C. 孝廉,晋代以来选拔人才的一种科目名,即每年由地方官考察当地人物,向朝廷推荐孝顺父母的人出来做官D. 华山之阳即华山的南面,韩信被封为淮阴侯,淮阴,当在淮水的南面6. 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 2)故其称曰:“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 3)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答案】2. C 3. B 4. C 5. D 6. 【解析】【 2 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平时广博积累文言实词的意思,注重和现代汉语的比较;其次审清题干要求,看是选择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千万别答非所问;然后逐项检查验证,一定要结合句子来判断,有的还要扩展到原文,若遇到生僻词语,可以借助排除法C 项, “ 望:期望,希望” 错误, “ 若望仆不相师” 译为 “ 来好像抱怨我没有遵从您的教诲 ” ,结合语境“ 望 ” 在此处含义为“ 埋怨,抱怨” 3 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用法。
解答此类题,可用结构分析法,分析该虚词在句中的结构作用,从而推测其意义本题考查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考生需熟练掌握常见虚词的用法,同时还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推断,注意有些虚词有时也用作实词最重要的是加强课内外阅读,培养在语境中推断的能力A 项,前一个“ 于 ” ,介词,介绍比较的对象,可译为“ 比 ” ;后一个“ 于 ” ,介词,介绍动作行为发生时间、处所,可译为“ 在 ” B 项,两个“ 之 ” 都是主谓之间,取独,不译C 项,前一个“ 以 ” ,介词,“ 把 ” ;后一个“ 以 ” ,介词,“ 用 ” D 项,前一个“ 而 ” ,连词,表示并列关系;后一个“ 而 ” ,连词,表修饰关系,可不译 4 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文言特殊句式主要包括判断句、 倒装句、 被动句以及省略句,倒装句中主要有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解答此类题时,首先要看清楚题干要求,此题要求选出“ 与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句式相同的一项” ,那么就要先弄清楚例句的句式,然后再对照选项一一比对例句 “ 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其是之谓乎?” 中, “ 其是之谓乎” 是用 “ 之 ” 提宾的宾语前置句,其谓是乎。
句子意思:孝子的孝心没有穷尽,永远影响和感化同类人,大概说的就是这样的事吧!A项, “ 子孙世禄于齐” ,状语后置,子孙于齐世禄句子意思:子孙世世代代在齐国吃俸禄B 项,无特殊句式C 项, “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宾语前置句,然不意自能先入关破秦,句子意思:然而没有料到自己能先攻入函谷关D项, “ 率以货窜名军伍中” ,省略句、状语后置句,率以货于军伍中窜名,句子意思:纷纷用贿赂手段在军队中列上自己的名字 5 题详解】本题考查古代文化常识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D项, “ 向朝廷推荐孝顺父母的人出来做官” 说法错误,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制考试,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孝廉是“ 孝顺亲长、廉能正直” 的意思 6 题详解】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赋分点:( 1) “ 仕 ” :做官;“ 见逐 ” :被辞退;“ 不肖 ” :没有才能 2) “ 仓廪 ” :储藏米谷之所;“ 知 ” :懂得;“ 服度 ” :遵守礼法 3) “ 为政 ” :执政;“ 转 ” :使 转化; “ 贵 ” :重视点睛】课外文言文的阅读理解题目四步骤: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 碰到“ 拦路虎 ” 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 速读全文,不求完全第四步:“ 对症下药” 解答问题不同的题型有不同的解题方法答题时需要根据具体的题型选择对应的答题方法,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译文:管仲,是颍上人他年轻时常和鲍叔牙交往,鲍叔知道他有才干管仲因贫穷,经常沾鲍叔的便宜,鲍叔始终能很好地对待他,不因此而说他的闲话后来鲍叔侍奉齐国的公子小白,管仲侍奉公子纠当小白被立为齐国国君的时候,公子纠被杀,管仲也被囚禁鲍叔就向齐桓公推荐管仲管仲被齐桓公任用,在齐国主持政事,齐桓公因此也成霸业,多次联合各国诸侯主持盟会,使天下一切得到匡正,这都是管仲的谋划管仲说:“ 我当初贫穷时,曾和鲍叔一起做生意,分钱财,自己多拿,鲍叔不认为我贪财,他知道我贫穷啊!我曾经替鲍叔办事,结果使他处境更难了,鲍叔不认为我愚蠢,他知道时运有利有不利我曾经三次做官,三次被国君辞退,鲍叔不认为我没有才能,他知道我没有遇到时机我曾经三次作战,三次逃跑,鲍叔不认为我胆怯,他知道我家里有老母亲公子纠失败了,召忽为之而死,我却被囚受辱,鲍叔不认为我不懂得羞耻,他知道我不以小节为羞,而是以功名没有显露于天下为耻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啊!”鲍叔推荐管仲以后,自己甘愿做他的下属鲍叔的子孙世世代代在齐国吃俸禄,得到了封地的有十多代,常常成为有名的大夫天下的人不赞美管仲的才干,而赞美鲍叔能了解人管仲出任齐相执政以后,凭借着小小的齐国在海滨的条件,流通货物,积聚财富,使得国富兵强,与百姓同好恶。
所以,他在管子一书中称述说:“ 仓库储备充实了,百姓才懂得礼节;衣食丰足了,百姓才能分辨荣辱;国君的作为合乎法度,“ 六亲 ” 才会得以稳固”“不提倡礼义廉耻,国家就会灭亡国家下达政令就像流水的源头,顺着百姓的心意流下 所以政令符合下情就容易推行百姓想要得到的,就给他们;百姓所反对的,就替他们废除管仲执政的时候,善于把祸患化为吉祥,使失败转化为成功他重视分别事物的轻重缓急,慎重地权衡事情的利弊得失齐桓公实际上是怨恨少姬改嫁而向南袭击蔡国,管仲就寻找借口攻打楚国,责备它没有向周王室进贡菁茅桓公实际上是向北出兵攻打山戎,而管仲就趁机让燕国整顿召公时期的政教在柯地会盟,桓公想背弃曹沫逼迫他订立的盟约,管仲就顺应形势劝他信守盟约,诸侯们因此归顺齐国所以说: “ 懂得给予正是为了取得的道理,这是治理国家的法宝管仲富贵得可以跟国君相比拟,拥有设置华丽的三归台和国君的宴饮设备,齐国人却不认为他奢侈僭越管仲逝世后,齐国仍遵循他的政策,常常比其它诸侯国强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