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高考数学二轮复习强化练习专题10 解三角形问题(讲)(解析版).doc
24页第一篇 热点、难点突破篇专题 10 解三角形问题(讲)真题体验 感悟高考1.(2022·全国·高考真题(理))已知中,点D在边BC上,.当取得最小值时,________.【答案】##【分析】设,利用余弦定理表示出后,结合基本不等式即可得解.【详解】[方法一]:余弦定理设,则在中,,在中,,所以,当且仅当即时,等号成立,所以当取最小值时,.故答案为:.[方法二]:建系法令 BD=t,以D为原点,OC为x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C(2t,0),A(1,),B(-t,0)[方法三]:余弦定理设BD=x,CD=2x.由余弦定理得,,,,令,则,,,当且仅当,即时等号成立.[方法四]:判别式法设,则在中,,在中,,所以,记,则由方程有解得:即,解得:所以,此时所以当取最小值时,,即.2.(2022·全国·高考真题)记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分别以a,b,c为边长的三个正三角形的面积依次为,已知.(1)求的面积;(2)若,求b.【答案】(1)(2)【分析】(1)先表示出,再由求得,结合余弦定理及平方关系求得,再由面积公式求解即可;(2)由正弦定理得,即可求解.【详解】(1)由题意得,则,即,由余弦定理得,整理得,则,又,则,,则;(2)由正弦定理得:,则,则,.3.(2022·全国·高考真题)记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1)若,求B;(2)求的最小值.【答案】(1);(2).【分析】(1)根据二倍角公式以及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可将化成,再结合,即可求出;(2)由(1)知,,,再利用正弦定理以及二倍角公式将化成,然后利用基本不等式即可解出.【详解】(1)因为,即,而,所以;(2)由(1)知,,所以,而,所以,即有,所以所以.当且仅当时取等号,所以的最小值为.总结规律 预测考向(一)规律与预测1.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独立命题;2.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综合命题;3.与三角函数的变换结合命题;4.考查较为灵活,题型多变,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往往独立考查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解答题往往综合考查定理在确定三角形边角中的应用,多与三角形周长、面积有关;有时也会与平面向量、三角恒等变换、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等结合考查..(二)本专题考向展示 考点突破 典例分析考向一 正弦定理的应用【核心知识】正弦定理:===2R,其中R是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由正弦定理可以变形为:a∶b∶c=sin A∶sin B∶sin C;a=2Rsin_A,b=2Rsin_B,c=2Rsin_C;sin A=,sin B=,sin C=等形式,以解决不同的三角形问题.【典例分析】典例1.(2022·西藏·日喀则市江孜高级中学高三期中)已知中,,,则B等于( )A. B. C.或 D.或【答案】C【分析】已知两边一角,由正弦定理可求角B的正弦值,进而得到角B的大小.【详解】解:,,,由正弦定理,得,,,而,则或,故选:C.典例2.(2021·浙江省义乌中学高三阶段练习)在 中,已知,且边上的高为,则______;______.【答案】 4 【分析】作图,根据图像中的几何关系,求出BC,再运用正弦定理即可求解.【详解】依题意作下图,图中 ,垂足为D,则有 ,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由正弦定理得: ,解得 ;故答案为:①4,② .典例3.(2019·全国高考真题(文))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bsinA+acosB=0,则B=___________.【答案】.【解析】由正弦定理,得.,得,即,故选D.【规律方法】1.已知两角一边可求第三角,解这样的三角形只需直接用正弦定理代入求解即可.2.已知两边和一边对角,解三角形时,利用正弦定理求另一边的对角时要注意讨论该角,这是解题的难点,应引起注意.3.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注意解的情况.如已知a,b,A,则A为锐角A为钝角或直角图形关系式a<bsin Aa=bsin Absin A<a<ba≥ba>ba≤b解的个数无解一解两解一解一解无解考向二 余弦定理的应用【核心知识】余弦定理: , , .变形公式cos A=,cos B=,os C=【典例分析】典例4.(2021·浙江·高考真题)在中,,M是的中点,,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分析】由题意结合余弦定理可得,进而可得,再由余弦定理可得.【详解】由题意作出图形,如图,在中,由余弦定理得,即,解得(负值舍去),所以,在中,由余弦定理得,所以;在中,由余弦定理得.故答案为:;.典例5.(2020·全国·高考真题(文))△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1)求A;(2)若,证明:△ABC是直角三角形.【答案】(1);(2)证明见解析【分析】(1)根据诱导公式和同角三角函数平方关系,可化为,即可解出;(2)根据余弦定理可得,将代入可找到关系,再根据勾股定理或正弦定理即可证出.【详解】(1)因为,所以,即,解得,又,所以;(2)因为,所以,即①,又②, 将②代入①得,,即,而,解得,所以,故,即是直角三角形.典例6.(2021·全国·高考真题)在中,角、、所对的边长分别为、、,,..(1)若,求的面积;(2)是否存在正整数,使得为钝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答案】(1);(2)存在,且.【分析】(1)由正弦定理可得出,结合已知条件求出的值,进一步可求得、的值,利用余弦定理以及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求出,再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求得结果;(2)分析可知,角为钝角,由结合三角形三边关系可求得整数的值.【详解】(1)因为,则,则,故,,,所以,为锐角,则,因此,;(2)显然,若为钝角三角形,则为钝角,由余弦定理可得,解得,则,由三角形三边关系可得,可得,,故.【总结提升】利用余弦定理及其推论解三角形的类型:(1)已知三角形的三条边求三个角;(2)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其夹角求第三边及两角;(3)已知三角形的两边与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考向三 三角形中边角计算【核心知识】1. 三角恒等变换公式2. 正弦定理3. 余弦定理【典例分析】典例7.(2022·内蒙古鄂尔多斯·高三期中(理))在中,已知.(1)求的大小;(2)若,求cosB和a的值.【答案】(1)或(2),【分析】(1)由可求,再由,用正弦定理算出,可得.(2),结合已知条件可求值,再用余弦定理求a的值.【详解】(1)△ABC中,因为,所以.由正弦定理得:, 所以.所以或.(2),则,所以(舍去).此时,,,,所以.即.由余弦定理得:,即,由,解得:.典例8.(2021·全国·高考真题)记是内角,,的对边分别为,,.已知,点在边上,.(1)证明:;(2)若,求.【答案】(1)证明见解析;(2).【分析】(1)根据正弦定理的边角关系有,结合已知即可证结论.(2)方法一:两次应用余弦定理,求得边与的关系,然后利用余弦定理即可求得的值.【详解】(1)设的外接圆半径为R,由正弦定理,得,因为,所以,即.又因为,所以.(2)[方法一]【最优解】:两次应用余弦定理因为,如图,在中,,①在中,.②由①②得,整理得.又因为,所以,解得或,当时,(舍去).当时,.所以.[方法二]:等面积法和三角形相似如图,已知,则,即,而,即,故有,从而.由,即,即,即,故,即,又,所以,则.[方法三]: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相结合由(1)知,再由得.在中,由正弦定理得.又,所以,化简得.在中,由正弦定理知,又由,所以.在中,由余弦定理,得.故.[方法四]:构造辅助线利用相似的性质如图,作,交于点E,则.由,得.在中,.在中.因为,所以,整理得.又因为,所以,即或.下同解法1.[方法五]: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因为,所以.以向量为基底,有.所以,即,又因为,所以.③由余弦定理得,所以④联立③④,得.所以或.下同解法1.[方法六]:建系求解以D为坐标原点,所在直线为x轴,过点D垂直于的直线为y轴,长为单位长度建立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则.由(1)知,,所以点B在以D为圆心,3为半径的圆上运动.设,则.⑤由知,,即.⑥联立⑤⑥解得或(舍去),,代入⑥式得,由余弦定理得.【整体点评】(2)方法一:两次应用余弦定理是一种典型的方法,充分利用了三角形的性质和正余弦定理的性质解题;方法二:等面积法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很多数学问题利用等面积法使得问题转化为更为简单的问题,相似是三角形中的常用思路;方法三: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相结合是解三角形问题的常用思路;方法四:构造辅助线作出相似三角形,结合余弦定理和相似三角形是一种确定边长比例关系的不错选择;方法五:平面向量是解决几何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充分利用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和向量的运算法则可以将其与余弦定理充分结合到一起;方法六: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是解析几何的思路,利用此方法数形结合充分挖掘几何性质使得问题更加直观化.典例9. (2022·全国·高考真题(文))记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1)若,求C;(2)证明:【答案】(1);(2)证明见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可得,,再结合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解出; (2)由题意利用两角差的正弦公式展开得,再根据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化简即可证出.(1)由,可得,,而,所以,即有,而,显然,所以,,而,,所以.(2)由可得,,再由正弦定理可得,,然后根据余弦定理可知,,化简得:,故原等式成立.【规律方法】考向四 三角形面积、周长问题【核心知识】面积公式S=absin C=bcsin A=acsin B【典例分析】典例11.(2022·浙江·高考真题)在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已知.(1)求的值;(2)若,求的面积.【答案】(1);(2).【分析】(1)先由平方关系求出,再根据正弦定理即可解出;(2)根据余弦定理的推论以及可解出,即可由三角形面积公式求出面积.(1)由于, ,则.因为,由正弦定理知,则.(2)因为,由余弦定理,得,即,解得,而,,所以的面积.典例12.(2022·全国·高考真题(理))记的内角的对边分别为,已知.(1)证明:;(2)若,求的周长.【答案】(1)见解析(2)14【分析】(1)利用两角差的正弦公式化简,再根据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化角为边,从而即可得证;(2)根据(1)的结论结合余弦定理求出,从而可求得,即可得解.【详解】(1)证明:因为,所以,所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