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热敏穴灸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亦***
  • 文档编号:274286611
  • 上传时间:2022-04-0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7.78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热敏穴灸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摘要]目的:观察热敏穴灸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S)的临床疗效,以 期肯定该项新疗法治疗MPS的高效性方法:采用3个中心、单盲、随机、对 照研究方法,将107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7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给予 热敏穴灸治疗,对照组给予针刺加拔罐加TDP常规治疗采用简化麦吉尔疼痛 量表为观察指标,以治疗前后疼痛评定指数(PRI)、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现时疼 痛强度(PPI)的变化来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愈显率为86.0%,优于对照组的 24.0%(P0.05),具有可比性1.2诊断、纳入及排除标准(1)诊断标准:参照Simons 1990肌筋膜疼痛综合征诊断临床标准[5]确诊木 病2)纳入标准:①符合MPS的诊断标准,且疼痛部位在背腰部;②病程在3 年之内;③年龄在20〜65岁之间3)排除标准:①合并急性软组织损伤、腰椎病、风湿病;②1周内接受过与 本病相关的中西药治疗者;③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危及生 命的原发性疾病以及精神病患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2试验方法2.1 试验设计(多中心、单盲、随机、对照设计)(1)多中心:以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南昌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和南昌大学 第四附属医院3家单位为试验单位,平行研究。

      多中心研究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 因操作人员的主观因素而导致试验的人为操作性误差2)单盲:基于针灸临床试验中的固有特性,采用单盲法,治疗操作、观察 记录、统计分析三方别离,独立进行3)随机:随机分组由课题负责人1人掌握,3个中心筛选到合适病例后,电 话通知课题负责人,再由负责人采用随机数字表确定并通知其分组4)对照:设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热敏穴灸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 目前公认疗效较好的针刺加拔罐加TDP治疗5)研究质量控制:本试验严格控制研究质量,设专人观察记录、统计分析, 且均不参与临床操作;每分中心均由1人进行临床操作,且各中心临床操作人员 均于研究实施前集中培训,以保证治疗方法的统一性;贯彻盲法精神,由课题负 责人掌握随机分组2.2 治疗方法(1)观察组:①选择舒适、充分暴露病位的体位②热敏穴的查找:用点燃 的纯艾条,以患者体表病位附近的经穴、压痛点、皮下硬节等反响物部位为中心、 以3cm为半径的范围内,距离皮肤2 cm左右施行温和灸当患者感觉到艾热发 生感传时,此点即为热敏穴重复上述步骤,直至所有的热敏点被探查出来③ 热敏穴灸的操作:分别在每个热敏穴上实施艾条悬灸,直至透热、扩热甚至感传 现象消失为1次施灸剂量。

      对热敏穴完成1次治疗剂量的施灸时间因人而异, 般为5-100分钟不等,以热敏穴的透热、扩热或传热现象消失为标准每F1 1 次,连续治疗10次后统计结果2)对照组:①选择舒适、充分暴露病位的体位②热敏穴的查找:按上述 方法确定热敏穴,以此证明对照组患者与观察组患者的穴位病理反响状态具有可 比性③操作:取风池、天宗、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脾俞、肾俞、委中、 阿是穴,不避热敏穴穴位部皮肤常规消毒后,针刺得气,平补平泻,留针约 30分钟,留针过程中用TDP照射疼痛部位30分钟,以患者局部皮肤温热舒适 为度出针后用中号玻璃火罐在疼痛部位用闪火法拔罐,留置10分钟每日1 次,连续治疗10次后统计结果2.3 观察方法(1)观察指标:采用简化麦吉尔疼痛量表,由临床专业人员指导(非暗示或诱 导)受试对象在每疗程治疗前后分别测定疼痛评定指数(PRI,由患者报告,第三 者记录)、现时疼痛强度(PPI,由患者报告,第三者记录)、视觉模拟评分(VAS, 由患者自身评定填写)基线点为受试对象接受治疗前,试验终点为疗程结束后 (包括治疗缺乏10次达近期痊愈者)2)记录方法:统一设计病例观察表,详细记录患者姓名、年龄、性别、职 业、地址、 、 、发病时间、治疗次数、PRI、PPk VAS、治疗方法、治 疗后病情变化等。

      3)疗程与观察时点:每日1次,治疗10次病人在10日内到达近期痊愈 标准的可不必继续治疗,并填写末次治疗记录,其他病例在第10次治疗后进行 治疗记录以评价近期疗效2.4 随访本课题主要研究热敏穴灸疗法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即时疗效,故无随 访3疗效观察3.1 疗效标准目前国内对MPS尚耒制定统•的疗效标准,按照有关文献[5],结合本课题 特点,判定MPS疗效的关键在于疼痛是否消失,拟定以下疗效判定标准痊愈: 经治疗疼痛完全消退,PRI、VAS和PPI积分均值为0;显效:经治疗疼痛显著 减轻,PRk VAS和PPI积分均值较治疗前下降60%以上(含60%);有效:经治 疗疼痛减轻,PRk VAS和PPI积分均值较治疗前下降30%〜60%(含30%);无 效:经治疗疼痛减轻,PRk VAS和PPI积分均值较治疗前下降缺乏30%3.2 统计学处理所有统计计算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以P<0.05作为有显 著性差异的标准,以PS0.001作为极显著性差异的标准3.3 治疗结果(1)2组患者治疗前后PRI、VAS、PPI积分比拟见表1表1结果说明,热敏穴灸疗法与针刺加拔罐加TDP疗法对MPS均有良好的 治疗作用,治疗后疼痛病症明显改善,PRI、VAS、PPI治疗前后比拟,差异均 具有极显著性意义(均P表2结果说明,热敏穴灸疗法的显愈率明显优于针刺加拔舞加TDP疗法 (P0.05),说明2种疗法对MPS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热敏穴灸疗法的临床疗 效优于针刺加拔罐加TDP疗法。

      4讨论4.1 热敏化腌穴是--类新发现的疾病反响点腌穴热敏化的主要表现形式是透热、扩热与传热以相同艾火、相同距离在 热敏穴和非热敏穴上施灸时,非热敏穴出现灼痛,而热敏穴不但无灼痛,而旦感 觉舒适,并且极易激发感传令热感深透远传,疗效显著提高[6]热敏穴出现的主要部位:在本研究中的MPS患者体表出现透热点的位置与 其病位关系密切,疼痛附近的腌穴部位出现腌穴热敏化的几率较高;经脉循行的 远端也可出现热敏穴;与疼痛部位相同或相近的神经节段分布的范围内也可能出 现热敏穴热敏穴的变化与疾病进程的关系:热敏穴的数量、透热和扩热乃至经脉感传 现象的强弱及每次治疗时每个热敏穴上出现透热等现象时间的长短,都会随病情 的变化发生相应变化病变轻时热敏穴的数量少,透热和扩热乃至经脉感传现象 不明显,治疗时热敏穴出现透热等现象时间较短;病情重时热敏穴的数量增多, 透热等现象明显,治疗时热敏穴出现透热等现象时间较长相反也可以从热敏穴 这些临床表现的变化去判断MPS的病情轻重、疗程长短和疾病预后热敏穴的 出现部位也是不断变化的,当一个热敏穴上透热等现象逐渐减弱至消失,在其他 的部位可能会出现新的热敏穴,继续施行温和灸至热敏穴全部消失,病即痊愈。

      4.2 热敏穴是MPS的最正确艾灸治疗点《内经》中的“以痛为输”说明最早的针灸治疗点就是压痛点《灵枢•背”俞》 篇也说:“欲得而验之,按其处,应在中而痛解,乃其腌也”《灵枢•五邪》:“以 手疾按之,快然乃刺之“唐•孙思邈乂发现“人有病痛,即令捏(掐)其上,假设里当 其处,不问孔穴,即得便快成(或)痛处,即云阿是,灸刺皆验”,提出了阿是穴 之说,认为在阿是穴上施治,效果显著内脏有病时,往往会在耳郭的一定部位 出现反响点(压痛、变色、变形、脱屑、电阻降低等现象),人们就把耳郭上这种 反响点称为耳穴根据耳郭上反响点的位置来定位选取最正确的治疗点,是耳穴治 疗的一个重要环节从临床实践和针灸近代文献来看,反响点的应用十分广泛, 而且效果往往比拟好因此现在临床上普遍认为,临床治疗疾病时.,通常选取那 些反响最为明显的穴位作为首选的穴位施治[7]然而,不同的反响点分别有其各自适宜的刺激方式如压痛点,常用针刺治 疗,在热觉迟钝区常用灸疗,在皮下结节常用穴位注射,在痛觉迟钝区常用梅花 针叩刺,丘疹样的反响点常采用挑刺法,局部小静脉曲张或瘀血运用三棱针点刺 或散刺等等本研究结果说明,热敏穴是一类对艾灸刺激高度敏化的腌穴,对 MPS患者施行悬灸(温和灸)能高效激发透热和扩热乃至经脉感传(约95%),气至 病所,因此具有很好的疗效,且优于其他疗法,而其他灸法产生透热和扩热乃至 经脉感传的儿率很低(约20%),故认为艾条悬灸是热敏穴的最正确刺激方式。

      对于每次灸治时间,有研究网认为,温和灸要有足够的施灸时间温和灸 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传统疗法,在临床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其疗效与施灸量有密 切的关系目前诸多书中记载温和灸施灸时间为10〜20分钟,施灸程度以局部 皮肤红晕为度从临床疗效验证,此施灸剂量对某些病症不能收到最正确疗效故 在施灸中,不必拘泥某穴灸儿壮、灸几分、灸多久的限制,应根据病症、病情、 体质掌握不同的施灸量本研究中每次治疗时间以灸至透热等现象消失作为一次 施灸时间,这是最正确剂量和最足剂量,可为数分钟到数小时不等,施灸剂量真正 表达了治疗个体化参考文献:[1] Buskila D.Fibromyalgia,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and myofascial pain syndromc[J].Curr Opin RheumatoL 2000, 12(2): 113-123.[2] Rashiq S, Galer B S.Proximal myofascial dysfimction in 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 a retrospective prevalence study[J].Clin J Pain, 1999, 15(2): 151-153.[3] Harden R N, Bruehl S P, Gass S, et al.Signs and symptoms of the myofascial pain syndrome: a national survey of pain management providers[J].Clin J Pain, 2000, 16(1): 64-72.[4]康明非,陈口新,田宁.热敏点灸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研究 [J].江西中医药,2006, 37(4): 49-50.[5] Patrzck D W, Ronald M.疼痛学[M].3版,赵宝昌,崔秀云,主译.沈阳: 辽宁教育出版社,2002: 2.[6]陈日新,康明非.腌穴热敏化的临床应用口].中国针灸,2007, 27(3): 199-202.[7]李忠仁.实验针灸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 1.[8]尚秀葵.长时间温和灸治疗胃肠病临证举要[J].上海针灸杂忐,2004, 23(3): 22-23.。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