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甘肃省嘉峪关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自测黑金考题(附答案).docx

16页
  • 卖家[上传人]:资****
  • 文档编号:589369329
  • 上传时间:2024-09-10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54MB
  • / 1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学号 :______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______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采用机器阅卷,请考生注意书写规范;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第I卷)〔满分:100分 时间:120分钟〕一、选择题1、 如果把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半坡聚落、河姆渡聚落等概念作为一个学习主题,那么这个学习主题应该是(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C.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D.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2、 晋代文学家挚虞有诗曰:“神农居世,通变该极;民众兽解,乃教稼穑;聚济交市,草木播植;务济其本,不通其饰;”诗中“教稼穑”的人物是传说中的(     )A.黄帝B.炎帝C.大禹D.蚩尤3、 据《史记》记载,禹年轻时,推荐伯益作为继承人,但禹的儿子启举兵杀死伯益,继承了父亲的位置;从材料中能得到的准确信息是(     )A.伯益建立夏朝B.世袭制代替禅让制C.夏朝统治范围广阔D.启是夏朝第一代君主4、 殷人用龟甲、兽骨占卜后,把占卜日期、占卜人、所占之事、吉凶应验情况刻在甲骨之上;所记内容涵盖祭祀、农业生产、田猎、风雨、战争、疾病等;这说明甲骨文(     )A.记录了商代人的社会生活B.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C.均以隶书的字体进行呈现D.是了解夏朝社会的主要依据5、 2022年9月23日,中国迎来第五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中国的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下列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A.目前发现,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人工栽培水稻的国家B.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最早开始栽培粟C.原始农业的发展促进了人口的繁衍和人类文化的发展D.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主要的物质基础;6、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所表达的观点最接近于A.孔子B.孟子C.老子D.韩非子7、 秦始皇统一货币后,某商人要到南海郡收购农产品,他带的货币应该是(     )A.圆形方孔半两钱B.蚁鼻钱C.铲形币D.刀形币8、 象棋是由两人轮流走子,以“将死”或“困毙”对方将(帅)为胜的一种棋类运动;根据棋盘,请你判断一下这种游戏的产生与下列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  )A.牧野大战B.晋楚争霸C.吴越争霸D.楚汉之争9、 汉文帝即位时,有人献千里马,他拒绝接受,还下诏表明不接受献礼,对修建他的陵墓要求不使用金、银、铜;这说明汉文帝(     )A.轻徭薄赋B.提倡节俭C.减轻刑罚D.以德化民10、 汉武帝为实现经济上的大一统采取的措施是(                    )①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钱币   ②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③下令治理黄河水患④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减轻农民赋税负担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1、 以史为鉴是学习历史最重要的目的;“文景之治”和“光武中兴”的历史启迪是A.严刑峻法,才能长治久安B.对外征战,方可开疆拓土C.轻徭薄赋,促进生产发展D.推崇儒学,有利安定人心12、 成语“斩木为兵、揭竿而起”出自于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次起义是(       )A.武王伐纣B.国人暴动C.刘邦、项羽起义D.陈胜、吴广起义13、 东汉末、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国家政权由统一走向分立的时期,这一时期各政权为争夺权力,相互间不断发生战争,强者争锋,弱者消亡,逐渐趋于统一;下列战役中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且发生在这一时期的有①官渡之战   ②淝水之战   ③赤壁之战   ④巨鹿之战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14、 下图所示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   A.早期人类与文明起源B.国家产生与社会变革C.统一国家建立与巩固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15、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曾定都洛阳的朝代有〔   〕①曹魏②西晋③东晋④北魏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16、 据下图信息,该书的作者应为(     )目录卷一:耕田、收种、种谷各1篇;卷二:谷类、豆、麦、麻、稻、瓜、瓠、芋等13篇……卷四:园篱、栽树(园艺)各1篇,枣、桃、李等果树栽培………A.司马迁B.祖冲之C.王羲之D.贾思勰17、 出现图1到图2西汉封国范围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推恩令”的实施B.盐铁官营的推行C.和亲政策的实行D.北方匈奴的败退18、 “至迟到春秋末期,我国已经开始使用牛耕地;”七年级一班的同学想证明这一观点的正确性,以下说法中最不可靠的是(     )A.考古挖掘发现了春秋事情反映牛耕的文物B.战国初期的典籍中关于春秋时期“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的记载C.考古学家挖掘出春秋时期的牛骨头D.考古学家发现春秋时期刻在石壁上的牛耕图19、 在原始社会的大部分时间里,整个社会呈现出“天下为公”(天下是人们共有的)局面最根本的原因是(     )A.人们依据血缘关系住在一起B.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C.人们互相谦让D.没有战争,和睦相处20、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最终形成三国鼎立的格局;如图选项符合三国鼎立局面形势示意图的是A.B.C.D.二、综合题2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战国时期秦国的秦孝公即位以后,决心图强改革,便下令招贤;商鞅自魏国入秦,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衡和建立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任他为左庶长;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间,他先后两次实行以“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为主要内容的变法;【角色扮演】〔1〕假如你是生活在商鞅变法时期秦国的一位农民,你是否支持商鞅变法?为什么?〔2〕假如你是生活在商鞅变法时期秦国的一位贵族,你是否支持商鞅变法?为什么?【理解学习】〔3〕根据上述材料指出,商鞅变法确立中央对地方管理的措施是什么?〔4〕商鞅变法以后,据说秦军将士作战非常勇敢,请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知识探究】对商鞅变法的评价,黄鹏和刘芳产生了分歧(见下图);〔5〕分析了黄鹏和刘芳的观点之后,你认为商鞅变法成功还是失败了;为什么?2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1〕战国时期秦国实力不断增强主要和哪次变法有关?〔2〕秦灭六国后,建立了怎样的国家?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3〕秦末爆发了什么农民起义?这次起义建立了什么政权?〔4〕秦末农民起义有什么历史意义?23、 科技的力量;材料一新石器晚期和商代出土的石犁前后面平行,没有入土角,不便于拖曳和连续耕作;战国的铁犁铧刃部用铁,整个器身套在木犁头上使用,中间凸起的“脊”使犁成了真正的斜面体,增加了入土角,大大改善了犁的入土性能;——摘编自钱晓康《关于我国牛耕的一点看法》〔1〕依据材料一,指出新石器晚期到战国时期犁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这些变化带来的作用;材料二   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①②③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帝善其能,自是莫不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后汉书·蔡伦传》我国的造纸术于12世纪时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世界文化的进步,是中国对世界的一大贡献;——马克垚《世界文明史》〔2〕从材料二中选出可用于研究造纸术的两则一手史料;(填写序号;)依据材料二和所学,指出“蔡侯纸”的优点和造纸术发明的意义;材料三北魏处于史上一个寒冷期,自然环境恶劣,加之战争的因素,使得农业生产水平低下;作为太守的贾思勰关切民生问题,撰写了《①_______》,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内容十分丰富;随着江南经济的发展,原来的历法已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②________经过多年观测和计算,发明了“大明历”,在从事历法的研究中,大量的计算需要圆周率,促使他对圆周率进行更精密的计算,终于求得了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的圆周率值;〔3〕结合所学,补全材料三表格的①②处;归纳两位科学家的成就在当时的共同作用;24、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源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动乱频繁,各国纷纷变革,许多人对变革发表了不同的看法,出现了诸子百家;教育的兴起,造就了大批具有丰富知识和阅历的文士,稷下学宫就是当时的学术交流中心;材料二   陆玉林曾探讨“先秦学术的主题”,其结论是“诸子学术实有共同之主题,即重建现实政治、社会、道德与思想的秩序”;并分析其原因有二:一是外在客观原因,礼乐崩坏;二是内在主观原因,知识阶层自觉承担历史使命;……“儒道墨法”社会思想具有共同的出发点和价值目标,那就是重建有序社会,救民于乱世,不同的是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手段;——摘编自王兴周《重建社会秩序的先秦思想》材料三   孟子认为“大丈夫”是人生的最高目标;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孟子所谓的“大丈夫”具备四种重要的德行:“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全力发展此“四端”,便会成为具有浩然之气的“大丈夫”;——摘编自《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这一时期学术上的繁荣景象,后世称为什么?诸子百家中法家的代表人是谁?〔2〕根据材料二,概括“诸子学术”的共同主题;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儒家、法家“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手段”;〔3〕根据材料三,指出孟子认为“大丈夫”应具备的道德规范;25、 某校七年级(1)班同学以“大秦帝国的兴衰”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由分裂走向统一】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古风》【确立中央集权制度】材料二:秦新破六国;丞相绾建议五王以镇之,“始皇下其议于群臣”,最后,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意见,废古封国制;建立起以地缘为本位的地方政权制度;——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巩固统一的措施】材料三:战国时期,七国的田畴采用不同的亩制,车辙采用不一样的宽,推行不同的律令制度,衣冠、言语、文字等方面也不尽相同;——摘编自许慎《说文解字》【揭竿而起秦覆亡】材料四:秦王足己不问,遂过而不变;二世受之,因而不改,暴虐以重祸;子婴孤立无亲,危弱无辅,三主惑而终身不悟,亡,不亦宜乎?摘编自《史记.秦。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